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_郑媛媛

合集下载

油橄榄不同品种叶片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比较

油橄榄不同品种叶片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比较

油橄榄不同品种叶片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比较朱静平【摘要】以油橄榄(Olea europaeaL)叶片为原料,以芦丁为对照品,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再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总黄酮提取工艺,确定分光光度法作为测定方法,其选用AlCl3作为显色剂,在波长415 nm、显色时间15 min条件下,对5个油橄榄品种叶片中的总黄酮提取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9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9、回流时间1.5 h.不同品种油橄榄叶片中总黄酮的提取量并不相同,在皮瓜尔(O.europaea cv.Picual)、科拉蒂(O.europaea cv.Coratina)、莱星(O.europaea cv.Leecio)、佛奥(O.europaea cv.Frantoio)、配多灵(O.europaea cv.PendoUin)5个品种中,以科拉蒂的叶片总黄酮提取量最高,莱星的含量最低.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片中总黄酮提取量的高低,为油橄榄叶片总黄酮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支撑,也将为当地的油橄榄综合开发提供技术保障.【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54)006【总页数】4页(P1412-1415)【关键词】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片;总黄酮;提取工艺;提取量【作者】朱静平【作者单位】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四川西昌 615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7;Q944.56;O629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又名洋橄榄、齐敦果,为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Olea L.)常绿阔叶乔木,其栽培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可提炼优质食用植物油——橄榄油[1]。

自20世纪60年代起,油橄榄开始在中国引种,其中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油橄榄种植基地,现保存并培育有多个品种,如佛奥(O.europaea cv.Frantoio)、莱星(O.europaea cv.Leecio)、配多灵(O.europaea cv.Pendollin)、科拉蒂(O.europaea cv.Coratina)、皮肖利(O.europaea cv.Picholine)、戈达尔(O.europaea cv.Gordal)、九峰 6 号(O.europaea cv.Jiufeng No.6)、皮瓜尔(O.europaea cv.Picual)、阿斯(O.europaea cv.Ascolano)、格罗莎(O.europaea cv.Grossa)、鄂植 8 号(O.europaea cv.E-zhi No.8)、中山 24 号(O.europaea cv.Zhongshan 24)、城固 32 号(O.europaea cv.Chenggu 32)等。

油橄榄叶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考察

油橄榄叶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考察
’,州 8 olive leaves;HPLC;galuteolin;oleuropein;ultrasonic extracting method;orthogonal test; study ofthe extraction techn o Nhomakorabeaogy
油橄榄 Oleaeuropaea Linrt为木犀科 (0leaceae) 木 犀 榄 属 (Olea)植 物 ,又 称 木犀 榄 ,洋 橄 榄 ,齐 墩 果… ,为 传 统 油料 植 物 ,其 果 实 所 榨 的 油 为 橄 榄 油 ,营养 丰 富 ,医疗 保健 作用 显 著 ,被 誉 为“品质 最 佳 的 植物 油 ”[ 。 目前 为 止 ,从 油 橄 榄 中分 离 得 到 的 化 学 成 分 主 要 有 萜 类 [3-4]、黄 酮 类… 、酚 酸 类 [5-6]、苯 丙 素类 E 、杂 环 类 [ 、游 离 醇 类 [ ]以及 脂 肪 族 类… 化合 物 等 ,其 中裂环 烯 醚 萜 类 和黄 酮 类 为 油橄 榄 的主要 活 性成 分 。现 代药 理 学研 究[6] 表 明 ,油橄 榄 具 有 广 泛 的 药 理活 性 ,如 降血 压 、抗 氧 化 、抑菌 、抗 病毒 、抗 癌 、降血 糖等 作用 。 I 材料 1.1 试药 、试 剂 与仪器 油橄 榄 叶为 南非 西 开普 大学王旭老师提供 ,经北京 中医药大学马泽新老 师鉴定为油橄榄干燥叶;木犀草苷对照 品(中国食 品药 品检 定研 究 院提 供 ,批 号 :1l1720—201106,供
[关键词]油橄榄叶;HPLC;木犀草 苷;橄榄苦苷;超声波提取法;正 交试验 ;提取 工艺考察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04—6852(2017)03—0039—04

