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语文2013试卷动向分析

合集下载

浙江省诸暨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浙江省诸暨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2013年诸暨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2013年5月) 一、1.A 2.C 3.D 4.B 5.当前学术评价体系导致学术研究本末倒置。

6.参考例句:奢侈是一种伪装,看似披金戴银,如坐春风,实则心灵荒芜,精神干瘪。

虚荣是一种陷阱,看似出人头地,如鱼得水,实则有苦难言,不能自拔。

7.(1)运用对偶、对比和比喻手法,简明、得体(恰当),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2)①用线条喻示“境界”和“底线”。

②以脚踩线条强调“道德有底线”。

③用双手向头顶多条线奋力攀高,表明“境界无上限”。

(第1题至第4题,每小题3分,答案选择正确得分;误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

下同。

第5题3分,意思相近、表达及字数符合要求即可;只摘录段末要点,最高得2分。

第6题4分,每句2分;修辞1分,话题、句式等1分。

出现错别字、语病等酌情扣分。

下同。

第7题5分,第一点2分,“(语言)表达”和“意蕴(即富于哲理性)”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第二点3分,答对其中一点1分,两点3分;能就画面特点和意蕴分析创意,语言简明、准确、通顺,意思相近即可。

) 二、(一)8.A 9.D 10.前者是从哲理层面揭示了“失败”与“成功”的辩证关系,后者是从个人(体)角度强调了“挫折”的重要价值。

(第8题、第9题,每小题3分。

第10题3分,两句话各1分;意思相近、表达恰当即可得分。

) (二)11.一是在群山中呆的时间太长,二是大海有可爱、温顺、容易领略、让人亲近等特点。

12.(1)运用拟人手法,通俗而形象地表现出山的沉默、冷峻,凸显了山的“威严”。

(2)借助“特写镜头”,展示了“冲浪者”“倾巢而覆”,定格了虽败犹荣的震撼瞬间。

13.①运用对比、拟人等手法,跟“海喧嚣”形成鲜明比照,衬托出山的“沉默”;②通过描写,勾勒出山“壁立千仞,高耸如云”“在俯视着你”的“威严”形象;③以抒发只能“窥见”其侧面、“令你感到渺小”、“有一种警示”等感受,点明山的“不袒露”。

2013语文试卷分析修改解析

2013语文试卷分析修改解析

(2)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借着火柴的亮光,看
见了温暖的( )、
喷香的

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蔼的。
13 年名著考查题,贯穿了以往阅读名著的要 求。虽然 2013年考纲对名著改动较多,不过选题 还是考生们比较熟悉的《骆驼祥子》和《安徒生 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只是考生需阅 读了名著原本,做题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名著阅 读在连续几年“文学常识化”的基础上,有进一 步细化的倾向,无论是《骆驼祥子》的一段情节 中填写 A 、B 两个人物,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弘 鲁 室研教县城舒
析分卷试文语考中
2013
一、试 题 特 点
2013 年安徽语文中考卷仍然沿用近几年的三大板块:
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
题量除了 2012年是18题,13年跟前几年一样,计 19题。 赋分与前几年一致: 35分+55分+55分+5分=150分。能力考查 层次感强、难易适度,其中 易、中、难 题的比例约为 6:3 :1, 内容基本涵盖了《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较好地兼顾了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试题 紧扣《安徽省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注重引导师生回归语文教 材,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注重考查学生 的语言和语文能力 。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遵循学 生学习语文的发展要求和语文学习规律,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 文素养,没有偏题、怪题。
语段综合训练中能使用新华字典,因 而字音字形部分学生基本能得分,但字义 失分较多,如“华而不实”的“华”应为 “开花”,不少学生选择了字典中“华” 的第一个义项“华丽”。
名著阅读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 1)~(2)题
试 。 (4分)

