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三下19课

合集下载

19课俄国十月革命导学案

19课俄国十月革命导学案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编号:19 使用时间:2014、11、28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Array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编号:19 使用时间:2014、11、28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课堂探究】【问题探究1】比较(领导、措施、结果、意义)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问题探究2】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当堂检测】1.“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 )A .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B .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C .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D .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 )A .俄国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 .俄国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 .采用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苏俄的经济D .探索出一条实现现代化的苏联模式3.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D .中国清王朝被推翻【课后作业】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填空?①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②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思想理论武器是 ③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④为鼓舞无产阶级革命斗志而创作的歌曲是 ⑤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2.通过学习本课,你可以从十月革命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第19课弈喻 导学案

第19课弈喻 导学案

第19课《弈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弄懂各段讲的主要内容。

2、领会作者以弈为喻所阐明的道理,并能指出记叙和议论的句段。

3、体会本文借故事讲道理,意思逐层深入写法的好处。

4 .写作:学习用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借故事讲道理,意思逐层深入写法的好处。

学习难点:学习用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步骤:【动脑动手】( 一) 对下面的句子,各有不同的理解,选择正确的,把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 .予观弈于友人所( )A .我在住的地方看友人下棋。

B .我与友人一起去看下棋。

C .我与友人一起去他住的地方看下棋。

D .我在友人住的地方看下棋。

2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 )A .今天的知识分子读古人写的书,大多挑毛病,说坏话。

B .当今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大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C .当今有学问的人读古人的书,大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D .今天的学生读古书,多挑古人的毛病,说坏话。

3 .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A .曾经是看下棋的人不如自己。

B .下棋的人不如停止。

C .简直连看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

D .曾经看过下棋的人还不如不看。

( 二) 下面四句话是从课文里摘抄的,其中有错的两句是( 只填序号) :( )A .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B .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一处,平心而度之,予果无一失乎?C .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定能是非之真?D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 三) 熟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全文主旨:( 五)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 .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译文: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

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

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9.保护珍惜野生动物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9.保护珍惜野生动物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9.保护珍惜野生动物一、认识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指生存在自然环境中的动物,而非被人类人工饲养的动物。

野生动物是自然界的珍宝,社会的财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有很多种类,例如:小鸟、松鼠、兔子、老鼠、蛇、毛毛虫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些小动物,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滥猎,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了。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保护珍爱野生动物。

二、珍爱野生动物,从身边做起1.不捕杀野生动物不应该在野外哪怕只是为娱乐而捕捉动物,不能放生者抓捕无助的动物。

猎人经常对野生动物进行滥猎,现在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如果我们继续这么做,野生动物可能会灭绝。

因此,我们要竭尽所能去保护它们,让它们生存下去。

2.禁止传播猎奇现象猎奇的传播对野生动物保护极为有害,不少游客元宝梯不断寻找并抓住国家保护动物,这种行为可谓是引狼入室。

猎奇行为多由猎奇心理引起,大多数猎奇的人与动物是没有任何联系,他们感到自己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却忽略了对动物的伤害和破坏。

3.不随意扰乱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在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中尽量保持不打扰的状态,例如在野外游玩时,不应该去捕捉、伤害野生动物或摘取野生植物等。

一旦扰乱了生态平衡,可能会威胁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甚至可能导致野生动物的灭绝。

三、让孩子学会珍爱野生动物1.了解野生动物和植物珍惜野生动物的前提是了解野生动物和植物。

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或植物园参观,也可以与孩子一起读绘本,了解野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和性格特征,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野生动物的习惯。

2.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珍惜野生动物也是环保的一种形式。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捡垃圾、节约用水、用餐时不浪费,让孩子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学会珍爱野生动物。

3.关注国家保护动物我们可以通过媒体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国家保护动物,通过了解动物的宣传资料、影视作品等等,让孩子了解到珍爱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同时让孩子明白,珍视野生动物不仅仅是我们自然与社会共存的生态保护责任。

语文:第19课《范进中举》导学案

语文:第19课《范进中举》导学案

第19课《范进中举》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

文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范进)和事件(中举)。

“中举”是封建社会的秀才参加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

【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仅四卷,吴敬梓一生中大半时间在南京、扬州两地,他所交往的多是些“上层人士”,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对他们的卑污的灵魂,腐朽的生活,一切秽行劣迹,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素材。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禹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

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

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

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

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秀才第一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避讳()绾()了头发星宿()攥()紧带挈()桑梓()作揖()行()事醺()2、词语解释带挈(qiè):唯唯连声:体统:见教:舍与:央:局不过:小心:兀自:桑梓(zǐ):轩敞: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三年级英语第19课

三年级英语第19课
2.left or right?
左边还是右边?
3.in or out?在里面还是在外面?
4。Let’s sing a song .让我们唱首歌吧。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的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英语导学案
课题:Lesson 19 In Out(预习+展示)
班级三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卢文霞审核人徐庆枝使用人卢文霞使用日期
预习环节(15分钟)听录音,学会读新单词。
二、合作探究(20分钟)
(一)合作探究环节
过关检测(10分钟)
总结、评价:(3分钟)
对学生的总体表现给于评价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Do the Hokey pokey.做变戏法的游戏。
And turn around.转过身来。
And that’t what it’s all about.到此就结束了。
1,Put……in.译为“把…放进去2.take……out译为’’把…拿出来”
第三关:攻防打擂,你帮我学!
四、课文检测
1.连线:
(2)当你听到“put your right hand in“时,你应该做的动作是()
A.把你的右手放进去。B.把你的左手拿出来。
第四关:化人化文学以致用!
让学生二人一组以问答形式展示脸部各部分名称。
五、板书设计
Lesson 19:in, Out
1、What is it?它是什么?
Nose(鼻子) mouth (嘴) eye(眼睛) ear(耳朵) face(脸d!
你能说出我脸部各部分的名称吗?