不同提取方法对三种茶中黄酮含量测定的比较

不同提取方法对三种茶中黄酮含量测定的比较
第 53 卷第 17 期 圆园1第4 年17 9期月
湖北农业科学 匀ubei 粤gricultural 杂ciences
灾燥造援 53 No.17 Sep援袁圆园14
不同提取方法对三种茶中黄酮含量测定的比较
张 浩袁娄向弟袁周 坤袁叶 嘉
渊邯郸学院生物科学系袁河北 邯郸 园缘远园园缘冤
摘要院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和常压提取法分别对绿茶渊江西婺源冤尧红茶渊河南信阳冤尧绞股蓝茶渊神农架冤中
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的工艺研究上袁对于其含 量的测定及不同品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鲜 有报道遥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和常压提取法分 别对绿茶渊江西婺源冤尧红茶渊河南信阳冤尧绞股蓝茶 渊神农架冤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黄酮提取袁研究这 猿 种 茶叶中黄酮最佳提取方式并对其黄酮含量进行比 较袁以期为茶叶研究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及购买茶叶 提供参考遥
渊在圆园员园员员员冤曰邯郸学院硕博启动基金项目渊圆园园怨园园怨冤 作者简介院张 浩渊员怨愿猿原冤袁男袁河北保定人袁讲师袁主要从事植物学研究袁渊电话冤员猿缘园猿猿园员远园缘渊电子信箱冤扎澡葬灶早澡葬燥赃缘缘岳员远猿援糟燥皂曰通讯作者袁
叶 嘉袁教授袁主要从事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袁渊电子信箱冤赠藻躁蚤葬远猿园愿员怨岳员圆远援糟燥皂遥
关键词院超声波提取曰常压提取曰绞股蓝茶曰绿茶曰红茶
中图分类号院杂缘苑员援员曰匝愿员怨
文献标识码院粤
文章编号院0439原愿114渊圆园14冤17原4151-03
Effects of 阅蚤枣枣藻则藻灶贼 耘曾贼则葬糟贼蚤燥灶 酝藻贼澡燥凿s 燥灶 贼澡藻 云造葬增燥灶燥蚤凿泽 悦燥灶贼藻灶贼 in T澡则藻藻 运蚤灶凿泽 燥枣 栽藻葬
4152
湖 北 农忆袁耘 员员园毅猿怨忆冤进行试验遥 员援圆 试验方法 员援圆援员 标准曲线的绘制 称取 圆援愿 皂早 芦丁标准品 渊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冤 定容至 圆缘 皂蕴 容 量瓶中袁 配制成浓度为 园援员园圆 苑 皂早 辕 皂蕴 芦丁标准溶 液袁 分别量取芦丁标准溶液 园尧员援园尧圆援园尧猿援园尧源援园尧远援园 皂蕴 于 员园 皂蕴 容量瓶中袁用 园援园缘 皂燥造 辕 蕴 三氯化铝原乙 醇溶液 渊员援猿猿 早 三氯化铝溶于无水乙醇中袁 定容至 员援园园 皂蕴冤定容至 员园 皂蕴袁混匀袁静置 员园 皂蚤灶遥 以三氯 化铝原乙醇溶液为空白于 源园园 灶皂 波长处测定吸光 度值遥 以芦丁浓度为横坐标袁韵阅源园园灶皂 值为纵坐标袁绘 制标准曲线遥 员援圆援圆 总黄酮提取方法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和常 压提取法提取总黄酮遥 称取 园援缘 早 不同品种茶叶于 缘园 皂蕴 锥形瓶中袁加入 员园 皂蕴 不同浓度乙醇袁封口袁 分别置于恒温水浴锅和超声波清洗仪一定时间后 取出袁离心后过滤袁滤液用蒸馏水定容至 圆缘 皂蕴袁取 员 皂蕴 提取液袁加 粤造悦造猿 显色剂定容至 员园 皂蕴袁摇匀袁 静置 员园 皂蚤灶 后袁于 源园园 灶皂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袁根 据标准曲线换算出各茶叶中黄酮的含量遥 以上试验 均重复 圆 次遥

