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屈光不正光学生物测量的探讨
儿童屈光不正诊断和矫正方法

儿童屈光不正诊断和矫正方法在儿童的视力发育中,屈光不正常常出现。
屈光不正指的是眼睛焦点的准确度受到影响,导致视物模糊。
如果不及时进行准确诊断和相应的矫正,屈光不正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儿童屈光不正的诊断方法以及常用的矫正方法,希望能为解决儿童屈光问题提供一些指导。
一、屈光不正的诊断方法1. 眼压测量:眼压测量是屈光不正诊断的基础步骤之一。
通过测量眼压,可以初步了解眼睛的健康状况,排除可能导致屈光不正的疾病。
2. 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屈光不正诊断的主要方法。
通常采用常见的视力检查表,如Snellen视力表,对儿童进行远视、近视以及散光度数的检查。
视力检查应该注意儿童合作情况,以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3.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可以帮助眼科医生详细了解儿童的眼睛结构,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视力问题的疾病,如视网膜脱落等。
二、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1. 矫正眼镜: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矫正方法是佩戴矫正眼镜。
矫正眼镜通过透镜的弯曲帮助眼睛将焦点聚焦在正确的位置,使视物清晰。
为了确保矫正效果,儿童应该定期复查眼镜度数,以便调整配镜。
2. 隐形眼镜: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可能更喜欢使用隐形眼镜进行矫正。
隐形眼镜可以提供更自然的视觉体验,并且不会影响外观。
然而,隐形眼镜需要儿童具备良好的眼部卫生意识和正确使用方法,家长应给予指导和监督。
3. 视光矫正训练:对于一些轻度的屈光不正,视光矫正训练可能是一种辅助的矫正方法。
这种训练通过一系列眼部运动、注意力和协调练习来增强眼肌的功能,从而改善视力。
4. 屈光手术:对于一些情况严重的儿童,如高度近视或散光,医生可能会考虑屈光手术。
然而,屈光手术对于儿童而言风险较大,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决策。
三、预防和提前发现屈光不正1. 定期眼科检查:儿童在3岁前应该首次进行眼科检查,之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屈光不正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四到五岁儿童正常生理屈光度为

四到五岁儿童正常生理屈光度为四到五岁儿童正常生理屈光度研究一、1.1 儿童屈光度的定义与测量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儿童屈光度。
屈光度是用来衡量人眼对光线的聚焦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单位“度”来表示。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四到五岁儿童的正常生理屈光度。
儿童的屈光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研究四到五岁儿童的正常生理屈光度时,我们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测量。
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自动验光仪和手动验光仪。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儿童的屈光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2.1 四到五岁儿童屈光度的变化特点在四到五岁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眼球正在经历快速的生长和发育。
这一阶段的儿童屈光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可以通过对大量儿童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来了解这一问题。
通过观察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四到五岁儿童的屈光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屈光度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是因为随着眼球的生长和发育,眼轴逐渐变长,导致光线在视网膜上的聚焦点逐渐靠前,从而使得屈光度逐渐降低。
三、3.1 影响四到五岁儿童正常生理屈光度的因素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四到五岁儿童的正常生理屈光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屈光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的父母或祖辈中有近视或者远视等屈光不正的病史,那么孩子患上近视或者远视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加。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儿童屈光度的重要原因。
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玩电子产品等不良用眼习惯会导致眼睛疲劳,进而影响眼球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屈光度异常。
3.营养因素: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儿童的眼睛健康至关重要。
缺乏维生素A、钙等营养素会影响儿童眼睛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屈光度。
4.其他因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到儿童的屈光度,如早产、低体重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儿童眼睛发育不完全,从而影响屈光度。
四、4.1 预防四到五岁儿童屈光度异常的方法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影响四到五岁儿童正常生理屈光度的因素,那么如何预防屈光度异常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加强宣传教育:家长和老师要加强对孩子用眼卫生的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玩电子产品等不良用眼行为。
对学龄前儿童屈光及视力发育情况的调查分析

要点二
屈光及视力发育异常的康复训 练方法
主要包括视觉训练、眼肌训练、心理辅导等。
05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02
03
屈光状态
