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细化分级标准
妇科分级护理标准

理
能
力
重
度
依
赖
≤
40
分
A:生活不能自理者护理项目同特级护理
B:生活部分自理者护理项目如下:
项目
项目内涵
备注
病情
观察
每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
项目
项目内涵
备注
晨间
护理
协助:面部清洁、梳头、漱口
1次/日
协助:整理床单元
准确记录出入量
必要时
晚间
护理
协助:面部清洁、漱口
妇科细化分级护理标准(特级护理)
病情及自理能力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专科护理项目
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
如:失血性休克、产后出血、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卵巢癌根治术后。
晨间
护理
整理床单位
专科护理项目
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如:难免流产、先兆流产、宫外孕保守治疗、各种手术后恢复期
自理
能力
轻度
61-99
分或
中度
依赖
41-60分
A.生活部分自理者护理项目同一级B护理
B.生活自理者护理项目如下:
项目
项目内涵
备注
病情
观察
每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产科分级护理标准.doc

产科细化分级护理标准一、特级护理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重症监护患者,其他有生命危险需严密观察病情的患者,各种复杂或大手术的患者。
护理要求:1.设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各种监护,认真做好记录。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和用药后的效果。
实施安全治疗护理措施。
3.对子痫、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的患者给予护理安全措施并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4.整理病床单位,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整理私人用品,协助更衣等。
5.维护病人的卫生、仪表、仪容,做好晨间护理,协助孕产妇实施生活护理。
6.根据病情按患者需求随时更换衣裤,还有擦身、梳头、剪指甲等。
7.及时做好心理疏导,消除顾虑。
8.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适用对象:1.手术或治疗期间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花在病情变化,必要时监护并做好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护理等,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及用药疗效,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对重度妊高症、胎盘早剥出血性休克、中央性前置胎盘的患者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4.每日会阴清洁2次,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
5.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焦虑情绪。
6.整理病床单位,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整理私人用品,协助更衣等。
7.做好晨晚间护理。
8.适时做好健康知识教育,给孕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及产后康复知识等。
三、二级护理适用对象:1.病情稳定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如剖宫产后恢复期、顺产后以及正常待产期间。
2.生活部分自理的孕产妇。
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与护理,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整理病床单位,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整理私人用品,协助更衣等。
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妇科手术分类分等目录特大手术一、二、三等;大手术一、二、三等;中手术一、二、三等;一般手术一、二、三等;小手术一、二等1、特大手术一等(1)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腹膜淋巴清扫术(2)广泛性外阴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3)卵巢肿瘤细胞减灭及淋巴清扫术(4)阴道癌根治术及淋巴清扫术(5)电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2、特大手术二等(1)阴腹联合腹膜代阴道成形术3、特大手术三等(1)子宫内翻及子宫切除术4、大手术一等(1)广泛行子宫切除术(2)卵巢肿瘤细胞减灭(3)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4)阴道癌根治术(5)带血管皮瓣阴道成形术(6)女性生殖道瘘修补术5、大手术二等(1)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2)经阴道子宫切除术(3)子宫全切术(4)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5)子宫内翻复位术(6)巨大外阴尖锐湿疣摘除术(7)盆腔粘连分离术6、大手术三等(1) 子宫部分切除术(2) 卵巢囊肿剥除术7、中手术一等(1) 附件切除术(2) 宫外孕手术(3) 阔韧带肿瘤切除术(4) 卵巢移植术(5) 宫颈锥形切除术(6) 输卵管移植术(双侧)8、中手术二等(1)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2) 子宫悬吊术(3) 阴道整形术9、中手术三等(1) 过期流产刮宫术10、一般手术一等(1) 阴道粘膜下肿瘤摘除术(2) 不全流产刮宫术11、一般手术二等(1) 阴道后穹隆穿刺术(2) 处女膜切开缝合术(3) 女阴白斑切除术(4) 阴道成形术后更换模型(5) 前庭大腺囊肿切除术(6) 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术(7) 阴道壁囊肿切除术(8) 诊断性刮宫12、一般手术三等(1) 外阴皮赘及赘生物切除术(2) 前庭大腺切开引流术(3) 宫颈多点活检13、小手术一等(1) 产后清宫术(2) 胎盘剥离术(3) 死胎羊膜腔穿刺引产术(4) 死胎羊膜腔外引产术(5) 外阴尖锐湿疣摘除术14、小手术二等(1) 输卵管通液术产科手术分类分等目录中手术一、二、三等;一般手术一、二、三等1、中手术一等(1) 腹膜外剖宫产术(2) 子宫破裂修补术2、中手术二等(1) 腹膜内剖宫产术3、一般手术一等(1) 中低位产钳术 (2) 臀位助产(牵引)术 (3) 宫颈裂伤修补术(4) 会阴?度裂伤修补术(5) 穿颅术(6) 碎胎术(7) 阴道后穹隆裂伤修补术4、一般手术二等(1) 平产接生5、一般手术三等(1) 会阴?-?度撕裂修补术(2) 会阴切开缝合术(3) 人工剥离胎盘术计划生育科手术分类分等目录大手术二、三等;中手术一、二、三等;一般手术一、二、三等;小手术一等1、大手术二等(1) 输卵管吻合术(显微)(2) 人流、刮宫术后子宫及腹腔脏器损伤修补术2、大手术三等(1) 剖宫取胎术3、中手术一等(1) 输卵管造口术(2) 输卵管吻合术(非显微)4、中手术二等(1) 输卵管结扎术(2) 输卵管银夹结扎术(3) 输卵管药物堵塞节育术5、中手术三等(1) 人流术(<孕10-12周)(2) 嵌顿环取环术6、一般手术一等(1) 人流术(<孕10周)(2) 清宫术(中期药物引产后)(3) 皮下埋植术(药费另收)(4) “晚期妊娠引产(穿刺术,药费另收)”(5) 水囊引产术(6) 宫腔粘连分离术(7) 宫颈粘连分离术7、一般手术二等(1) “中期妊娠引产(穿刺术,药费另收)”8、一般手术三等(1) 取环术(2) 上环术(环费另收)(3) 引产后接生9、小手术一等(1) 剖宫产术时上环(环费另收)下面是赠送的励志文档需要的朋友可以好好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不想穷,就好好读懂这些话~一言惊醒梦中人~1、成功的人,就是那种能用别人扔向他的石头来铺设路基的人。
2022年产科分级诊疗指南10-50-30

