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地面塌陷区及裂隙的措施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新庄煤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新庄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科编制日期:xx年2月审批意见一、采空分布情况及周边煤矿情况1、采空分布区情况。
襄矿新庄煤业现为改造建设矿井,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只有首采工作面推进后的部分,采空区顶板已随工作面推进全部垮落,不存在安全隐患。
主要采空区分布于井田的西北角,原水碾沟煤矿旧井及崇粱煤矿整合井范围内,采空区面积约0.8km,采空区顶板管理为房柱式,开采时间从xx年至xx年,采高为2.5米,采空区塌陷面积约0.1km采空区范围内无居民,塌陷区内无居民居住。
现在旧生产系统已全部封密,对实际生产无影响。
2、襄矿新庄煤业井田北部、西部、东部、存在采空区煤层、老窑港、西营、崇梁,只有井田东南角为旧生产系统采空区。
二、成立地表塌陷区管理小组组长:杜涛成员:万全心、雷正龙、李向文、杨占彪、赵小锐、牛虎文、张旭春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的地表塌陷、裂隙的巡查工作;成员负责专项的治理工作,负责地表裂隙和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检查工作。
三、具体管理办法1、地表塌陷区管理小组成员每次对地表裂隙检查后,分析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并实施。
(以记录和实地检查为准)2、重点加强雨季前对地表塌陷区的检查工作,雨季期间要22加强气象资料的收集和水情检测,加强防洪防汛管理工作。
3、工作面推进到沟渠地带时,制定专项的安全措施,引流或分流。
4、瓦检员每周对地表的裂隙进行检测并记录在案。
5、工作面的排水系统要完善。
6、工作面的监控检测系统必须完善。
7、对井下的采空区的位置准确的标注在采掘工程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上,对开采的时间、煤柱规格、浮煤、积水、顶板冒落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
8、建立完善的封闭系统。
首先将采空区防爆密闭将其与巷道隔离开来,每个采空区建立一个观察站,每月进行两次观察,并对采空区的温度、空气成分、项板压力、煤柱损坏等情况进行记录。
9、对采空区地表的裂隙、塌陷进行封闭充填,以防地表水渗入,形成积水隐患。
地面塌陷应急处置方案

地面塌陷应急处置方案
简介
地面塌陷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于人民群众和城市建设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轻灾害损失,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地面塌陷的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
前期准备
1.了解本地区地质状况,确定潜在的地面塌陷危险区域。
2.加强监测力度,用专业仪器进行近期地面塌陷风险的评估。
3.多种预警手段并举,如可以通过短信、微信、电视等多种途径告知居民和相关单位。
紧急处置
1.在发生地面塌陷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力量到现场勘查。
2.将事故情况通报当地政府,同时积极与当地领导和公安部门沟通配合,协调有关专业技术力量,确保救援及时到位。
3.尽快确诊事故原因和影响范围,对周围地区进行排查,并对有危险的区域进行隔离或划定安全区域。
4.引导民众有序撤离,安排被困群众的转移安置和疏散。
中后期应急
1.罹难者的处理。
对那些死亡或失踪的人员,尽快进行回收和处理,同时在事故现场搜寻当地漏掉的被困人员。
2.隐患排查与整治。
对危险的地方进行行政封闭,并对隐患点的评估、整改和治理进行及时的督促和跟踪。
3.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对地下水位、地下管线等地下设施的监控和预警,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可控范围内管控地面塌陷隐患。
总结
针对地面塌陷这一自然灾害,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并在平时加强防范的宣传和灾害风险评估,避免或减轻地面塌陷灾害对人民群众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影响。
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的环境治理

业燃料和动力、0 的民用商 品能源、O 的化工原料 8 6 是由煤炭提供的。煤矿的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 采。 目 前我国的煤矿基本上 以地下开采为主, 露天开采 只 占全国煤矿总储量 的 7 1 。因煤矿开采过程 , .5 需 要将地下煤炭资源开采运走 , 一般会在掘进过程 中, 采 用 类 似道 路上 过 山隧道 方法 , 步打通地 下煤 炭所 在位 逐 置到 煤矿 井 口间的隧道 , 一般 会将 开采 过程 中遇 到 的矿 石、 煤炭等运送到地面 , 以便形成合理 的运送和开采作 业面 , 随着 煤 炭和其 他 矿 石 的不 断运 出 , 下形 成 了煤 地 炭采空区。通常采煤作业完成后会留下的煤矿采空区, 如 需要 继 续 向纵 深 开 采 , 般 会 对 采 空 区进 行 适 度 加 一
。
l6 2
西部 探矿工 程
2 1 年第 l 期 0】 2
