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时镇静深度的比较

合集下载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小儿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维持剂量的临床研究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小儿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维持剂量的临床研究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小儿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维持剂量的临床研究李真;金宁;万静洁;李阳;万玉骁;朱俊超【摘要】目的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小儿静脉麻醉,探索丙泊酚的术中维持剂量.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小儿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 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P4组(丙泊酚初始剂量4 mg· kg-1·h-1)和P6组(丙泊酚初始剂量6 mg· kg-1·h-1),每组30例.采用BIS监测术中的麻醉深度,根据BIS值(维持在40~60)调整术中丙泊酚的维持剂量,同时将瑞芬太尼的剂量维持在0.05~0.1 μg· kg-1·h-1分别观察并记录2组丙泊酚剂量调整的次数和累计用量.结果 2组麻醉诱导平稳,无插管反应发生.P4组和P6组麻醉中丙泊酚麻醉维持平均剂量分别为(9.23±2.49)和(11.25±3.17)mg· kg-1·h-1.结论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的用量,且诱导、插管、拔管时机的选择更加恰当,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也更小.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0.05~0.1 μg· kg-1·h-1)全凭静脉麻醉行小儿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合适的丙泊酚维持剂量为(10.13±2.76)mg·kg-1·h-1.【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5)001【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丙泊酚;麻醉深度;儿童【作者】李真;金宁;万静洁;李阳;万玉骁;朱俊超【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西安7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网络出版地址网络出版时间:Abstract Objective Toexploretheappropriateclinicalmaintenancedosageofpropofolcombinedwi thremifentanilduringtotalintravenousanes⁃thesiainpediatricsurgeries.Meth ods Sixtychildrenwith American Societyof Anesthesiologists(ASA)classⅠorⅡundergoingselectivesurgeries wererandomlyallocatedtogroupP4andgroup P6accordingtotheinitialdosageofpropofol(4mg·kg-1·h-1,6m g·kg-1·h-1)(n=30).Depthofan⁃esthesiawasmonitoredbybispectralindex(BIS).Thepumpingrateofpropofolwasadjustedaccordingto BISvalues(40to60),aswellasmaintain⁃ingthepumpingrateofremifentanilas0.05to0.1μg·kg-1·h-1,thetimesofadjustingthepumpingrateofpropofolandthecumulatingamountof pro⁃pofol were recorded.Results Both groups had a smooth induction,without occurrence of intubation reaction.The average maintenancedosage of propofol of group P4 and group P6 were respectively 9.23±2.49 and 11.25±3.17 mg·kg-1·h-1.Conclusion The cumulating amount of propofol can be properly reduced by using BIS to monitor the depth of anesthesia.In addition,the choice of timing of induction,intubation as well as extubation can be more reasonable,and the fluctuation of hemodynamics was found to be bined use of propofol(6 mg·kg-1·h-1)with remifentanil(0.05 to 0.1 μg·kg-1·h-1)can lead to much smaller fluctuation of hemodynamics in children under surgeries,and much more stable during the sur⁃gery,aswellaslessadverseeffectsduringtheperioperativeperiod.Keywords bispectral index;propofol;depth of anesthesia;child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患儿存在口腔解剖的异常,术后易发生软腭肿胀、出血,增加患儿呼吸阻力,发生呼吸道误吸或梗阻,甚至窒息死亡,麻醉风险大,手术病死率较高[1]。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镇静的指导作用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镇静的指导作用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镇静的指导作用孙宇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年(卷),期】2018(024)010
【摘要】目的:本文将探究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镇静的指导作用,使其能够保证患者麻醉效果,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同类麻醉药物,对照组患者通过体征变化判断麻醉深度;观察组患者使用脑电双频指数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使用BIS值进行监测,能够有利于临床开展腹腔镜手术,使其能够个体化对患者用药,保证麻醉药物适中,从而改善患者苏醒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成本.
【总页数】2页(P108-109)
【作者】孙宇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 辽宁沈阳1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时镇静深度的比较
2.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麻妇科手术镇静的指导作用
3.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时的镇静深度对比分析
4.熵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全麻患者体位变化时镇静深度的比较
5.熵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全麻患者体位变化时镇静深度的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功能状态指数(CSI)在全麻中作为镇痛深度监测的实验研究

脑功能状态指数(CSI)在全麻中作为镇痛深度监测的实验研究

脑功能状态指数(CSI)在全麻中作为镇痛深度监测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脑功能状态指数(CSI)在全麻中作为镇痛深度监测效果。

