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诵读159句
历史经典必背100句论语

历史经典必背100句论语1.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有朋友来远方不亦乐乎。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 君子周之,小人省之。
9.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0.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 子曰:“知之者不惑,不知者惑。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快人所不能快也。
”16.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8.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0.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1.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友来远方不亦乐乎?”22.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3. 子曰:“有朋友来乡,乡人忘不及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6.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7.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8.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9.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30.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2. 子曰:“君子择善而固执之,小人择善而又变。
”33. 子曰:“君子道者,可吾言而不可往也;言者,不可吾恶也。
君子之道,费而隐。
”34.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5.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 子曰:“君子慎其独也。
”38.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精读100则

《论语》精读100则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4.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效力国家),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6.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7.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1 子曰:“研究之后要经常复,这样不也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即使别人不认识你,你也不会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2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相处是否真诚,传授的东西是否真正研究了。
”3 子曰:“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重兄长,做事要谨慎可靠,广泛爱护人民,亲近仁德。
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要用来研究文化知识。
”4 子曰:“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6 子曰:“只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无措;只思考而不研究,就会陷入危险。
”7 子曰:“由啊,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8 子曰:“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礼仪对他有什么用?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音乐对他有什么用?”9 子曰:“在里面有仁德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与仁德相处,怎么能够获得智慧呢?”11 子曰:“早上听到了道理,晚上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12 子曰:“君子注重道义,小人注重利益。
”13 子曰:“看到有才德的人,要向他研究;看到没有才德的人,要反省自己。
”14 子曰:“君子说话要谨慎,但行动要积极。
”15 子曰:“德行不孤单,一定会有相邻的人也有德行。
”16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人?”子曰:“他聪明好学,不觉得问问题低贱,所以被称为文人。
”17 子曰:“品德胜过文化就是野蛮,文化胜过品德就是庸俗。
只有品德和文化都优美的人才是君子。
”18 子曰:“了解某件事情的人不如热爱它的人,热爱它的人不如享受它的人。
”19 子曰:“了解道理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了解道理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冷静;了解道理的人喜欢,有仁德的人长寿。
”20 子曰:“默默地思考并认真地研究,教育别人不会感到疲倦,这对我有什么不好的呢?”21 子曰:“志向要高远,以德为基础,依靠仁爱,追求艺术的境界。
经典论语100句

经典论语100句1.朔之餘日,董氏將門於上下,誦《詩》。
子聞之,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6.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未至於義,則焉用仁?」7.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8.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9.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0.子曰:「不知愛人者,不知道。
」11.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2.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3.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1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5.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8.子曰:「君子喻於禮,禮喻於君子。
」19.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20.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黨。
」22.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2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26.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27.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28.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無勇也。
」29.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思想被后世奉为经典,被整理成书《论语》。
下面是《论语》中的100句经典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2.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经典诵读论语

经典诵读-论语————————————————————————————————作者:————————————————————————————————日期:ﻩ《论语·学而第一》【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经常践习,不是很高兴吗?能有共同志向的知心友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原文】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为人孝悌却好犯上的人,不多;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从来没有。
君子注重(做人的)根本,根本确立了,人道也就有了。
好好的侍奉父母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吧!”【原文】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的人,是很少有仁慈的。
”【原文】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忠实守信了?教给学生的知识我实践了吗?(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我践习了吗?)”【原文】1.5子曰:“道(dǎo)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行政要严肃认真,恭敬而守信用,节约使用财力、爱护人民,役使民众要在农闲时节”。
【原文】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汎(fàn)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谨慎忠信,要热爱世上的每一个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这些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原文】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经典诵读论语

经典诵读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许多思想理念至今仍然深受人们推崇和借鉴。
以下是几条经典的论语,让我们一起来诵读: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意思是说,只学而不思考,那么学习出来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只思考而不学习,那么思考得再多也无法对问题作出解答。
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相辅相成,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对你不尊重,那么你也不应该对别人不尊重;如果你不愿意被人欺负,那么你也不应该去欺负别人。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和正义,而小人注重的是个人的利益。
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决定了他的处世态度和做事方式。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对一个事物真正热爱和喜欢,才能够把它做到极致。
只有真正喜欢某个事物,才会愿意去深入研究和了解它,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相聚和交流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当我们远离家乡和朋友时,得到他们的到来和关心,是一种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以上是几条经典的论语,它们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借鉴和实践。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学而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里仁篇》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经典诵读49句《学而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八佾篇》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里仁篇》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32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3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篇》39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经典诵读110句《学而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7 子曰:“吾十有(同“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同“纵”)心所欲不逾矩。
”8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10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八佾篇》1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篇》14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15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6 子曰:“苟志于人矣,无恶也。
”17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8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0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3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24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5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6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篇》27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2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0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1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同“叛”)矣夫。
”《述而篇》33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4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5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6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8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同“耳”)。
”39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42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3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44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5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6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罕篇》4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8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9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0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1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2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53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54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5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同“无”)。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56 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57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58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59 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60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1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62 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63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4 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65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6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7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68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69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70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71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72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73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74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75 子路问事君。
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76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77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78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79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80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8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82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篇》83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4 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85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6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87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88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89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90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91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92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3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94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95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6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7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98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99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100 子曰:“有教无类。
”101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季世篇》10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