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创新模式

合集下载

郑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研究

郑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研究

一、引言在新形势下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强,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逐渐加大,如何构建农产品价格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农民生产合理收入,守住粮食生产底线,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自2016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八年提到农产品“保险+期货”的相关内容,全国各地自2015年起开始陆续推行试点活动,其“保险+期货”模式为防范农产品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入提供了有效路径。

由于我国相关市场起步较晚,随着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的不断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暴露的问题。

因此,本文以郑州商品交易所为例,详细阐述农产品“保险+期货”的运行机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保险+期货”模式的完善和推广,助力金融市场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理论与机制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价格风险管理方式,基于传统的农机保险,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上的鼓励,将保险市场与期货市场结合起来,郑州商品交易所目前主要有“价格保险+期货”及“收入保险+期货”两种模式试点项目。

其中,“价格保险+期货”模式是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投保,当价格波动超出合约规定范围后,予以保障农产品的价格,保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以较小的成本来确保未来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

而“收入保险+期货”模式是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收入进行投保,进一步考虑了产量波动的影响,能够满足政府及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郑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研究◎任福真李婉玉〔内容提要〕郑州商品交易所(简称郑商所)自2016年开始“保险+期货”业务模式,通过保险与期货市场的结合,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农民收入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该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这一模式在各地的推广试点中发挥作用,因此本文以郑州商品交易所为例,详细阐述其农产品“保险+期货”的运行机理,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保险+期货”模式的完善和推广,助力金融市场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农业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而保险和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在农业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介绍保险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和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了两者联合应用的案例,并评估了其风险管理效果。

对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了优化,探讨了保险+期货模式的优势。

展望了未来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发展方向,为农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保险和期货在农业中的应用,为农业风险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保险、期货、农业、风险管理、保险+期货联合应用、案例分析、风险管理效果评估、风险管理策略优化、保险+期货模式的优势、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但受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保险和期货作为两种重要的金融工具被广泛运用于农业风险管理中。

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减轻因产量损失而导致的经济压力;期货则可以帮助农民锁定未来价格,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保险+期货的组合模式在农业风险管理中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保险+期货的联合应用,农民不仅可以获得收益的保障,还可以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实现更稳定的经济收入。

深入探讨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对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保险和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独特优势,结合实际案例对其联合应用进行探讨,并最终评估该模式的风险管理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分析其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作用,评估该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和可行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总结该模式对农业风险管理的优势,为未来的农业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鸡蛋价格“保险+期货”运作机制研究——以中煤保险运作格林大华鸡蛋为例

鸡蛋价格“保险+期货”运作机制研究——以中煤保险运作格林大华鸡蛋为例

△10
0
0. 01
0. 31
0. 51
0. 32
从表三中分别找出差序列中极大值和极小值,可以得出 minmin △i ( k) = 0; maxmax△i ( k) = 1. 14。
表四 计算关联系数所得值
影响因素
ε1
ε2
ε3
ε4
ε5
X1
1
0. 72
鸡蛋价格“ 保险 + 期货” 运作机制研究
———以中煤保险运作格林大华鸡蛋为例
柴宁泽 路 芳
(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我国是一个鸡蛋产量大国,近年来产量仍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因生产成本、疾病、季节变换等因素影响,价格 波动很大,养殖户面临的潜在的养殖风险也较高。因此,为规避该风险,本文将以中煤保险运作格林大华鸡蛋为例,采用 “理性 分析———市场有效性分析———实践分析” 的方法对农产品价格 “保险 + 期货” 运作机制进行研究分析。
表 2 鸡期货与现货价格相关性分析结果 ( 单位: 元 /五百千克)
起止时间
观测数
期现货价格相关系数
2013. 11—2017. 12
50
0. 607649256
从图 1 与表 1 可以看出,期货与现货的市场价格的走势大致相 符。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鸡蛋期货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具有显著 相关性,且现货价格较期货价格而言波动性更大。在图 1 我们可以 看到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几次背离,这几处价格背离现象正好表明鸡 蛋期货市场所具有的价格发现功能。
表 3 鸡蛋期货价格保险合约基本内容内容
图 1 鸡蛋期货与现货价格对比
2013 年 11 月至 2007 年 12 月,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数据主要统 计特征,如表 1 表 2 所示。

“保险+期货”模式在我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保险+期货”模式在我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金融在线“保险+期货”模式在我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唐民蒋云霞(广西大学农牧发展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农产岛价格的波动不仅会影响农户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面临着很多不同类型的风险,一般的商业保险公司都不是很愿意承担此类保险,而农业保险的作用主要是可以分担农作物的生产与经营环节的风险,当下的“保险+期货”模式以价格保险的方式为农户提供一定的保障,把农业风险转移到期货公司或者是投资者身上。

本文通过阐述农产品价格风险概念、风险特点与农产晶价格风险"保险+期货"模式的含义与意义,分析了我国推行“保险+期货”模式的现状,并通过云南耿马白糖期货价格保险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期货”模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产晶价格风险;“保险+期货”模式;现状;策略中图分类号:F323.7;F724.5;F842.6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9)36—0143—0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数占到总人数的27.7%,国内很多农业生产的主体基本上是分散的农户与数量较少的企业,其经营规模相对很小,不能自主地控制价格,他们只能接受价格,没有抵抗价格风险的能力。

“保险+期货"模式是新形势背景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与市场化变革的一种产物,期货市场与保险市场的有效结合,为农产品的价格保险提供了权威、合理的依据,这也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价格厘定的问题。

一、农产品价格风险概念与风险特点1.农产品价格风险概念农产品价格风险指的是农产品价格容易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生长周期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以上,在生长的过程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价格的波动很大。