方法:收治50例全麻手术患者,采用全麻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详细记录患者在插管前后和切皮前后,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BIS,以及CSI。

结果:在气管插管的前后以及切皮刺激的前后,经过比较BIS、CSI,无显著差异(P>0.05);在气管插管的前后,以及切皮刺激的前后,在心率,以及收缩压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术中的镇痛深度面,CIS、BIS并不能检测出患者的伤害性刺激反应。

关键词:脑功能状态指数;麻醉;镇痛深度监测由于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性,对麻药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在术中,应该保证麻药安全,摆正麻醉深度的适宜性。

在本研究中,在患者感受伤害性刺激的前后,记录了相应的CSI、BIS值,经过对比分析,充分证明了其可以应用在临床监测镇痛程度方面。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7年5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收治了40例全麻手术患者,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5.4)岁,体重50-85kg,平均体重(68.4±5.6)kg。

丙泊酚靶器官效应室的浓度为4.0μg/ml。

1.2方法对患者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诱导,当患者入室治疗之,全面检测有创动脉压,等到患者的睫毛反射完全消失之后,应用电刺激仪进行刺激,一次刺激与切皮的超强电刺激相一致,其强直刺激为80mA, 50Hz, 0.25ms,4s,依次增加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分别为2.0μg/ml, 2.2μg/ml,2.4μg/ml,2.6μg/ml,详细记录血压、心率的变化,尤其要重点观察把心率以及收缩压的变化,这是反应镇痛的重要指标,对于血压以及心率的波动,应该控制在基础值的20%之内,以此作为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保证所有患者对疼痛刺激是没有反应的。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无痛胃镜麻醉深度的临床评价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无痛胃镜麻醉深度的临床评价
vstd h o g c mp rtv e au t n f p rtn u p o es s ii tru h o a aie v lai o ei e m, rc su e o o v gn i ,n a so tie rm hlr nwihh ri , y rc l ai a s a d sc ban d fo c i e t e a h do ee, l d n
如细胞 色素 C 凋亡 诱导 因子 ( I) 半胱 天冬酶 (ap s) 、 AF 、 csae 2 等的释放 从而使得 平滑肌细胞对于凋亡信号无应 答 , 导致 凋 亡程 序的后续 过程的级联效应被干扰 中断; 而副交感 神经 的
性及非特异性 , 凡能够影 响其过程 的任一 因素都 有可能导致 疾病 的发生 , 于两者之间的影响 因素有待 于进一步深入探 关
泊酚相当, 代谢不受肝 肾功能影响【 二者 复合应用于无痛 胃 l 】 。 镜 , 醉可控性 较高 , 醒时 间显著 缩短 , 中体动 明显 减 麻 苏 术 少, 提高了患者 的清醒评分。二者均有呼吸抑 制的问题 。 其发 生程度与剂量 、 注速度呈正相 关 。 推 镜检过 程 中出现的血压 波动、 心率减慢 、 呼吸抑制 , 可能与血浆靶浓度大有关 。
退, 对麻醉药的代谢减慢 , 全身麻醉后易发生清醒延迟 。我们
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 于 7 ~ 9岁的老年患者 , 58 并与异氟醚吸入麻醉进行 比较 .观察麻 醉后 的苏醒情况 。 现
a du d s e d dts s JP da ug 1 9 3 5 2 5 5 n n e e n e t . e i rS r ,9 9,4:5 - 5 . ei t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4J腹股 沟斜疝 、 积液及 隐 ,L 鞘膜

BIS或TCI指导下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质量的比较.

BIS或TCI指导下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质量的比较.

BIS或TCI指导下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质量的比较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100049范婷安建雄【摘要】目的比较分别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或靶控输注(TCI)为用药指导下的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全麻质量。

方法40例择期行枕后开颅纤维血管减压术患者,年龄36~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BIS组及TCI组,每组20例。

两组均以丙泊酚(血浆靶浓度5µg/ml)及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5ng/ml)开始麻醉诱导。

TCI组待患者意识消失后, 将丙泊酚靶浓度降为3µg/ml, 当TCI达到设定值(3µg/ml)时,静注维库溴铵0.1mg/kg , 3min后行气管插管;BIS组待患者意识消失后, 调整适当的异丙酚靶浓度以维持BIS值在50±5,稳定5min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 3min后行气管插管。

