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金融危机之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最近几年,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范围内的并购活动,不论是在并购规模还是数量上都显著增长,这充分证明了我国企业实力的提高。

但并购的整体结果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20世纪末,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由于跨国并购可以避开东道国的贸易壁垒,快速进入其国内市场,提高自身国际市场份额,西方实力雄厚的企业大规模地向海外扩张,掀起了西方并购史中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

总体来看,在这次并购高潮中,中国企业基本上没有参与。

近几年,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异军突起,并购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

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国家为吸引对外来资本,降低了门槛,放松了对外来资金限制,而我国企业所受影响损失相对较小,出现了一次先高后低的海外并购浪潮。

1. 跨国总体概况(1)海外并购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近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快速增加,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3年中国海外并购总额仅为36亿美元,2007、2008两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异常活跃,2008年的跨国并购总额增加到280亿美元(如图1所示),占交易总额的20.6%[46]。

于以往相比,不仅数量上显著增加,在规模上也迅速扩大。

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出资409.5亿人民币实现了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的收购,成为2007年度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同时表明中国企业开始不断加大海外并购进程。

2008年1月份中国铝业海外并购成功,标志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新纪元的开始。

2009年上半年虽然中铝注资力拓失利,但下半年多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获批,2009年以来,仅对澳洲的矿业投资已近接近百亿美元。

图1 2007-2009跨国并购总额数据来源:商务部公布的《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pub/FDI/wztj/jwtztj/t20100920_126763.htm(2)并购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逐步开展跨国经营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进行SWOT分析,阐述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一些问题关键词:跨国经营金融危机SWOT分析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

在此背景下,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对外贸易平衡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调控的重点。

对于正处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更显艰难,但在面对困境的同时,也有机遇。

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26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3%。

截止2007年底,我国近7000家企业已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l万家,分布全球173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1179.1亿美元。

从增长速度上看,经历了从平稳到激增的过程。

从1990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保持平稳状态。

在2004年以后,出现了比较迅速的增长,增长幅度保持在两位数。

年流量超过l亿美元的国家快速增加,投资范围扩展至全球各地。

从经营行业来看,经历了由单一到全面的过程。

2007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突破1100亿美元,分布各行各业,包括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

从投资区域来看,经历了从亚洲到美洲的过程。

截至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亚洲占67.2%、拉美占20.9%,是最主要的投资区域。

中国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金群岛位居投资存量前三位。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SWOT分析1.优势1.1充分的劳动力优势。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低廉。

以2008年为例,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达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间的分布开始变化,劳动力资源充裕。

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分析

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分析

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分析【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受到了较大冲击,而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机构受影响相对较小。

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主要对其并购从原因、过程、效应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综合评价该跨国并购,并得出对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银行并购一、并购案例概况1、并购双方简介。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部在深圳,在珠三角的机构和业务占40%的比重,享有“中国最佳银行”称号。

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历史悠久的家族型企业,主要业务是提供零售及企业银行,信贷,证券及期货买卖,个人理财,信托与物业管理,强积金及保险等金融服务,在香港,中国大陆及海外共有分行及代表处42间。

截至2008年3月末,总资产为港币963.09亿元,负债总额为港币846.35亿元,净资产为港币116.73亿元。

其规模在香港银行业中属于中等偏小,且近年的发展已成乏力之势。

2008年3月,受全球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永隆银行未来的经营环境并不理想。

2、并购过程。

2008年3月20日永隆银行伍氏家族宣布,出售其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引发多家银行出价竞标,永隆股票随即大涨。

同年3月底,招商银行在与其他竞投方首轮竞标中宣告失败,退出竞标。

同年5月,首轮竞购即被淘汰的招行再入战局,以156.5港元每股——高于永隆银行3倍账面价值的价格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

2008年6月27日,招商银行股东大会通过收购案。

2009年1月16日,招商银行完成对香港永隆银行的强制性收购,永隆银行成为招商银行直接全资附属公司。

从2009年1月16日上午起,永隆银行股份将撤回其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二、并购原因分析1、区域选择。

香港一直以来是国内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行动。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