3种山西委陵菜属植物总黄酮比较

3种山西委陵菜属植物总黄酮比较

3种山西委陵菜属植物总黄酮比较郑明兰【摘要】[目的]研究3种山西委陵菜属植物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通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委陵菜、西山委陵菜、翻白草3种山西委陵菜属植物总黄酮超声波提取的影响.[结果]最终得到委陵菜、西山委陵菜和翻白草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优方案,在各自相应的最佳方案下提取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13、36.48和45.97 mg/g,西山委陵菜和翻白草叶中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委陵菜叶总黄酮含量.[结论]西山委陵菜和翻白草叶中黄酮类成分更为丰富,是很好的药用植物资源.【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35【总页数】3页(P149-150,175)【关键词】委陵菜;西山委陵菜;翻白草;总黄酮;正交试验;含量比较【作者】郑明兰【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山西临汾0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9委陵菜属(Potentilla. L)植物属于蔷薇科(Rosaceae)蔷薇亚科,多为多年生草本,全球共有500余种,我国约80余种,山西有20种8变种[1]。

该属植物分布广,种类繁杂,很多种类有药理作用[2-6],如保肝[7]、抗肿瘤[8-9]、抗氧化[10-11]、抗脑缺血损伤[12]、抗菌[13]、抗过敏[14]、抗病毒[15-16]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委陵菜属植物的成分和活性进行了研究[5,8,11-1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首次从翻白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类化合物,分别为黄酮苷和三萜类化合物[17]。

许正刚等[18]对安徽产委陵菜属的7种药用种类的全草进行了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但有关于委陵菜属各个物种的黄酮类物质比较研究较少。

笔者对分布于山西委陵菜属中的3种植物进行了总黄酮的提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选出最佳提取方案,建立快速、高效的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比分析总黄酮含量的种间差异,为委陵菜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作者:罗茜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06期摘要:以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片为原料,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 %、提取温度60 ℃、料液比1∶19、回流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280%。

该提取工艺合理、简单,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关键词:正交设计;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总黄酮中图分类号:S667.5;TS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6-1406-03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ng Total Flavonoids from Olive LeafLUO Qian(School of Applied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chang College,Xichang 615013,Sichuan,China)Abstract: Using olive leaf as materials, rutin as control, and ethanol concentration,extraction temperature, material to solvent, refluxing extraction time as evaluation factors and the extraction rate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as an indicator, the technology extracting the total flavonoids from olive leaf was optimized with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desig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technology were ethanol concentration 90%, extraction temperature60 ℃, material to solvent 1∶19, refluxing extraction time 1.5 h. The extraction ratio of flavonoids was 2.2815%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extraction method was reasonable and simple,and could be used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Key words: orthogonal experiment; olive(Olea europaea L.) leaf; total flavonoids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木犀科木樨榄属植物,常绿阔叶乔木,又名洋橄榄、齐敦果[1]。

