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汇总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外来语的是()A. 沙发B. 苹果C. 电脑D. 火车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哪部古代典籍?()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4.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其中“雅”指的是()A. 民间歌谣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地方民歌5.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王熙凤6.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文学家的文学观点?()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巴金7.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A.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聪明了就不会有朋友B.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挑剔了就不会有伙伴C.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苛刻了就不会有朋友D.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精明了就不会有伙伴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清泉石上流D. 孤帆远影碧空尽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晴朗的天空D. 珍贵的玉石10.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鲁迅的散文集?()A. 《朝花夕拾》B. 《呐喊》C. 《边城》D. 《女神》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______”、“颂”三部分。
1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其中“西林”指的是______。
14.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殚精竭虑B. 涣然冰释C. 怙恶不悛D. 怦然心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我们对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放弃追求。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好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诚实又守信。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B. 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C. 学习语文,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D. 学习语文,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时间吗?C. 难道我们不应该尊重他人吗?D. 我们难道不应该热爱祖国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的心像小鹿一样乱撞。
C.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D. 他的力气大得能拔起一棵大树。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他像一只小猫一样蜷缩在角落里。
D.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成功了。
B. 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从未放弃。
C. 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D. 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但总是失败。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自考大学语文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历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外来语的是:A. 沙发B. 苹果C. 老师D. 电脑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诗出自:A. 李白《将进酒》B. 杜甫《春望》C. 白居易《忆江南》D. 王之涣《登鹳雀楼》3. 在现代汉语中,“凯旋”一词的意思是:A. 失败归来B. 胜利归来C. 离去D. 到达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清泉石上流D. 孤帆远影碧空尽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的是:A.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B. 创新的必要性C. 团结的力量D. 个人能力的作用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的作者是:A. 苏轼B. 王安石C. 李白D. 杜甫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白居易集》8. 下列词语中,不是成语的是:A. 指鹿为马B. 杯弓蛇影C. 掩耳盗铃D. 刻舟求剑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的作者是:A. 王之涣B. 杜甫C. 李白D. 苏轼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出自:A. 《道德经》B. 《论语》C. 《庄子》D. 《中庸》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__。
12.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句诗出自元好问的《________》。
13.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__》。
1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中的________卦。
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________》。
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考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自考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连绵词的是()。
A. 葡萄B. 踌躇C. 蹒跚D. 踟蹰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以下哪部古代典籍?()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 在现代汉语中,“凯旋”一词的意思是()。
A. 胜利归来B. 失败归来C. 出征D. 归来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清泉石上流D. 黄河入海流5.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的主张?()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的哪篇作品?()A. 《滕王阁序》B. 《岳阳楼记》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B. 月亮C. 云彩D. 鲜花8. 下列各组汉字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部署B. 精萃C. 穿流不息D. 再接再励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思是()。
A. 苗条美好B. 温文尔雅C. 活泼可爱D. 聪明伶俐10.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A. 《观沧海》B. 《短歌行》C. 《对海而唱》D. 《出师表》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
1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文学家______的名言。
1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李白的______中的名句。
1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的______。
16.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出自李煜的______。
17.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将进酒》B.《关雎》C.《滕王阁序》D.《岳阳楼记》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A.《静夜思》B.《水调歌头》C.《念奴娇·赤壁怀古》D.《春望》答案:B3.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李清照答案:B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王昌龄D. 李商隐答案:B5.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答案:D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苏轼答案:C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静夜思》?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李清照答案:A8.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呐喊》B.《彷徨》C.《朝花夕拾》D.《子夜》答案:D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游山西村》?A. 李白B. 杜甫C. 陆游D. 王之涣答案:C10. 下列哪位作家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A. 茅盾B. 巴金C. 老舍D. 鲁迅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__言行的著作。
答案:孔子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________。
答案:宋江3.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________。
答案:唐僧4.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了________、蜀汉、东吴。
答案:魏国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王勃6.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永不丢失,永远记得7.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的短篇小说集。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汇总一、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二、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9三、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18四、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5五、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9六、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35七、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0八、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4九、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9十、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53十一、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57十二、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65十三、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69一、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
”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6.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议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 )A.《西湖七月半》B.《爱尔克的灯光》C.《纪念傅雷》D.《都江堰》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历年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历年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2。
鲁迅所批评的《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的作者是()A、林语堂B、刘百昭C、陈西滢D、杨荫榆3.朱自清参加过的文学团体是()A、创造社B、太阳社C、左联D、文学研究会4.唐宋八大家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是()A、欧阳修B、柳宗元C、韩愈D、苏轼5。
