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课程教学的与时俱进

合集下载

火力发电厂烟气治理及脱硫脱硝技术

火力发电厂烟气治理及脱硫脱硝技术

火力发电厂烟气治理及脱硫脱硝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环境治理方面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火力发电厂在发电的过程中需要燃烧大量的燃煤,其排放的烟气中,包含很多的污染物,是工业污染的中重要的污染源之一,需要妥善、有效的加以处理,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同时也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因此,充分运用脱硫脱硝技术,开展烟气治理,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值得关注和重视。

标签:火力发电厂;烟气治理;脱硫技术;脱硝技术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资源,近些年,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当今社会中,发电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等,其中火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发电形式。

火力发电主要依靠煤炭的燃烧来产生电能,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直接排放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人们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伤害。

因此,对火力发电厂的烟气进行有效治理势在必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必须认真对待。

一、火力发电厂中烟气的特点和主要危害分析在火力发电厂的发电过程中,需要燃烧大量的燃煤来运转。

众所周知,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的主要构成元素是碳、硫、氧,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中包含大量的有害气体,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煤炭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SO2气体,当SO2气体进入大气层后,很容易与大气层中的水汽相结合,从而产生了酸雨,落在人们的身上,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酸雨落在植物或者建筑物上,还可能对它们造成一定的腐蚀性,从而引起植物的病变或者死亡,造成建筑物的牢固度和结实度的降低,产生安全隐患,给整个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安定合谐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我国火力发电厂烟气治理的现实状况分析众所周知,活力发电厂在利用煤炭燃烧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还会给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

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探讨

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探讨

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探讨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方法,将锅炉烟气中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以达到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脱硫技术是指去除烟气中的SOx的方法。

常见的脱硫技术包括石灰石湿法脱硫、海藻酸脱硫、氨法脱硫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硫等。

石灰石湿法脱硫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脱硫技术,其原理是将石灰石与烟气进行反应,生成石膏(CaSO4·2H2O)来吸附SOx。

海藻酸脱硫是利用海藻酸溶液与烟气进行反应,生成海藻酸盐(CaSO4·0.5H2O)来吸附SOx。

氨法脱硫是通过向烟气中喷射氨水,将SOx与氨水中的氨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氨气体(NH4HSO4),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再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硫酸氨。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硫是指在适当温度和氧化还原条件下,通过将氨水或尿素溶液喷射到烟气中,使烟气中的NOx和NH3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脱硫脱硝技术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火电厂锅炉的工艺特点、烟气成分及排放标准等因素。

不同的方法在脱硫脱硝效率、运行成本、投资费用等方面存在差异。

选用合适的脱硫脱硝技术对于提高火电厂锅炉的环保性能非常重要。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断加大,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在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脱硫脱硝技术的运行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研究降低运行成本的方法;脱硫副产物的处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脱硫脱硝技术对配套催化剂的要求较高,需要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寿命等。

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改进,才能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浅析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浅析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浅析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火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这些烟气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处理,会对环境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本文结合实际生活中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针对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点进行介绍,进而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

标签:火电厂;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1.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在火电厂烟气中,因为燃料燃烧程度的不同,从而产生的烟气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也不相同。

火电厂排放的烟气主要含有二氧化硫、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处理,就会飘散到空中,污染大气环境,进而引发酸雨等自然灾害。

针对排放的烟气,我国各地区对其排放标准进行了不同的规定。

对于不同情况的烟气用到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所以在烟气处理时要根据二氧化硫、氧化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净化技术。

同时火电厂排放的烟气对人类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当空气中烟气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后,人类长时间的呼吸会引发慢性中毒,从而对人类的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造成危害。

现阶段的火电厂在脱硫脱硝时一般会采用分别处理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设备庞大、技术复杂、成本过高,给火电厂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根据这种情况,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传统技术,研发新型设备,改良传统工艺,优化脱硫脱硝技术,使火电厂能够运用相关设备对烟气进行一体化脱硫脱硝,从而在净化烟气的基础下,降低对火电厂发展的影响。

