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强度和硬度:合金元素如锰、硅、铬等,能有效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使其更具耐磨性和耐久性。
这些元素在钢中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能提高钢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
2. 改善韧性:某些合金元素如钒、钛等,能细化钢的组织结构,从而提升其韧性。
它们在钢中形成碳化物,这些碳化物能有效地阻止裂纹扩展,从而增加钢的断裂抗力。
3. 改善工艺性能: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加工性能,例如改善铸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性能等。
例如,磷可以提高钢的流动性,但过高的磷含量会导致钢的冷脆性增加。
4. 抗腐蚀性:合金元素如铬、镍等可以增加钢的抗腐蚀性。
它们在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阻止进一步的氧化腐蚀。
5. 热处理性能: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和效果。
例如,硅、锰等元素可以加速奥氏体化和冷却速度,而钛、钒等元素则可以减缓奥氏体化和冷却速度。
6. 改善磁性:一些合金元素如钴、铁等可以改变钢的磁性。
这些元素在钢中能影响铁磁畴的取向,从而改变其磁性能。
7. 降低导电性:合金元素如铜、镍等可以增加钢的导电性。
它们在钢中形成电子散射中心,增加电子的散射几率,降低电导率。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来优化钢的性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添加合金元素时需控制适当的比例,否则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1.碳(C):碳是钢铁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适当的碳含量可以增强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碳含量低于0.2%的钢称为低碳钢,适用于焊接和冷冲压加工;碳含量在0.2%到0.5%之间的钢称为中碳钢,具有适中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碳含量大于0.5%的钢称为高碳钢,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作刀具和弹簧。
2.硅(Si):硅可以提高钢铁的热强度和耐腐蚀性,减少钢铁的热膨胀系数。
适当的硅含量可以提高钢铁的刚性和强度,并且有利于热处理。
3.锰(Mn):锰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强度。
锰的含量越高,钢的强度和硬度越高。
锰还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4.磷(P):在低碳钢中,磷可减少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在高碳钢中,磷可改善钢铁的切削性能。
因此,磷含量需要适度控制。
5.硫(S):硫可增加钢铁的切削性,但会降低钢铁的塑性和韧性。
因此,在高质量的钢铁制造中,硫含量需要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6.铬(Cr):铬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铬还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氧化性。
不锈钢中的铬含量一般在10%到30%之间。
7.镍(Ni):镍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镍还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疲劳性。
镍含量在不锈钢中一般在8%到25%之间。
8.钼(Mo):钼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硬度和抗热变形能力。
钼还可以改善钢的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钼含量在不锈钢中一般在1%到10%之间。
9.钛(Ti)、铌(Nb)、钒(V)等微量合金元素:这些元素通常用作钢铁的强化剂,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改善钢铁的热处理性能。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适的合金化处理,可以改善钢铁的力学性能、耐蚀性和热处理性能,使其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完整版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完整版)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钢是一种由铁和碳元素组成的合金,其含碳量通常在0.02%至2.1%的范围内。
在钢的生产过程中,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可以显著改变钢的性能,以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下面详细讨论了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1.碳(C)碳是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其作用主要是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会提高,但其可塑性和韧性会降低。
过多的碳含量会导致钢的硬度过高,使得材料变得脆且难以加工。
2.锰(Mn)锰是一种可以替代部分铁的合金元素,能有效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同时,锰还可以改善钢的铸造和锻造性能,防止铁素体的过度形成,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
3.硅(Si)硅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同时还可以增强钢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
然而,过量的硅会导致钢的韧性下降。