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具 有较高的变化性,需要定 期进行视力检查,以早期 发现和预防近视。
视力发育
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与 年龄密切相关,应注重保 护儿童视力,避免过度使 用电子产品。
视力发育的规律
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呈现出一定的规 律性,即出生后视力逐渐提高,到3岁左 右视力达到0.6以上,5-6岁左右达到0.8 左右,7岁左右达到0.9左右,接近成人 水平。
VS
视力发育的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视力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 影响;2)对色彩鲜艳、对比度高的物体 更敏感;3)通过锻炼和训练可以促进视 力的发育。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和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及视力问 题日益突出,因此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及视力发育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 和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某城市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 调查、体格检查和眼科检查收集相关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学龄前儿童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 屏幕,多进行户外活动,保护好自己的视 力。
未来需要继续对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和视力 发育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多影响儿童视 力发育的因素,为儿童视力保护提供更加 科学和有效的建议。
感谢您的观看
学龄儿童近视眼屈光状态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686·论著·中国医刊 2021 年 第56卷 第6期[3]SELBY S T, HAUGHEY M. 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with sudden heavy vaginal hemmorhage[J]. West J Emerg Med, 2013, 14(5): 411-414.[4]AIYAPPAN S K, RANGA U, VEERAIYAN S. Doppler sonography and 3D CT angiography of acquired 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report of two cases[J]. J Clin Diagn Res, 2014, 8(2): 187-189.[5]TOUHAMI O, GREGOIRE J, NOEL P, et al. 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following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a systematic review[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4, 181: 54-59.[6]YOON D J, JONES M, TAANI J A,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cquired 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anscatheter treatment[J]. AJP Rep, 2016, 6(1): e6-e14.[7] 唐世倩, 王玉, 刘菊红, 等. 与妊娠相关子宫动静脉瘘治疗方法的研究[J]. 中国医刊, 2019, 54(11): 1226-1229.[8]YOON D J, JONES M, TAANI J A,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cquired 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anscatheter treatment[J]. AJP Rep, 2016, 6(1): e6-e14.[9]KARADAG B, EROL O, OZDEMIR O,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of 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due to uterine trauma[J]. Case Rep Obstet Gynecol, 2016, 2016: 1890650.[10]CLARKE J A, VISWANATHA R K, HAMID R,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ife-threatening hypermenorrhagia caused by 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secondary to surgical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video evidence![J]. BMJ Case Rep, 2012, 2012: bcr2012007368.[11]ARORA R, ACHLA B, PINKEE S, et 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of the uterus[J]. N Z Med J, 2004, 117(1206): U1182.[12]MULLIKEN J B, GLOWACKI J.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ndothelial characteristics[J]. Plast Reconstr Surg, 1982, 69(3): 412-422.[13] 谢凌.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动静脉瘘诊断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8, 31(6): 19-20.[14]贾柠伊, 刘佳, 李坚. 子宫动静脉瘘诊断及治疗现状进展[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9, 20(6): 571-573.(收稿日期:2020-11-19;修回日期:2021-01-05)(本文编辑:杨倩)学龄儿童近视眼屈光状态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李茜,王红星*,白伶伶,徐新杨,傅强,王立春,赵芳(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眼科,北京 100022)摘 要: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近视屈光度变化过程中眼生物学参数的变化趋势,为研究近视的发病机制和防控方法提供依据。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的立体视觉。