2.火电厂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2.1脱硫技术的应用我国现在运用的脱硫技术主要有半干法和湿法两种,其中半干法是在喷雾中添加干燥剂,然后再把吸收液添加到相关设备中,再进行后续的脱硫;或者是运用其他干燥方法把吸收塔中的物质进行分离;亦或是把工业废气和S02进行融合,从而进行化学反应,达到脱硫的反应。

湿法脱硫技术一般是在比较大的锅炉的生产中运用,其包括海水脱硫技术和双碱法脱硫技术,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是运用某种物质在排烟通道尾部对烟气进行处理,保证脱硫剂和脱硫产物都处于潮湿的状态,这种方法可以使脱硫率达到90%以上。

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探讨

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探讨

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探讨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火电厂的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火电厂的锅炉脱硫脱硝技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保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保护大气环境,减少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对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进行探讨,并就其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技术原理1. 脱硫技术原理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脱硫技术的原理是将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然后通过吸附、浸出或者氧化等方式将其去除。

脱硫技术主要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种方式。

湿法脱硫是将烟气通过喷淋装置,利用吸收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反应,生成硫酸盐溶液,然后再通过沉降器将硫酸盐去除。

而干法脱硫则是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干燥剂或者催化剂进行转化或者吸附,最终达到去除的目的。

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其中以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最为突出。

脱硝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或者催化剂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

常见的脱硝技术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以及氨法脱硝等。

SCR技术是将氨水喷入烟气中,通过催化剂将NOx还原为N2和H2O,从而实现脱硝的目的。

而SNCR技术则是在燃烧室中喷入尿素溶液或氨水,直接与燃烧产生的NOx进行反应,将其还原为氮气和水。

二、应用现状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技术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我国对火电厂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都规定了必须安装脱硫脱硝设备。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已有超过90%的火电厂安装了脱硫脱硝设备,脱硫装备的普及率已超过95%,脱硝普及率也接近80%。

在脱硫技术方面,湿法脱硫技术由于其高效、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仍是我国火电厂主要采用的脱硫技术。

在脱硝技术方面,SCR技术由于其高效、稳定性好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火电厂主要的脱硝技术。

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及治理策略

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及治理策略

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及治理策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厂作为能源生产和供应的重要角色,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挑战。

烟气脱硫脱硝是电厂环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策略对于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原理1. 烟气脱硫燃煤等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需要进行烟气脱硫处理。

常见的脱硫方法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

湿法脱硫是利用喷雾喷淋、吸收剂等技术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并转化为硫酸盐,从而达到脱硫的效果;干法脱硫则是通过在燃烧过程中添加吸收剂或增加脱硫装置来实现脱硫的目的。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燃煤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2. 烟气脱硝燃煤等化石能源的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氮氧化物,这些物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较为严重。

烟气脱硝也是电厂环保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脱硝方法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技术。

SCR技术是利用催化剂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催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氮和水,从而实现脱硝的效果;SNCR技术则是通过在燃烧炉中喷射氨水等还原剂,利用高温下的非催化还原反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水和二氧化碳。

这些脱硝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电厂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

1. 技术升级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厂需要不断升级现有的脱硫脱硝设备,采用更加先进和有效的脱硫脱硝技术。

还可以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如脱硫脱硝与除尘、脱硫脱硝与余热回收等综合利用,提高设备的能效比和治理效果。

2. 管理控制电厂需要建立严格的废气排放监测和管理制度,对脱硫脱硝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减少废气排放。

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对设备运行和维护的认识和技能,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和效果的持久。

3. 成本控制烟气脱硫脱硝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因此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

火电厂烟气脱硫课程设计

火电厂烟气脱硫课程设计

火电厂烟气脱硫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目标:1.了解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包括吸收法、吸附法、炉内脱硫和半干法等。

2.掌握烟气脱硫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如SO2、NOx和颗粒物等。

3.了解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政策、标准及其发展趋势。

4.能够分析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

5.能够运用烟气脱硫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

2.烟气脱硫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主要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其在火电厂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4.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进行烟气脱硫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脱硫过程及设备。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等。

2.参考书:相关政策、标准和技术文献。

3.多媒体资料:烟气脱硫工程案例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烟气脱硫实验装置、分析仪器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2.作业:布置相关的烟气脱硫案例分析和设计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火电厂烟气脱硫课程设计