术中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 P0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及BIS。

术中调节瑞芬太尼靶控浓度, 必要时静注心血管活性药物(艾司洛尔、阿托品、佩尔地平、麻黄碱)以维持心率在50~90次/min,维持平均动脉压( MAP)波动在基础值的+10%~-20%范围之内。

记录消毒开始、切皮后、钻骨孔后、剪开硬膜后、缝合硬膜后、缝皮开始及手术结束时两组的MAP、HR、BIS及TCI值,计算术中每h丙泊酚用量。

记录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

结果两组各观察时点的MAP、HR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TCI组的升压药使用次数多于BIS组。

术中TCI组的BIS值明显低于BIS组(P<0.05),BIS组的丙泊酚TCI值小于TCI组(3µg/ml),TCI组每h丙泊酚用量高于BIS组(P<0.05)。

术后BIS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TCI组(P<0.05),术后24h随访两组均无术中知晓。

熵指数预测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意识消失的准确性

熵指数预测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意识消失的准确性
lp r s o i u g r n e e e a n s e i n u e t a a o c p c s r e y u d rg n r l e t sa id c d wi TCI r p f l e fn a i f m t b ra d De e e 0 we e i cu e n a h h o o o — mie tn l r p r o Oc o e n c mb r2 r l d d i 1 1 n
度 的监 测 和 药 物作 用评 价 _ r
本研究 拟与 B S比较 ,评 价熵指数 预测靶控输 注丙 泊酚一 I 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意识 消失的准确性
i d ci n we e a ay e . h n u t r n lz d T e o v l e fR au so E 、 S tL E a OC we e c lu ae d c mp r d wi h k au so S Ce MA P HR Th r ac l td a o a e t t e e l e f n h v BI , , , e
脑 电双频指 数 (i et ln e ,BS bs c a i x I)是 唯一被美 国食 品 p r d
主要反 映大脑皮质 的兴奋 和抑制状态 ,能很 好地监测麻醉深度
用 临床 的一 种 新 型脑 电监 测 指 标 ,它 通 过 量 化 大 脑 神 经 元 对 时
药 品管理局 ( D F A)批准用 于 临床 的麻醉 深度监测 指标 。BS 中 的镇 静 成 分 ,同 时减 少 麻 醉 药物 的用 量 。 熵 指 数 是 近 年 来 应 I
ti s d . h a e o so s et p R )s t rso s (E , I, f c secn et t no ooo ( e, a r r l rsue hs t y T e l s f ep ne n o y(E ,t e ep ne S )BS ef ti o cn a o f rp flC )menat a pes u vu r r a e —t r i p e i r ( P adh a t ( ) r cre t ahsoeo MA ) n err e HR we r oeda ec cr f ta ee MOA / cl T e orlt n e e E S , I, eadMO / uig A Ssa . h r a o s t nR , E B S C n AA Sd r e c e i b we n

脑电双频指数在CCU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

脑电双频指数在CCU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

脑电双频指数在CCU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镇静浓度可行性。

方法纳入需镇静治疗CCU患者40例,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同时进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和RAMSAY评分,并记录靶控输注系统预测的效应部位浓度值(Ce),比较脑电双频指数与效应部位浓度值、Ramsay评分相关性,以观察脑电双频指数评价镇静深度准确性。

结果随Ce增加,Ramsay评分越高、BIS过越低,BIS与CE、RAMSAY呈负相关(<0.05).结论 BIS能准确反应镇静深度,可用于CCU镇静深度监测。

【关键词】 CCU 镇静脑电双频指数镇静治疗是CCU常用治疗手段,适当的镇静可以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康复、改善预后;镇静过深则起相反作用,导致并发症增多,延迟治愈时间[1],因此,能准确及时评价镇静深度,在CCU病房中十分重要。

脑电双频指数已成功应用于麻醉深度监测,近年来我科应用于镇静深度的监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CCU住院患者,Ramsay评分为1分,需要镇静治疗,排除有禁忌症(低血压、颅内肿瘤等)患者共40例。

1.2 方法1.2.1 镇静方法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法进行镇静治疗,靶控输注系统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靶浓度从0.3ug/ml开始递增,第5分钟时增至0.5u/ml,第10分钟时增至0.8u/ml,第15分钟时增至1u/ml,此后每5分钟增加0.5u/ml,直至Ramsay评分为6后维持10分钟后停止试验。