【解析】浙江省诸暨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解析】浙江省诸暨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题一、选择题(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绯.(fēi)红尸骸.(hé) 惩创.(chuāng) 槲.(hú)寄生泠.(líng)然B.胡同.(tóng) 浸渍.(zì) 缂.(kè)丝渣滓.(zǐ) 盘桓.(huán)C.棱.(líng)角攒.(cuán)射倜傥.(dǎng) 枕藉.(jiè) 舂.(chōng)粮D.纤.(xiān)细龟.(jūn)裂论.(lún)语栖.(qī)息逋.(bū)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晤面端详粗糙怂恿因地制宜含辛如苦B.慰藉修茸贮藏暮霭生吞活剥百战不怠C.斑斓镌刻蛊惑服帖金榜题名疏疏朗朗D.铁砧炫耀床蓐萌孽相形见拙功亏一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含辛茹苦B百战不殆、修葺D相形见绌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

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飞船是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的核心,研制飞船要“三大难题”。

②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商家制作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

③高三复习越趋深入,但有的同学仍很,对许多问题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④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破译盈利急躁不过/ 也B.破译营利急躁但/而C.破解营利浮躁但/而D.破解盈利浮躁不过/也4.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独立....。

B.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辞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地生活。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试卷详细分析及总体分析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试卷详细分析及总体分析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试(浙江卷)语文综合能力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漩.(xuán)涡按捺.(nài) 蜜饯.(jiàn) 稍纵即.(jí)逝B.桑梓.(zǐ) 鬈.发(quán) 昭. (zhāo) 示图穷匕.(bǐ)见C.混.(hùn)搭盘桓.(huán) 喷.(pèn)香扛.(káng)鼎之作D.潜.(qián)伏佝偻.(lóu) 拙.(zhuó)见戛.(jiá)然而止【分析】A按捺(nà);c扛(gāng)鼎之作;C拙(zhuō )见。

语音题为常规题型,基本的考点不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纵观浙江自主命题后的考题,在这一题目的设计中,最突出的是考查形近字和多音字,比如这次的“扛”,以及平常可能会读错的字,如按捺的“捺”。

给考生的建议:手头必须有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辞典(保证准确性),对于多音字做好辨析,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不同读音的意思,放置在具体的词语和语境中来记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和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分析】浙江今年的错别字题考查的都是音同形异字,譬如A项中的唇枪舌箭的“剑”字,B项中的“陷井”的“陷阱”。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试卷分析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试卷分析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试卷分析新课标Ⅱ卷试卷“稳”字当先,结构没什么变化,题型设置稳定,总体难度有所下降,试题难度梯度明显,能够体现出高考选拔人才的宗旨。

以下是我对2013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的评述。

第一大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关注历史与文化,延续了2010年、2011年文本的选择取向。

从选项的分布来看三道题的12个选项基本上按文章从头到尾的顺序设置,学生寻找答题区域的难度不大。

从设题方式看与去年没有变化,所有选项均来自文本又几乎都与文本有所不同。

不过,有些选项的干扰性很强,比如第1小题正确选项是A。

而C选项“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这里的“上古文献”指的是原文中“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东汉”属不属于“上古”可能是让学生迷茫的地方。

所以,备考中重点是找出选项与文本的差异,而难点则是分析这些差异的性质。

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部分选材中规中矩,依然是正史传记文,近四年三次选自《宋史》,今年则前溯从《旧唐书》中选择了《李揆传》,与以往不同的是,传主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预示着高考选材范围会有所扩大。

文章阅读难度适中,三道选择题仍然考查实词解释、信息筛选、文意分析,第4题从设题角度看主要考查学生疏通文意的能力,多数学生应该能够准确作答。

前两年新课标卷第5题是有相当难度的,今年第5题难度有所下降,比较容易筛选出正确答案。

第6题设错方式为无中生有,学生只要回到原文仔细对照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文言文翻译一直是语文考试中的难点,本次试卷中的两句话难度不大。

文言特殊句式考查了介词结构后置,是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多数学生应该能够准确作答。