火电厂烟气脱硫课程设计

火电厂烟气脱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掌握脱硫技术的种类及各自优缺点。

2. 学生能描述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控制排放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掌握火电厂烟气脱硫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其操作要点。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能够分析不同脱硫技术的效率及其适用范围。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火电厂的脱硫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优化建议。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烟气脱硫实验方案,并实施以验证脱硫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2. 激发学生对能源科学领域的兴趣,鼓励其探索和解决现实环境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高中化学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当前环保政策和能源发展趋势,旨在提高学生对火电厂污染控制的认识。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实验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环境科学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探究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原理:- 煤的燃烧与二氧化硫生成过程- 烟气脱硫技术分类及其基本原理(如湿法、干法、半干法等)2. 环境影响与排放控制:- 二氧化硫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我国火电厂排放标准及政策要求3. 脱硫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 湿法脱硫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 干法脱硫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 不同工艺流程的操作要点和优化措施4. 脱硫技术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火电厂脱硫技术应用案例- 案例分析:脱硫效率、运行成本、环境影响等5. 实验教学:- 设计简单的烟气脱硫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与脱硫效果分析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原理及分类第二课时:二氧化硫的环境影响与排放控制第三课时:脱硫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第四课时:脱硫技术案例分析及实验方案设计第五课时:实验操作与脱硫效果分析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化学》教材中环境化学相关章节- 《环境保护》教材中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章节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有序安排教学进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火电厂烟气脱硫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浅析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浅析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浅析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发表时间:2017-10-17T09:56:33.0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朱玲玲[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来资本的注入,我国经历了数十年的粗犷式发展,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对可持续发展模式越来越重视。

身份证号码:41148119870503xxxx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来资本的注入,我国经历了数十年的粗犷式发展,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对可持续发展模式越来越重视。

火电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地区电能供应,但火电厂锅炉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火电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地区电能供应,但火电厂锅炉排放的烟气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其中比例占的的最多的就是煤炭,大约可以占 70%。

关键词: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引言:近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频繁出现,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出行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由于燃烧煤炭所释放出的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呈直线上升,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导致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首要因素。

我国目前对污染物的排放有了更严格的标准,每个企业在环保方面都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目前,由于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开发技术简单,运行成本低,以及良好的处理废气性能,已经成了当今主流的技术并在锅炉行业中广泛应用。

1.火电厂锅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脱硫脱硝技术的技术还不成熟,火电厂锅炉废气脱硫脱硝技术在中国来说仍处于研发的阶段,各项技术都还需要加强,从现如今的情况来看,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建树是比较多的。

现在有很多火力发电厂使用石灰石和石膏脱硫技术,但是,脱硫技术应用起来很难,选择性也大,设备的配套以及技术的含量都要求非常的高。

国内现在已经努力的在形成完整的脱硫设备一条龙,完全可以制作出脱硫的这些设备,不仅如此,我过现在还正在培养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为我国火电厂锅炉废气脱硫技术做出一个新的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课程教学的与时俱进
作者:时焕岗谭文轶李乾军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47期
摘要: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电厂脱硫脱硝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作为我校环境工程(电力环保)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国家与行业的新政策,了解专业的新技术,在教学中及时体现新内容,做到教学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脱硫脱硝;课程教学;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89-02
能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密切相关。

当今社会,社会文明高度发展,能源需求也不断上升。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目前,煤炭的燃烧带来了大量的污染问题,主要是煤炭的燃烧排放了大量的烟气与粉尘。

面对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一方面,要加强以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更要提高现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燃烧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0828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99021万千瓦,占65.7%。

而这些火电厂以燃煤为主,燃煤电厂的烟气中排放大量的烟尘、SOx、NOx等污染物。

目前,烟尘主要通过火电厂的除尘器去除,SOx一般由电厂的脱硫装置脱除,NOx通过电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脱除。

在《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课程中,我们主要介绍的就是火电厂尤其是燃煤电厂烟气中SOx、NOx的脱除原理、系统及设备。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关注国家政策法规的更新,结合技术的发展新趋势,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与变化的人才为目标,更新完善我们的教学活动。

一、新政策
针对火电厂的烟气排放控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与标准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于2014年7月1日之后正式全面实行。

