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事迹简介
诸葛亮的事迹8则(优秀版)

《诸葛亮的事迹》诸葛亮的事迹(一):三顾茅庐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
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
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
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
回到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
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诸葛亮的事迹(二):诸葛亮的鹅毛扇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十分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
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
阿丑黄月英不仅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
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
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
之后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
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
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
他这样作不仅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感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
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诸葛亮的事迹(三):诸葛亮的八卦衣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
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关于诸葛亮的主要事迹

关于诸葛亮的主要事迹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卧龙先生”。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以下是关于诸葛亮的主要事迹:1.顺流而下,火烧七星坛:诸葛亮年轻时曾担任刘备的军师,参与了刘备的草庐起兵、夺取益州的战役。
在战略和谋略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行动是他使用火攻计,顺流而下,火烧曹军的七星坛,成功迷惑和击败了曹操。
2.三顾茅庐,唤醒刘备:在刘备漂泊时,诸葛亮连续三次前往草庐拜访,劝说刘备出山治理乱世。
最终,诸葛亮的才智和魅力使刘备被唤醒,并被推举为益州牧,开始了他的征战之路。
3.七擒孟获,巧授木牛流马:在蜀汉的征战中,南方少数民族部落孟获经常袭扰蜀汉边境。
诸葛亮多次出征,并采用了隐忍、智谋的策略,最终七次擒获了孟获。
他还向刘备献上了木牛流马之法,这是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技术创新,为蜀汉军队的后勤保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竖起烽火台,七擒孟获:在蜀汉丞相的任期中,面对外敌的侵略,诸葛亮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防御策略,确保了蜀汉的安全。
他出使吴国,和孙权达成了嘉兴之盟,确立了魏、蜀、吴三国的稳定格局。
同时,他还建立了蜀汉境内的烽火台网络,用以传递紧急情报,保障边境安全。
5.提出“精兵简政”:诸葛亮在政治上非常重视“精兵简政”。
他提倡聚精会神地培养和训练优秀的军队,并用智慧和谋略管理国家。
他实行了一系列和政策,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撰写《出使表》和《诫子书》:诸葛亮不仅在军事和政治方面有出色的成就,他的文学才华也非常突出。
他撰写了《出使表》和《诫子书》等著名文章,用精炼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担忧。
这些文章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主要事迹包括火烧七星坛、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竖起烽火台、提出“精兵简政”等。
诸葛亮的事迹材料(精选5篇)

诸葛亮的事迹材料(精选5篇)诸葛亮的事迹材料(精选篇1)淡泊明志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
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
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事迹材料(精选篇2)如鱼得水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
」「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
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诸葛亮的事迹材料(精选篇3)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
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
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之后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
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
最终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
最近。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
然《三国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
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_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_诸葛亮的经典故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的光辉事迹有很多.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的故事1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
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
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
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
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
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
关于诸葛亮的简短故事(精选17篇)

关于诸葛亮的简短故事(精选17篇)关于诸葛亮的简短故事(精选17篇)诸葛亮的一生中有过许多著名的故事。
大家知道诸葛亮的哪些著名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的简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篇1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
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智勇双全;沉着冷静;知己知彼;胆识过人。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篇2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他想寻找个好助手。
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
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
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
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
有关名人事迹诸葛亮5篇

有关名人事迹诸葛亮5篇有关名人事迹诸葛亮篇1公元223 年,蜀汉皇帝刘备病逝。
临终前,他拉着丞相诸葛亮的手说:“你的才能远远超过了魏国皇帝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如果我的儿子刘禅是个明白道理的好皇帝,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低劣无能,你就废掉他,自己做皇帝吧!”诸葛亮听后,痛哭着说:“陛下放心吧,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我绝对不会做的,我一定会忠心耿耿地辅佐新主,一直到死。
”刘备死后,诸葛亮担负起了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
全国上下,不管大事小事,他都尽心尽力地去做好,一点也不懈怠。
在他的努力下,蜀国很快变得强盛起来。
为了完成刘备生前统一天下的愿望,诸葛亮于公元228 年春天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
由于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了。
公元228 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集结军队,出兵北伐。
出征前,诸葛亮给刘禅写了篇名为《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的形势,表示北伐的决心。
刘禅同意了诸葛亮的出兵计划。
随后,诸葛亮带领大军开始北伐……从公元228 年到234 年,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没有成功,但他统一天下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
这时,诸葛亮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他积劳成疾,终于卧床不起,在遗憾中离开了人世。
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名句演变为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为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成为人们表达忠贞之情的名言。
有关名人事迹诸葛亮篇2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
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
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
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
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
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
诸葛亮人物事迹

