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中南部外海虾类组成特征分析
东海浮游十足类数量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东海浮游十足类数量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徐兆礼【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05(12)5【摘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东海浮游十足类(Decapods)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浮游十足类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为451ind/(100 m3),秋季次之为71ind/(100m3),春季最低为24ind/(100m3).北部近海(29°30′~33°N、123°30′~125°E)水域春季几乎没有分布,除冬季外,总丰度基本呈近海高于外海的分布趋势.中型莹虾(Lucifer intermedius)是影响总丰度变化最主要的种类;夏季与秋季及四季总丰度的变化同水温有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盐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冬季则仅仅与盐度有关,春季则与温度和盐度相关.从春季到夏季,高丰度区随台湾暖流向北扩展,并在闽浙沿岸水团与台湾暖流交汇处形成高丰度分布区[>2 500ind/(100 m3)];从夏季到秋季,浮游十足类随着台湾暖流继续向北,在与长江冲淡水交汇处形成较高丰度区.水温和海流是影响东海浮游十足类总丰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总页数】7页(P614-620)【作者】徐兆礼【作者单位】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8【相关文献】1.东海浮游翼足类(Pteropods)数量分布的研究 [J], 徐兆礼2.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夏秋季小黄鱼数量分布及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J], 李建生;严利平;李惠玉;刘洋3.东海浮游磷虾类的数量分布 [J], 徐兆礼;李春鞠4.东海浮游十足类优势种环境适应的研究 [J], 徐兆礼5.东海近海浮游多毛类数量分布与环境关系 [J], 黄梅玲;徐兆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虾科分类

中国虾科分类中国虾科是指生活在中国海域的一类甲壳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十足亚目,虾科。
中国虾科包括了多个不同的虾类,它们在形态、生态习性和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虾科的分类主要依据虾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以及遗传关系等进行。
根据现代分类学的研究成果,中国虾科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总科:虾科(Penaeidae)虾科是中国虾科的最高分类单位,包括了所有虾类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
虾科的特征是体形侧扁,前体胸甲较大,后体有一对强大的尾肢,通常用于游泳和捕食。
2. 科:对虾科(Penaeidae)对虾科是虾科中最大的一个科,包括了大部分经济上重要的虾类。
对虾科的特征是头胸甲较大,成对的触须眼柄较长,尾肢具有强大的游泳能力。
常见的对虾科虾类有青虾、明虾、白虾等。
3. 亚科:虾亚科(Penaeinae)虾亚科是对虾科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个亚科,包括了大部分对虾科虾类的物种。
虾亚科的特征是触须眼柄较长,尾肢具有强大的游泳能力。
常见的虾亚科虾类有青虾、明虾、白虾等。
4. 属:青虾属(Litopenaeus)、明虾属(Fenneropenaeus)、白虾属(Penaeus)等属是对虾科中更为具体的分类单位,每个属下面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物种的虾类。
不同属的虾类在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青虾属虾类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地区,而明虾属虾类则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地区。
虾类的分类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虾类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还可以为虾类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虾类的分类也为虾类的养殖、捕捞和消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结起来,中国虾科是一个多样性很高的类群,包括了多个不同的虾类。
通过对虾类的形态、结构和遗传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对虾类进行分类和命名,进而了解虾类的亲缘关系、分布和生态习性等信息。
虾类的分类研究对于虾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四个海哪个海里的海鲜好吃,为什么?

