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评片制度
医学影像科读片及会诊制度

医学影像科读片及会诊制度
一、放射科综合读片制度
1、每天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组织,当班医生主持早间集体综合读片,及时对疑难病例进
行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各级医生的才智,以求诊断的准确。
2、及时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修正,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3、对手术病例进行手术前分析,确定追踪随访计划,以期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4、定期对疑难病例、典型病例和特殊病例进行复习讨论。
5、统计诊断报告质量和诊断结果并汇总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二、放射科技术读片、评片制度
1、每天早上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组织进行技术读片。
2、对申请单的要求与实际照片进行核对检查。
3、按X线照片等级标准对照片进行质量等级评判。
4、对产生的废片进行分析讨论,找出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
5、登记照片评判结果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以便汇总上报。
三、疑难病例集体读片、讨论制度
1、每周由科主任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主持,进行一次疑难病例、少见病例或典型
病例集体读片讨论。
2、疑难病例读片由接诊医师准备病例资料、介绍病情、检查经过;参加人员不分资历,各
抒己见,主持人作总结分析,提出诊断意见。
3、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应邀请临床科室或其他医技科室人员参加,广泛听取各种意见,相
互参考,以求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4、遇有紧急情况,随时组织读片讨论,以缩短抢救治疗时间。
5、疑难病例读片、讨论应指定专人记录。
x光工作制度

X光工作制度是为了确保X光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X光检查和治疗,同时也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一份X光工作制度的范例,共计1000字以上。
一、目的为确保X光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X光检查和治疗,同时也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从事X光工作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员等。
三、工作原则1. 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
2. 严格执行X光检查和治疗的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3. 严格执行放射防护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4. 做好X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工作内容1. X光检查(1)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X光检查项目。
(2)护士负责患者的准备和核对,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3)技术员负责操作X光设备,进行图像采集。
(4)医生、护士、技术员共同对图像进行评价,得出检查结果。
2. X光治疗(1)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2)护士负责患者的准备和核对,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3)技术员负责操作X光设备,实施治疗。
(4)医生、护士、技术员共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3. 放射防护(1)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放射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和环境防护。
(2)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放射防护指导,减少辐射损害。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4. 设备维护和保养(1)技术员定期对X光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及时报告设备故障,配合维修人员尽快解决问题。
(3)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保证图像质量。
五、工作流程1. 患者预约:患者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X光检查或治疗。
2. 患者准备: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准备工作。
3. X光检查或治疗:医生、护士、技术员共同参与,完成X光检查或治疗。
4. 图像评价和治疗评估:医生、护士、技术员共同对图像进行评价,得出检查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放射科常用数字X线甲级片评级标准

放射科常用数字X线甲级片评级标准1.成人胸部后前位甲级片评定标准(1)摄影体位正确:①胸部摄影在胶片两侧正中,应包括两侧肋骨外缘、两侧肋膈角、肺尖上软组织;②肩胛骨应投照于肺野之外,胸椎位于图像中心,双侧胸锁关节对称显示,双侧锁骨对应位置等高;③肩部软组织影上留 5cm 直接曝光区;④摄影影像无失真变形。
(2)影像密度适当。
①基础灰雾密度值: D≤0.30。
②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2.0,第6、7后肋间肺组织密度D=1.8±0.1,心影内密度D=0.55±0.05。
③直接光区密度值:D>2.4。
④CR、DR胸部后前位曝光剂量参数:130kV,1.0~3.0mAs,SID=180cm,使用AEC,选择两上探测野,体表人射剂量应入0.2mGy。
(3)影像层次分明:①能清晰分肺野、纵隔、胸壁与软组织的层次;②第1~4胸椎清晰可见,第5胸椎以下及心影后肺纹理、肋骨应隐约显示;③心脏、纵隔、隔肌边缘清晰锐利。
(4)无技术操作缺陷:①有关患者检查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②无体外伪影;③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④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2.成人胸部侧位甲级片评定标准(1)摄影体位正确:①图像下方包括前后肋隔角,胸椎呈侧位投影,第4胸椎以下椎体清晰可见;②双肺后缘重叠,胸骨两侧缘重叠良好。
(2)影像密度适当。
①基础灰雾密度值:D≤0.30。
②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 2.0。
③直接曝光区密度值:D>2.4。
④CR、DR胸部侧位曝光剂量参数:130kV,3.0~6.0mAs,SID=180cm,使用AEC,选择中间探测野,体表入射剂量应<0.6mGy。
(3)影像层次分明:①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②心脏、主动脉弓移行部、降主动脉影像明了;③肺野血管影自肺门向肺野外带能连续追踪,并清晰可见直径2mm血管影;一侧隔肌面、肋隔角边缘锐利清晰。
放射科规章制度