2022年产科分级诊疗指南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等相关精神,结合我省产科疾病特点,以保障产科医疗质量和母婴安全为根本,加快推进产科分级诊疗工作,促进基层提升产科诊疗水平,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特制定本指南。
一、产科分级诊疗指导原则(一)按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对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不同疾病治疗。
(二)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保健机构首诊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三级医疗保健机构首诊治疗。
(三)孕产妇分级管理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适应。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评估助产技术水平与新生儿救治能力,在保障医疗质量和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分级诊疗。
对于超出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应为患者提供及时正确的转诊服务,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可以逐级或越级上转,病情稳定或诊断明确适时下转,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产科急救应以区域急救体系为主体,配合跨区协调转运、专家会诊、远程医疗等综合措施共享资源,提高成功率。
(四)孕妇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应转至相应的三级综合医— 1 —疗机构,需做产前诊断应转至具有资质的产前诊断机构进行产前诊断等专项服务。
(五)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孕妇按照专病治疗原则进行分级诊疗,在设有隔离病区的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或传染性疾病专科治疗。
HIV、梅毒和乙肝筛查知情告知、诊断、治疗流程和管理措施按照和辖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方案》执行。
(六)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孕产妇转诊应充分评估转运的风险,转诊前应将孕妇的病情、转运的必要性、潜在风险等情况告知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与上转医疗保健机构做好对接,橙色预警级别高危孕产妇原则上应有医务人员陪护转诊。
应为病情稳定下转的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定期随访。
(七)各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应主动向社会公布辖区内产科分级诊疗政策、医疗保健机构等级、诊疗范围,引导孕产妇有序就诊。
4、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

附件4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
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带动作用等。
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本标准是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和提升了具有妇产医院特点的内容。
本标准共7章69节,设置379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42条标准,用于对三级妇产医院实地评审及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
第七章共6节37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妇产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妇产医院,其余各级妇产医院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在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妇产科细化分级标准

