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浅谈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浅谈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种审计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利益最大化。
随着企业管理和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也不断经历着发展历程。
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起源内部审计起源于19世纪初,当时工商企业规模在逐渐扩大,管理水平较低,许多企业家为了克服财务管理问题和提高企业效益,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企业内部设立财务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及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障利益和规避风险。
这也是内部审计的雏形和初步形成。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1.内部审计向专业化发展20世纪60-70年代是内部审计在发展方面最为重要的阶段。
当时,一些企业意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承认内部审计所具有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内部审计不再只是简单的原因分析和异常检测,而是具备了预防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内部审计也逐渐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推进内部审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内部审计向综合管理发展21世纪内部审计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单一的财务审计向理念和方法的革新,逐渐转变成综合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发等。
纵向拓展业务范畴,逐渐形成了跨部门的内部审计体系。
内部审计的目标也从单一的财务目标转向绩效目标,这种变化促进了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实施计划和方法的创新和调整。
3.内部审计从增值服务发展内部审计不再仅仅为了发现问题和风险,还纵向拓展业务范畴,向上游启动和向下承接更多的财经管理业务。
逐渐从被动的审核过程逐渐转变成主动的合作和增值为企业服务的过程。
内部审计带来的变革,逐渐变成了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和对经营风险的管理信心。
三、内部审计的未来展望未来的内部审计将从审计员的过程性知识向未来实施计划的管理变革发展。
从对单一系统的管理演变到企业治理的全面管理,从事实核实向创新有益的策略管理方式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内部审计在当代的作用与价值
01
内部审计通过提供独立的、客 观的意见,帮助组织识别和应 对风险,确保稳健运营。
02
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结构中扮 演着重要角色,促进了董事会 、管理层和外部审计之间的协 同合作。
03
内部审计通过改进内部控制和 业务流程,帮助组织提高效率 和降低成本,增加价值。
内部审计面临的现代挑战与对策
02
内部审计的现代发展
内部审计的成熟与成长
1
内部审计从简单的财务审计逐渐向更广泛的业 务领域拓展,涵盖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 司治理等方面。
2
内部审计的技能和方法不断更新,引入了计算 机辅助审计、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
3
内部审计的角色逐渐从单纯的监督转变为更注 重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组织改善风险管理、内 部控制和治理。
内部审计的角色逐渐从单纯的 监督转变为更注重提供咨询服 务,以帮助组织实现其战略目 标。
内部审计的焦点已从财务报表 逐渐转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和治理结构。
内部审计的职能已从简单的查 错防弊扩展到价值增值,强调 为组织创造长期价值。
对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
内部审计应深化对组织战略和目标的了解, 以便更好地提供咨询服务,促进组织价值增
2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与外部 审计、董事会和其他治理机构合作,共同为组 织创造价值。
3
随着新兴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未来研究可 以探讨如何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提 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内部审计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扩展,内部审计所面临的 挑战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如何应对全球化、如何有效利用 大数据技术、如何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等。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 -讲解本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要求学生查找文献,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分小组讨论)一、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第一阶段(1983年—1994年)为我国内部审计初步建立的阶段。
1983年月15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审计署。
1983年国务院批转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
1985年8月审计署颁布了《内部审计暂行规定》,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这是审计署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文件,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一定的推进作用。
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12月5日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废止1985年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