点。其时间发育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地面塌 陷及 地裂 缝 形 成 时 间 相对 于煤 矿 开 采 时 间 的滞 后 性 。 煤层 开采 之后 , 采空 区上覆 岩 ( ) 的变形破 坏需要一 土 体 定 时间 , 因此 地 面塌 陷 及 地 裂 缝 滞后 于 煤矿 采 空 的形 成。同时由于采空区上覆岩( 体 的岩性组合关系、 土) 厚 度及 其力 学性质 不 同 , 使得不 同区域 形成 地 面塌陷及地 裂缝 的滞后 时间长短 不等 。二是 地裂缝 形成之 后 , 降 受 雨影响 , 进一步产生冲刷 、 淋滤等次生作用, 使其在原有 规模 的基 础上 有所扩 大 。这 种现 象往往 发生在 雨季 , 地 裂 缝形成 后 , 民将 其 填埋 进行 耕种 , 年 雨 季再 次 发 农 来 生裂缝 、 规模扩大, 形成次生塌陷。 2 环境 治理
地面塌陷防治实用方法大全

地面塌陷防治实用方法大全下面是由出guo为大家的“地面塌陷防治实用方法大全”,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文章在出guo 生活百科栏目,希望您关注与阅读。
什么叫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哪些因素会诱发地面塌陷?(1)矿山地下水采空;(2)地下工程中的排三水疏干与突水作用;(3)过量抽采地下水;(4)人工蓄水;(5)人工加载;(6)人工振动;(7)地表渗水。
地面塌陷有什么规律?(1)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2)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3)松散盖层较薄且以砂土为主,其底部粘性土层缺失或甚薄(一般不足1—2米)的“天窗”地段;(4)岩溶地下水的主迳流带或岩溶管道上;(5)具有潜水和岩溶水双层含水层分布地带;(6)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7)岩沉吟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带,或受排水影响强烈的降落漏斗中心及近侧地段;(8)临近河、湖、塘地表水体的近岸地带;(9)岩溶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低洼地带。
地面塌陷有什么前兆?(1)井、泉的异常变化:如井、泉的突然干枯或浑浊翻沙,水位骤然降落等。
(2)地面形变:地面产生地鼓,小型垮塌,地面出现环型开裂,地面出现沉降。
(3)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
(4)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
(5)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微微可闻地下土层的垮落声。
地面塌陷如何监测?1、对已发现塌陷前兆现象地区的监测、主要是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通常在地面已经开裂或建筑物开裂、倾斜的某些部位设置一定的监测点位、然后可采用肉眼和皮尺等其进行们移或变形的定期观测,观测频率可每天观测一次。
如果发现位移或变形速度加快,则要加密观测,同时要立即报警。
另外,还应对塌陷地区抽排地下水引起泉水的干涸、地面积水、人工蓄水(渗漏)引起的地面冒气泡或水泡、植物变态,建筑物作响或倾斜、地下土层垮落声、井、孔、泉等水量、水位和含沙量的突变以及动物的惊恐异常等现象进行观测。
楼地面裂缝防治措施

楼地面裂缝防治措施1.地基处理:裂缝的形成往往和地基的问题有关,因此,对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灌注桩、增加钢筋等方式来加固地基,以增强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地基排水:地基过于湿润或水分不均匀会导致地基土体沉降不均匀,进而引起楼地面裂缝的产生。
因此,保持良好的地基排水是预防楼地面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道等方式来排除地基中的多余水分。
3.建筑物结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地基承载能力、抗震设计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裂能力。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对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结构设计和加固措施。
4.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各项工艺操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和固化过程中,要避免过早脱模或过早荷载,以免引起楼地面裂缝的产生。
5.维护保养: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的楼地面裂缝,可以采用预测性纠偏和及时修复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展和破坏。
6.温度控制:建筑物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尤其是夏季和冬季,应采取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
对于外墙、屋面等部位,可以采用绝热材料和隔热层来减少温度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减少楼地面裂缝的产生。