4.磷(P)和硫(S)磷和硫在钢中通常被视为杂质,因为它们会降低钢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然而,它们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例如,磷在工具钢中可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5.铬(Cr)铬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同时还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在不锈钢中,铬的作用尤为重要,通常与氮、钼等元素共同作用,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6.钼(Mo)钼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特别适用于制造热处理零件和高温用零件。
7.钨(W)钨是一种高熔点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热硬性和红硬性,使其在高温下仍能保持高强度和硬度。
这使得钨成为制造耐高温零件和工具的关键元素。
8.钒(V)和铌(Nb)钒和铌可以细化钢中的晶粒,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特别是在调质钢中,它们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9.钛(Ti)和铝(Al)钛和铝可以脱氧和去除杂质,提高钢的纯度,同时它们还可以形成强化相,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特别是在一些需要高强度的结构材料中,这些元素的作用尤为重要。
10.稀土元素(RE)稀土元素可以有效地改善钢的工艺性能、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合金元素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入到基本金属中,以改变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材料。
钢是一种合金,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碳和其他合金元素。
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性。
首先,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
例如,添加镍和铬可以增强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钴和钨的添加可以增强钢的抗磨性和高温强度,使其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
钛和铌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焊接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其次,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化学性质。
例如,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硬化性能,促进碳的溶解和扩散。
磷和硫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硅的加入可以提高钢的热导率和抗腐蚀性能。
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钢的化学性质。
此外,合金元素还可以改变钢的热性能。
例如,添加铝和钛可以提高钢的氧化稳定性,使其在高温环境下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镍和铜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导热性能,在高温下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能。
铍和银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导电性能,使其适用于电气工程。
同时,合金元素还可以改变钢的结构和相变性。
例如,钼和钒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定向结构,提高其强度和塑性。
锑和铅的添加可以促进钢的相变行为,改善其物理性能。
通过对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控制,可以调节钢的晶粒尺寸、晶界强度和晶界活性,从而改善钢的内部结构和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它们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热性能和结构性能,使钢具有更好的性能和适用性。
合理的合金设计和控制是制造高品质钢材的关键。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钢材中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铁材料洁净度、均匀度、组织细度等影响材料性能,提高冶金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环保,促进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晶强化。
结晶强化就是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在凝固结晶以后获得良好的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它包括:(2)形变强化。
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塑性变形可以提高其强度。
这是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后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所致。
(3)固溶强化.通过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组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固溶强化。
(4)相变强化。
合金化的金属材料,通过热处理等手段发生固态相变,获得需要的组织结构,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相变强化。
(5)晶界强化。
晶界部位的自由能较高,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和空穴,在低温时,晶界阻碍了位错的运动,因而晶界强度高于晶粒本身;但在高温时,沿晶界的扩散速度比晶内扩散速度大得,晶界强度显著降低。