中国四个海哪个海里的海鲜好吃,为什么?这个问题由海边长大的吃货土鳖君为您解答。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
海水深度、温度、含盐度、营养物质的富集度变化造就了物产的差异,我国的四大海域中各自生养着风味截然不同的各色特色海产品。
下面土鳖君就给诸位看官盘一盘“舌尖上的四大海区”。
壹丨渤海篇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由北面的辽东湾、西面的渤海湾和南面的莱州湾三个海湾以及中央海盆组成,渤海的东缘是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北部蓬莱岬合围而成的渤海海峡。
辽宁的西南部、河北、天津的东部和山东北部濒临渤海。
渤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有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东营、滨州、烟台等。
主要渔港有旅顺、锦州、汉沽、黄骅、羊口、蓬莱等。
渤海海底比较平坦,多为泥沙海盆,饵料丰富,由于其水温较低,海产品生长周期长,肉质更加紧实、肥美。
渤海出产的特色海鲜有:渤海对虾,渤海中所产的对虾学名叫做“中国对虾”,是对虾中体格较大的品种,成年虾的平均体长在15cm左右。
旅顺口和莱州湾出产的对虾肉质肥美,口味鲜甜,是渤海对虾中的精品,也是高档鲁菜中所选用的品种。
在鲁菜中,渤海对虾主要用来制作油焖大虾、烹虾段、红烧大虾、红㸆大虾、虾脑白菜球等,但土鳖君觉得如果是鲜活大虾最好的烹饪方式还是白灼。
梭子蟹,渤海中的梭子蟹主要是“三疣梭子蟹”,这种梭子蟹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各大海区,但以渤海海域的最为肥美。
鲜活的梭子蟹最适合清蒸,当然用来熬蟹粥或者用姜片爆炒也是非常的不错。
辽参,特产于大连海域的“刺参”,地理标志产品。
由于其生长周期长,故而肉质更加肥厚,口感更加脆韧。
以辽参为主料烹制的“小米扣辽参”和“葱烧海参”是国宴中经常出现的佳肴。
而海参、肉末、木耳烧豆腐则是比较家常的味道。
鲍鱼,渤海特产的鲍鱼学名叫做“皱纹盘鲍”,是我国所产的鲍鱼中个头最大者。
辽东和山东海区为渤海鲍鱼的主要产区,山东最北端的长岛出产的最为名贵。
在高档鲁菜中,鲍鱼一般拿来红烧,或者与海参、鸽蛋做成醋椒三鲜汤,而最家常的做法就是清蒸或者爆炒。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夏陆军;陈万东;郑基;蔡厚才;伍尔魏;毕耜瑶;谢旭;俞存根【摘要】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月、5月、9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调查资料,将生物量作为虾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25种,隶属于9科17属,虾类生物量各季节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32358.0 g)、秋季(13033.0 g)、冬季(3938.6 g)、春季(3635.6 g);(2)虾类数量分布季节变化明显,且岛礁区偏外的开阔海域虾类生物量比较高;(3)不同季节优势种更替较显著,春季优势种为日本鼓虾、鲜明鼓虾和细巧仿对虾,夏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和中华管鞭虾,秋季优势种为中华管鞭虾、细巧仿对虾和哈氏仿对虾,冬季的优势种为细巧仿对虾、脊尾白虾、鲜明鼓虾和日本鼓虾;(4)水深对虾类生物量分布影响明显,各季节虾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关系变化较大。
结论认为,南麂列岛调查海域的虾类种类以季节性的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主要优势种生物量夏秋两季明显高于冬春两季,可能是因为大量虾类冬春季离开该海域去其他海域越冬繁殖,而到了夏秋季则回到该海域产卵、育肥和栖息;在夏、秋、冬季沿岸区虾类生物量高于岩礁区,可能因为虾类一般生活于有利于索饵、成长的泥沙底质沿岸区;优势种更替显著与主要优势种生长周期与虾类个体大小特征有关;南麂列岛海域虾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复杂与该海域多变的温度盐度、复杂区系特点有关;虾类生物量分布随水深变化分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调查海域主要优势种虾类活动范围与水深有关。
%The Nanji Islands marine conservation area is one of the first five national marine nature reserves estab-lished in China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Because it has a reputation for marine life, and especiallyfor its abundance and variety of shellfish and algae, it is called the “kingdom of shellfish and algae”. It is an ex-cellent place for the spawning, feeding, and growth of fish and shrimp, but few scholars or experts have studi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shrimp in the Nanji Islands marine conservation area. We collected shrimp data based on comprehensive fishery resource surveys in November, 2013, and in February, May, and September, 2014, in the Nanji Islands marine conservation area. We studi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s,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s, trends in dominant spec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shrimp in the Nanji Islands marine conservation area, according to survey data for the four seasons, and used catch rates as a quantitative index of the shrimp resource distribution. (1) A total of 25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from 74 genera in 49 families, and the seasonal shrimp biomass was (in decreasing order) summer (32358.0 g)>autumn (13033.0 g)>winter (3938.6 g)>spring (3635.6 g). (2) The seasonal chang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hrimp population is clear, and the shrimp biomass in reef areas