这一阶段通过行政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促使我国内部审计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
1994年8月颁布了《审计法》,其中第29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准则提供了法律依据;1995年7月14日,审计长郭振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取代?1989年的规定,这次规定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都是按照此进行的。
这一阶段通过颁布《审计法》及《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和内部审计发展的要,1998年经审计署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Society;Learn;academy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association。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阶段:内部审计起源于企业自身的需要,这一阶段主要是基于实际操作的案例,企业通过经验总结和反思,建立了一些简单的内部控制机制。
2. 专业化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度的增加,内部审计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这一阶段,内部审计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计划和程序等。
3. 法律法规化阶段:随着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发生,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开始意识到内部审计在保护企业和公众利益方面的重要性。
为了强化内部监管,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力。
4. 国际化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之间的业务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从国内向国际化发展。
国际上的一些组织,如国际审计准则理事会(IAASB)、国际内部
审计师协会(IIA)等,不断制定和完善国际内部审计的准则
和标准。
5. 整合化阶段: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内部审计也需要通过整合各种新技术和工具,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适应企业数字化变革的需要。
总的来说,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主要是从早期的经验总结到专业化、法律法规化、国际化和整合化的过程。
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为企业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作者:曾洁容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5期摘要: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发挥着监督与服务的作用。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高校内审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高校内审部门的现实情况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要突破当前的困境,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与外部化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部化;信息化;高校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152-02内部审计是高校的重要管理部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内部审计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业务水平也日益精进。
但是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是在摸索中发展的,内审部门在高校的职能定位还不明晰,因此,高校内审工作前进的步伐还比较缓慢。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意义1.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建立健全信息化内部管理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环节,高校内部审计从体系上讲就是要服务于学校的科研、教学、管理等核心工作,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信息监督、评价、控制的全过程,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质量、效率和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2.提高内部监控职能的需要。
高校内部审计的最初目标是查错防弊,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随着内审工作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内审职能已经涉及到经营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领域。
中国高校近十几年来的信息化建设,使现代审计能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丰富经验,达到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3.降低管理风险的需要。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的内部管理风险主要在于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过高,一旦发生变故,如系统失灵、信息失窃,将会造成巨额的损失。
内部审计系统在数据、网络、应用等方面综合运用各种安全保密技术,建立起一个严密的保密系统。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内部审计的研究主要从这几方面展开:1.内部审计外部化(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的理论基础——劳动分工理论。
内部审计发展阶段及历程和趋势