因此强化晶界对提高钢的热强性是很有效的。
硼对晶界的强化作用,是由于硼偏集于晶界上,使晶界区域的晶格缺位和空穴减少,晶界自由能降低;硼还减缓了合金元素沿晶界的扩散过程;硼能使沿晶界的析出物降低,改善了晶界状态,加入微量硼、锆或硼+锆能延迟晶界上的裂纹形成过程;此外,它们还有利于碳化物相的稳定。
(6)综合强化。
在实际生产上,强化金属材料大都是同时采用几种强化方法的综合强化,以充分发挥强化能力。
例如:1)固溶强化十形变强化,常用于固溶体系合金的强化。
2)结晶强化+沉淀强化,用于铸件强化。
3)马氏体强化+表面形变强化。
对一些承受疲劳载荷的构件,常在调质处理后再进行喷丸或滚压处理。
4)固溶强化+沉淀强化。
对于高温承压元件常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
有时还采用硼的强化晶界作用,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
2.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根据合金元素与碳的作用不同,可将合金元素分为两大类: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们比Fe具有更强的亲碳能力,在钢中将优先形成碳化物,依其强弱顺序为Zr、Ti、Nb、V、W、Mo、Cr、Mn、Fe等,它们大多是过渡族元素,在周期表上均位于Fe的左侧;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包括Ni、Si、Co、Al等,他们与碳一般不生成碳化物而固溶于固溶体中,或生成其它化合物如AlN,一般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元素是指在钢中加入的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们与铁元素和碳元素相互作用,从而改变钢的性能和性质。
合金元素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使钢具有更优异的性能,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以下是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一些常见作用:1.碳(C):是钢中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加入合适的碳量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碳元素可以通过固溶强化的方式使钢的晶粒细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但是过高的碳含量会降低钢的塑性和耐热性。
2.硅(Si):是一种强化和脱氧元素,常用于高碳钢和合金钢中。
硅可以增加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促使钢的晶粒细化。
同时,硅还可以与氧结合,形成氧化物,从而脱除钢中的氧气。
3.锰(Mn):是一种强化元素,常用于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钢中。
与铁和碳相结合,形成硬化相,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锰还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抗冲击性,减少钢的冷脆性。
4.磷(P):是一种脆化元素,过量磷会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但适量的磷可以起到强化钢的作用,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5.硫(S):是一种脆化元素,过量的硫会降低钢的韧性。
然而,适量的硫可以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切削刃的寿命。
6.铬(Cr):是一种耐腐蚀元素,主要用于不锈钢和耐热钢中。
铬与钢中的铁形成铬化铁,并形成致密的氧化铬膜,从而防止氧气和水的侵蚀,提高钢的耐腐蚀性。
7.镍(Ni):是一种耐腐蚀和耐热元素,常用于不锈钢和耐热钢中。
镍可以改善钢的塑性、韧性和韧齿性,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8.钼(Mo):是一种强化元素,用于合金钢和高速钢中。
钼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同时还能提高钢的耐热性和抗腐蚀性。
9.钒(V):是一种强化元素,广泛应用于合金钢和高速钢中。
钒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同时还能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
10.铌(Nb):是一种强化和固溶强化元素,常用于低合金钢和高强度钢中。
铌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还能改善钢的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和作用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和作用钢是由铁与一定量的碳组成的一种合金,它通过合金化的方法加入其他元素来改变其性能和结构。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钢的硬度和强度:合金元素通过形成固溶体、细化晶粒和形成弥散的硬质相等方式,可以显著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其中,铬、钼、钒、钨等元素能够形成固溶体并加强晶体上的固溶体强化效应;而锰、镍等元素则能够细化晶粒;添加碳可以增加钢的淬透性,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2.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的耐腐蚀性能。
例如,添加铬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抵御大气、水等介质中的腐蚀;添加镍能够提高钢的耐酸性和抗氢脆性;添加钼可以提高钢的抗氯离子腐蚀性能等。
3.提高钢的热强度和耐热性: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抗高温氧化和热加工性能。
例如,添加铬、铝等元素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钢的耐高温氧化能力;添加钨、钼等元素能够提高钢的耐高温强度和耐热疲劳性能。
4.改善钢的冷热加工性能: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的冷热加工性能。