outside the open ocean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3)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dominant species, or the seasonal succession phenomenon, was very obvious,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Al-pheus japonicus,A. distinguendus, and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in spring;P. hardwickii andHippolysmata ensirostrisin summer;H. ensirostris,P. tenella, and P. hardwickii in autumn; andP. tenella,Exopalaemon carincauda,A. distinguendus, andA. japonicus in winter. (4) The depth of the water clearly affecte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of the shrimp biomass and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has greatly changes between the shrimp bio-mas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ifferent seasons.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the shrimp species mainly be-longed to seasonal, eurythermic, and euryhaline groups. The biomass of the dominant shrimp species was clearly higher in the summer and autumn than in the spring and winter, perhaps because many shrimp leave the area for other waters to breed in spring and winter, but return to the sea to spawn, fatten, and grow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shrimp biomass in the coastal area exceeded that in the reef and gravel areas in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perhaps because the shrimp live their general lives in the bottom silt of coastal areas, which benefit to bait and grow up. The replacement of dominant species was significant, and was related to the growth cycles and different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dominant species. The shrimp biomass has complex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beca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nji Islands marine conservation area are complex, with changeable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and diverse fauna.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hrimp biomass clearly changed with depth, which wa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e range of activities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depth of the water in the survey area.【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16(023)003【总页数】13页(P648-660)【关键词】虾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南麂列岛【作者】夏陆军;陈万东;郑基;蔡厚才;伍尔魏;毕耜瑶;谢旭;俞存根【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24;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平阳 325401;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24;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平阳 325401;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平阳 325401;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2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2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虾类营养价值高,优质美味,一直深受消费者青睐,尤其在当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的情况下,虾类已成为海洋捕捞经济新的增长点。
虾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虾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
头胸由甲壳覆盖。
腹部由7 节体节组成。
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及1对能转动带有柄的复眼。
虾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为甲壳所覆盖。
虾的口在头胸部的底部。
头胸部有2 对触角,负责嗅觉、触觉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颚组成的咀嚼器。
头胸部还有3对颚足,帮助把持食物,有5对步足,主要用来捕食及爬行。
腹部有5对游泳肢及一对粗短的尾肢。
尾肢与腹部一节合为尾扇,能控制虾的游泳方向。
中国四大海鲜流派,您最爱哪派?

中国四大海鲜流派,您最爱哪派?众所周知,我国有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但你知道吗?不同海域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海鲜生长环境各异,所以海鲜也各有特色,种类十分丰富,是“吃货们”不可或缺的舌尖美食。
随着各海域的开海,今天,让我们随船出海,开始一场异彩纷呈的“海味”之旅。
