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第一单元Unit 1 The Changing World 复习课件(共13张PP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13.There goes the bell.
14.More sorts of leisure activities.更多种类的业余活动
15。 improve(动)
educate (动) communicate (动)
He has had the VCD since yesterday./for one day.
(2)She borrowed this book three days ago.
She has kept this book for three days ./since three days ago.
three quarters3/4 , a half/one half ½
(2)分数+ of +复数名词:Three fifths of students are girls.
Three fifths of the population is Chinese.
(3)百分数。”基数词+percent”
(3)He left the park at 8:00.
He has been away from the park since 8 o’clock. 4,书上P20 2b (表格及笔记动词) ,P17 1c
二,合成词。(书上P18 3)
三,词组。 决定某事 decide on +名词
决定做某事 decide to do sth.
improvement (名词) education (名) communication(名)
提高
教育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体或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试管 。
2、搅拌、过滤、蘸取液体时常用 玻璃棒 。
3、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胶头滴管 。
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集气瓶 。
5、取粉末状药品 药匙或纸槽
。
6、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蒸发皿 。
7、量取80mL的盐酸 量筒 。
8、将锌粒加入试管 镊子 。 9、取18克NaCl固体 天平 。 10、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漏斗 。 11、拿热的蒸发皿 坩埚钳。 12、使烧杯、烧瓶均匀受热 石棉网 。
• A、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 C、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质
2..物理性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 、延展性都属于物理性质。
辨一辨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 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F、铁生锈;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1)用燃着的木条;(2)用澄清石灰水
如何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是氧气, 木条火焰无明显变化的气体是空气。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观察点燃前蜡烛的物理性质 2.观察燃着时的现象,并检验燃烧的产物 3.观察熄灭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绪
什么是化学?
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
化 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3024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让自然界的春雨 赋予一种人的感情,一种生命的灵性,通过 “雨”的“温声细语”,谆谆教导,让儿童 们在笑声中成长。诗中那些人格化的“鱼 儿”、“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 等,她们各具情态,各有特色,很适合儿童 心理。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诗歌读来更 亲切,更感人,更有吸引力;使全文洋溢着 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诗歌的永恒主题。
3001
找找看:哪首是田园诗?
•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别董大>>、<<山居秋暝>> <<赤壁>>、<<过故人庄>> <<钱塘湖春行>>、<<春望>>
4外国诗两首
踅中九年级语文 <<山居秋暝>>
<<过故人庄>>
3002
整 体 把 握
来“ “ 对的这 的 乐 不大 蛐 盛颂是 描 音 会地 蛐 夏歌一 写 ” 死的 的 “,首 , 和 亡诗 歌 蝈他大 赞 冬 ”歌 儿 蝈通自 美 日 。从 ” 的过然
十、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章主题
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当代 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歌颂,表达了欲率 全国人民重整祖国河山的伟大抱负和坚 定信心。
雨 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而歌
郑愁予
3601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
值我国 “文革”灾难结束不久,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
3607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让自然界的春雨 赋予一种人的感情,一种生命的灵性,通过 “雨”的“温声细语”,谆谆教导,让儿童 们在笑声中成长。诗中那些人格化的“鱼 儿”、“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 等,她们各具情态,各有特色,很适合儿童 心理。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诗歌读来更 亲切,更感人,更有吸引力;使全文洋溢着 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诗歌的永恒主题。
3001
找找看:哪首是田园诗?