1.2.2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用酒精将前额皮肤脱脂,待自然干燥后用脱脂纱布磨去死皮,采用AspectA-2000BIS监测仪的专用电极,电极根据操作指南放置,一个电极置于鼻根上4cm的位置,另一个电极置于右侧耳前点与右眼外侧颧骨间,参考电极置于正对右眼上方的颗区位置,记录各时间点(见实验步骤)的BIS值。

1.2.3 Ramsay评分根据Ramsay评分系统共6个分值:1分意识清醒,临床处于焦虑和易激惹或不安,或两者都有;2分意识清醒,能合作,定位感好,平静;3分意识清醒,只对指令性应答;4分处理睡眠状态,对眉间轻叩或大的听觉刺激反应较快;5分处于睡眠状态,对眉间轻叩或大的听觉刺激反应迟缓;6分处理睡眠状态,对眉间轻叩或大听觉刺激无反应。

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监测对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监测对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监测对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监测对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分别接受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监测和常规麻醉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用量和苏醒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丙泊酚用量403.2±26.3mg,雷米芬太尼用量0.21±0.14mg,维库溴铵用量7.8±0.8mg,睁眼时间5.2±1.3min,拔管时间6.8±2.1min;对照组患者平均丙泊酚用量468.5±29.2mg,雷米芬太尼用量0.38±0.12mg,维库溴铵用量7.8±0.8mg,睁眼时间10.7±1.6min,拔管时间15.2±2.3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监测能够减少全凭静脉麻醉用药,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监测;全凭静脉麻醉用药;苏醒【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010-01为了观察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监测对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和苏醒质量的影响,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凭静脉麻醉指证,无手术和麻醉禁忌症。

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2.5±7.7岁;男20例,女14例。

对照组34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6.3±8.2岁;男21例,女13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2月第31卷第12期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 &Clinical Medicine December 2011Vol.31No.12收稿日期:2010-11-01修回日期:2011-05-12*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jingpumc@yahoo.com.cn文章编号:1001-6325(2011)12-1363-03研究论文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时镇静深度的比较辛鑫,赵晶*,黄宇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摘要: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OC )与脑电双频指数(BIS )相比,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时用于监测镇静深度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行基本外科或妇产科手术的患者30例,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期间,同时监测IOC 和BIS 。

记录镇静评分(OAA /S )由5分逐级降低至1分时,每次OAA /S 评分即刻的IOC 及BIS 值,以及相应点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结果与基线值比较,OAA /S 评分从5逐渐降低至1时,BIS 与IOC 值均降低,BIS 值之间或IOC 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IOC 用于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时的镇静深度监测,与BIS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意识指数;脑电双频指数;麻醉镇静深度;丙泊酚;靶控中图分类号:R 614文献标志码:AComparison between the index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bispectral indexduring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anaesthesia inductionXIN Xin ,ZHAO Jing *,HUANG Yu-guang(Dept.of Anesthesia ,PUMC Hospital ,CAMS &PUMC ,Beijing 1007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 new level of consciousness monitor ,called the index of consciousness (IOC )with the bispectral index (BIS )during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 )anaesthesia induction.Methods After ethical committee approval and written patient consent ,data from 30patients were recorded.All patients were induced with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 ),until the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 and Sedation (OAAS )scale level 1was reached ,and then IOC and BIS were calculated during OAAS 5 1.ResultsWith theincrease of sedation during OAAS 5 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BIS and IOC (P <0.05).Conclusions IOC has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BIS during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 )anaesthesia induction.Key words :index of consciousness ;bispectral index ;anaesthesia depth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全麻过程中监测意识状态水平可以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避免过深麻醉[1-3];同时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恢复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医疗开支,节约整体医疗资源[4-5]。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 )是目前公认为评估意识状态敏感、准确的客观指标,而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IOC )是反应大脑意识状态的一种新的镇静深度指数,在国外已有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但在国内仍未见相关临床应用报道。

本研究拟评价意识指数(IOC )与脑电双频指数(BIS )相比,靶控丙泊酚全麻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Clinical Medicine2011.31(12)诱导时用于监测镇静深度的相关性。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9-05—09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基本外科或妇产科手术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7.8ʃ9.9)岁。

纳入标准: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分级Ⅰ Ⅱ级;2)年龄18 55岁;3)体质量=标准体重ʃ20%;4)预期手术时间小于3h。