内部审计发展阶段及历程和趋势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一)内部牵制阶段:保护现金和资产安全及账簿记录的准确性。
(二)内部控制阶段:增加了管理控制以提高经营效率。
(三)内部控制框架阶段:融入了控制环境及控制程序。
(四)一体化控制阶段:形成coso框架,增加了遵从性目标。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1、古代的内部控制在我国,古代内部控制制度始于西周,完善于唐朝,衰落于宋代。
在西周时,就闪烁着内部牵制制度的火花,例如“听出入以要会”,也就是以会计文书为依据,批准财物收支事项。
当时的统治者,为防止掌管和使用财赋的官史弄虚作假甚至贪污盗窃所采用的分工牵制和交互考核等办法,达到了“一毫财赋之出,数人之耳目通焉”的程度。
这段时期上计内部控制制度已有萌芽;秦朝时期,就已形成严密的上计制度和御史监察制度。
在宋朝,已经形成知府与通判联署的做法。
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我国的长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其监控主要由官府来负责,主要方式是职务牵制,民间企业发展及其监控相对薄弱。
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的着眼点在于职责的分工和业务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人员配备和职责划分、业务流程、簿记系统等来完成。
其目的主要是防止组织内部的错误和舞弊,通过保护组织财产来保障组织运转的有效运行。
2、现代的内部控制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后,市场经济的提出与全国建设才还企业以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发展蕴涵着加强内部控制健全运营机制。
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开始有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区分,主要是通过形成和推行一套内部控制制度来实施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除了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之外,还包括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和遵循既定的管理等方针。
(1)初次出现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对内部控制作出了权威性解释,即“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并提出了内部控制“三要素”,帮助注册会计师判断是否信赖内部控制,以确定审计的性质、时间与范围。
【推荐下载】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探讨

据此规定,各高校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审计
1
[键入文字]
制度的实行,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高校越来越多。据笔者调查,山西省19所普通
高等学校中,设立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有14所。在高校对内部审计业务需求不断增加
[键入文字]
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探讨
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高校管理的需求和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使高校内部审计
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在高校发展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管理的需求和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使高校内
部审计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法律下的行政意味着在行政与法的关系上,法律优于行政,权力法定。权力法定要
求政府树立这样一种治理观念:公民的权利是无限的,只要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公民
都可以自由为之(当然还要受到道德等规范的约束);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不仅法律明
4
[键入文字]
确禁公民权利和课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日益增强
教育部于2004年发布并执行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高校内
部审计的机构设置要求。规定第四条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
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
部审计工作。第五条中进一步解释本规定所称教育行政部门,是指县级及县级以上
创新的保护伞
所谓的网络民意可能都是两边倒的、跟风的,行政执法因民意而乱了阵脚,未依
据相应的法律事实,本身就是对法律的违背
2011年4月,成都市武侯区机投派出所为了摘掉辖区车辆被盗居武侯区之首的帽
浅析高校工程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审计与理财2021.10自建立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以来,伴随着我国对高校基建投资的不断增大,高校工程内部审计的目标和定位不断演化升华,制度从无到有、从无序到规范,并初步形成规章制度体系。
回溯历史,高校工程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发展与国家对高校基建投资的政策高度契合,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规避高校基础建设投资风险,提高教育资金投资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高校工程内部审计的演进历程高校工程内部审计的发展是跟随着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步调以及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应运而生的,其建立和发展是各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审计内容为标志,近四十多年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传统造价审计为特征的起步发展阶段、以全过程审计为特征的改革阶段、以工程管理审计为特征的新时代阶段。
1.起步发展阶段。
随着1985年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颁布,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正式确立。