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业国际化的发展。

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bstract: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目录一、引言 (1)二、文献综述 (1)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2)(一)跨国并购规模扩大 (2)(二)跨国收购主体多元化 (2)(三)并购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 (3)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3)(一)融资渠道窄 (3)(二)并购之后整合能力较差 (4)(三)国内缺乏熟悉跨国并购的咨询服务中介机构 (4)(四)国内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4)(五)对跨国并购缺乏充分论证,对并购对象缺乏深入调查 (4)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4)(一)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5)(二)大力开发、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5)(三)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 (5)(四)重视并购后的整合 (5)(五)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内中介服务体系 (6)(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6)结论 (6)参考文献 (7)引言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机遇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机遇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机遇【摘要】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有实力的企业带来了跨国并购的良机。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后我国国内宏观经济的分析及航运业的行业分析结合海航集团收购通用海洋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金融危机跨国并购机遇任何一个企业在全球化时代,都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施蒂格勒曾经说过:“所有美国的大企业都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企业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由于人民币升值及我国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相对较轻等因素,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也随之活跃。

2011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1040起;披露金额的880起案例并购总额达565.13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为6421.89万美元。

与2010年全年并购交易案例数622起和并购交易总额348.03亿美元相比,均呈现大幅增长。

跨国并购指一国跨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直至整个资产收买下来,可以通过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

在我国通常把企业兼并和收购统称为企业并购。

一、危机后从宏观环境变化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经济发展中国已经逐步具备了“走出去”进行企业外向并购的一些条件。

各国企业现在都面临着重组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调整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并购成为了重要的途径和方式。

(1)各国政府出台各种救市政策为企业带来政策上的优惠和便利。

美国政府出台政策放低国外资本注入本国经济的门槛,大量引进国外资本以扶持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复苏。

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推进和引导我国企业进入并购重组阶段。

(2)金融危机促使国外资产贬值,并购成本下降。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分析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分析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分析摘要: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有实力的企业带来了跨国并购的良机。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本文通过结合全球跨国并购的形势来说明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必然性,同时也揭示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字:中国企业;金融危机;跨国并购;现状;对策;引言:任何一个企业在全球化时代,都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施蒂格勒曾经说过:“所有美国的大企业都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企业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由于人民币升值及我国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相对较轻等因素,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也随之活跃。

仅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就达到521.5亿美元,同比增长96.7%,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63.6%。

2003-2008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70.2%。

据渣打银行估计,2009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有望首次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

然而,国外研究机构的大量研究也表明,仅仅十分之三的大规模企业并购真正创造了价值,依照不同的成功并购标准,企业并购的失败率在50%到70%之间。

这就是说,并购既是企业成长壮大必须采取的方式,又是复杂程度最高、风险最大的战略行为,尤其是跨国并购。

前不久,我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因力拓毁约宣告失败。

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收购通用悍马,则遭到了不少质疑。

一个想收购海外优质资产,却被无情拒绝,另一个则可能拿来不良资产,想买的,对方不卖了,不良的,买了不放心。

这似乎表明,我国企业眼下进行的跨国并购并不顺利。

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大量涌现,这使我们不得不更理性的思考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

一、全球跨国并购的形势1.跨国并购跨国并购属于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一种,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把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分析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分析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扩大,许多中国企业开
始采取海外并购战略,以扩大业务规模,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等。

但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1. 国际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使得国际金融环境动荡
不安,外部环境对中国企业并购的影响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和掌控。

2. 融资成本的上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和信用风险的上升,使得外资和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企业的融资需
求提高了要求,融资成本上升也成为了一大难题。

3. 目标公司估值的下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境外
企业的业绩受到了严重冲击,其估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
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可能会面临来自目标公司方面的估值下
降和重新评估的风险。

4. 政策风险:随着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并购
的审查和限制不断加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政策风险也大幅增加。

一些政策调整可能会导致并购项目失败或者面临巨大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一
系列复杂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然而,随着中国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加强,中国企业仍然在海外并购中保持着积极的
态势。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基本特征、基本动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跨国并购行为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企业;跨国并购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在低谷徘徊,但新兴产业却发展迅速,这就使得部分行业的企业在发展中积极扩张,而部分行业内企业则陷入了发展困境。

在这种发展环境下,大量的跨国并购行为出现,我国企业同样积极的利用跨国并购的机遇,实施“走出去”策略,并获得了相当的成果。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基本特征总体来看,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跨国并购出现了诸多新的趋势和特征,如并购总金额和单笔金额不断扩大,并购领域分布广但仍然主要集中在能源及矿产行业等,这些特征表明未来我国跨国并购将更趋活跃。