护理 级别
适用对象
护理要点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1.严密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1.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
特 1.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抢救的孕产妇;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时,排泄护理2次/日;
级 2.重症监护孕产妇;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2.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护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孕产妇;
4.根据孕产妇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 3.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
理 4.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孕产妇;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趾甲护理)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1.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 时,排泄护理2次/日;
2.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3.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 /趾甲护理) 4.需要时专科护理:会阴擦洗2次/日, 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乳房护理2—3次/日
5.保持孕产妇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4.需要时专科护理:会阴擦洗2次/日,
6.实施床旁交接班;
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乳房护理2—3次/日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一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孕产妇; 级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的孕产妇; 护 3.手术后不能完全自理的孕产妇; 理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恶化者;
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趾甲护理)
产科分级护理细化服务标准和服务内涵 - 副本

4.实施安全措施;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
5.实施床旁交接班。
1.晨、晚间护理1次/日;
2.口腔护理2次/日,床上擦浴1次/2日。
3.更换床单被套1次/周,保持床单位清洁,有污染随时更换;
4.为患者修剪指甲、协助更衣;
5.协助患者使用便盆,做好失禁护理;
1.每3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
2.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
4.做好护理相关健康指导。
1.晨、晚间护理1次/日;
2.更换床单被套1次/周,保持床单位清洁,有污染随时更换;
3.做好心理护理和安全管理;
4.督促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5.会阴护理2次/日,新生儿脐部护理1次/日;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1.每2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
2.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安全措施;
5.做好护理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1.晨、晚间护理1次/日;
2.根据患者病情督促好生活护理;
6.协助母乳喂养、乳房护理。
产科护理分级细化服务标准和服务内涵
分级
分级依据
护理服务标准
护理服务内涵
特
级
护
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其他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4.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后患者。
1.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是妇产科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疾病的治愈和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手术过程中的高风险和复杂性也需要科学的管理和规范。
为此,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针对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目的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质量,合理规划手术资源的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通过科学分级,能够合理调配手术资源,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
二、内容1. 分级标准妇产科手术的分级标准应综合考虑手术的疾病严重程度、手术的难度、手术对患者的影响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并发症等因素。
分级标准应该由专业的妇产科专家组成的评估团队进行制定,并经过科学验证。
2. 手术资源分配将手术按照不同级别进行分类后,需要合理分配手术资源。
高风险和复杂性的手术应该在具备丰富经验和技术的医生和团队中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率。
同时,对于低风险的手术,应该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和手术室使用,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手术效率。
3. 患者安全管理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应该高度关注患者的安全。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包括手术风险评估、术前检查和患者教育等。
手术过程中,医疗团队应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保证手术程序的规范和安全,提高手术质量。
4. 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后,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
通过对手术结果和并发症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通过对手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和监测妇产科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制度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施方式1. 建立科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妇产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前,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应既能够全面评价手术的风险和复杂性,又能够定量和客观地进行评估。
只有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才能保证制度的公正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 级别 适用对象 护理要点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特 级 护 理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1.严密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1.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 1.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抢救的孕产妇;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时,排泄护理2次/日; 2.重症监护孕产妇;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2.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孕产妇; 4.根据孕产妇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 3.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 4.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孕产妇; 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趾甲护理) 5.保持孕产妇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4.需要时专科护理:会阴擦洗2次/日, 6.实施床旁交接班; 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乳房护理2—3次/日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孕产妇;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的孕产妇; 3.手术后不能完全自理的孕产妇;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恶化者; 1.每小时巡视孕产妇,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 1.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 2.根据孕产妇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时,排泄护理2次/日; 3.根据医嘱, 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2.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4.根据孕产妇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 3.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 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趾甲护理)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需要时专科护理:会阴擦洗2次/日, 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乳房护理2—3次/日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 2.根据孕产妇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孕产妇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1.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 时,排泄护理2次/日; 2.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3.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 /趾甲护理) 4.需要时专科护理:会阴擦洗2次/日, 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乳房护理2—3次/日 1.整理床单元1次/日级 护 理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1.病情稳定 需卧床休息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孕产妇或能自理处于康复期者; 3.顺产分娩后; 4.足月待产;
三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级 1.病情稳定 需卧床休息者待出院; 护 理 2.生活能自理处于康复期待出院孕产妇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