1990年5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对“基本建设(含自筹、捐赠基建)投资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该规定于1996年4月进行了修订,要求对“基建、维修工程的概算和预决算”进行审计。
2004年4月该规定再次修订,要求对“建设、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施工合同签订和预决算”审计监督。
造价审计具有对资金的挽回易被感知且易于计量的特点,同时高校管理层也乐于用挽回资金的数额来衡量审计的价值和贡献,因此在起步发展阶段,工程内部审计的主流方向是造价审计,且更偏向结算审计,防止工程管理弄虚作假、高估冒算。
经实践后发现,结算审计虽然能查出工程管理的漏洞,但因此造成的损失却已无法挽回。
于是,理论界提出关口前移的观点,各高校又相应开展预算审计,甚至是概算审计。
实践证明,关口前移后的造价审计对工程管理的风险防范和化解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改革阶段。
受到关口前移效果的鼓舞,审计人员丰富了工程内部审计的内涵,开始了施工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审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5 2 —
对 内部审计外部化 的研 究成果也颇丰 。但是 , 目前 的研 究很
摘
要: 高校 内部审计是 高校的重要职能部 门, 发挥着监督 与服务的作用。当前 国内外学术界 对高校 内审的研究
已经比较成熟, 但 高校 内审部 门的现 实情况远远 落后 于时代发展 的要 求。要 突破 当前的困境 , 实现 高校 内部 审计的信
息化 与 外 部 化是 大 势所 趋 。
关键词 : 内部审计 ; 外部化 ; 信息化 ; 高校 中图分类号 : F 2 3 9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4 ) 1 5 — 0 1 5 2 — 0 2
、
高校 内部 审计 的意 义
1 . 高校 内部管理的需要 。 高校内部审计 , 是高校建立健全 信息化内部管理 体系和监 督制约机 制的重要环节 , 高校内部
审计从体系上讲 就是要服务 于学 校的科研 、 教学 、 管 理等核
利用取证 核实的资料 , 经过信息输 入 、 信息加1 : 、 信息输 出
2 0 1 4年第 l 5 期
经济研 究导刊
EC 0N0MI C RE S E ARC H GUI DE
No . I 5. 2 0I 4 Se r i a l NO. 2 33
总第 2 3 3期
高 校 内 部 审 计 的 发 展 历 程 与 趋 势
曾 洁 容
( 南通航运 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南通 2 2 6 0 0 9 )
3 - 内部审计外部化 的形式 。 杨荣美认 为所谓“ 内部审计 外 部化” 就是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人 员履行 内部 审计 职能。其
主要形式有两种 : 一 是 企 业 内部 审 计 部 门 和人 员 与外 部会 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防范等领域 。中国高校近十几年来 的信息化建设 , 使现代审
计 能借 助先进的信息技术 和内部审计 人员的丰富经验 , 达到 规避风 险 、 降低成本 、 提高效益 的 目的。 3 . 降低管理风险的需要 。 在信息化环境下 , 高校 的内部管
内部 审计是 高校 的重要 管理部 门 , 经过 近三 十年 的发 展, 内部审计队伍 已经初具规模 , 业务水平也 日益精进 。 但是 南于中国的教育体制 改革是在摸索 中发展 的 , 内审部门在高
校的职能定位还 不明晰 , 因此 , 高校 内审工作前进 的步伐还
比较缓 慢 。
一
的理论基础——劳动分 工理论 。 亚当・ 斯密( A d a m S m i t h , 1 7 7 6 ) 认为劳动分工可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 其原 因在 于: ( 1 ) 分1 d 丁 以提高劳动者 的熟练程度 ; ( 2 ) 分上可 以使每个 人专 门从事 专门的作业 , 节 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 系的时间 ; ( 3 ) 分 有 利 于发明创新 和改进工具。亚当 ・ 斯密分工论提 出后 的大量 实 践证明 , 这种工作安排确实提高 了产量 , 降低 了成 本 , 对大规 模生产标 准化产 品的企业来说 收效甚大 。 2 . 内部审计信息化 的理论基础—— 审计信息系统论 、 国明( 2 0 0 6 ) 认 为审计是 以经 济活动的委托责任关 系为基础 ,
二、 高校 内部 审计 的研 究背 景
国 内外学 者对 高校 内部 审计 的研 究 主要从 这 几方 面展 开 :
1 内 部审计外部化( O u t s o u r c i n g t h e I n t e r n a l A u d i t F u n c t i o n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0 3
过程 , 因此对 内部 审计 的质量 、 效率 和审计 人员 的素质要求 也越来越高 。 2 . 提高 内部监控职能的需要 。高校内部审计 的最初 目标 是查错 防弊 , 保护 资产 的安全完整 , 随着 内审工作 向深度和 广度的发展 , 内审职能 已经涉及到经营管理 、 内部控制 、 风险
基 金项 目: 2 0 1 3年度江苏省教 育厅 高校哲学社会科 学基金指 导项 目“ 信息化环境下 高校 内部审计外部化研 究” 阶段性研 究
成果( 2 0 1 3 S J D 7 9 0 0 2 1 )
作者简 介: 曾洁容( 1 9 7 6 一) , 女, 湖南邵阳人 , 讲师 , 硕士研 究生, 从事审计 学研 究。
师协调和配合 , 共 同完 成企业 的内部审计 T作 ; 另一种 是企 业不设 内部审计机构 , 而 是与专业 的会计师事 务所或 其他合 格机构 签约 , 由其提供职业 内部审计服务。 4 . 信 息化 的发展 为 内部 审计外 部化 创造 条件 。姚 靠
理风险主要在 于对计 算机 的依赖 程度过高 , 一旦 发生变故 ,
个基本阶段 , 最终达 到提供客观公正信息 的 目的的一个信 息 系统 。审计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信息系统 , 审计 的本质 目标 在 于客观公正 地为受托责 任关系双方提 供判断是 否继续这 种 关系的信息依据。为了达到此 目标 , 审计信息应具有 相应 的
质 量 特征 。
心工作 , 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信息监督 、 评价 、 控制的全
如系统 失灵 、 信息失 窃 , 将会造 成巨额 的损失。内部审计系统 在数据 、 网络 、 应 用等方面综合运用各种安全保密技术 , 建立
起 一个 严 密 的保 密 系 统 。
华( 2 0 0 5 ) 结合计算机 审计 自身的特 点 , 认 为应 以审计环境 为
起 点构建计算机 审计理论体系 , 同时也认 为计算机技术 的最 大贡献就是对会计数据 的处理实现高度集 中化 、 自动化 , 对于 数据处理 的一致性 、 完整性 、 准确性 提供 了较 高程度的保证 , 从而提高远程审计与外包审计的质量 。 总的来说 , 学术界对于审计信息化 的研究已经相 当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