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

合集下载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1.封闭楼梯间《建规》7.4.2条,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高规6.2.2.3条》,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建规》7.4.3.6条,防烟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注意:高规中无扩大防烟前室)故,方式一为,封闭楼梯间首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

方式二为,建规的防烟楼梯间,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

《建规》5.3.13.3条,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高规》6.2.6条,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条文说明中,允许短距离内经过门厅,但不允许经其他房间再到达室外。

因为被穿行的房间门被锁住,无法使人员疏散出去,设计上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故,方式三为,楼梯间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方式四为,符合建规的疏散楼梯间,层数不超过4层时,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超过4层,则只能为方式一的扩大封闭楼梯间、方式二的扩大防烟前室、方式三的直通室外。

)方式五为,符合高规的疏散楼梯间,可以短距离经过门厅。

可以为封闭楼梯间+门厅组合,也可以为防烟楼梯间前室+门厅组合。

结论:1. 不超过4层的建规建筑,有3种方式,直通室外+扩大封闭楼梯间(扩大防烟前室)+封闭楼梯且小于等于15米2. 超过4层的建规建筑,有2种方式,直通室外+扩大封闭楼梯间(扩大防烟前室)3. 高规建筑,有3种方式,直通室外+扩大封闭楼梯间+短距离经过门厅(封闭楼梯间与门厅组合、防烟楼梯间前室与门厅组合)。

消防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消防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3.7 厂房的安全疏散3.7.1 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3.7.2 厂房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 人;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 人;3 、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 人;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 人;5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

3.7.3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7.4 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3.7.4 的规定。

3.7.5 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表3.7.5 的规定经计算确定。

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

当每层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3.7.6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室外楼梯、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4 节的有关规定。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标准版)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标准版)

商业建筑营业部分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一、营业厅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柜架式营业厅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

当室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以增加到37.5米。

(2)高层建筑物内,柜架式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

二、高层裙房和多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当采用商铺式营业区域的布局方式时,商铺营业厅中疏散走道与商铺之间隔断应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隔断应砌筑到楼板底。

商铺内任何一点到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米,当商铺位于两个安全出入口之间时,商铺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40米,当商铺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2米。

大于24米以上的高层商业建筑,当商铺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0米。

注:1、多层建筑商铺式营业区域里,当安全出口之间的走道为敞开式外廊时,商铺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为45米。

2、二层商铺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商铺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商铺出口到最近非封闭楼期间距离为35米。

当商铺位于袋形走廊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非封闭楼梯间距离为20米。

三、商业建筑多层疏散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当确有困难时,其直通室外的距离超过15米不大于30米部分,应设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应与安全出口相连,且安全疏散通道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或乙级防火门与相邻的营业厅及首层其余区域完全分隔,安全通道不得通过其他房间通往室外。

住宅建筑安全疏散通道设计的要求

住宅建筑安全疏散通道设计的要求

住宅建筑安全疏散通道设计的要求
1.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口,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9层及9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时,或任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2个。

(2)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 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

(3)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4)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

2.每层有2个及2个以上安全出口的住宅单元,套房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楼梯间的形式和疏散方式确定。

3.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建筑层数、建筑面积以及套房户门的耐火等级等因素确定。

在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或将对外出口设置在距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4.住宅建筑楼梯间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不燃性材料。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示范文本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6200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示范文本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封闭楼梯间《建规》7.4.2条,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高规6.2.2.3条》,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建规》7.4.3.6条,防烟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注意:高规中无扩大防烟前室)故,方式一为,封闭楼梯间首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

方式二为,建规的防烟楼梯间,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

《建规》5.3.13.3条,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高规》6.2.6条,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条文说明中,允许短距离内经过门厅,但不允许经其他房间再到达室外。

因为被穿行的房间门被锁住,无法使人员疏散出去,设计上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故,方式三为,楼梯间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方式四为,符合建规的疏散楼梯间,层数不超过4层时,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超过4层,则只能为方式一的扩大封闭楼梯间、方式二的扩大防烟前室、方式三的直通室外。

消防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消防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3。

7 厂房的安全疏散3.7。

1 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3。

7.2 厂房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 人;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 人;3 、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 人;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 人;5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

3.7.3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3。

7.4 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3。

7.4 的规定。

3.7.5 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表3.7。

5 的规定经计算确定。

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

1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

9m。

当每层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

2m.3.7。

6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室外楼梯、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

疏散门安全出口安全距离要求

疏散门安全出口安全距离要求

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安全距离要求
在建筑设计和消防安全领域,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设计与布局是至关重要的。

它们是建筑物内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安全逃生的生命线。

因此,对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安全距离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首先,疏散门应直接通向室外或者通向安全出口。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应尽量向外开,并且不应设置门槛、台阶等阻碍疏散的设施。