例如,添加铌、钒等元素可以细化晶粒,改善钢的冷加工硬化性能;添加锰、铬等元素可以降低冷脆性,增加钢的冷加工塑性等。
5.调整钢的组织和相变温度:合金元素还能够调整钢的组织和相变温度。
例如,添加铌、钒等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相变温度,防止低温组织相变;添加碳可以调整钢的组织结构,使其形成马氏体、贝氏体、奥氏体等不同的组织结构。
6.改善钢的磁性能: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的磁性能。
例如,添加铁、镍等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从而改善钢的磁性能。
7.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磨损性: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磨损性。
例如,添加硼、钛等元素可以形成高硬度的碳化物,从而显著提高钢的耐磨性;添加铬、钼等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抗磨损性能。
总之,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耐热性、冷热加工性能、组织和相变温度、磁性能、耐磨性和耐磨损性等。
§5—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5—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1、促进钢的淬火性能:钢中的淬火性能是指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性能。
合金元素的存在有助于提高钢的淬火性能,使钢在冷却过程中有助于形成好的晶体结构。
2、提高钢的硬度:合金元素加入钢中有助于提高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合金元素的类别和数量。
3、增加钢的韧性:经过合金元素处理后,钢的抗屈服性可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钢的韧性,韧性指的是钢材在沿着其中一方向的钢材断裂时,它所承受的变形能力,也就是钢材在拉伸时断裂前所耗费的能量。
4、改善钢的耐腐蚀性能: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可以改善钢的耐腐蚀性能,使钢在高温、腐蚀性环境中能更好地保持完好的外观,同时也增加了钢的耐磨性。
5、提升钢的强度:合金元素加入钢中有助于提高钢的强度。
合金元素例如铬、锰等可以在钢中形成一种稳定的均质化套结构,使钢的强度提高。
6、增加钢的热稳定性:加入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热稳定性,使钢能够耐受更高温度的处理,同时还可以改善晶粒细化。
7、改善钢的焊接性能: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的焊接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材料的选用
一、选材的三项基本原则 1、根据使用性能要求选材 (1)按综合机械性能为主选材。这类零件有:轴类、连杆、螺栓 及低速轻载齿轮等,常选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经调质处理后 使用。 (2)按疲劳强度为主选材。这类零件有:曲轴、弹簧、滚动轴承 等,常选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经调质(或淬火和中温回火) 处理后使用或选用低碳钢、低碳合金钢经渗碳及淬火、回火后 使用。 (3)按磨损为主选材。这类零件有:各种量具、刀具、模具和齿 轮等。材料常选用经淬火和低温回火的碳素工具钢或合金工具 钢,或选用经渗碳及淬火、回火后使用渗碳纲。 2、根据工艺性能要求选材 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包括:铸造、压力加工、 焊接、切削加工和热处理的工艺性能。
三、钛及钛合金的性能特点、组织及用途
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其突出的特点是比强度很 高。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优良的耐蚀性。钛合金广泛用于航天、航 空和热能、化工工业。 钛合金常分为钛合金、钛合金和+ 钛合金三种。常用钛合 金和+ 钛合金。
四、轴承合金的性能特点、组织及用途
轴承合金主要是制造滑动轴承及轴瓦及轴衬。对轴承合金的性能 要求是: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疲劳抗力;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良好 的磨合性和小的磨檫系数;良好的抗蚀性和热导性;较小的膨胀系数。 轴承合金的组织特点是在软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硬质点或者在硬基体 上均匀分布着软质点。常用的轴承合金有锡基、铅基、铝基和铜基轴 承合金。广泛用于轴承的轴瓦和内衬。
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最突出的作用是使C曲线向右移(除钴 外),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因而,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常用的元 素有:Cr、Mn、SI、NI和B。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过程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提高回火稳定性。 产生二次硬化,提高钢的红硬性和高温强度。常用的元素有W、Mo、 V。 使回火脆倾向增大,但一些元素如W、Mn能减弱或防止第二类脆性。
第五章 其它材料
粉末冶金材料、陶瓷材料、塑料、复合材料和磁性材料大部分都 属于非金属材料的范畴具有许多不同于金属材料的特殊性能,如高硬 度、高耐磨性、高弹性、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等。 一、粉末冶金的特点、工艺及常用材料 1、粉末冶金的特点 粉末冶金是一种把金属粉末(或非金属粉末)混合并压制成形, 再经过烧结来制取金属材料的特殊冶金方法。它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是, 它不需要熔炼和铸造,其突出的特点是: (1)烧结温度低;(2)成分均匀性好;(3)多孔性 2、粉末冶金的工艺 其一般流程为:制粉、混合、成型、烧结和后处理。 3、常用的粉末冶金材料 有:含油轴承材料、铁基结构材料、硬质合金等。 二、陶瓷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及应用 陶瓷包括整个硅酸盐材料和氧化物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统 称。陶瓷可分为普通陶瓷、特种陶瓷和金属陶瓷。