渤海派首先从地处中国大陆东部北端的渤海出发。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
自古以来,北方人民享受的就是这里的海鲜大餐。
在海边生长的人都知道,海水越凉的地方,生长的海鲜就越好吃。
这里的海域因为海水常年低温,盐度均衡,自然纯净的水质以及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使得生活在海底和礁石上的鲍鱼、海胆、海参等海产生长缓慢,但也因此它们体内积累了更多的氨基酸、多糖等营养物质,味道尤为鲜美。
海胆——大海的精华世界公认最好的海参—辽东海参品质最好、价格最高、最受欢迎的皱纹盘鲍海参、鲍鱼、海胆最肥的季节即为赶海捕捞最佳的时期。
以辽东海参来讲,一年有两季,一是春天的4、5、6月份,二是秋天的10、11月份。
鲍鱼则在每年的6、7月份最为肥美。
但渤海湾不同城市之间的海鲜也有着很多差别。
比如大连特产的海参、海胆就要比烟台地区好吃,而烟台地区人民的海鲜吊汤技术也是大连人民望尘莫及的。
海肠是烟台一带出产的最好,肉质细嫩,口感柔滑,十分鲜美。
渤海派的特点就是粗犷豪放,在呈现海鲜美味的同时,又带有胶东人民质朴豪放的特色,这里的菜系很少经过精加工,大部分的菜式都是淳朴的煮、蒸,所有的调味品,都在胶东大厨的那勺盐上了。
黄海派从渤海湾一路向南,就到了吃虾蟹螺贝之类海鲜的圣地——青岛。
这里是黄海派的天下。
黄海南部海域的海底地势平坦,又有“黄海暖流”和“沿岸流”两股洋流常年在此盘旋,因此这里的海水就温暖的多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在这里聚集,加之这片海区的水草资源丰富,它们在随波逐流、跳海草舞的同时,也把这里的虾蟹螺贝等海鲜养育地异常肥美。
像著名的“虾中之王”对虾、毛蚶的升级版魁蚶,以及大小黄鱼都以这里出产的为上品。
舟山群岛以东沿岸海域虾类资源状况及其多样性分析

第41卷 第5期 渔 业 科 学 进 展Vol.41, No.5 2020年10月Oct., 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527)资助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270527)]. 胡嘉豪,E-mail:*****************① 通讯作者:俞存根,教授,E-mail:*************.cn 收稿日期: 2019-04-30, 收修改稿日期: 2019-07-12DOI: 10.19663/j.issn2095-9869.20190430003 /胡嘉豪, 俞存根, 刘惠. 舟山群岛以东沿岸海域虾类资源状况及其多样性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41(5): 22–29Hu JH, Yu CG, Liu H. Current status and diversity analysis of the shrimp resources in coastal waters east of the Zhoushan Islands.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2020, 41(5): 22–29舟山群岛以东沿岸海域虾类资源状况及其多样性分析*胡嘉豪 俞存根①刘 惠(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舟山 316022)摘要 依据2018年4月和11月在舟山群岛以东沿岸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公式、生物多样性指数、ABC 曲线等方法,对虾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种类的空间分布、丰度/生物量等进行研究。
经鉴定,本次调查共捕获虾类32种,隶属于10科21属。
春季(4月)出现的虾类共有22种,隶属于9科16属;秋季(11月)共有29种虾类,隶属于9科20属,出现种类较多。
两季共出现虾类19种。
史上最全东海经济虾类图谱推荐收藏

史上最全东海经济虾类图谱推荐收藏⾃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东海传统的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捕⾷虾、蟹类的鱼类减少,虾蟹类⽣存空间扩⼤,资源发⽣量增加,资源数量增长较快,同时海洋捕捞作业结构也进⾏调整,发展了桁杆拖虾作业,恢复了梭⼦蟹流⽹作业,90年代初以来⼜发展了蟹笼作业,不但利⽤了近海传统的虾蟹类资源,也开发了外海新的虾蟹类资源和渔场,使虾蟹类产量极⼤提⾼,近年来,东海区三省⼀市的虾蟹产量已达到120万吨,占东海区海洋捕捞总产量的20%,虾蟹类已成为海洋捕捞重要的渔获对象,对减轻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压⼒,满⾜国内⽔产品市场的需求和创汇都起了重要的作⽤。
今天开始我们给⼤家介绍东海经济虾蟹类,其中虾类40种,⾪属于14科28属,蟹类50种,⾪属于13科32属,介绍包括这些虾蟹的学名、中外⽂名称、地⽅名、形态特征、分布和渔场。
⾸先我们介绍40种虾类,包括主要虾类品种中的主要经济种和常见种,下次我们继续给⼤家介绍蟹类,请⼤家继续关注我们。
1.中华管鞭虾 (管鞭虾科,管鞭虾属)同物异名:Solenocera sinensis Yu地⽅名:红虾、⼤脚红虾、红落头虾、⽑⽵节虾(⾈⼭)外⽂名:coastal mud shrimp形态特征:体长50 - 90 mm,体重1.5 -9.0g的中型虾类,甲壳薄⽽光滑,体橙红⾊,第1-6腹节后缘颜⾊较浓,呈鲜红⾊带状。
分布和渔场: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拉伏拉海、⽇本及中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
东海主要分布在20 -60 m⽔深海域。
是东海近海和北部海域的优势种之⼀。
2.凹管鞭虾(管鞭虾科,管鞭虾属)同物异名:SoLenocera depressa Kubo地⽅名:红虾、外海红虾外⽂名:Chinese mud shrimp形态特征:体长60 - 110 mm,体重2.5-19g的中型虾类。
分布和渔场:分布于⽇本、马来西亚、中国的台湾、东海和南海海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 ) nMa, u ut n oe b r 2 0 n eray 2 0 . ers l dctdta tes i r 2 。0E i y A g s adN vm e, 0 6a di F bur, 0 7 T eu s n ia t h i l - n h ti e h m a
bsdo ed t otie esnl uvy fh i- o te at hn e 2 。0- 8 3 1 10 ae nt a ban di sao a sre s eM d S u r E s C iaS a(60 2 。0N, 2 。0 h a n ot h n
2 S cn stt o ca orp y SaeO encA m ns ai , a gh u 3 0 1 , hn ) . e odI tue f en ga h , tt cai d ii rt n H n zo 10 2 C ia ni O t o
Ab t a t h e s n lv rai n o h i p ce o o i o n h i p t lp t r s a e a a y e s r c :T e s a o a a t fs r i o mp s e is c mp st n a d t er s ai atn r n lz d i a e
第 2 卷 第 4期 9
21 0 0年 7月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un l f hj n ca nvr t(aua S ine o ra o ei gO enU i s yN tr ce c) Z a ei l
V0 _9 No4 l 2 .