这既有利于人员快速疏散,又能避免疏散时因推挤而引发的次生事故。

其次,疏散门的数量和宽度也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公共建筑中,每个房间或场所的疏散门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大量人群可以迅速、有序地通过疏散门进行疏散。

再者,关于疏散门和安全出口之间的安全距离,我国的相关标准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一般来说,疏散门和最近的安全出口之间应保持一定的直线距离,这个距离通常不得小于5米。

这是因为如果疏散门离安全出口太近,可能会导致人群在疏散过程中产生拥堵,影响疏散效率。

此外,对于高层建筑来说,除了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设置疏散楼梯间,且疏散楼梯间的首层应直通室外。

同时,疏散楼梯间的宽度、梯段高度、平台深度等也都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人们在疏散过程中能够顺利、安全地到达地面。

总的来说,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安全距离要求是为了保障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

设计和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来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公众也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疏散。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前言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安全出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在紧急情况下,安全出口可以为人们提供疏散通道,保障人身安全。

然而,安全出口的设置和布置,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建筑结构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为读者提供相关建筑安全知识。

什么是首层楼梯间首层楼梯间是建筑物内高层建筑中,连接每层楼梯的区域。

首层楼梯间一般位于建筑物中央,连接的每一层也必须有楼梯间。

首层楼梯间是建筑物中最重要的安全出口。

什么是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是一条直接通向建筑物外部的通道,一般设计在首层和地下室,为建筑中的人员提供疏散通道。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应该尽可能宽敞,同时在没有特殊需求下,不得设置任何障碍物或设施。

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在建筑中,首层楼梯间和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出口。

首层楼梯间作为连接每层楼梯都要经过的区域,不仅要保证宽敞、明亮,还要在设计时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流量,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同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在紧急情况下也承担了重要的安全保障工作。

首层楼梯间和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位置应该相对独立。

如果两个安全出口在同一侧,那么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拥挤而影响疏散速度。

同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也应该与首层楼梯间之间能够相互连接,以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不会被阻拦。

首层楼梯间和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也需要有相应的安全设施。

例如,首层楼梯间门应该设置为出口状态,并在门口设立疏散标志,便于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识别。

同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应该设置为紧急开启状态,并且应该与支持系统连接,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开启。

结论首层楼梯间和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是建筑物中最重要的安全出口。

在设计和规划时,应该考虑二者的相互关系,以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此外,这两个安全出口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以增强安全保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
1.封闭楼梯间
《建规》7.4.2条,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高规6.2.2.3条》,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建规》7.4.3.6条,防烟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注意:高规中无扩大防烟前室)
故,方式一为,封闭楼梯间首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

方式二为,建规的防烟楼梯间,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

《建规》5.3.13.3条,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高规》6.2.6条,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条文说明中,允许短距离内经过门厅,但不允许经其他房间再到达室外。

因为被穿行的房间门被锁住,无法使人员疏散出去,设计上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故,方式三为,楼梯间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方式四为,符合建规的疏散楼梯间,层数不超过4层时,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超过4层,则只能为方式一的扩大封闭楼梯间、方式二的扩大防烟前室、方式三的直通室外。


方式五为,符合高规的疏散楼梯间,可以短距离经过门厅。

可以为封闭楼梯间+门厅组合,也可以为防烟楼梯间前室+门厅组合。

结论:
1. 不超过4层的建规建筑,有3种方式,直通室外+扩大封闭楼梯间(扩大防烟前室)+封闭楼梯且小于等于15米
2. 超过4层的建规建筑,有2种方式,直通室外+扩大封闭楼梯间(扩大防烟前室)
3. 高规建筑,有3种方式,直通室外+扩大封闭楼梯间+短距离经过门厅(封闭楼梯间与门厅组合、防烟楼梯间前室与门厅组合)。

4. 特别注意的是,高规建筑不可以采用扩大防烟前室的方式。

建规建筑不可以采用短距离经过门厅的方式(封闭楼梯间与门厅组合、防烟楼梯间前室与门厅组合)。

此部分均来源于对规范原文的总结,暂未找到原因。

-----------------------
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3.1条,小型商业用房。

底层楼梯口至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15m,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底层楼梯口至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10m。

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2.5条,小型商业用房的层高不宜大于4.5m,当大于4.5m 时,其室内的疏散距离应按规定指标减少3m。

江苏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5.3条,商业营业厅,详见下图
1.层数不超过四层时,楼梯间至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超15m即可。

2.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楼梯间外接长度不超过15m的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散通道门至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超15m即可。

3.层数超过四层时,要将楼梯间直通室外或者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