油橄榄叶中活性成分初步分析

油橄榄叶中活性成分初步分析

油橄榄叶中活性成分初步分析摘要:通过系统化学预试验,采用水、乙醇、石油醚三段法对油橄榄叶片中活性成分进行粗分,并利用各种成分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对提取液进行定性检测,初步分析了油橄榄叶片中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油橄榄叶片中含有酚、黄酮、有机酸、挥发油等成分。通过分析油橄榄叶片中的活性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关键词:油橄榄叶;活性成分;分析Abstract: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of olive leaf we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with systematical chemical pre-trial methods. The mixture from olive leaf was extracted in three different solvents(water, alcohol and petroleum ether). The extraction was detected with color and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live leaf contained phenols, flavonoids, organic acids, naphtha, etc. By analyzing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of the olive leaf, the evid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was provided.Key words: olive leaf; active constituents; determination油橄榄是一种以高产、优质、高效益为特征的世界名贵优质木本油料作物,可作为食用、工业、药用油的原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国际上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1,2]。油橄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我国对于油橄榄叶片中所含有的具体活性成分还没有详细的研究报道,国外已将油橄榄叶提取物广泛用于化妆品、食品和药品。已有研究表明,油橄榄叶片中含有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较之油橄榄果更为突出[3]。目前对油橄榄的研究多在其种植、加工及活性成分提取等[4-6],而对其所含有的具体有机活性成分却未见系统的研究。对油橄榄叶片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有利于充分利用油橄榄叶片的价值,特别是利用修剪废弃的橄榄叶得到叶片提取物。本研究利用多种化学试验方法[7-10]对油橄榄叶片中的有机活性成分进行鉴定,确定了其所含有的有机活性成分,为研究和开发油橄榄提供理论依据。1 仪器、试剂与方法1.1 仪器恒温干燥箱HX GZ-450B(连云港医疗器械设备厂);旋转蒸发仪RE-52A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集热式磁力搅拌仪器DF-101S(金坛市正基仪器有限公司);微型高速粉碎机ZN-400A(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制药机械厂)。1.2 试剂试验中使用的各种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配制方法见文献[9,10]。1.3 油橄榄叶片样品由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河油橄榄种植基地提供,品种为鄂植。1.4 实验方法1.4.1 样品前处理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两次,然后在烘箱中于70~80 ℃干燥2 h,粉碎后备用。1.4.2 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及鉴别称取油橄榄叶片样品粉末20 g,加入60 mL 水,在50~60 ℃的水浴上加热1 h,过滤,滤液分别进行下述试验,具体步骤按文献[9,10]进行,结果见表1。1.4.3 醇溶性成分的提取及鉴别称取样品10 g,加入5~12 倍的95%乙醇,在水浴上加热回流1 h,过滤,取滤液2 mL用作酚类、有机酸的检测(表2),其余浓缩成浸膏。浸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加入少量2% HCl,过滤,分出酸液,供生物碱试验(表3),附在滤纸上的残渣再加少量乙醇溶解,作蒽醌等的检测(表4);另一部分浸膏以少量的乙酸乙酯溶解,溶液置分液漏斗中加适量5% NaOH 振摇,使酚类物质及有机酸等转入下层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剩下的乙酸乙酯为中性部分,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即可备用,取乙酸乙酯液2~3 mL,在水浴上蒸干,以1~2 mL 乙醇溶解供强心苷等检测使用(表5)。1.4.4 石油醚溶性成分的提取及鉴别称取油橄榄叶片粗粉1 g,加入10 mL石油醚,放置2~3 d,过滤,滤液置表面皿上挥发,残留物进行甾体、三萜类。检测项目及反应现象见表6。2 结果经过以上试验,鉴定出油橄榄叶片中所有活性成分见表7。3 小结与讨论通过分析,得出油橄榄叶片中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如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酚类、糖、皂苷、鞣质、黄酮、挥发油和油脂,香豆素与萜类和强心苷等。由此得出,油橄榄叶中所含成分较多,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为其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 张东升,黄易,夏自谦.论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计划[J].林产工业,2010,37(2):50-52.[2] 白满英,张金诚,崔育京.橄榄油的开发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3,2(11):31-33.[3] 王成章,高彩霞,姜成英.油橄榄的化学组成和加工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2):1-4.[4] 李向婷,清源,唐娅梅,等.三种油橄榄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83-385.[5] 郑媛媛,李辰,封士兰,等.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2):547-549.[6] 刑立民.橄榄油的加工技术与开发利用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4):82-83.[7] 陶明,罗茜.苦荞粉中生物碱的提取研究[J].广州化工,2010, 38(11):83-84.[8] 陶明,罗茜,阿子阿越.小过路黄和苦荞粉中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3):31-33.[9] 王军.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0] 李嘉蓉.天然药物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油橄榄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

油橄榄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

油橄榄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作者:张忠荣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1期张忠荣(广元市利州区林业调查设计队,四川广元628000)摘要院油橄榄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树种,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经济树种的实际价值。

