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及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语文试题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富贵不能淫》和《生于优患,死于安乐》两章分别出自《告子下》和《滕文公下》。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列子,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朝花夕拾》。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十卷本科普巨著,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
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天子·咏喇叭》表面是一首吟咏喇叭的词,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清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B.《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深情,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C.《南京大屠杀》从体裁上来说属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征。
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结合成为一种独立的样式。
3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都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作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C.《列子》,即列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D.《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
本“书”即书信,题目意为朱元思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和习题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整理《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阅读这本名著,你可以对以下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两个重点:1.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2.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既然两个重点都与人物有关,小编就先为大家献上一份《红星照耀中国》的重大人物资料。
聚焦人物01毛泽东人物特征:质朴纯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身体素质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果决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是一个爱军爱民的共产党人领导。
相关章节/情节:《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①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②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
③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④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⑤为了专心读哲学新书,要求斯诺改期再谈。
⑥在与斯诺谈话时松下裤带捜虱子。
⑦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02周恩来人物特征:平易近人,温和文雅,他细心热情。
同时他理智冷静,善于分析。
知行合一,生活朴素,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关章节/情节:《造反者》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③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
03贺龙人物特征:英勇善战、有出色军事才能、口才好,威望高、急躁而又谦虚。
相关章节/情节:《贺龙二三事》①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
②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
④行军神出鬼没。
部编版八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课件 红星照耀中国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埃_德_加_·_斯_诺_的不朽
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_报_告_文_学__。 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_经_典_的__
_百_科_全_书_”,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 10月_在_我_国_西_北_革_命_根_据_地_进_行_实_地_采_访_的_所_见_所_闻_, _毛_泽_东_和_周_恩_来_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亿万劳动人民
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__
_____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
掌握在他们手中。
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
8.《红星照耀中国》为全世界回答了“红军, 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
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
们“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3.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国_共_产_党的_抗_日 _政策_,_红_军的_军;事②策略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 人的采访;③______________ _____;④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4.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 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
③实事求是,既有坚定的信仰,更有灵活的处事风格。实 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 在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 盟”“结为兄弟”,便是这种原则的体现。
2.《红星照耀中国》出版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 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 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其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 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 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 观的评价。
部编版【八上】语文名著导读习题课件:红星照耀中国

3.埃德加·斯诺认为有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
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的原 因是什由么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
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 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思想武装,所以青年们能够坚持斗 争。
1.下列不属于红军的三条纪律的D 一项是 ( )(1分) A.—切行动听指挥 B.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C.一切缴获要归公 D.借东西要还
三、简答题。
1.在斯诺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 之①所古以语能云:够“取得得人心胜者利得,天下主!要”原无论因是有在哪革命些时?期,还
是在建设时期,始终依靠群众是中共的基本原则,更是红 军无往不胜的“法宝”,而这也是“白汉”与“红汉”的 根本区别所在。
②坚定的政治信仰。这支新军队,是一群中国的脊梁式的 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拯救中国。
的平石上,浅浅的凉水在我们身
画线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
上潺潺流过。有几个农民过去, 法,从触觉、视觉角度描写幽美
赶着一大群绵羊;头顶上蔚蓝色 的自然环境,令人神清气爽。联
的天空晴朗无云。四周一片宁静、系下文人物对话所揭示的残酷现
幽美,几百年来都是这样的,这 实,可以看到这段自然环境和当
种奇怪的晌午时分,只使人感到 时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强烈、鲜明 宁静、幽美和满足。我忽然问李 的对照,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长林结过婚没有。“我结过婚
提示:甲图重点(红军剪影、军号的象征意义); 乙图重点(毛泽东、革命领袖); 丙图重点(红军、革命、山形图案的象征意义)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5分)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
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 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 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 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 一边。”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题(部编人教版)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XXX的不朽经典名著。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XXX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2.《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XXX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XXX)和(XXX)是XXX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西行漫记》的作者XXX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XXX)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XXX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XXX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XXX于1936年6月到苏区姑且首都(保安)(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XXX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XXX一行到达红军XXX所在地——(预旺堡)(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送。
(XXX)、XXX、XXX等人在一个场院上大儒诚信教育资源大儒诚信教育资源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5.XXX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前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XXX)未名湖畔。
6.1937年10月XXX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