第一句中“冗官”一词虽有难度,但在2010年高考辽宁卷中出现过,注意积累的学生应该能够翻译出来。

第二句中“薄”字应该是本题中最难得地方,根据语境也很难确定“轻慢”这一翻译,不过,如果学生掌握了少、小、薄、轻、贱、卑、易、鄙、陋等词语有轻视的意思这一知识点,就有希望突破这一难点,这正是可以很好区分考生水平的地方。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3学年第一学期诸暨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舸舰(gě) 给予(jǐ) 摭拾(zhé) 引吭高歌(háng) ? ?B.胳膊(bo)? 慰藉(jiè) 赭色(zhě)? 得失俱亡(wú) C.月晕(yūn)? 槎桠(chá) 斫树(zhuó)? 攒蹙累积(cuán) D.桂棹(zhào) 爪牙(zhuǎ) 煮茗(míng) 汗流浃背(ji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睫毛 遒劲 沉缅 容销金镜 B.遨游 戕害 斑斓 引殇满酌 ? ?C.蜇居 蹲踞 萦绕 翅膀甫健 D.篱笆 骐骥 驽马 饿殍遍地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怨天尤人(责怪,埋怨) 挥斥方遒(奔放) B.赤子之心(初生的婴儿) 窗临远阜(土山) C.举一反三(提出) 入不敷出(应付) D.恣意享受(任意,任性) 望洋兴叹(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日的拉萨,酥油灯是惟一的照明器具,雪域人民探索在黑暗的困境之中;而今夜幕下的拉萨,华灯高照,机声轰鸣。

B.如果总让孩子感到自己愚笨无用,老是把他与聪明的兄弟姐妹比较,他就会变得缺乏信心。

C.作者使用这一张张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天气图,就能对全国、亚洲以致整个北半球的天气作出预报。

D.习总书记的讲话主题鲜明,有理有据,语言质朴而又犀利,真可谓切中要害,读来震耳欲聋,催人奋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B.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诸暨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科目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 . 试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镣铐(liào) 漩涡(xuàn) 商榷(què) 咄咄逼人(duó) B.徇私(xùn) 下载(zài) 滂沱(pān) 咎由自取(jiù) C.熨帖(yùn) 字帖tiè 檄文(xí) 潜移默化(qián) D.稽首(qǐ) 憎恨(zèn) 症结(zhēn) 百般挑剔 (tī)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为促使救市方案极早通过表决,美国各地商会已致电所有国会议员,宣称“美国人民不会容忍那些漠不关心灾难发生的人”。

B.2012年6月,一个名为三沙市的地级市宣告成立,管辖面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囊括西南中沙三大群岛及周边海域。

该市的诞生,是中央酝酿已久的行政管理安排。

C.河北阜城部分工厂生产工业明胶并销售给药企的事件曝光后,副县长在回应质疑时,只谈功绩,对问题置若惘闻,引来媒体的批评和一些网友的谩骂。

D.近来刑警支队破获了一起特大走私、制造、贩卖毒品案,扣压、查封、冻结涉案财物总值近千万元。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把酒精当做替罪羊在今天还有一定的市场,但“醉酒”之说既不能脱罪,又不能挽回颜面和损失,因为,饮酒毕竟还是风险自担的行为。

B. 眼下,叙利亚不仅是中东动荡的风暴眼,更成为大国围绕主权国家危机应对原则而进行博弈的焦点。

D.有一天正在上语文课,我的思想在正在神游,猛然间听到老师点名让我回答问题,我全身情不自禁地为之一震。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增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出现了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语文调研考试质量分析大冶十中九年级语文组试卷分析这次考试为适应性调研考试,此份试卷共分三部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实践与表达。

积累与运用部分中有识记(默写、字音、字形)、病句辨析、选词填空、句子衔接、句子排序,名著理解等题型,题目时代感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文言文阅读中有一词多义、课文内容理解、文句翻译等题型,难度适中。

古诗赏析中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名句的赏析。

现代文阅读部分有句子仿写,理解品味句子,分析句子的作用、理解作者感情,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品读,题目难度适中,重点考察考生的理解品析能力。