•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别董大>>、<<山居秋暝>> <<赤壁>>、<<过故人庄>> <<钱塘湖春行>>、<<春望>>
4外国诗两首
踅中九年级语文 <<山居秋暝>>
<<过故人庄>>
3002
整 体 把 握
来“ “ 对的这 的 乐 不大 蛐 盛颂是 描 音 会地 蛐 夏歌一 写 ” 死的 的 “,首 , 和 亡诗 歌 蝈他大 赞 冬 ”歌 儿 蝈通自 美 日 。从 ” 的过然
十、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章主题
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当代 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歌颂,表达了欲率 全国人民重整祖国河山的伟大抱负和坚 定信心。
雨 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而歌
郑愁予
3601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
值我国 “文革”灾难结束不久,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
3607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 (共33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网络
走进化 学世界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实 验探究
➢ 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物质的加热 ➢ 实验仪器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类型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判断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认识。 例1 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理解 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请仔细思考,完成下面的题目。 (1)现有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 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食物变质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八种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点2 化学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白色块状固体,__质__软__,无气味,__难___ 溶于水,密度比水__小___。 (2)燃着时: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为_外__焰___、 _内__焰__和_焰__心__,其中_外__焰_温度最高,焰__心__温度最低。 在蜡烛的火焰上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 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二__氧__化__碳___生成。 (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_蜡__烛__蒸__气__凝__成__的__小__颗__粒___。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_没__有_____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_形__态___的变化。 2.化学变化:_有___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_颜__色___变化、放 出__气__体__、生成_沉__淀___等; ②常伴随__能__量__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知识网络
走进化 学世界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实 验探究
➢ 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物质的加热 ➢ 实验仪器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类型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判断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认识。 例1 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理解 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请仔细思考,完成下面的题目。 (1)现有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 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食物变质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八种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点2 化学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白色块状固体,__质__软__,无气味,__难___ 溶于水,密度比水__小___。 (2)燃着时: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为_外__焰___、 _内__焰__和_焰__心__,其中_外__焰_温度最高,焰__心__温度最低。 在蜡烛的火焰上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 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二__氧__化__碳___生成。 (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_蜡__烛__蒸__气__凝__成__的__小__颗__粒___。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_没__有_____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_形__态___的变化。 2.化学变化:_有___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_颜__色___变化、放 出__气__体__、生成_沉__淀___等; ②常伴随__能__量__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第一单元专题复习课件(30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呼告、设问、反问、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增强表达效果
(二)品味字词,感受语言表现力
《我爱这土地》 多用修饰语来呈现诗人的情感
“悲愤、激怒”——沉重 “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坚定
比喻、设问
(二)品味字词,感受语言表现力
《乡愁》 词语的重复与叠词的运用给全诗营造了一种 低回怅惘的基调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 ——反衬乡愁之沉重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沁园春·雪》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意象
大气磅礴的意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雪后红日与 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妖娆美好的意境
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周总理,你在哪里》
高山——衬托周总理形象的崇高伟岸 大地——衬托出周总理胸怀的博大坦荡 对着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反复呼唤,又以“山 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 来回答
世间有何离情比死别更痛苦?
乡愁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春风、春光、云烟、细雨、青草、绿叶、鲜花、春燕
灵感、梦幻、温暖
春光风舞、云烟星语、雪后嫩绿、花开燕来
春天的灿烂色彩和生机勃勃 诗人内心的欢欣与喜悦 诗人炽热的爱和美好的祝福
阔大、恢弘的意境
人民对总理那种惊天地、动河 山的深沉感情
(三)抓意象,品意境,体悟诗歌意蕴
《我爱这土地》 “鸟”——核心意象
激发了人们的忧患意识
“土地、河流、风、黎明”——长期遭受风雨打 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
“爱土地”“爱祖国”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 雪
3 鉴赏诗情
6.为什么结尾句是本词的主旨句? 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坚定自信和伟大抱负。
周总理,你在哪里
1 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 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 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 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 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由于它以艺术 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 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01 任务一:学习鉴赏
1 初读:读正确
独立阅读每首诗,不参考任何资料,记下你的初读感受。
第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读读写写】轻灵 娉(pīng)婷 鲜妍(yán) 冠冕(guān miǎn) 呢喃(ní nán)
第6课我看/穆旦 【读读写写】丰润(rùn) 沉醉 忧戚(qī) 勃(bó)发 飘 逸(yì) 漫(màn)游 流盼 摇曳(yè) 【课下注释】枉(wǎng)然
沁园春 雪
3 鉴赏诗情
3.说说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这样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景:壮美雄浑 气势磅礴 情:博大的胸襟 豪迈的气概
沁园春 雪
3 鉴赏诗情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起怎样的作用? 过渡
沁园春 雪
3 鉴赏诗情
5.“作者评价了哪几位英雄人物?用哪个字做出的评价?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惜:惋惜+批评
《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感情基调 大气磅礴,感情奔放 哀痛悲伤,饱含深情 忧郁悲愤,感情深沉 愁绪满怀,感情深沉 欢快喜悦,感情热烈
憧憬热爱,感情愉悦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 例题2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 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 较小2.7 g/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 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 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 1铝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不能仅仅依据是否有明 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 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 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 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 时发光也放热.