排除标准:1)合并痴呆、中风、癫痫或需药物治疗的精神或心理疾病;2)存在心血管疾患或肝肾功能异常;3)长期服用镇静和/或镇痛药。

4)听觉异常。

本研究经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患者知情同意。

1.2麻醉及监测方法所有患者术前未用镇静药物,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输注乳酸林格液,常规行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气体浓度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监测及BIS、IOC平行监测。

患者入室静卧5min后,记录此时的BIS及IOC的数值作为基线值。

麻醉诱导时,采用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批号:GA508,AstraZeneca公司),以靶控血浆浓度1.5mg/L为起点,效应室浓度与预设浓度平衡1min后以0.5mg/L的梯度递增,同时行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直至患者OAA/S评分由5分逐级降低至1分,停止丙泊酚TCI输注。

记录每次OAA/S评分即刻的BIS及IOC值,以及相应点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1.3意识指数(IOC)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方法分别用BIS监测仪(BIS-View A-2000XP,As-pect Medical Systems公司)和IOC监测仪(IOC-View Angel-6000,Morpheus Medical公司)监测BIS 和IOC。

先用酒精清洁患者前额皮肤(去角质层、油脂层),按照监测仪说明,分别于患者前额的左或右侧放置BIS或IOC的电极(根据随机表抽取的数字除以15剩下的余数,单数BIS在左,双数IOC在左)。

1.4OAA/S评分方法同一人员用正常音量呼叫反应快为5分,用正常音量呼叫反应冷淡为4分,仅对大声和/或反复呼叫才有反应为3分,仅对轻推或摇动有反应为2分,对轻推或摇动无反应为1分。

1.5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进行重复测量的数据分析。

BIS、IOC与OAA/S评分作直线相关分析。

2结果2.1基本情况患者在年龄、身高、体质量、麻醉诱导前血压及心率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异(表1)。

表1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Table1Clinical data of our patients(x—ʃs,n=30)item indexage(year)37.8ʃ9.9 height(cm)163.1ʃ4.7 weight(kg)60.6ʃ7.4 systolic pressure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mmHg)127ʃ18diastolic pressure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mmHg)77ʃ16heart rate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bpm)78ʃ122.2BIS、IOC值与OAA/S评分的相关性与基线值比较,OAA/S评分从5逐渐降低至1时,BIS值或IOC值均降低(P<0.05);在基线值及OAA/S在同一级评分时(OAA/S=5除外),IOC与BIS无差异。

IOC与OAA/S的相关系数r为0.988,P<0.001;BIS与OAA/S的相关系数r为0.986,P<0.001。

而BIS与IOC的相关系数r为0.997,P<0.001(表2)。

3讨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将IOC与BIS在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的患者中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随着丙泊酚靶控浓度的增加和镇静程度的加深,IOC与BIS的值也相应下降,与OAA/S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4631辛鑫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时镇静深度的比较表2OAA/S评分5 1时,BIS值与IOC值的比较Table2The index values while the OAAS scale levels5 1(x—ʃs,n=30)index baselineOAAS scale levels54321BIS96.77ʃ1.4187.10ʃ8.01#74.31ʃ4.62#68.63ʃ7.21#65.41ʃ11.46#54.57ʃ9.07# IOC93.67ʃ4.9781.79ʃ9.98*#71.43ʃ9.47#64.63ʃ7.39#62.93ʃ9.89#50.13ʃ7.01# *P<0.01compared with BIS;#P<0.01compared with baseline.IOC与BIS一样可反映镇静深度的变化,用于指导调控麻醉药物浓度,避免镇静过深。

整个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过程中,IOC与BIS之间大多无差异,只有OAA/S=5时,IOC与BI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与BIS监测相比,IOC的启动时间可能相对较长,需要进一步展开临床研究来证实。

目前,BIS是公认的监测大脑意识状态的指标,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支持BIS用于全麻镇静深度监测时的准确性与可靠性[6-7]。

而IOC是一种新的镇静深度监测指数,在全麻监测中,与BIS具有相同的镇静深度目标取值,均为0 100。

两者的差异在于运算方法及监测的脑电频率范围:BIS使用的是脑电图活动的双倍光谱分析,有其独特而复杂的运算公式,并参考了1500名全麻患者的临床数据来修正算法,计算脑电频率范围为70 110Hz;而IOC使用的是符号动力学方法,能够将脑电图的线性与非线性成分分开,可能使脑电图与肌电图分离,计算脑电频率范围为30 42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