写作部分为命题作文,学生容易把握。

总观整张试卷,题目难度适中,基本与中考题型接轨,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

质量分析一.考试情况参考人数:194人、人平分:70.41、最高分:93、最低分:0(学生缺考)、优秀率:0、良好率:0.119、及格率:0.634、低分率:0.064。

其中90—99分数段有2人,80—89分数段有51人,70—79分数段有81人。

二.考生答题及得分情况。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1、字音字形题: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音掌握不劳,如第(1)小题得分率仅为0.13402,这与第四选项的字音学生陌生有关。

2、病句辨析题:有部分学生失分较严重,主要对第一选项的病因难以把握,得分率为0.63402。

3、名著理解题:有学生没有注意细小差别,审题不仔细,导致失分。

4、句子排序。

本小题较容易,只需学生注意整体理解以及句子间的前后呼应,过渡,就能答对此题。

5、古诗默写。

平时训练时做过,得分较高,为0.797422.(二)阅读与鉴赏部分文言文阅读与古诗鉴赏1、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得分较差的是11小题,得分率为0.226804,第12小题文句翻译是重点句子,学生只要记忆牢固,容易得分。

2、古诗鉴赏中第13题60%以上考生不能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的变化。

有20%左右考生审题不清只答对了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室2014语文试卷动向的分析
庆同小学袁满园
一、分值上看“方向”。

年级基础积累阅读实践习作表达
六年级30 35 35
五年级30 40 30
四年级30 40 30
三年级36 37 27
二年级62 21 17
一年级87 13 无(6)
个人评论:
图中看出:1、阅读的增量。

原来期末卷基本上分值在20分左右,现在增加了一倍。

2、习作的分值有了提高,特别是六年级的习作,除了10分应用文,25分命题作文,还有4分心理活动片段描写。

3、低年级依旧以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为主,但出现了造句练习:
是个。

的真呀!
二、作文题上看“方向”。

一年级:写句子
二年级:看图作文【取材于绘本《母鸡罗斯去散步》】
三年级:一个关于魔力的故事,比如:有魔力的书,有魔力的笔,一片有魔力的树叶【阅读短文《一个有魔力的字》作铺垫】
四年级:看图作文《一头小猪》提醒:它那模样,他那动态,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也应该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或同学吧!
五年级:命题作文《考试》可写这次考试,也可写难忘的考试,可写期待的考试。

六年级:命题作文《幸福的味道》【阅读铺垫《幸福的味道》】+应用文
个人评论:
1、1—4年级为想象作文。

想象作文有什么用:除了看想象力,还有灵性,还有生命感。

我就举一个例子:一年级的造句:是个。

的真呀!
如果我这样造:凳子是个大力士。

乌云的眼泪真多啊!你还担心他以后这一类的文章写不好吗?
这里有一段话与大家共享:儿童本应该是文学的同义词,中低孩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童话思维。

他们的心中,跃动着缪斯的歌声。

他们关心花草的心情,他们将动物当作自己的玩伴,他们的脑海喜欢天马行空地穿行。

他们的世界是光怪陆离的:地板上藏着一个小人,有一个世界会颠倒过来,有个孩子永远不会长大。

有些老师会说:那么,我自己没有想象力,要我去教出有想象力的孩子真的是非常困难哦!这个没关系,你只要不扼杀就行。

将童话,将儿童诗,将文学作品给她们,自然而然就会流淌出来的。

2、5年级为关注自身感受为主。

3、六年级以关注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为主。

三、基础知识上看“方向”。

这次期末试卷,最大的变化还有基础知识。

我们不难发现,基础知识“换脸”了,原来直接呈现的现在出现在了语境中。

如:
四年级第一题:
一、我能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feng xi .
2、巨人的花园里常年yang yi 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还有日积月累的指向:
如六年级的:
古色古香脍炙人口妙笔生花巧夺天工不落窠臼
1、秦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神态各异,真是()。