1
、
下
列 变12 .量取液体体来自读数时,仰视读数 测量值<实际值
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
1、常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或给少量液体
或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试管 .
2、搅拌、过滤、蘸取液体时常用 玻璃棒 .
3、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胶头滴管 .
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集气瓶 .
5、取粉末状药品 药匙或纸槽 .
6、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蒸发皿 .
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 去吹灭. 4.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
应用湿抹布扑盖.
想一想下列哪种加热方法是正确的
小结: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2、小结
1.酒精不超过灯体容积的2/3 2.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试管与桌面倾斜成约450角 4.手不要握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5.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 6.加热后不能马上用冷水冲洗 7.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反向 8.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灯芯 9.试管夹要由下往上套,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统编(部编)版初三语文9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复习课件(共28张PPT)

干瘪(gān biě):干而收缩,不丰满。
淤滩(yū tān):水退之后淤积下来的滩地。
簇新(cù xīn):极新;全新。
绯红(fēi hóng):鲜红。
迷惘(mí 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梅岭三章
阎罗 yán luó 旌旗 jīng qí
捷报 jié bào 血雨腥风 xuè yǔ xīng fēng 烽烟 fēng yān 取义成仁 qǔ yì chéng rén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 中考真题链接
3.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2分 )
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松菊凋残的景象,突出了西园牡 丹的坚劲和气节。
4.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4分 )
表现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 节;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 归来的感动。
意象 泉台 烽烟
血雨腥风
阎罗
旌旗 自由花
《梅岭三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借喻 阴间 国内革命 战争
敌人的血腥 镇压
凶恶残暴的 敌人
军士 革命的胜利
情感
概括革命征程的艰辛 ,表达对牺牲者的缅 怀和对敌人的无比仇
恨。
表达了诗人不屈的战 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
的信念。
主旨
诗歌通过大量意象, 表现诗人愿为革命牺 牲的大无畏精神和革 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1、2节和第3节形成对比: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海燕》
海鸥、海鸭、企鹅和海燕形成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身上体现了哪些 优秀品质?(3分) • (2)你认为张老师为救学生而导致自己高位截 肢的行为值得吗?请简述你的理由。(3分) 答:(1)乐于助人、关爱学生、孝敬父母、敬业 奉献。 答:(2)值得;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 的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 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 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 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中考链接
• 解读童谣和漫画,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童谣:“一只妈蚁来擞来,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妈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 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1)个人要紧紧依靠集休,才能有无穷的力量,童谣表明团结就 是力量;人人为集体尽责,集体才能成为我们依恋的家园。漫画反 映的是在集体生活中存在着互相推诿,缺乏贵任心的现象(2分) (2)在集体生活中,我们既要团结协作,维护集体利益.又要自 觉承担自己的责任。(2分)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视角一 1、成长中的我 2、我与他人和集体 3、我与国家和社会 视角二 1、心理 2、道德 3、法律 4、国情
复习初三年级第一单元
知识点回顾:
1.责任的含义、来源、产生。 2.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3.我们要相互负责。 4. 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5. 承担责任意味着代价和回报。 6. 承担责任的表现: ① 我选择,我无悔; ② 我承担,我无悔; ③ 我奉献,我无悔; ④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原因;表现); ⑤ 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原因;表现;热心公益服务 社会的意义); ⑥ 做负责人的公民(方法)。
【热点追踪】
1.假如你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成为一名世博会志愿者,请说出 你参加的理由。
答:①奉献爱心,支持世博事业;②参加 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③参加世博 会是展示当代青年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 的舞台等。
2.你认为应当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志愿者?