标准要求燃煤电厂的烟气中烟尘、SO2和NOx的排放限值分别为30、100、100 mg/Nm3。

然而,我国近年来空气污染触目惊心,雾霾变得司空见惯,社会需求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家能源局特制定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

计划中明确提出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

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含
在建和项目已纳入国家火电建设规划的机组)应同步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通道。

东部地区(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1省市)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SO2、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 mg/Nm3)。

计划内的排放要求,被电力行业称为“超净排放”或者“近零排放”。

该计划为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国电厂脱硫脱硝技术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我们将来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使人才的培养符合行业的需要,做到学以致用。

二、新技术
随着社会对空气质量与电厂烟气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目前的大部分脱硫脱硝装置都需要技术改造,这就需要新技术的支持。

以脱硫为例,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是空塔湿法脱硫技术,使用循环的石灰石浆液去吸收烟气中的SO2,其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

然而,目前大部分装置受到设计容量的限制,不能完成超净排放的要求。

这就需要开发新装置、新技术。

目前常见的技术改造与更新是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单塔/双塔双循环技术。

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法脱硫使用单一的浆液池,浆液池的pH维持在5.5左右。

从SO2吸收的角度,需要浆液pH较高(偏碱性)。

而从石灰石溶解与亚硫酸盐氧化的角度,又需要浆液的pH较低(偏酸性),两者之间有矛盾。

针对pH的两难选择,湿法双循环技术选择使用两个浆液池,在一座吸收塔或者两座吸收塔内完成了两次气液接触,两次脱硫,适用于脱硫效率要求较高的脱硫系统。

双循环技术的核心就是两个浆液池内的浆液的pH不同。

一次脱硫时,一般pH较低(在4.5—5.0),虽然脱硫效率不高,但可以满足亚硫酸盐氧化的效果,得到高品质的石膏副产品;二次脱硫时,一般pH值较高(在6.0—6.5),虽然石灰石溶解与亚硫酸盐氧化的效果并不好,但是SO2吸收的效果特别好。

经过两次循环后排放的火电厂烟气,SO2含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双循环技术使得脱硫系统装置的脱硫效率达到98%甚至99%以上,突破了脱硫效率只能达到95%左右的技术瓶颈,在浆液功能强化原理、功能区双效叠加原理上实现了创新,具有独有的技术参数设计、控制原理。

使用物理方法吸收SO2,并将其当作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料使用也是处理SO2的一个思路。

比如,可再生胺法脱硫制酸工艺技术就是这种方法的典型应用。

该工艺具有很高的脱硫效率,脱硫效率可达到99%以上,相对于传统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与经济效益都有提高,同时可避免脱硫石膏的二次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在国电都匀发电有限公司福泉电厂两台600MW级发电机组上。

该机组的有机胺法脱硫—制酸示范工程将脱除的SO2用于制备工业级硫酸,年产可达60万吨。

这些新技术一般都是教学大纲与课本上不能体现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新技术与技术前沿,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落伍,学生的学习与生产实际不脱节。

三、新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应社会与行业的发展需要,关注国家政策法规的更新,结合技术的发展新趋势,更新完善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的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书本
中,要跟踪并及时了解国家与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行业动态,使自己始终能了解行业前沿,并选择性地将这些信息穿插于教学之中,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合理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我们要多与电力行业接触,多走进电厂了解脱硫脱硝行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多媒体手段将现场所见、所学展现给学生,为书本的理论教学提供更加直观的支撑。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我们将课程中所学知识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询最新的专业文献,我们要了解脱硫脱硝行业的新技术、新动态。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使自己对脱硫脱硝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中与学生分享。

有经典的文献及时与学生分享,并与学生开展讨论,使课本知识得到拓展。

另外,我们要学习新的教学与学习手段,拓展课堂,比如近几年兴起的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慕课是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脱胎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

慕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给老师提供了新的学习参考平台。

随着空气质量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厂对烟气的脱硫脱硝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课程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在围绕教学大纲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新国家与行业的新政策,了解国内外的新技术,做好教学更新,从而做到教学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GB13223-2011,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胡敏.《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5,(1):42.
[3]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我国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环保产业,2014,(8):180-21.
[4]谭文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7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