齐鲁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齐鲁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小学教学设计学年第二学期姓名:年级:三年级学科:传统文化课题第19课相声和口技课时1课时执教者导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是“说学逗唱”,了解口技的表演的方式和特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和口技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得到百姓的喜爱,培养学生艺术应该服从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只有受到人民喜爱的艺术才能长盛不衰的观点。

3、引导学生比较相声和口技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横向对比能力。

导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记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了解口技的表演形式和特色,基本知道相声的起源地和发展情况;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俗地理解相声的说学逗唱四个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一)课题导入:多媒体放相声和口技各一小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声和口技的表演形式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向学生简介曲艺:学生自读课本50页第一段。

2、通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相声的来源和形式: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主要用北京话。

也有地方相声。

它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3、学生自主探讨相声的艺术手段: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

“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的卖声、飞禽走手的鸣叫声,喜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行为、语言等;“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把某些唱词、曲调夸张演唱,来引人发笑。

4、学生分子探究口技的的艺术表演形式:巩固总结(三)拓展活动:学生找一段相声给大家表演。

(四)读一读:到网上或学校图书室找明末清初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读一读,加深对口记得了解。

板书设计第19课相声和口技1、单口、对口、群口2、说、学、逗、唱教后反思课题第20课山东快书。

课时1课时执教者李乐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知道山东快书的起源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山东快书的艺术起源,使学生了解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第19课 民间绝活(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9课 民间绝活(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9课民间绝活(导学案)
一、课前导学
1.1 导入
一、看下面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竹编艺术品
竹编艺术品
二、你们知道竹编这个技艺吗?
三、你们知道我们的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手工艺制品呢?知道的同学提出来。

1.2 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手工艺中的竹编技艺,学会竹编的基本方法,感受竹编的美丽和神奇。

1.3 预习
想一想,竹编艺术品都有哪些种类?可以自行查找相关资料。

二、课堂探究
2.1 学习内容
竹编
2.2 学习方法
观摩竹编制作视频并操作练习。

2.3 学习过程
一、观看竹编制作视频,熟悉竹编工具的使用以及基本手法。

二、练习基本手法
1.用竹篾制作菜篮
2.用竹篾制作捆扎扇骨
3.用竹篾编织花篮
2.4 反思
在练习过程中,大家是否掌握了竹编的基本手法?有哪些难点和不足?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吗?
三、课后拓展
3.1 作业
制作一个竹编作品,可参考以上练习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发挥。

3.2 文化拓展
1.《竹编小艺术家》——竹编故事书。

2.《竹编艺术品》——竹编图书。

3.《中国竹编》——介绍中国传统竹编概念以及技法。

四、小结
通过课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竹编技艺,并掌握了竹编的基本方法。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以及探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路。

第19课《变垃圾为宝》(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9课《变垃圾为宝》(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9课《变垃圾为宝》(导学案)课程背景本节课是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19课,主题是“变垃圾为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垃圾处理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垃圾不仅会占据我们生活的空间,还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如何处理好垃圾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本节课借助美术的创意性和创造力,探索垃圾可以被转化为宝贵的艺术品的可能性。

教学目标1.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

2.培养学生意识到垃圾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探索垃圾可以被转化为艺术品的可能性。

4.提高学生对环保事业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

教学重点1.探究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3.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垃圾可以被转化为艺术品的创意潜力。

教学难点1.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探究垃圾可以被转化为艺术品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观看一个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性。

2.老师向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操作实践(30分钟)1.老师讲解垃圾分类的具体实践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垃圾分类的操作。

2.学生根据老师的实践演示,进行垃圾分类操作,并小组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

3.学生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垃圾可以被转化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并尝试将垃圾转化为艺术品。

总结讨论(15分钟)1.学生观摩并评价同学的作品,讨论如何将垃圾转化为艺术品,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垃圾分类和环保的重要性。

2.老师就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和环保习惯。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废品,尝试将其中一些转化为艺术品。

2.学生撰写一篇有关垃圾分类和环保的小作文。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垃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并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践探索了垃圾可以被转化为艺术品的可能性,培养了良好的环保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二:细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合作探究。
策略:
问题:1、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小故事?
2、想一想是什么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任务三: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内容。展示学习成果。
策略:
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代表汇报。
教师进行阅读指导。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民主导学,合作探究
任务一:
初读课文
策略:
1.通过预习,认识字词:
旱灾干涸竟然罐子匆匆忙忙绊倒端端正正舔净瞬间唾沫
“钻”有两个读音
2.通过预习,能理清故事的经过。
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流利。
(指名说)
(指名读)
步骤
环节
导学流程
教学提示










设计人:李玲审核人:
“三步六环节”导学过程设计
课题
七颗钻石
执教人
李玲
时间
步骤
环节
导学流程
教学提示


激情导课,预习先行
一、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讲故事。引入新课。
二、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师介绍方法: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变银的变金的七颗钻石清澈的水
教学反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导学任务
1、初读课文。
2、细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以下自主学习。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内容。展示学习成果。
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给学生发放预习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步六环节”导学案核心设计
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七颗钻石
时间
课时
2
执教人
李玲
教材解析
本文是一篇故事,提倡与人为善,小姑娘一次次奉献爱心,水罐一次次发生变化。与课外选文《七色花》相似,通过一件件事的变化体现人物内心的善心。
导学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师生进行评议。
步骤
环节
导学流程
教学提示











达标测评:
自行完成预习卡的训练题目,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答案交流。
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拓展:
课后阅读选读课文《七色花》。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有水喂小狗给妈妈给陌生人
(缺水)与人为善,奉献爱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