答:①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 德素质;②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③组 织纪律性强;④有较强的责任意识;⑤热情 大方,尊重他人;⑥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等。
请简要谈谈你对下面漫画的理解。
漫画反映了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只愿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 现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 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漫画中的主人公割裂了权利和义务 的关系,是错误的。我们要增强权利义务意识,正确享受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①2011年1月5日,丰城市周秋生、周满生兄弟俩,公交 车上为制止小偷恶行被小偷殴打致伤,但他们对自己的 行为无怨无悔。这一“斗”斗出的是 品质。(1分) ②乐平市洪马中学教师张松春,尽管身体长期不舒服却坚 持给学生上课。2010年12月20日病发,他竟跪着坚持 给学生上课直至晕倒。这一“跪”跪出的是 精神。 ③九江星子县退伍军人林南珍,是一名公交车司机。 2011年1月26日,他在开公交车时突发急病无法坚持下 去。生死一瞬间,他努力拉了紧急制动,踩下了刹车, 避免了乘客和路人发生伤亡事故,而林师傅却一头倒在 了他心爱的车子上。林南珍生命最后的这一“踩”踩出 的是 意识。(1分) (2)请根据材料将空格填充完整。 ①(1分)见义勇为。②(1分)敬业奉献。③(1分)责任(或: 生命)。
• 典型例题 • 2011 年 12 月 3 日工人日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 究员李春玲认为,可将“啃老族”分为失业、待业 人员群体和低收入就业人员群体。如今,越来越多 原本有工作的年轻人却主动辞职回家,加入了“啃 老族 ”的队伍形成了一个 “新失业群体 ”,他们终 日与麻将等为伴,不愿就业。他们靠父母供养、被 人们称为“啃老族”。目前我国65%以上的家庭存 在着 “老养小 ”现象,有 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 父母供养。 •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啃老族”年轻人的行为进 行评析。(7分)
你能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做些什么?
• 开展宣传活动;努力学习,掌握技能;积极 参加自愿者服务活动;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等。
【热点追踪】
• 2012年1月21日新华网北京电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 员会办公室目前印发了《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 划》,规划指出,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明确 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 安全。规划明确,要严格落实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主体 责任。制定并实施具有行驶记录仪功能的卫星定位装 置安装和应用工作规范,推动在校车等车辆上安装使 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实行企业监管 平台专人值守、24小时动态监管和企业负责人带班 制度,使日常安全监管常态化。至2015年,公路客 运车辆、校车动态监管装置安装使用率达100%。 •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印发《道路交 通安全“十二五”规划》?(至少三个角度,4分)根据 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1)“啃老族”终日与麻将为伴,不愿就业,说明他们 沉迷于娱乐,缺乏抵制不良诱惑的坚强意志,同时 还体现出他们缺乏理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种 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1分) (2)“啃老族”靠父母供养说明他们还没有做到基本自 立,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同时没有尽到孝敬父母 的责任和履行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也是对父母不 负责任的行为。(2分) (3)“啃老族”现象在我国家庭中占很高比率,这对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利。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需要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啃老族” 没有尽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2分) (4)“啃老族”的行为应受到社会的谴责,他们应当培 养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赡养自己的父母, 同时要树立为国家、社会尽责作贡献的意识。(2分)
【热点追踪】
2010上海世博会备受瞩目,这将是一次 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 和融和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 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截至2009年11月11日12点,上海世博会 志愿者网上报名人数已突破50万人,分别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海外97 个国家和地区。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总 需求为7万人、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 愿者则不少于10万人,志愿者报名工作将 于2009年12月31日结束。
29岁,正是年轻人享受花样年华,实现人生理想的大好时 光。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却因车祸 瞬间挽救学生身受重伤,至今躺在重症监护室没有苏醒。“女 教师车祸瞬间救学生,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的消息连日 来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关注,网友们赞其为“最美女教师”。 谈起张丽莉,她的同事和学生们都含着泪向记者讲述了生 活中张老师的样子:“和张老师在一起的时候,特别有被妈妈 呵护的感觉,很温暖。”闫泓佚是张丽莉的学生,她回忆说, 张老师平时上下班都会牵着身边学生的手过马路,每天放学时 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都是“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希 望张老师赶快好起来,还像以前那样给我们上课,陪我们唱歌、 玩耍。” “她可以在一周内记清班级60多名学生的姓名、爱好等资 料。她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学生生病她都会给买药。每个学生 的进步她都看在眼里,哪怕只是进步一名,她也会给学生买一 些小礼物鼓励他们。每逢母亲节,她都会提前来征求我们的意 见,看送给婆婆什么礼物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