2、爸爸是个广告设计师,他的作品总是(),很有新意。

个人评论:
从这些基础知识考查题来看,我们的基础知识不再单纯地出现了,而是要放在语境中认识,理解,并且要学会迁移运用,这就是所谓的“语用”手法之一。

要化原来单纯的背诵运用,这是教学积累知识的一大指向。

四、开放题上看“方向”。

六年级开放题:
1、有人读了《穷人》之后,将体会概括为“穷人不穷”,你赞同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短文《幸福的味道》】文章第
3、
4、5自然段记叙了父女俩的聊天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年级开放题:
1、文中多次描写月光,并且在结尾再次强调“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为什么写?请说说你的理解。

2、课文既然是要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大量生动的文字来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个人评论:
我们来看几道开放题,第一题是指向于“中心思想”的开放题。

第二题是指向文本语言及文本结构的。

第三题是指向文本语言和文本结构的。

第四题也是指向文本语言和文本结构的。

这样看来,文本语言的特点成为开放题中的重点。

文本语言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作者创作中的意图,学习他的创作意图包括他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入情入境等等手法,会让学生在文本中受益无限。

当然,有些老师从改试卷的情况来看,发现开放题也许只是错字别字的问题,请老师们重视。

这里我试着答一题:
“月光如水”——那个夜晚特别明亮。

“月光如水”——那个夜晚给我留下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

“月光如水”——“月光如水”是个美好的词语,说明那是个美好的夜晚,因为道德答卷的满分,让我以后的时间中长存美好的记忆。

“月光如水”——“月光如水”——美好而平静。

记忆中的这个平静的美好夜晚,预示着我今后的生活无论遇到多大的诱惑都会平静看待;也表示我今后的每一个夜晚都会因心灵的美好而“月光如水”。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着力于解读教材,钻研教材。

虽然这是一个老话题,但真正落到实处的解读教材,组织以学生语文能力提高为目地的教学行为还是有待于大家努力的。

五、经典段看“方向”。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六年级:《月光曲》《少年闰土》
五年级:《梅花魂》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
三年级《秋天的雨》
2、阅读内语段
六年级:《伯牙绝弦》《穷人》
五年级:《钓鱼的启示》《圆明园的毁灭》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兵马俑》
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
个人评论:
从这些课文看,经典依旧是经典。

台湾王财贵老师这样呼吁:将经典的东西在孩子13岁之前给他,他将永生难忘。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因为它无论从语言到意境到思想都是最好的,将这些好东西埋在孩子的童年,会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来。

六:课外阅读题看“方向”。

六年级:根据提示,填出相应的文学作品名称
一帮家喻户晓的绿林好汉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
五年级:在《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活动中,我们开展的活动
是。

……我认识到著名的书法家有
四年级:这个学期,我阅读了不少课外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因

三年级:这学期,我还阅读了不少课外书,其中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我喜欢的理由是:
二年级:作文题选材来自绘本。

个人评论:
从课外阅读题看,它只能考些课外阅读的题目与内容,但真正的目的是让老师能够指导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读广,读深。

这边六年级基本上能够答出《草房子》的,每个班在25个左右。

这让我非常非常惊讶,在我看来《草房子》是非常经典的一本曹文轩的代表作。

如果连它也不知道,阅读的面和量真的有待普及了。

课表中这样写着:
年级阅读力达成目标精神世界丰满度标志
一、二年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借助图画进行阅读;
3、课外阅读量不少于五万字。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感受文字的美好;
3、向往美好情景,感受自然和生命
三、四年

1、自觉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阅读存疑,有疑则问;
3、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对此加
以评述,同时会与人交流阅读感受;
4、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过程;
2、感受文学作品的博大和精妙;
3、感受书籍的浩瀚,形成书海畅游的自豪感。

五、六年

1、默读速度达到每分钟300字;
2、能够阅读超过10万字的厚本读物。

3、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
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
4、对名家作品的阅读能够感受它的语
言风格和思想内涵。

5、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

1、喜欢阅读,并以深度阅读为傲。

2、将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精神用于诠释一些社会现象;
3、走进诗人词人文学家的精神家园,形成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4、在阅读中向往和形成美好理想。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若有不当之处,请一看了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