为了在实际中更好地进行相关的种植活动,需要明确油橄榄的生物特性,提高栽培技术,这样才能通过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油橄榄;生物特性;栽培技术我国油橄榄经济栽培相对来说时间较短,20 世纪中期,我国才开始相关的生产种植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地生产工艺方式。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油橄榄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当前的市场发展中,有针对性地栽培种植,直接关系到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

在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种植工作,才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1 油橄榄生物特性油橄榄作为一种经济树种,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我国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管理应对方法,并对其生物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1.1 树形特征油橄榄属于四季常绿的树种,叶子呈灰绿色,叶片相对较小,春季开花,在开花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芳香,同时伴有大量的花粉。

成年油橄榄生长高度可以达到20m,其树龄也可以达数百年之久,说明其生长能力非常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

我国当前油橄榄种植量最大的是四川省,作为一种经济树种,油橄榄一年抽梢2 次,作春梢、夏梢,夏梢为第2年的主要结果枝。

1.2 花序特征油橄榄花芽分化一般在初花期2个月前形成,要经过一定的低温才能完成。

花期较短,一般4 月中下旬开始现蕾,5月份开花,盛花期5~8 天,在实际中会有一定的发展变化。

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树种,在实际中可以发现,油橄榄有2次落花落果期,第1 次在5 月中下旬,第2 次在6~7 月。

果实生长期在5~8 月,尤其是在5 月份,果实生长快速,8 月果实基本定型完成。

油橄榄品种间叶片性状及总黄酮含量分析

油橄榄品种间叶片性状及总黄酮含量分析
Analysis of Leaf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among Varieties of Olea europaea L.
LONG Wei1, WANG Yu-bing2, YAO Xiao-hua1*, DU Wei-dong3, LÜ Le-yan4, REN Hua-dong1
摘要:为了解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片性状和总黄酮含量在品种间的差异,对四川省青川县栽培的 10 个油橄榄品种的 叶片性状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叶片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钟山 24 号‟的叶面积最大,„皮削利‟的最小。叶片性状中以周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叶面积的最小。„鄂植 8 号‟的叶面积、„莱 星‟的叶宽、„小苹果‟叶长宽比、„埃蒙‟的叶形的变异系数最大,而„皮削利‟的叶片性状相对稳定。6 个叶片性状可以简化成 形状系数和叶长作为主要代表性状。叶片总黄酮含量为 0.07 ~ 3.39 mg g–1,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春梢含量总体高于秋梢; „皮 削利‟、„豆果‟、„钟山 24 号‟和„卡林‟的春秋梢叶片含量差异较大,„佛奥‟的最小;„鄂植 8 号‟和„科拉蒂‟春秋梢叶片的总黄酮 含量较高,„皮削利‟的秋梢好于春梢;„卡林‟的春梢叶片的总黄酮含量最少,为 3.02 mg g–1,秋梢中„豆果‟的最低,为 2.64 mg g–1; „科拉蒂‟、„钟山 24 号‟、„埃蒙‟和„鄂植 8 号‟的总黄酮含量与叶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这说明总黄酮 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叶片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油橄榄;叶片;总黄酮 doi: 10.11926/jtsb.3708
(1. 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Tree Breed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Hangzhou 311400, China; 2. Qingyuan Forestry Product Limited Company of Qingchuan Xian, Qingchuan 628100, Sichuan, China; 3. Forestry and Garden Bureau of Qingchuan Xian, Qingchuan 628100, Sichuan, China; 4. Depart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1231, Chi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1卷,第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31,No.2,pp547-5502 0 1 1年2月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February,2011 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郑媛媛1,2,李 辰2,3,封士兰1,黄新异2,刘永峰2,4,陈小芬2,4,邸多隆1,2*1.兰州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2.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 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3.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广东江门 529020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摘 要 建立以芦丁为对照品的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采用Al(NO3)3-NaNO2-NaOH和AlCl3两种显色法测定油橄榄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分别考察了两种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AlCl3显色法适宜于油橄榄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该法操作简便,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油橄榄叶总黄酮含量测定,并为中药和天然产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橄榄叶;总黄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AlCl3显色法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11)02-0547-04 收稿日期:2010-05-10,修订日期:2010-08-2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支甘”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郑媛媛,女,1986年生,兰州大学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e-mail:hn_zyy@163.com*通讯联系人 e-mail:didl@licp.cas.cn引 言 油橄榄(Olea europare L.)为木犀科(Oleaceae)木樨榄属(Olea)植物,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和美国加州地区。