诸葛亮人物事迹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的人物事迹举世闻名。
下面将从他的早年学习、崭露头角、辅佐刘备、七擒孟获、平定南方、提出“空城计”和草船借箭等方面,详细介绍诸葛亮的事迹。
诸葛亮出生于一个有学问的家庭,自小聪明好学。
他早年师从庞统学习,精通经史文学,尤其擅长兵法和计策。
他不仅勤奋学习,还广泛阅读历史典籍,锻炼了自己的才智和思维能力。
崭露头角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
在当时,刘备正在寻求帮助,以实现自己的统一天下的理想。
诸葛亮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策略,被刘备相中,成为了他的军师。
在刘备的领导下,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指导他的军队,帮助刘备打败了曹操和孙权等强大的敌人,为刘备的崛起和蜀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诸葛亮以其智谋和勇敢的行动而著名。
其中最有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七擒孟获。
当时,南方的蛮族孟获经常侵扰蜀国的边境,给蜀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诸葛亮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前往南方,与孟获进行交涉。
最终,他用智慧和善良说服了孟获,使其归降。
这一壮举不仅解决了蜀国的南方威胁,还展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
除了七擒孟获外,诸葛亮还平定了南方的叛乱。
当时,南方的吴、楚等地经常发生反叛,给蜀国的统治带来了困难。
诸葛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民生、提高地方官员素质等,最终使南方恢复了稳定。
他的这些措施为蜀国的统一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还提出了许多著名的计策,其中最有名的是“空城计”和“草船借箭”。
在“空城计”中,当敌人来犯时,诸葛亮派出使者向敌人示弱,进而敌人产生疑虑,最终不敢攻打蜀国。
在“草船借箭”中,蜀国缺乏箭矢,诸葛亮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威胁,借用草船来运送箭矢,为蜀国提供了充足的军事物资。
这些计策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蜀国的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事迹令人敬佩。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诸葛亮事迹3篇

诸葛亮事迹
第一篇:诸葛亮早年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祖籍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书法家和医学家,古代杰出的政治奇才之一,与魏国曹操并称为三国时期的“两个顶天柱”。
诸葛亮出生在一个世代文化昌盛的家庭,祖先为东汉名
臣诸葛亮的后代。
他的父亲名叫诸葛珪,是一名县令。
诸葛亮非常聪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成吉思汗、列子等人的经典名著。
他天赋异禀,才智过人,很快就完成了中华古代文化中很多著名的经典,比如《易经》、《道德经》、《诗经》、《春秋》等等,他还学会了术数、阴阳五行等传统技能。
此外,诸葛亮善于创新和发明,在钻研技术方面有很高的天赋。
他发明了衣甲、连弩等军事装备,充分展示了他的创新和智慧。
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就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赞誉,被大家
誉为凤凰。
他的高深才智让人们对他产生极大的敬仰和景仰,成为许多村庄的志士。
在一些优秀的历史诗歌和传说中,他被称为“卧龙先生”、“三分之一的天下”等等。
这些显然表明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尊敬。
由于诸葛亮天资聪慧,修养高深,很快就成为当时江陵
地区著名的道士,受到很多名门贵族的青睐和尊重。
在这个时期,他通晓了道家的理念和原则,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名声逐渐传到了蜀汉皇帝刘备的耳中,这为他今后的命运奠定了基础。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文化巨匠,他创新的思维和创造性的灵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铸就了不可磨灭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人里面,恐怕没有不知道诸葛亮这个人的吧?真的没有,就连很多小孩子都知道诸葛亮,甚至连空城计,火烧赤壁这些历史著名事迹都能说出一二,可见诸葛亮对于我们的影响了。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何人呢?诸葛亮有什么事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
中国古代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史书记载其身高八尺。
约合现今1.84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一说河南南阳卧龙岗;一说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人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
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三年(公元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不愧为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虽然我们从诸葛亮简介里面也知道,他最后的愿望没有实现兴复大业,但是诸葛亮的事迹对于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小编也非常的敬佩这样的智者,也在这里对于诸葛亮表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