《散文创作谈》:“鲁迅譬喻过,从干荔枝的味道,是没法推想鲜荔枝的风味的".作者借此指的是()A、要选择典型材料B、要有深刻的主题C、要重视语言艺术D、要有直接生活知识6.《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说明人物与结构特点时都被用作例证的人物是()A、林冲、杨志B、林冲、鲁达C、杨志、鲁达D、柴进、洪教头7。
《桥斩运动》引述《史记·苏秦列传》里尾生守约的故事,用以说明()A、桥是不会大动的B、桥的小动、微动分秒不停C、桥在外因作用下产生“变形”D、桥的平衡只能是瞬息现象8。
下列说明文中,主要以典型例证来对复杂的说明对象进行解决的是()A、《苏州园林》B、《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C、《桥的运动》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9.《菊花》引用陶渊的诗句“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说明的是( )A、菊花可作为有骨气的文人的象征B、菊花是使人延年益寿的药物C、菊花可以和黍米捣在一起酿酒D、菊花已成为人们欣赏的花种10。
下列各句中,综合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的是()A、一个个两条腿走来走去的动物,还是细菌的游行大饭店呀B、在成年人,肚子饿的时候,油锅里没有菜煮,细菌也不来了C、有胃病的人,胃汁的酸性太弱,细菌仍得以自全,并且如“八叠球菌”和“寄腐杆菌"等,竟毫无顾忌地就在厨房里组织新家庭D、我们这一所细菌大饭店,一开前门便是切菜间,壁上有自来水,和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两列,排成半圆形,还有一个粉红色活动的地板11。
大学语文试题自考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自考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B. 涣然冰释(huàn rán bīng shì)C. 揠苗助长(yà miáo zhù zhǎng)D. 栉风沐雨(zhì fēng mù yǔ)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他没有骄傲。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诗经》B. 《论语》C. 《史记》D. 《左传》4.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
C.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5.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句诗主要表达了()。
A.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B.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C. 对历史变迁的感慨D. 对时间流逝的哀叹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这句话强调了()。
A. 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B. 学习与实践的结合C. 学习与创新的关联D. 学习与生活的联系7.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B.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C.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D.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句诗主要表达了()。
A. 对自然景观的描绘B.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C. 对历史变迁的感慨D. 对时间流逝的哀叹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诗主要表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
”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
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
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
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
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
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
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
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
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
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
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
6.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议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 )
A.《西湖七月半》
B.《爱尔克的灯光》
C.《纪念傅雷》
D.《都江堰》
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这些“英雄”指的是( )
A.枣树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D.蜜蜂
8.《哭小弟》:“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怕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细节描写
D.肖像描写
9.《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 )
A.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
B.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
C.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
D.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
10.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古诗十九首》
11.《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 )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C.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12.《秋兴八首》(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
A.羁旅之苦
B.家国之思
C.前途之虑
D.老病之忧
13.《早雁》中,“仙掌月明”句所用的典故是( )
A.汉武帝将陈皇后打入冷宫
B.汉武帝铸铜仙人承接甘露
C.唐玄宗时制作霓裳羽衣曲
D.唐玄宗遣道士寻觅杨玉环
14.《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描写心理活动的特点是( )
A.先写自己,再写对方
B.先写对方,再写自己
C.由己及彼,由彼及己
D.话分两头,双管齐下
15.《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警告谗害忠良之徒的词句是( )
A.春且住
B.怨春不语
C.君莫舞
D.休去倚危栏
16.《雨巷》中,最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是( )
A.雨巷
B.丁香姑娘
C.雨的哀曲
D.独自彷徨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象征古老中国沉重负载的是( )
A.淤滩上的驳船
B.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D.挂着眼泪的笑涡
18.《我愿是一条急流》中,“急流”、“荒林”、“废墟”、“草棚”、“云朵”的形象显得荒芜、简陋、残缺,这是为了表达“我”的( )
A.渺小
B.贫困
C.虔诚
D.谦逊
1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婴宁自然天性的是( )
A.爱笑
B.痴憨
C.狡黠
D.阴险
20.《金鲤鱼的百裥裙》的整体构思特点是( )
A.以近知远
B.以小见大
C.以古知今
D.以大见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罗素认为,避免愚蠢见识的途径有( )
A.坚持科学的认知方法
B.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C.努力提高论辩的本领
D.克服狂妄自大的心态
E.树立认识有限的观念
22.下列文章中,使用对比手法以突出主题的有( )
A.《秋夜》
B.《香市》
C.《纪念傅雷》
D.《都江堰》
E.《蚂蚁大战》
23.《陌上桑》中,运用铺陈手法加以描写的有( )
A.采桑的器具
B.罗敷的服饰
C.观者的失态
D.使君的丑行
E.夫婿的高贵
24.下列《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属于移情于景的有(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E.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5.下列选项中,对《断魂枪》评述正确的有( )
A.在近代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遭遇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
B.沙子龙留恋断魂枪,是民族文化中保守痼疾的表现
C.沙子龙武艺高强,个性孤傲内向
D.沙子龙心甘情愿将镖局改成客栈
E.作者赞赏孙老者积极进取的心态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
27.而皆背晋以归梁
背:
28.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
29.孟尝君曰:“客何好?”
好:
30.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伏:
3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
32.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
负:
33.孺人中夜觉寝
觉寝:
34.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竹肉:
35.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
泪下如绠: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A.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
B.写出文中体现“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语句。
C.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37.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
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A.这里表现出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
B.文中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C.指出文中侧面烘托张巡形象的句子。
38.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
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
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
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
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A.这里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B.“但是清晨的微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C.说明这段文字中“我”的感情。
39.阅读《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回答问题: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A.概括这首词的情感内容。
B.指出上片所用的比喻及其比喻意义。
C.下片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
40.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就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
”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
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了。
”看官,你道两个人原是一个心,如此看来,却都是多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
A.为什么说这段描写体现了宝黛爱情的深挚?
B.如何理解作者所言“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
C.这里运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五、作文(30分)
41.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