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二册 3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第二册 3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无机物 有机物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DNA
RNA
2.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1944年)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提取液
去除大部分多糖、蛋白质、脂质
获得细胞提取液
对照
+蛋白酶
+RNA酶
+酯酶
分别处理后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进行转化测试实验
+DNA酶
能够转化
能够转化
能够转化
能够转化
不能转化
只有DNA酶能阻止转化实验,表明DNA才是细胞提取物中有活性的
①子代在哪儿? ②如何保证子代所处位置? ③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2)用标记的亲代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搅拌的目的: 使吸附在细菌 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T2噬菌体 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结果说明:侵染的大肠杆菌时T2噬菌 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2)用标记的亲代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1DNA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
新人教版高一下
新知导入
问题探讨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 DNA组成的。在这两种物质 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题曾引起生物学界激烈的争论。 讨论: 1.你认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证明某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 可行方法有哪些?
1.T2噬菌体的组成及生活特点
(40%)
(60%)
2.研究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T2噬菌体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
?DNA和蛋白质,应分别标记哪一种元素?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35S) DNA的组成元素: C、H、O、N、P (标记32P)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部分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对本课题的教材进行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猜测;⑵结合图3-2,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及结论;⑶结合图3-3,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及结论。

2.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的实验设计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⑵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⑶树立生命的物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二)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所以我想从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这两方面来谈一下教法。

一、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课的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

二、教法设计而本节内容又主要以实验为依托,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我准备采用“翻转课堂”新课改教学模式,录制微视频、编写相应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归纳整理相关问题。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
2
3
4
5
50 70 75 80 80
21 25 28 30 30
100 100 100 100 10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含有35S标记或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操作是
在__分__别__含___有__3_5_S_和__3_2_P_的___培__养__基__中___培__养__大__肠__杆___菌__,__再__用__该___大__肠__杆__菌___培__养__T_2_噬___菌_ 体 实验时,用来与被标记的噬菌体混合的大肠杆菌__不__带__有__(填“带有”或“不带有放射性。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刷基础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活菌甲是无荚膜的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而活菌乙是有荚膜的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A错误;由注射②和④的结果可知,在死鼠2的血液中有 活菌乙,其最初是由活菌甲转化而来的,活的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但是死的S型细菌不能使 小鼠死亡,B错误,C正确;死菌乙未导致鼠3死亡,可说明死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不能 说明未处理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刷基础
C
解析
S型活菌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荚膜,DNA酶不能催化该多糖类荚膜的水解,因此DNA酶与S型活 菌混合后,S型活菌仍然存在毒性,将DNA酶与S型活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 血症致死,A错误;S型活菌的DNA不会使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提取S型活菌的DNA直接注射到 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患败血症致死,B错误;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 培养液中有无荚膜的R型菌,C正确;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因是基因重组,但肺炎链球菌为原 核生物,不具有染色体,D错误。

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单选题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模型构建证明了DNA具有双螺旋结构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格里菲思通过体外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但没有提出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模型构建不能证明DNA是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构建了模型,模型是将他们的发现更好的呈现出来,B错误;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5N标记DNA分子,并利用了离心法,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2.(2023·河北保定·河北安国中学校联考三模)遗传转化是指游离的DNA分子(细胞DNA)被细菌的细胞摄取,并在细菌细胞内表达的过程。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如图所示(S基因是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与原S型细菌相同B.由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C.将S型细菌的S基因用32P标记,转化而来的S型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多代后,得到的子代S 型细菌的S基因均能检测到32P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也是一种遗传转化过程【答案】B【分析】遗传转化是指游离的DNA分子(细胞DNA)被细菌的细胞摄取,并在细菌细胞内表达的过程。

【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D
相关拓展——科学方法(P46)
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科学家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
小鼠体内体外培养基源自实验构思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在S型细菌的提取物中,分别去除某种物质,观察能否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例1.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zzd>错误</zzd>的是( )。A.说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 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 型活细菌C.说明了 型活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型活细菌具有致病性D.说明了加热致死的 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使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特定物质被水解
蛋白质、RNA、酯均不是“转化因子”
DNA可能是“转化因子”
转化因子很可能是DNA,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酶解法”,将物质(蛋白质、RNA等)一个个排除,通过观察剩余提取物的转化活性来寻找转化因子
遵循了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X基因吸附在R型菌表面
X基因进入R型菌
重组
R型菌转化成S型菌
(S型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中)
注意:(1)只是少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蛋白质和核酸对于高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在80-100 ℃的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失活,DNA双链解开;当温度恢复至室温后,DNA双链能够重新恢复,但蛋白质的活性无法恢复。
实验过程归纳
2.被转化的R型菌只是少量,在培养后既有R型细菌又有S型细菌的培养基中,R型菌的菌落占多数;

高一生物导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一生物导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一生物导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阐明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具有的特征。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与综合,理解转化实验与侵染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

3.科学探究:尝试设计实验,探索生物的遗传物质。

4.社会责任: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新知探究一: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资料1: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

肺炎链球菌的基因组是一个封闭的环状DNA分子,含有基因1500多个,此外,还有154个基因贡献了毒力。

在不同型的菌株间,其基因组的变异可达10%。

资料2: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

他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实验过程如下图.【任务1】根据资料1、2,结合教材P43第二、三段文字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从菌体、菌落特征以及致病性三个方面,比较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特点?2.资料2中第一、二、三组对比,可说明什么?三、四组对比,又说明什么?3.通过分析资料2的实验过程,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4.结合资料1.2,尝试说明不同类型的肺炎链球菌能进行相互转化的原因?【知识拓展】1.菌落是指由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2.加热致死的作用原理:蛋白质、多糖等和核酸对于高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