方法运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57例矫正视力正常(≥0.9)的屈光不正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立体视觉测定,并予统计学处理。
结果(1)与正常儿童比,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均明显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矫正前,轻度组与中度组交叉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严重影响儿童立体视觉的形成;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有效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十分重要。
标签:屈光不正性弱视;立体视觉;儿童;视功能屈光不正性弱视是一种严重损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1-3],也是导致患儿无完善立体视觉的重要病因[4]。
加强对儿童立体视觉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运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57例矫正视力正常(≥0.9)的屈光不正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立体视觉测定,并予统计学处理,旨在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对儿童立体视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57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为观察组,经矫正双眼视力均已≥0.9,双眼屈光参差0.05)。
1.2 检查方法两组儿童均进行视力、屈光、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9,且无明显斜视,眼球运动正常,眼部无明显病变。
室内自然光线下,常规使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受试儿童进行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立体视以及远融合范围测定[5]。
≤12岁儿童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前用1%阿托品眼膏涂眼3 d,3次/d;>12岁儿童先用托品酰胺眼水液点眼,5 min/次,30 min后再行验光。
5-16岁青少年儿童眼部屈光状态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分类号:R77 单位代码:10343学号:*********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5-16岁青少年儿童眼部屈光状态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生姓名:张煜学科专业:眼科学类型:专业型指导教师:郑海华教授二O一八年五月论文题目: 5-16岁青少年儿童眼部屈光状态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答辩委员会主席:杜持新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答辩委员会成员:郑穗联副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蔡剑秋副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5月24日目录缩略词表 (1)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4)前言 (6)资料与方法 (7)结果 (9)讨论与分析 (22)结论 (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9)综述 (30)参考文献 (35)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41)缩略词表英文缩写英文中文ACD anterior chamber depth前房深度K Corneal curvature角膜曲率CR corneal curvature radius角膜曲率半径WTW White to white角膜白到白AM Ametropia屈光不正MY Myopia近视眼D Diopter屈光度SE spherical equivalent等效球镜度mm Millimeter毫米ρSpearman's rankspearman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5-16岁青少年儿童眼部屈光状态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研究5-16岁青少年儿童在不同眼屈光度数组以及不同年龄段之间的眼生物学参数的差异,主要包括眼轴(AL)、角膜曲率(K)、前房深度(ACD)以及角膜直径(WTW),探究在青少年屈光状态的变化过程中眼生物学参数的变化趋势。
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温州地区中小学近视筛查回访的青少年1340例2673只眼,年龄分布在5-16岁,平均年龄(10.207±2.63)岁,所有入选儿童排除眼部的器质性病变(包括白内障、斜视、眼底病变)以及全身疾病,进行检影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检查、优势眼检查。
儿童屈光特点验光配镜讨论

儿童眼屈光参差 双眼屈光程度不等(>2D以上) 屈光参差矫正原则尽量充分矫正,常戴, 治疗弱视。
三、儿童验光检查
二、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
儿童远视眼的特点: 1、早年远视的生理性 2、通过调节,远近视力可保持正常 3、调节过强可致假性近视 4、调节与辐辏保持生理协调与平衡可 导致多种眼肌与屈光异常,如过度调 节、辐辏过强内斜等
儿童远视眼的配镜原则
单纯远视眼,指视力可矫正到正常, 可按“验光度数轻度低矫,以最佳视 力而又不引起视疲劳”予以配镜。生 理性远视可不予配镜。(度数减得越 多使用调节越多,越容易引起视疲劳)
远视合并外斜 在最佳矫正视力的前提下,给予尽可 能的低矫。
无晶体眼的矫正 包括:配戴眼镜、角膜接触镜以及人 工晶体的植入。 无晶体眼屈光调节功能完全消失,需 要配戴不同距离的眼镜。
儿童近视眼的配镜原则 儿童期出现的近视眼总是发展的,且 多为病理性,是不可逆的。 近视的概念:远视力低常,近视力正 常,近视眼(屈光概念)静态屈光为 近视状态。如动态屈光呈现的假性近 视眼,其实质常常是远视眼,并非为 近视的早期阶段。近视眼病(疾病概 念)为病理性近视。
儿童屈光特点验光配镜讨论
夏红玉
一、儿童视光学 儿童视光学是利用现代视光技术研究 儿童眼屈光视功能特点及二者间的关 系,并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方法 与手段,促进和保证儿童眼的正常发 育,矫治屈光不正,恢复、保护、增 进视觉功能。临床视光学是属于小儿 眼科及儿童眼保健的范畴。
