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五上第六单元备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
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
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件)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文档)单元备课:第六单元主备人等级评价教材简析《慈母情深》是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父爱之舟》一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
文中多次写父亲驾着姑爹的船送“我”,体现了深深的父爱。
《“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时候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却得到了母亲和父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
学情分析这一单元是关于母爱、父爱的,阅读时应抓住场景描写和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这一单元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触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真正走进课文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识课后生字。
2.通过阅读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母爱的伟大感人。
过程与方法:1.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抓住父亲爱儿子的细节描写,深深感悟父亲伟大的爱。
3.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爱,感受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3.理解父母的两种不同的评价所包含的不同的爱。
学习重难点1.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法引导学生抓住场景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
学法学生找出场景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联系实际,体会父母的爱。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课件(共30张PPT)

子活动3 抒情有方法
子活动2 场景“现”深情
子活动1 读文谈感受
促提升 展父爱
习方法 悟父爱
理场景 识父爱
观图片 感父爱
子活动4 感受别样父爱
子活动3 融情于场景
子活动2 合作深化
子活动1 自读收获
子活动2 读文定目标
子活动1 方法再回顾
得方法 巧云用
共合作 悟内容
理顺序 知大意
年级
单元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阅读
表达
五上
一单元
万物有灵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二单元
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的速度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任务单特点
三单元
民间故事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的复述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四单元
家国之殇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五上
聚焦双线组元 解读文本
阅读
表达
单元页聚焦重点: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与人物的感情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舐犊情深意更切
五上第六单元常规单元 舐犊情深
五上:P75
聚焦主题页 解读文本
重视读写结合从阅读学表达
贰
叁
壹
描画了父母不同表达的爱
舐犊情深意更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材对体会情感的序列化落实
六
童年生活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一
田园生活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上
五下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优秀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的情感,培养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相关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教学用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爱。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5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课文的情感。
5.拓展(5分钟)分享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复习第五单元:《读》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复习第六单元:《写》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复习第五单元《读》的阅读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复习第六单元《写》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第五单元文章中的复杂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在第六单元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自由表达。
教学准备•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第五单元《读》1.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五单元的文章,了解主要内容;2.对文章中的生字和生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3.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文章的理解,提出问题;4.整体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二步:复习第六单元《写》1.回顾第六单元的写作要点和技巧;2.让学生进行短文写作,以巩固所学的写作技能;3.学生相互交流,互相修改对方的作文,提出建议;4.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提供学生学习参考。
第三步: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就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观点;2.互动游戏:设计有趣的语文知识问答游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朥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部分:概述1.1 单元主题介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六单元的主题是"集体备课"。
这一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1.2 编写目的本文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背景,探讨如何进行集体备课,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部分:集体备课的意义和目标2.1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是教师们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团队智慧,共同讨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集体备课的目标集体备课的目标是在保证教学内容统一性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部分: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1 计划会议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计划会议。
在会议上,教师们可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思考,明确教学方向。
3.2 分工合作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后,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任务分工,分工合作可以使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让备课更加高效。
3.3 资料整理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教师们需要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瓶、教材等。
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3.4 教学方案撰写根据集体备课的结果,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撰写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包括课堂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
第四部分: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备课4.1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课堂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2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备课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教
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语文园地六》。
2.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意思。
3.能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拼接和阅读。
4.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句子拼接和表达个人意见。
三、教学准备
1.课文《语文园地六》的教材。
2.教师制作的备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回想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出本次的话题。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跟读课文,评价朗读情况,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解释生词和重点短语,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段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细节。
3. 练习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词语搭配和句子拼接练习,加深记忆。
•提问学生个人看法,引导他们表达观点。
4. 拓展
•使用扩展材料或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总结
•总结本课教学要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五、作业布置
1.默写课文关键词汇。
2.进行一个小故事创作,内容要求包含课文中的某个情节。
六、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为之后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这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的教案,通过集体备课,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舐犊情深 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舐犊情深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人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让学生说出作者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这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用恰当的语言”要求学生有对象意识,和不同对象交流沟通时,注意使用恰当的措辞、语气等。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深人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能够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来体会人物情感,不要仅抓住只言片语进行细碎的分析,更不要让学生机械地判断哪些是场景描写、哪些是细节描写。
第二,本单元的教学要注重和学生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教学时,要注意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舐犊情深。
进行日语交际和习作时,能够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经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要注意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
课文教学与课后“小练笔”、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都有联系,如,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场景描写时,可以结合“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进行教学;课后“小练笔”的内容可以作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素材;口语交际中谈对父母之爱的看法,也可以作为习作的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教学内容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作文课□作业课
全册备课人
单元备课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20分钟)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回顾,引领学生初步感受地震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学
困
生
情
况
板
书
设
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课后小记
教学内容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作文课□作业课
全册备课人
屈晓娜、王新宇、赵瑾、王学俊、李芳、张红玲、闫薇
单元备课人
屈晓娜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设计意图:用过导语的导入,点明中心,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0分钟)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3分钟)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
(复备)
作
业
与
检
测
作业:
1.完成生字。
2.查找资料,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检测:日积月累第一课时
1.读一读,写一写。
洛杉矶混乱废墟疾病爆炸瓦砾颤抖昔日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1)“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写清每个层次及环节的设计意图、预计时间)
一、复习引入。(3分钟)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人阅读,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让学生的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写清每个层次及环节的设计意图、预计时间)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2分钟)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三、再读课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5分钟)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以及生生间的合作学习,初步学习生字新词。培养了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扎实有效地完成字词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