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共56页
人教高中必修4莎士比亚戏剧辛文磊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 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 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 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 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 著名的古希腊悲剧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 《安提戈涅》、《美狄亚》等。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戏剧家们,把悲剧艺术 推向高峰。
• 我国古典戏曲中,也曾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悲剧作品,如元杂剧 《窦娥冤》、《桃花扇》;都是屡演不衰的优秀悲剧作品。
•
我国优秀现代剧作《 ?》
三、戏剧语言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
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 语言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必要的舞台说明
比如课文开头对故事时间和舞台气氛的说明,课文 当中对有关人物动作、神态的说明等等,
1、不仅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2、而且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 3、深刻地表现主题
饷,可没见着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王利发: 哥们儿,都是街面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常四爷:(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
指话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 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此处实指剧本, 是一种文学体裁。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4

人教版必修四《哈姆雷特》课文精讲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莎翁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
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
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3.全剧剧情《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未完),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全剧的高潮。
剧情发展到这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都清楚知道了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他们谁都不能再回避、耽搁,形势刻不容缓。
老辣狠毒的克劳狄斯抢占了先机,安排了看上去万无一失的“比剑”的圈套。
4.本剧人物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是如何表现的?(1)动作化。
比如,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谅解的一番话富有动作性。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四大悲剧 人物分析 鉴赏 集合

一、哈姆莱特一.作家及创作背景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
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
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
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早期(1590~1600年)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
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1601~1607年)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
晚期(1608~1612年)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
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
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二.内容简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丹麦王宫里,四具王公贵族的尸体躺在血泊中,满面悲伤的霍拉旭向人们讲述了那惊心动魄的故事。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 第3课 哈姆莱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

哈姆莱特1.作者作品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而中途辍学。
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这时的莎士比亚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实现。
他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快、乐观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7年,这时的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其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得阴郁、悲愤,他所写的悲剧重点也不是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七部悲剧(如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
第三个时期是1608~1612年,这时的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于是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得浪漫空幻。
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莎士比亚是“英国戏剧之父”,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2.文题解读《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哈姆莱特是剧中的主要人物。
莎士比亚将12世纪流传的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改编成一部深刻地反映时代面貌、具有激烈矛盾冲突的杰出悲剧,使这一复仇故事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该剧集中体现了作家戏剧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背景探寻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新旧交替的时代。
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在17世纪问世。
当时矛盾斗争激化,社会动荡的风雪已隐约可闻(二三十年后便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课件26张

等神父赶来时,罗密欧和帕里斯已经死了。 这时,朱丽叶也醒过来了。人越来越多,神 父还没来得及顾及朱丽叶,就逃走了。朱丽 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她 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 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两家的父母都来了, 神父向他们讲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 失去儿女之后,两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 是已经晚了。从此,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 中为罗密欧和朱丽叶铸了一座金像。
一、莎士比亚的简介及影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 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是“英国戏剧之父”。他出生于英国 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少年时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 岁时因家道中落辍学经商,20岁后前往伦敦闯荡。先在剧 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 剧作家和股东,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和诗歌。 1597年他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他请来一个戏班子专演一出类似他父王惨死的
悲剧。在看戏的同时,哈姆莱特看出来国王克劳狄 斯确实犯下了深重罪孽,于是决意复仇,并付诸行 动。也正是这场戏,惊动了克劳狄斯。克劳狄斯毕 竟王权在握,他给哈姆莱特设下了一个个陷阱。先 是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在窃听哈姆莱特与其母 亲争执时,被哈姆莱特误作国王刺死。接着哈姆莱 特被放逐,并在密令下处于时刻被处决的险境。哈 姆莱特大难不死,返回丹麦,正好碰上奥菲利娅的 丧葬,奥菲利娅是因为难忍情人发疯及失父之痛而 投河自尽。
• 晚期(1608—1612),称为传奇剧(又称悲喜剧)时期。主 要作品有《辛白林》 《冬天的故事》等,在这些作品里, 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 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
四、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
• 1.吸收已有的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 说等文学成果又能推陈出新。如:《哈姆莱 特》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