202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等专题练习(附答案)优选全文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专题练习(一)《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体裁是,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第一个目的地是,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北部、甘肃东北部和东南部。
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和东北军的,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
2.周恩来毕业于中学,后来到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回国后曾担任的秘书。
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西北四马指的是、、、。
4. 是长征中关系最大的一个事件,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和谁领导的。
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他牺牲后埋藏在。
红军的工业重镇是,主管财政的是,主管教育的是。
5.张学良派自己的座机去报案,接了共产党代表、、到西安。
6.《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年6月至10月对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他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
7.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面,《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1937年在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8.《长征》是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全书以长征的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描写了红军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到1936年10月,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历程,这种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壮烈。
9.《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如何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周恩来这一形象的?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三、阅读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总司令被逮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语文试题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繁星》《春水》内容上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主,艺术上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
B.祥子第三次买车,是在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但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又把车给卖掉了。
这件事给他沉重打击。
C.《水浒传》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典型。
比如林冲、鲁智深和李逵三人,都是军官出身,是武艺高强的英雄,但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
D.《格列佛游记》写到宫廷用比赛绳技的方式来选拔官员,《西游记》中,车迟国的君主宠信奸佞,把邪道奉为国师,都是对社会政治的辛辣批判与讽刺。
2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母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B.《智取生辰纲》叙述了杨志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后来108好汉齐聚“八方共域,异性一家”的梁山,晁盖成为梁山第一任首领。
C.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
《西游记》以丰富想象描绘奇异神魔世界,同时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日本时候写的一篇有关自己老师的散文。
B.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
这句话的主干是“他吵嘴”。
C.《白杨礼赞》一文作者一唱三叹,反复咏叹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即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D.《背影》一文前后写了四次“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两次略写。
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中通过写沧海,抒发了曹操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习题集锦

《红星照耀中国》习题集锦(一)名著阅读。
7分《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_______国记者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作品,体裁属于________。
作者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 ________________”,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的真实情况。
【答案】①美国②埃德加·斯诺③纪实④报告文学⑤土匪聚集的地方⑥西北革命根据地⑦共产党和红军(二)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2分)【答案】4.(1)A.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B.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3分)(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答案】(2)“人”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
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三)【活动四·红船共读】(6分)14.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使他成为了钢铁战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二、简答题
1、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很欣赏。
③身体健康、动作敏捷,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3、朱德妻子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①天性极端温和;②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③喜欢跟一般战斗员共同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深得他们的信任。
4、简述一下“白匪”与“赤匪”的含义?
答: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
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的。
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赤匪是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
5、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
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
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
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
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
并与26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
1925.1926.1927年进行了北伐,1927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
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6、简述斯诺听到的的贺龙的革命经历?
答: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性格急躁,但是很谦虚。
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
贺龙是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
但是唐生智等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7、《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8、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9、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答:毛主席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10、简述《西行漫记》畅销的原因?
答: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
真实是他畅销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第二:《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第三:《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书中充满激情的政论是他富有魅力畅销不衰的另一因素;第四:《西行漫记》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其畅销不衰。
11、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个“狂热”分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的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12、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案: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13、西行漫记中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哪些?
答:毛泽东、周恩来
14、试述西行漫记写作的意义。
答:①使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以及中国共产人所领导的解放区的蓬勃景象。
②第一次为西方人全面客观的剖析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5、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
答: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16、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
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
个人自尊心强,有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
熟读世界历史,对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
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他身上没有可以称为宗教感情的东西。
热爱工作且有强健的体魄。
有深邃感情,他的话真诚老实。
17、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答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18、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坚定的内心信念;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机智和老练、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