对于大多数的农业经营者来说,农产品价格风险会直接影响到其切身的利益。

2.农产品价格风险特点(1)趋势性风险。

此类风险主要是一些可预见的风险,一般是指原材料、人工费用,是根据过往的经验与数据进行的预测。

“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与作用

“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与作用

“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与作用作者:田园来源:《今日财富》2023年第30期“保险+期货”模式是一种创新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将现代金融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保障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

一方面,“保险+期货”能够有效地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安全性,降低农户种植风险,稳定农户收入;另一方面,“保险+期货”能够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保险+期货”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模式。

这种基于商品期货市场的模式,依托保险公司的商品期货价格保险为农户提供价格保险,规避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同时,以期货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将分散的农户风险集中起来,依托风险管理公司为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对冲农业风险。

“保险+期货”模式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创新手段。

近年来,我国“保险+期货”模式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模式发展状况自2016年以来,我国“保险+期货”模式已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等多家交易所上线。

根据各交易所的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68家期货公司、21家保险公司、47家期货资管机构、2家基金管理公司参与“保险+期货”模式,共承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6.6万吨。

涉及农户20.1万户,赔付金额4.08亿元,为农户挽回损失5.32亿元。

2013年,山东、河南等地的6个品种被纳入首批试点,当年有38家机构参与;2014年,内蒙古等地的6个品种被纳入第二批试点;2015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联合开展“保险+期货”项目;从2016年开始,我国探索开展玉米、棉花、白糖等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到2017年底“保险+期货”项目覆盖全部农产品种类。

(二)模式的主要做法“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模式,具有保费低、保额高、保障范围广等特点,能够有效对冲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保障农户收益。

“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农业风险管理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而“保险+期货”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了“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理论基础、实际操作、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保险+期货”如何有效降低农业风险和提升生产效率。

结论指出,“保险+期货”能有效提升农业风险管理水平,具有广阔前景,并且是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未来的实践中,农业生产者可以充分利用“保险+期货”这一强大工具,应对气候变化、市场波动等风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风险管理、保险、期货、“保险+期货”应用、风险管理优势、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农业保险、农业期货、风险管理水平、广阔前景、重要工具1. 引言1.1 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政策风险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性。

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业风险管理可以保障农民的生计和财产安全。

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害,如旱涝灾害、病虫害等,这些灾害会对农民的生计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减小损失,保障农民的生计和财产安全。

农业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业风险管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是国家的命脉,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安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风险管理对于保障农民的生计和财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农业环境下,加强农业风险管理工作,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意义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但受天气、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农民和农业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来规避和应对这些风险。

保险和期货作为两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已经在农业风险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保险+期货”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保险是一种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它通过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费来获取保险责任,一旦遭受风险事件,保险公司将根据合同约定赔偿损失。

在农业领域,农业保险可以覆盖种植、养殖、渔业等多个方面,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了重要的风险保障。

农作物保险可以帮助农民规避因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收成损失,养殖保险可以帮助养殖户规避因禽流感、疫病等原因导致的畜禽损失。

传统的农业保险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保险费用较高、理赔流程繁琐、保险产品缺乏个性化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保险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而与保险相比,期货市场则可以提供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期货市场是一个由期货交易所组织起来的金融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买卖期货合约来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在农业领域,期货市场可以提供农产品期货、农产品期权等多种工具,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对冲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期货市场也存在着风险,例如价格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单独使用保险或期货来进行农业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应对农业风险,提高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将保险和期货进行有效整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保险+期货的整合可以综合利用两种工具的优势,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保险+期货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风险保障。

以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为例,农民可以购买农产品期货合约来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同时购买农产品保险来对冲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风险。

这样一来,无论是因为市场价格波动还是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农民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障,提高了全面保障的效果。

我国农产品“保险+期货”运作模式和风险研究

我国农产品“保险+期货”运作模式和风险研究

2020年第19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41期Serial No.441No.19袁2020经济研究导刊引言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长期关注和重视的内容之一。

为了能够较好地保障农民利益,我国一直针对该问题而开展有关农业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此外,当下对于农产品的价格以及收储等方面多项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相当多的改革措施,不断找到合适、科学的保障机制。

在2018年则是对“保险+期货”这一项战略又重新规定,要求将其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以此来提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水平。

因此,本文通过对其进行研究能够将其运作模式和潜在的风险进行明晰,为日后扩大“保险+期货”的试点范围做出理论贡献。

一、“保险+期货”业务推广现状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其经营和生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自然、气候以及季节等,最终导致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变动较大。

在2014年时,我国针对农业进行制定“保险+期货”试点工作的实行。

这样的模式是基于农户在生产农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成本以及潜在的亏损风险等,而这样的制度能够有针对性地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的收益,进一步使农产品市场风险有所降低,进而达到扶贫的最终效果。

当下该制度仍然处于推广阶段之中,为了能够显著提升效果,政府会在其中投入部分补贴和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减免、保费补贴等。

当下该制度主要是由保险公司、农业合作社、政府机构以及期货管理公司等。

在我国政策的推动和发展中,“保险+期货”试点工作陆续开展,这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015年由国务院提出的《国务院办公提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是站在政策的层面上对“保险+期货”这一制度进行保障;2015年8月14日,新湖期货与人保财险大连公司推出农产品期货保险价格,主要是保障鸡蛋和玉米方面的价格,其保险生效的时间为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而在2015年11月则是将“期货+保险”这试点工作全面扩大,尽可能研发出与“三农”需要相契合的新的品种;在2016年开始,中央发布文件,首次要求将“保险+期货”这一工作试点逐渐扩大,有效推动“三农”的快速发展;在2016年3月颁布政策推动该模式的发展,并提出了补贴政策;在2017年,中央发下文件,要求能够将“保险+期货”的市场逐步扩大,并引导相关企业来尽可能规避市场之中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