自60年代起,油橄榄开始在我国引种,甘肃陇南市是我国油橄榄最大的种植基地之一[1,2]。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油橄榄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真菌、降血压、降血脂等活性[3,4]。

油橄榄叶中的化学成分包括裂环烯醚萜类、黄酮类、游离醇、甾醇、烷烃类及挥发性成分等。

其中,裂环烯醚萜类和黄酮类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油橄榄叶所含裂环烯醚萜类主要是橄榄苦苷。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木犀草苷、芹菜苷、槲皮素、芦丁、山奈酚等[1,5]。

油橄榄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其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肿瘤、抗癌作用,对平滑肌的作用,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雌激素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降血糖作用,镇痛止泻、防治溃疡的作用。

此外,还可作为功能食品添加剂、天然抗氧化剂食用[6]。

目前,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几种主要的方法[7,8]。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在测定总黄酮含量时,该方法需要较多的黄酮化合物对照品[9]。

薄层色谱扫描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存在灵敏度低,重现性差的缺点,也需要较多的黄酮化合物对照品。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测定天然产物中总黄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仪器廉价、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等优点,不需要总黄酮中各黄酮化合物对照品,在分析工作中无需对总黄酮中各黄酮化合物同时定性定量,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中药和天然药物提取物成分复杂,在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时很难避免基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本文针对油橄榄叶中的总黄酮,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不同显色体系中进行含量测定,探讨干扰测定的主要基质因素,以期为中药或天然产物复杂基质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提供参考。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T6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RE-52C型旋转蒸发仪(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BT 224S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芦丁对照品(批号为100081-200707)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橄榄苦苷对照品为本实验室自制:油橄榄叶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以氯仿-甲醇(9:1,φ)为洗脱液经硅胶柱色谱反复分离重结晶得到化合物,经1 H NMR和13 C-NMR确定化合物为橄榄苦苷,并由HPLC-DAD法-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其含量大于95%。

油橄榄叶(干燥品)采于甘肃省陇南市。

Al(NO3)3,NaNO2,NaOH和AlCl3为分析纯,实验用乙醇为工业纯,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2 实验部分2.1 溶液制备2.1.1 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9.7mg,用60%乙醇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即得芦丁对照品储备液(0.394mg·mL-1)。

精密量取5mL芦丁对照品储备液,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60%乙醇稀释定容,即得芦丁对照品溶液Ⅰ(0.078 8mg·mL-1)。

精密量取25mL芦丁对照品储备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60%乙醇定容,即得芦丁对照品溶液Ⅱ(0.197mg·mL-1)。

精密称取橄榄苦苷对照品10.1mg,用60%乙醇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得橄榄苦苷对照品溶液Ⅲ(0.404mg·mL-1)。

2.1.2 供试品溶液准确称取20.0g油橄榄叶,置于250mL圆底烧瓶,加入12倍(ρ)的8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h,过滤,残渣中再加入10倍体积(ρ)的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h,过滤。

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液用蒸馏水定容至250mL。

静置沉降24h,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用60%乙醇定容至100mL,即得样品溶液。

2.1.3 显色剂准确称取适量的Al(NO3)3,NaNO2,NaOH、AlCl3,用蒸馏水定容至适当体积,使溶液浓度分别为10%Al(NO3)3,5%NaNO2,4%NaOH和1%AlCl3。

2.2 测定方法2.2.1 Al(NO3)3-NaNO2-NaOH显色法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Ⅱ、对照品溶液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L,置于25mL容量瓶中,以30%乙醇补足至6.0mL,加入5%的NaNO2和10%的Al(NO3)3溶液各1mL,加入4%的NaOH溶液10mL,摇匀放置5min,以30%乙醇定容,于510nm下测定。