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是:极高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很高的硬度 和良好的抗压能力、较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减摩性、优异的绝缘性和不 老化性、比可燃性。但脆性很大,温度急变抗力很低,抗拉、抗弯能力 较差,加工困难。 常用的特种陶瓷和金属陶瓷有: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 陶瓷。它们广泛用于切削工具、耐磨耐蚀零件、耐热材料、绝缘材料和 高温构件。 三、塑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塑料是高分子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树脂,其次是填料,另外还有 一些其他的添加剂。 热塑性塑料 1、塑料的分类 按其热性能 常用的分类有两种: 热固性塑料 通用塑料 按使用范围 工程塑料 耐热塑料 2、塑料的性能特点 塑料具有比强度高,良好的耐蚀性、电绝缘性、耐磨性、减摩性和 成型工艺性,较小的介电损耗,但强度、硬度较低,耐热性差和易蠕变。
二、合金钢的分类
合金钢的分类有三种: 按成 按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分:低(5%以下)中(5~10%)高 分 按所含主加合金元素种类来分:锰钢、硅钢、铬镍钢、 按正火后组织分:奥氏体钢、铁素体钢、珠光体钢、马氏体钢 按用途来分: 合金结构钢:普通低合金钢、渗碳钢、调质钢等 合金工具钢: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 特殊性能钢: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
2、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 合金元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扩大或缩小相区。一些合金元素如Mn、 Ni、等将扩大相区使As线下降,而另一些合金元素如Cr、Mo、W、V、 Ti、Si、等则缩小相区并导致As线上升。 扩大或缩小相区的结果,必然使Fe—Fe3C相图中的S点、E点和C点 的成分和温度发生变化。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都使铁碳相图中S点、E 点左移,其中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作用最为显著。 3、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相变过程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相变过程的影响主要在于对额奥氏体形成速度和奥 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
第三章 合金钢
一、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合金元素对钢中的基本相的影响 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很多,按照其与碳结合的倾向大小,可分 非 碳化物形成元素(CO、Ni、Si、Cu、B等) 碳化物形成元素(Ti、V、W、Mo、Cr、Mn等)。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有: 溶解于钢中的基本相(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 形成特殊碳化物(如VC、TiC、Cr23c6等)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和大部分的锰基本上都溶解于铁素体(或奥氏体)中而 形成合金铁素体(或合金奥氏体),并产生固溶强化的作用,使合金铁素体 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Cr、Ni、Mn含量少时略有上升)。其 中,Si、Mn、Ni的强化作用较大。 碳化物形成元素(除锰外),当含量较低时,主要是溶入Fe3C中而形成合 金渗碳体。合金元素的溶入大大地提高了渗碳体的稳定性。当一些强碳化物 形成元素如Cr 、Ti、V、W、Mo等的含量较高时,它们还会形成新的稳定性 较高或很高的特殊碳化物,如Cr23c6、WC、VC、TiC等。这一类特殊碳化物 的特点是高熔点、高硬度。是钢中常用的强化相,对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 耐磨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变形铝合金
铸造铝合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防锈铝合金 硬铝合金 超硬铝合金 锻造铝合金 铝硅合金(是最重要、最常用的铸造铝合金) 铝铜合金 铝镁合金 铝锌合金
详见表4—1和4—2 二、铜及铜合金 1、铜及铜合金的性能特点 (1)优异的电导性、热导性。 (2)良好的耐蚀性。 (3)独具的机械性能。(耐磨性和减摩性) (4)良好的加工性能 2、常用铜合金的分类、性能和用途 分为黄铜、青铜和白铜。黄铜应用最广泛。详见表4—3、4—4和4—5
3、考虑经济性选材 (1)考虑材料价格因素。原则上在满足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之外,应选 用价格低廉的材料。 (2)应注意加工成本因素,包括热处理的费用。
二、典型零件、工具的选材 齿轮类 轴类 箱体、底座类 冷冲压模具类
第四章
有色金属
一、铝及合金 1、铝及合金的性能特点 (1)密度小 (2)比强度高 (3)电导性、热导性好 (4)抗大气腐蚀能力强 (5)加工工艺性能好 2、铝合金的固溶—时效强化方法 由于铝合金在故态下没有同素异构转变,故无法通过马氏体转变 来进行强化。但一些铝合金在故态下具有随温度下降溶解度明显减小 的特点,可通过固溶—时效强化方法进行强化。 固溶—时效强化一般有两个阶段。一是固溶处理,即将铝合金加热 到使溶解度达到或接近最大值温度,形成单相固溶体,并通过急冷而 获得过饱和的固溶体。第二阶段便是时效,将不稳定的过饱和固溶体 长时间搁置二使之分解过度到稳定的固溶体,出现了强度和硬度的升 高。时效类型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 3、常用铝及铝合金的分类、性能特点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