1.总并购金额和平均单笔并购不断扩大。

首先,从并购总金额来看,清科集团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下同,不再单独说明),2011年,我国企业共完成110起海外并购交易,其中公开披露并购金额的为82起,披露的并购金额达到280.9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12.9%;2012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为28起,占并购市场的比重为13.7%,公开披露交易金额的24项并购活动涉及交易金额为116.13亿美元,占全部并购金额的71.8%。

其次,从平均并购金额来看,2011年,海外并购平均金额为342.67百万美元,而2012年一季度达到483.86百万美元。

2.并购行业较广但主要分布在能源及矿产方面。

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分布的行业较广,如金融、清洁技术、化工原料及加工等,此外,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海外并购行为不断增多,这与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经营要求密不可分,尤其在当前极其复杂的产业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内光伏行业巨头规避风险、取得融资、优化布局、掌控核心技术的优先选择,例如国内尚德集团、天威集团都已经提前在国外布局,天威集团旗下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曾收购美国hoku scientific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之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
引言: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给世界各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造成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金融市场动荡。

这些直接导致一些极具实力的大企业纷纷破产,使全球的并购活动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然而当世界经济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同时,中国经济却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速度。

于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海外并购正在掀起又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时候还是应该理性的对待决不能盲目行动。

一、目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2009年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给了中国企业极大的信心,另外政府在许多方面进行改善了并购交易环境,这大大的推动了资金充裕的国内企业对外并购扩张活动。

所以在经历了2009年初的短暂萎靡之后,中国企业又开始跃跃欲试起来,并购市场逐渐活跃起来。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9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61起并购交易,其中披露价格的209起交易并购总额达到281.94亿美元。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上虽然同2008年相比并购略有一些的下降,但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劲头。


说明金融危机还是对中国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第一,虽然清洁技术,服务业等领域也有所涉及,但是传统的行业并购依然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2009年第三季度VC/PE相关的并购事件共有12起,其中传统行业就占了5起,传统行业的并购金额达到1.82亿美元,占并购总额的77.3%。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仍然主要还集中在传统行业,能源行业依然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第二,从并购的主体看,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占主体地位。

2008年到2009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发生将近70起,38起是国有企业实施。

从交易金额看,国有企业占的比重是85%,民营企业是15%。

从绝对交易额看,这一年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总额188亿美元,民营企业33亿美元。

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并购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远不及国有企业的并购规模。

第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特点。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原因分析
第一,目前海外企业资产价格低。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资产缩水。

按一般规律来说无论是海外并购还是境内并购,这时都是并购的时机,因为就总体而言经济衰退期和经济增长期相比,经济衰退期的资产更容易被低估。

在这种价格便宜的的大好时机下,中国企业又怎么会错过这个时机呢?
第二,具备了进行海外并购的雄厚的财力。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银根普遍偏紧;与之相反,中国已经持有高达2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国的银行资本金充足率相对比较高,外汇很多,汇率坚挺,所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比较低。

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中国企业去海外收购的优势和冲动。

第三,紧缺的能源迫使着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单靠国内开采供给是远远满足不了的。

而采用提高技术,降低能耗的方式又不知何时才能见效。

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国外的能源市场,企图通过进口国外的能源来解决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四、中国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首先,鼓励中国企业并购海外资源型企业,鼓励中国企业往金融、服务业拓展,
同时也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

我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以较低的成本并购国外一些资源型企业,缓解我国资源匮乏,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同时我们也决不能忘记了我们还有其他的目标,那就是我们还要推进国际化,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在活跃国内市场,或是推进国际化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国家对于他们的支持太少了,在今后应该在政策上向其适当的倾斜,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其次,面对“抄底”诱惑,企业需冷静思考金融危机使很多优良资产物超所值,资金似乎已不是并购的最大问题,吞并也只是并购的第一步,但远非最重要的一步,消化和吸收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结束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世界,积极走向世界已成为必然。

而海外并购就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的重要举措。

因此积极抓住有利的时机进行海外并购推进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然而积极参与不代表盲目行动。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

所以中国企业机应该积极的参与跨国并购推进国际化,同时又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充
分考虑并购所带来的风险,避免并购的盲目性。

(弘利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