Jl. 0 0 uy, 1 2
Mea e ao s ogrs i Me p n e s ae, l i iai mi , aa ea u suo e, n t。 n t nep i lni ts t e ap i d liPe o k u a P r n es sri s a de A a d p s o r, a s sn z e p i f d c
s dnn Me i Mut ies nl c igf S. h o iatpce f r pasm l ew r i- j a o- tc ldm ni a sa n sn r i o l MD )T edmnn ei o s i e a eema s s A hm s b g n
i n e fs rmp s e is c mp st n a n ie e t sa o s w s lw,a d te d mia t s e is w r t id x o h y i p ce o o i o mo g df rn e sn a o i f n o n n p ce ee h
B s r s e lg tlsw r d nie n te Mi- o te E tChn e y heac ia l s ra ay h mp a smba esye ee ie t d i h d S uh m a ia S ab irrhc lcu t l- i i f s e n
C HE a - ig YU C n g n YU C n - a e l N Xio q n , u - e , o g d , ta
(. i eySho o hj n ca nvrt, huh n 3 60 ; 1Fs r colf ei gO enU i sy Z osa 04 h Z a ei 1
摘
要: 依据 2 0 0 6年 5月( )8月( )1 月( ) 2 0 春 、 夏 、 1 秋 和 0 7年 2月( ) 冬 在东海 中南部外海 (60 '2  ̄0 N ,2  ̄0 2 00- 83 , 160 ,
E以西 ) 海域虾类资源调查 资料 , 对该 海域虾类 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和空 间格局特征作 了分析。结果表明 : 东海 中南部外海 虾类季节 间相似性指数较低 , 各季节贡献率较 大的有长角赤 虾、 氏赤虾 、 戴 东海红虾和假长缝拟对虾等种类 。东海 中南部 外 海虾类种类组成可分为 A、 B两个组群 , 群主要分布在 1 60 A组 2 o0 E以西 10I 0 n等深线附近海域 , 主要 以戴 氏赤虾 、 长角赤 虾、 假长缝拟对 虾、 高脊管鞭虾和东海红 虾为主 ; B组群 主要分 布在 1 60 2  ̄0 E以东 1 0m 等深线 附近海域 , 0 主要 以脊单肢 虾、 日本异指虾和九齿扇虾为主。两个群 聚类 型的空 间分布没有 明显 的群聚边界 , 但密集区有所不同。 关键词 : 虾类群聚 ; 空间特征 ;聚类分析 ; 非线性多维标度分析 ;东海 中南部外海
中 图 分 类 号 : 4 0 15 文 献标 识 码 : A
S a i l srb to fS rm p As e b a e n t e Ofs o e W a e s p ta t i u i n o h i s m l g si h f h r t r Di o h i - o t e n Ea tCh n e ft e M d S u h r s i a S a
文章 编 号: 0 8 8 0 (0 00 — 3 8 0 10 — 3 X 2 1)4 0 1 — 7
东海 中南部外海虾类组成特征 分析
陈小庆 ・பைடு நூலகம்俞存根 t 虞聪达 1 , , ,宁 平 1 2 ,郑 基1
30 1) 10 2 (. 1 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 , 浙江舟 山 3 60 ; , 10 4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