儿童眼病的防治原则
早防早治,争取功能矫正,维持 或恢复双眼视功能。
远视合并弱视 以提高视力为主,同时尽量足矫,可 在验光度数上减0.5~1D,(弱视眼为 懒眼),待视力提高再多减,调用调 节。(一般减1/3验光度数)
儿童视光学相关问题讨论(下)

编者按:“健康中国2030”和“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建设中,健康管理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民群众视觉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视光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视光产业也在逐渐从传统的配镜业务向视光学疾病诊疗及眼健康管理方向快速发展。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专业技术提升、现代化管理模式升级等方面的问题,当前视光产业论坛中,众多国内知名视光专家纷纷围绕时下视光行业发展的热点话题进行精彩分享,我们也撷取了一些精彩的发言整理成文章,希望能给眼镜行业的同仁带来启迪。
(续上期)6 儿童常见眼病与屈光的关系儿童有不少眼病与屈光相关,或为伴随、或为因果,可统称为屈光性眼病。
如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调节性近视、眼外伤、上睑下垂、角膜病变、虹睫炎、先天或后天晶状体疾病、青光眼、先天遗传性眼病等。
了解研究其表现特点,正确认识眼病与屈光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对眼病的治疗及预后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
7 儿童屈光异常的矫治原则7.1 早预防、早干预早期干预,给予尽早、合理的矫治。
矫治年龄尽儿童视光学相关问题讨论(下)李丽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华医纵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医生。
历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儿童眼保健专科建设与拓展学组组长、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云南眼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昆明市中小学近视眼防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主任。
主编并出版专著:《儿童眼保健与公共卫生》(眼视光专业“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儿童眼病筛查》第1版、国际奥比斯《实用小儿眼科教程》、《儿童眼病筛查》第2版、《孩子的护眼宝典》。
在《英国眼科杂志(BJO)》《OSLIRETINA》《中华眼科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量不要错过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即使年龄偏大,异常程度较重,矫治亦不应轻易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眼科学, 2017, 6(2), 67-73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journal/hjo https:///10.12677/hjo.2017.62012文章引用: 孙建初, 姚婷婷. 儿童屈光不正光学生物测量的探讨[J]. 眼科学, 2017, 6(2): 67-73.A Discussion about Children with Refractive Errors of Optical Biological MeasureJiancun Sun, Tingting YaoWuxi Xinshijie Eye Hospital, Wuxi JiangsuReceived: May 22nd , 2017; accepted: Jun. 25th , 2017; published: Jun. 28th, 2017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ldren’s eye axis, corneal curvature and refrac-tive errors. Methods: By using mydriatic retinoscopy and intraocular len-master, we have a total of 44 cases with 88 eyes of refractive errors degree, eye axis, corneal curvatur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other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refractive errors degre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hyperopia group, emmetropia group, and the myopia group, and then we use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comp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fractive errors and refraction parameters. Results: the eye axis: Hyperopia group was 21.58 ± 0.90 mm; emmetropia group was 23.33 ± 0.88 mm; myopia group was 24.62 ± 1.30 mm (P < 0.05). Corneal curvature radius: Hyperopia group was 7.90 ± 0.33; emmetropia group was 7.77 ± 0.29; myopia group was 7.75 ± 0.38 (P > 0.05). AL/CR: Hyperopia group was 2.74 ± 0.13 mm; the result is less than 3 (P < 0.05); Emmetropia group was 3.00 ± 0.03; the result equals to 3; Myopia group was 3.18 ± 0.12; the result is more than 3.