2.2.2 AlCl3显色法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Ⅰ、对照品溶液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L,置于10mL容量瓶中,以30%乙醇补足至5.0mL,摇匀,再加入4mL 1%的AlCl3溶液,用30%乙醇定容,摇匀放置10min后,于415nm下测定。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2.3.1 Al(NO3)3-NaNO2-NaOH显色法分别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溶液Ⅱ1.0,2.0,3.0,4.0,5.0和6.0mL,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30%乙醇补足至6.0mL,按照2.2.1节操作,并在510nm下测定吸光度,以芦丁对照品溶液浓度(x,mg·mL-1)为横坐标,吸光度(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y=8.355x+0.0369,R2=0.993 9,n=6。

由此可知,芦丁对照品溶液在0.007 88-0.047 3m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2.3.2 AlCl3显色法分别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溶液Ⅰ0.0,1.0,2.0,3.0,4.0和5.0mL,分别加30%乙醇至5mL,按照2.2.2节操作,并在415nm处测定吸光度。

以芦丁对照品溶液浓度(x,mg·mL-1)为横坐标,吸光度(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y=32.995x+0.030 8,R2=0.999 0,n=5。

由此可知:芦丁对照品溶液在0.007 88-0.039 4m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3 结果与讨论3.1 供试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0.5mL,按照2.2.1节操作,测定其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溶液中总黄酮含量为28.6%。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mL,按照2.2.2节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经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溶液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60%。

3.2 主要影响因素3.2.1 Al(NO3)3-NaNO2-NaOH显色法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Ⅱ、对照品溶液Ⅲ各1.0mL,按照2.2.1节操作显色后,在200~6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图谱见图1。

Cyril等[10]以HPLC法测定了14个不同品种油橄榄叶中的多酚化合物,发现油橄榄叶提取物中橄榄苦苷含量较芦丁、芹菜素、木犀草素等黄酮化合物更高,约为生药含量的9%~13%。

该方法测定总黄酮的最大波长为510nm,然而,由图可知,在此波长下橄榄苦苷亦有吸收,而且橄榄苦苷含量较黄酮高出5倍以上。

Al(NO3)3-NaNO2-NaOH络合显色法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络合反应发生在黄酮醇类成分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部位。

分析其结构发现,橄榄苦苷和黄酮化合物一样,具有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故选用该方法在510nm下测定总黄酮时,橄榄苦苷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

Fig.1 Spectrogram of Al(NO3)3-NaNO2-NaOH coloration84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第31卷3.2.2 AlCl3显色法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Ⅰ和对照品溶液Ⅲ1.0mL,按2.2.2节方法显色后,在200~6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得图谱2。

在酸性环境下,黄酮醇母核中5位—OH、4位C O与Al 3+络合产生的络合物,在400nm左右有最大吸收,且这个反应具有专属性[11]。

利用这一特性,结合橄榄苦苷和黄酮分子结构的差别,比较橄榄苦苷和总黄酮与AlCl3的显色区别。

结果发现,总黄酮在210,272,415nm有最大吸收,而橄榄苦苷在415nm下没有吸收,故选用415nm为该方法测定波长,可有效避免橄榄苦苷对测定的干扰。

Fig.2 Spectrogram of AlCl3coloration3.3 方法学考察由于AlCl3显色法测定结果较Al(NO3)3-NaNO2-NaOH显色法测定结果准确,对AlCl3显色法在线性关系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方法学考察。

3.3.1 稳定性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用60%乙醇定容至10mL,混匀之后移取1mL溶液,按2.2.2项下显色方法在415nm下进行时间扫描,测定其吸光度稳定性。

结果表明,该方法在90min内稳定性良好,吸光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3%。

3.3.2 精密度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用60%乙醇定容至10mL,混匀之后分别移取1mL溶液5份,按照2.2.2项下显色方法在415nm下测定吸光度,测得样品溶液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5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n=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