7.抗震设防:地震是导致楼地面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地震带和高地震烈度区域的建筑物中,应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和设防措施,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楼地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楼地面裂缝防治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地基承载能力、施工质量控制、温度控制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修复裂缝。
只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严格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楼地面裂缝的发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

知识点21: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P1]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述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地面塌陷。
[P2]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介绍,一是我国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二是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三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P3]先讲第一个问题:我国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P4]地面塌陷是指天然洞穴或人工洞室、巷道上覆岩土体失稳突然陷落,导致地面快速下沉、开裂的现象和过程。
主要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区地面塌陷。
[P5]1、岩溶地面塌陷分布特点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现代岩溶地面塌陷比较发育,长江以北地区岩溶发育程度不高,除古代的岩溶洞穴系统有部分残留外,现代岩溶主要以溶蚀裂隙为主。
据1993年的不完全统计,南方岩溶地面塌陷点已发现34072个,占全国总数的96.5%。
其中湖南省有14152个,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为8751个、8735个,再其次为贵州、云南、四川。
矿山排水、开采地下水、水库蓄水等人为干扰岩溶水流场的活动,是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的主导力量。
[P6]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分布目前我国采矿业造成的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全国20个省区市,塌陷点总数达17138个,占全国各种类型地面塌陷总点数44.4%,其中湖南省为12549个,再其次为内蒙古自治区2800个,再其次分别为山西、黑龙江、安徽、河南等省。
[P7]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P8]1、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可以从岩土体内、外部条件进行探讨。
(1)岩土体的内部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下存在空洞(先决条件);二是洞穴围岩状况,是否发生塌陷取决于顶板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拱。
一般而论,当洞穴埋藏深度与洞穴高度之比小于25:1时,洞顶上部就会形成三个变形特点不同的带,即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带。
(2)岩土体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自然影响因素(如大气降水、河、湖近岸地带的侧向倒灌作用、地震)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采空区地面塌陷区及裂隙治理措施

采空区地面塌陷区及裂隙治理措施
一、治理的目的:对于地面塌陷区治理是保护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手
段,同时也是为保护地面建筑物等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
二、治理的区域:2401首采工作面及下一开采2402工作面上方采空
区。
三、煤矿开采引起地表塌陷,主要形式是:地表下沉、倾斜、弯曲、水
平移动、水平变形。
地表下沉过程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循序渐进。
当下沉盆地边缘触及建筑物时,会使其受地表倾斜、弯曲和水平拉压缩的影响。
四、采取的措施:
1、成立地面采空区治理领导小组:组长:张高峰副组长:郑文宽
成员:陈金怀、苏伟阔、高继东、隋国民、杜宗池、毛凤本、任晓鹏。
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协调、组织、解决、观测地表塌陷区治理一切工作。
2、作好地表的测量,标定井田范围内各种建筑物、道路、场地、电力
设施等。
摸清采空区地表存在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塌陷区对道路的影响。
3、安排专人进行巡回检查、对于沉陷的地方,视情况及时平整修复。