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found that using AL/CR to assess the sensitivity of refractive errors and specificity degree was better. Youden index is 0.68; it prompts the titer of diagnosis was better. Conclusion: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AL/CR (≤3 or >3), we can well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fractive errors, and provide prospective for myopia preven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 of guidance.KeywordsRefractive Errors, Eye Axis, Corneal Curvature Radius儿童屈光不正光学生物测量的探讨孙建初,姚婷婷无锡新视界眼科医院,江苏 无锡收稿日期:2017年5月22日;录用日期:2017年6月25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28日孙建初,姚婷婷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儿童眼轴、角膜曲率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方法:通过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获得44例88眼的屈光不正度数、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等参数。
按屈光不正度数分为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屈光不正与各屈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眼轴:远视组为21.58 ± 0.90 mm,正视组为23.33 ± 0.88 mm,近视组为24.62 ± 1.30 mm (P <0.05)。
角膜曲率半径:远视组为7.90 ± 0.33,正视组为7.77 ± 0.29,近视组为7.75 ± 0.38 (P > 0.05)。
轴率比值:远视眼组为2.74 ± 0.13 mm,其结果小于3;正视眼组为3.00 ± 0.03 mm,其结果约等于3;近视眼组为3.18 ± 0.12 mm,其结果大于3(P < 0.05);同时也发现用轴率比指标来评估近视、远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Youden指数0.68,提示诊断效价较好。
结论:检测分析轴率比值(≤3或>3)可以很好预测屈光不正的发展趋势,并为近视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关键词屈光不正,眼轴,角膜曲率半径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学龄前儿童正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的关键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状态从生理性远视逐渐向正视甚至近视方向发展,其眼部屈光结构如眼轴、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前房深度等也随之而改变,均有碍于儿童视力和屈光发育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以往的研究中,长期以来主要是对近视的调查大都停留在流行病学特点上,而对眼生物学参数的特点报道甚少,因此我们从各屈光参数入手,通过屈光要素的生物学测量值对屈光不正的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共收集了44例3~15岁儿童的资料,旨在研究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年龄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探讨。
2. 资料和方法对象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疑有屈光不正的儿童44例88只眼,其中男21例42只眼,女23例46只眼,年龄3~15岁。
1) 对象本研究所采用的受试者为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年龄3~15 (平均9.04± 2.39)岁,共44例88眼,其中男21例,女23例。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屈光参差、斜视者;并告知本研究目的,征得家长的同意后再行检查。
3. 测量方法1) 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所有儿童均进行裸眼及验光矫正视力,受检距离5 m,照度值(160cd/m2) [1],先右眼后左眼,直至看清最小视标记录检查结果;选用日本Topcon公司生产的RM-8000电脑验光仪进行电脑验光,测量3次,取平均值。
2) 对11岁以下儿童用1%阿托品凝胶慢散扩瞳,bid × 3d;12岁以上儿童用美多丽(复方托品酰胺滴孙建初,姚婷婷眼液,Mydrin,Sentan,日本)快散扩瞳,10 min/1次× 4次,后隔20 min;均在暗室检影验光,确定屈光状态结果、眼底及注视性质、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既往眼部手术史者。
3) 采用德国Zeiss公司生产的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进行检查。
受检者下颌置于仪器的下颌托上,令其注视仪器中的视标,当仪器的探头离受检者大约5.5 cm时进行对焦,然后分别测量双眼的眼轴长度(axial length, 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均重复测量5次并取平均值;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 CC),均重复3次并取其平均曲率。
4) 本研究所有操作均由专业检查者操作完成,并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公式角膜曲率均值K = (K1 + K2)/2 [2]、角膜曲率半径(CR) = 1000(n2 − n1)/K [3] [4],计算出轴率比(AL/CR)。
AL、CR、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等效球镜(SE)等定量数据,均需提前进行正态性检测。
研究AL/CR与SE间数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条件下同组数据的差异性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算轴率比诊断儿童近视的真实可靠性,根据近视的真阳性a与假阳性b,假阴性c与真阴性d,再运用公式灵敏度= a/(a + c),特异度= d/b + d,Youden指数= 灵敏度+ 特异度− 1算得。
5. 结果5.1. 一般资料受试者44例88眼,其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3~15 (平均8.95 ± 2.96)岁,等效球镜(SE) −10.00~10.00 D;远视组13眼,男7眼,女6眼,平均年龄8.07±2.14岁,平均SE为+3.65 ± 2.88 D;正视组20眼,男8眼,女12眼,平均年龄8.83 ± 2.28岁,平均SE为+0.04 ± 0.31 D;近视组55眼,男27眼,女28眼,平均年龄10.58 ± 2.54岁,平均SE为−3.80 ± 1.88 D (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