故事以苏格兰将军麦克白为主人公,他因获得国王的赏识,在权力的诱惑下萌生 篡位之心。在谋杀国王后,麦克白陷入内心的挣扎和道德的困境,最终走向毁灭 。
主题分析
总结词
该剧探讨了野心、道德、权力和欲望 等主题。
详细描述
通过麦克白的命运,该剧揭示了野心 和欲望对人的毁灭性影响,以及道德 和良心的约束力在权力面前的脆弱性 。同时,该剧也探讨了权力的本质和 人性的弱点。
。
主题分析
总结词
作品主题主要涉及爱情、嫉妒、信任和背叛等情感问题,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入 探讨。
详细描述
该剧深刻地探讨了人性中的嫉妒和猜疑,以及这些情绪如何导致悲剧的发生。 同时,作品也展现了纯洁的爱情和信任的力量,以及在困境中坚守道义和良心 的勇气。
人物形象分析
总结词
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奥赛罗、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卡西奥等,他们各自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 征。
创作生涯
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年间创作了37部戏剧和154首十四行诗,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莎士比亚戏剧的分类与特点
喜剧
以爱情、友谊、婚姻为 主题,如《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
悲剧
探讨人性的弱点、道德 冲突和命运,如《哈姆 雷特》、《奥赛罗》。
历史剧
以英国历史为背景,反 映社会政治问题,如《 理查三世》、《亨利四
03
《奥赛罗》导读
故事梗概
总结词
故事讲述了奥赛罗这位勇敢正直的将军,因 受到伊阿古的阴谋陷害,错误地杀害了无辜 的妻子苔丝狄蒙娜,最终悔恨自杀的故事。
详细描述
故事以威尼斯的摩尔人奥赛罗为主人公,他 是一位勇敢正直的将军,与美丽纯洁的苔丝 狄蒙娜相爱并结婚。然而,伊阿古为了个人 野心,设计陷害奥赛罗,使其误以为苔丝狄 蒙娜与卡西奥有私情,愤怒之下杀死了妻子 。真相大白后,奥赛罗悔恨自杀,其他无辜 的人的魔法都没有害死奥赛罗,伊阿古死去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之人物篇ppt

——人物恐惧心理是《麦克白》最突出成功的心理描写
李尔王:刚愎 专横 醒悟
主义思想,批判贪婪、嫉妒、仇恨、残酷。
《罗密欧与朱丽叶》
2.复杂而典型的形象
《哈姆雷特》忧郁而延宕的典型 《奥赛罗》妒忌猜疑冲动的典型 《李尔王》刚愎自负专横的典型 《麦克白》野心贪婪不安的典型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的主角都 是世界文学形象宝库中的经典。)
例1.李尔王
《李尔王》(1605)故事取材古代英国历史传说,刚愎自用 的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迈体衰,决定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他根据 女儿对他表达的爱来分配每人所得的一份。两个大女儿甜言蜜 语博得李尔欢心,他将国土全部分给两个大女儿,剥夺了小女 儿的继承权。两个大女儿得到权力后,将父亲赶出自己的家。 李尔四处流浪,小女儿考狄利娅率军队讨伐两个姐姐,父女团 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 的尸体悲痛而死。
来,到外边来体味一下穷人所忍受的苦难, 分一些你们享受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他们 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
有封建家长的父权意识。他错把伦理和 政治混为一谈,强迫女儿们为了得到政 治上的利益,以亲情为借口,作为换取 权力的筹码。这样伦常被异化,他和女 儿们的亲情也就不复存在了。
人文主义者同情人民群众的 苦难,但又寄希望与上层阶级的 仁慈和道德改善。李尔本人正是 经历了这样一个道德改善的过程。
莎士比亚戏剧 之 人物篇
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中塑造 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在他们身 上,揭示了广泛繁复的社会关系, 这些形象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概 括了特定阶层以及人类的某些共 同特征,因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 型群像。
一、人物来自于生活, 真实而自然。
例1.《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 中的人物,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也是破 落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到 平民社会,上与王子亲密,下与强盗、小偷、 流氓、妓女为伍。
人教版新课程目录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新课程版)必修部分注: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教读课文,有“*”是略读课文必修第一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 诗两首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3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6 鸿门宴(司马迁)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8 小狗包弟(巴金)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第四单元10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11 包身工(夏衍)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朗诵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必修第二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朱自清)2 故都的秋(郁达夫)3*囚绿记(陆蠡)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卫风·氓小雅·采薇5 离骚(屈原)6 孔雀东南飞并序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8 兰亭集序(王羲之)9 赤壁赋(苏轼)10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四单元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12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表达交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演讲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那根名著导读《家》《巴黎圣母院》必修第三册阅读鉴赏全日制高中语文教材人教新课程版第一单元1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2 祝福(鲁迅)3*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单元4 蜀道难(李白)5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 劝学(《荀子》)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第四单元12 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13 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讨论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必修第四册第3 页共21页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窦娥冤(关汉卿)2 雷雨(曹禺)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三单元8 拿来主义(鲁迅)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10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蒙田)人是一要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信条(富尔格姆)第四单元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 苏武传(班固)13 张衡传(范晔)表达交流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关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辩论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谈美》全日制高中语文教材人教新课程版附录中华文化精神(袁行霈)必修第五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3*边城(沈从文)第二单元4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5 滕王阁序(王勃)6*逍遥游(庄周)7*陈情表(李密)第三单元8 咬文嚼字(朱光潜)9 说“木叶”(林庚)10*谈中国诗(钱钟书)第四单元11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2 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访谈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堂吉诃德》高中语文教材(人教新课程版)选修部分第5 页共21页注:“阅读”部分无标号的篇目是精读文章,有“*”的是略读文章;“话题”前无标号的是基本话题,有“*”的是延展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