对于采空区存在的建筑物,要及时搬迁。
4、采空区上方的运输临时道路,采取堵截、改道、路面整修、等措施
进行。
5、在线路下方开采时,组织人员进行观测和专职人员监视电线杆倾斜
和电线的松弛程度,及时进行堆土处理。
6、对于2401采空区上方煤场储煤场应重新选址,应设立在地表稳定或受采动影响较小的区域,同时应考虑道路改道后的运输问题;。
采空区塌陷区治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采区塌陷区治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一、采区塌陷区治理方案矿区现状条件下未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随着开采活动的进行,在开采影响范围内可能产生,治理时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关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1、地测部门每月对采空区地表塌陷、裂隙检查后,分析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并实施。
2、重点加强雨季前对地表塌陷区的检查工作,雨季期间要加强气象资料的收集和水检测,加强防洪防汛管理工作。
3、建立完善的封闭系统,首先将采空区用密闭墙与巷道隔离开来,采空区建立观察站,进行观察并记录。
4、地下已废弃巷道或采空区出现地面塌陷、地裂缝时,采取地下回填废渣,减缓地面沉陷速度:为制止地面陷形成,通过地面裂缝灌注尾矿砂浆(或水泥砂浆),加快充填废渣的固化。
5、井下巷道尚在使用阶段,地面出现塌陷和地裂缝迹象时,及时对地裂缝发育地段采取灌浆、密实等措施:在井下巷道加强顶板支护等防塌指施,必要时停止该区段的开采。
6、井下已废弃巷道,地面形成塌陷但规模不大时,采取由外至内将废渣填入下部,中上部用细粒尾矿填充,穷实、上部复土的方式处理。
7、井下已废弃巷道对应的地面塌陷规模巨大时,难以治理的特殊地段,圈定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研究区,制定监测方案。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出禁入区、监测区,修建栅栏和观测道路,建立明显标志,防止人、畜误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9、建立充善的封闭系统,将采空区用密闭墙与使用巷道隔离开来,每个采空区地面建立一个观察站,每1--2月进行1次观察并记录二、安全技术措施1、坚持长期的矿山环境及地质灾害监测,随时注意矿山开采进度造成的地质环境变化,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人为灾害发生。
2、必须规范施工、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弃物,必须存放至安全的场所,严禁随意乱倒。
3、开采过程中,对矿山周围地形情况要勤观察,多测量,对开采活动可能引起的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应加强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市溪福煤业有限公司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
二○一三年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
一、采空分布情况及周边煤矿情况
1、采空分布区情况:长治联盛太义掌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先长治县太义掌中心煤矿、山西长治中鼎煤业有限公司、长治县南宋乡关头煤矿和长治县正泰煤矿及部分国有空白区整合而成,井田面积为4.7744km2.新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只有15101工作面推进后的部分,目前工作面处于试运行阶段,不存在安全隐患。
2、长治联盛太义掌煤业井田区域内3#煤层北部被剥蚀,煤层赋存区已经采空。
15号煤层采空区主要分布在原长治县正泰煤矿井田范围和山西中鼎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范围,原太义掌中心煤矿井田范围均无采空区。
井田东、东南及西南井田边界外3号煤层均有采空区,15号煤层无采空区。
二、成立地表塌陷区管理小组
组长:随中平
副组长:王中会、徐海芸、陈亚峰
成员:索兰会、李平胜、张国芳、冯志强、辛金刚、董庆安
辛金刚负责组织每周一次的地表塌陷、裂隙的巡查工作。
冯志强、董庆安负责专项治理工作。
张国芳负责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检查工作。
三、具体管理办法
1、地表塌陷区管理小组成员每次对地表裂隙检查后,分析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并实施。
2、重点加强雨季前对地表塌陷区的检查工作,雨季期间要加强气象资料的收集和水情检测,加强防洪防汛管理工作。
3、工作面试运行推进到沟渠地带时,制定专项的安全措施,引流或分流。
4、完善工作面的排水系统。
5、完善工作面的监控检测系统。
6、对井下采空区的位置准确的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上,对开采的时间、煤柱规格、浮煤、积水、顶板冒落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
7、建立完善的封闭系统。
针对后期开采造成的采空区用防爆密闭与巷道隔离开,每个采空区建立一个观察站,每月进行两次观察,并对采空区的温度、空气成分、顶板压力、煤柱损坏等情况进行记录。
8、对采空区地表的裂隙、塌陷区进行封闭充填,以防地表水渗入,形成积水隐患。
9、对塌陷影响大的采空区,要进行采空区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