在80-100℃的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多糖等变性失活,DNA变性后双链解开;当温度恢复后,DNA双链能够重新恢复,但是蛋白质、多糖等空间结构无法恢复,其活性也就无法恢复。

新知探究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资料1: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及同事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除去绝大部分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液。

资料2:艾弗里实验室首先用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与R型活细菌混合进行转化实验,获得成功。

【范文】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期中复习知识点归纳

【范文】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期中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期
中复习知识点归纳
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以下为大家整理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遗传的概念。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观看DNA和基因的模式图,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区别。

2.通过对小鼠核移植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遗传物质DNA的学习,理解生物的外在表现与内部的遗传基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区别。

难点:
1.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区别。

2.通过对小鼠核移植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生物课件(沪科版2020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生物课件(沪科版2020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认识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科学思维:通过科学史学习,锻炼归纳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科学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尝试自己设计实验的关键步骤
4、社会责任: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教学难点: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本小节的引言部分,首先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指出DNA和蛋白质都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时间的问题:“DNA与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这样既点出了本小节要研究的主题,又可以引起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在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时,为了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教材采用了先交代科学家对实验的设计思想,即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然后再讲述实验过程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与原教材相比,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

在讲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也改变了旧教材中直接说明“噬菌体将DNA注入细菌”的叙述方法,而是用研究时采用的“同位素标记法”来说明。

这样讲述符合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很自然地导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教育。

2.本小节教材的最后安排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通过这一实验,不仅要使学生学会DNA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
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3.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①染色体和DNA的关系,与第一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核酸知识有关;
②DNA是遗传物质还与《细胞增殖》有关;
③DNA是遗传物质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紧密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理解)
2.能力目标
(1)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学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划分来
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
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
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1.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解决方法
(1)使用挂图、投影仪或展示平台等进行直观教学。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列表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具准备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投影仪或展示平台;多
媒体课件。

六、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听课,让学生学会思考。

具体包括:
1.让学生领悟课堂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抓住教学重点;
3.让学生正确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

七、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教学程序
导言:生活中同学们听过这样—些话语:“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来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谁知道这讲述的是自然界的一种什么现象呢? 还有:“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这又说明什么呢?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回答:说明生物界的遗传变异现象。

教师提示:在第一册教材的绪论中我们曾讲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方面的知识。

提问:再举例说明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必须明确:
(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特征。

(2)生物遗传的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产生新的性状,以至形成新的物种。

遗传和变
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

通过例题对该知识进行理解:
[例]从地层里挖出来的千年古莲种子,种在泥塘仍能萌发,生叶开花,但花色与现代莲稍有不同,说明生物具有
( )
A.适应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遗传性和变异性
答案:D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设疑:同学们是否知道遗传物质是什么?遗传物质的载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给予肯定并讲述:现代细胞学和遗传学已研究得知,遗传物质是DNA和R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本节课就此问题与同学们探讨一下:
(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多媒体课件银幕显示:哺乳动物产生子代的染色体变化图。

并展示下列并提问:
(1)亲代与子代之间要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必须经过哪些过程?
(2)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变化的,其特点如何?
(3)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哪些?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鼓励并点拨(细胞水平):亲代与子代是以生殖细胞作为“桥梁”,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人们了解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故人们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

染色体为什么在遗传上起作用呢?
通过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分析(分子水平):得知它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由于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还有什么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学生联系前面知识回答:线粒体、叶绿体。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
他们的做法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下面介绍两个经典实验。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2页,了解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R型和S 型。

教师投影显示格里菲思的如下实验:
(1)活的无毒性的R型细菌老鼠→健康
(2)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老鼠→死亡
(3)灭活的S型细菌老鼠→健康
(4)活的R型 + 死的S型老鼠→死亡
师生从投影的四组实验共同讨论看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定含有一种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在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做了如下实验:
把S型细菌的组成物质全部分离,并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得到如下结果:
学生通过上图对比,得知是S型细菌的DNA使得R型转化成S型细菌,并能传递给后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了解
T2
噬菌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教师显示T2噬菌体挂图并强
调:T2噬菌体是由头部和尾部组
成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
白质组成,在头部内含有一个
DNA分子。

它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而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设疑:
(1)科学家为什么把噬菌体作为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材料?
(2)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页并回答,由于T2噬菌体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物质组成,而DNA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由C、H、O、N,有的含有P和S元素组成的。

所以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

教师投影显示如下表格:
学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再设疑:遗传物质是否只有DNA一种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可知:除了DNA外还有RNA,如烟草花叶病毒,它不含DNA,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在这两种成分中,科学家研究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 教学目标巩固
1.艾弗里的实验结果证明S型细菌中哪种物质导致R型细菌转化的,说明什么问题?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还是DNA是遗传物质?
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为什么?
[四] 布置作业
1.完成P7复习题第一、二题。

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
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D.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答案:D
3.玉米叶肉细胞中DNA的载体是()
A.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
B.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
C.染色体、中心体、核糖体
D.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答案:D
[五] 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的DNA是转化因子并能够使后代具有连续性--说明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两种成分是DNA进入细菌体内并产生出与亲代噬菌体性状相同的子代噬菌体--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最后指出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有RNA,但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六]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