放射科规章制度放射科规章制度1一、放射科工作制度为了强化本科室的科学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制订以下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具体填写申请单,各种特别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
特别摄片和主要摄片,待观看片子前方可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特别造影的病人,必需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伴随检查。
4、X线诊断要亲密结合临床。
进修或实习医生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5、X线片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线照片由放射科登记、刻录光盘,统一保管。
6、每天集体读片,常常研讨诊断和投照的技术。
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
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当布置休假。
8、留意用电安全,严防过失事故,X线机要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查。
二、X线摄影室工作制度1、每日上班后开机,开空调检查患者之前,先将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的状态下检查患者,机器显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修理情况应记录。
2、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可科室,床号,住院摄片部位,检查号码是否正确,严防错号,重名重姓;应出去病人身上的金属物、膏药等物品,对检查又不明之处应按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医师或技师,或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
3、摄影操作时,应留意四周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患者或疑心脊椎骨折的患者应有临床医师伴随,帮助移动患者和摆位,防止患者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4、患者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检查日期,特别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终签名。
5、非本机器操作人员未经答应严禁操作运用。
6、保持机房内的干净,下班前按时关机,关灯及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三、综合读片制度1、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每天组织全科医生读片。
2、由值班医师事先准备挑选前一天中较为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科教意义的病片3、读片时由值班医生汇报病例,作出初步印象,并提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
医学影像科工作规章制度

放射科工作制度一、实行24小时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
急诊病人随到随检。
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二、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
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图像显示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三、重危病人、住院病人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四、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
执行诊断报告2名医师双签字制,进修或实习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疑难病例由主管医师以上职称签发。
五、坚持集体阅片制。
每日晨会在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下,对前日或当日的疑难病例、摄片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诊断或处理意见。
在主任技师或主管技师的主持下,分析讨论照片的质量和技术问题。
同时进行差错、废片登记,为照片的诊断正确率、优质率等统计提供依据。
六、坚持病例随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加强与临床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乂线诊断水平。
七、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和使用故障记录簿,指定专人保养。
一般3个月小检修,半年至一年大检修,除定期检修外,每日工作开始,技术人员应对每台运行的设备巡回检查,以了解可动部件的有无异常,对于设备的非1页脚内容正常耗损或破坏,应组织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对于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损害应追究责任,视情节给予处理。
八、乂线图像信息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
放射影像学资料应有网络中心或放射影像资料室统一保重要管,资料可以由课题负责人管,保管手续应与病案资料相同,便于查阅,严格借还手续。
九、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患者、陪护及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排休假。
十、工作质量考核:包括检查项目和件数,检查的阳性率,诊断正确率, 优质照片率、随访率、漏诊率、设备投入和利用率等。
诸项考核应在平时严格登记制度,累积资料的基础上,半年到一年考核评定一次。
2页脚内容K1+478〜K1+56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CT室工作制度、为确保CT室安全,非本室人员不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科室,不得在CT室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准在CT检查室、工作间会客,在岗时不准接听手机。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放射科技术护理组每月底进行一次医学影像质量评价,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并由专人负责详细记录结果。
一、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最高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可信赖的医学影像信息,它由医学影像检查的正当化和成像过程最优化来体现。
医学影像质量综合评价应以成像过程最优化的三条主线,给出影像综合评价标准:(一)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二)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三)同时充分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计量二、常规X线影像质量控制(一)诊断学要求(二)影像显示标准影像显示标准系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示其性质。
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为三级: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只特征可见;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示;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清晰。
以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上看到。
从而有助于作出准确的诊断。
这取决于正确的体位设计、病人的配合以及成像系统的技术技能。
(三)重要的影像细节:这些标准为在照片影像上应显示的重要解剖学细节提供了最小尺寸的定量信息。
这些细节也许是病理性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
(四)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以相应摄影位置的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
(五)成像技术标准: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技术的合理组合。
成像技术条件的参数是:摄影设备、标称焦点、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屏/片体系感度、摄影距离、自动暴光控制探测野、暴光时间、防护屏蔽,共10项。
(六)受检查者计量标准: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同时给出各种摄影类型的标准体型下,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参考值。
照片影像特定解剖点的密度标准范围:密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对比度是影像形成的本质。
文本件设定的不同部位特定解剖点的密度范围,作为定量评价照片影像质量标准的参考值。
放射科评片标准

青木关中心医院放射科评片标准为进一步提高我放射科拍片质量,我科特别成立拍片质量评审小组,每月随机抽取X线片30-50张评测,CT 20—30张评测。
参照北京市《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及《CT影像质量标准》为基础。
实事求是,严格把关。
力求放射科拍片质量节节高升。
一质量评审小组名单:组长:李俊投照质量监督负责人:甘露赵双组员:周锐周可吉胡杨二具体要求内容:CR影像质量要求.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用片统一,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14英寸.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
0之间。
2、层次分明参照北京市《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
3、摄影体位标准参照重庆市《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
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C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5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5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5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5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50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
50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5~10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5图像标识不完整5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50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水平侧位10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5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5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C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
医院放射科工作制度

医院放射科工作制度一、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1、每天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
检查患者之前,先将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患者。
及其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2、进行X线检查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患者重名重姓;应除去病人身上的金属物、膏药等物品。
对检查不明之处应及时请示或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
3、摄影操作时,应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
危重患者或怀疑脊椎骨折的患者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患者和摆位,以免患者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4、患者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检查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
5、非本机器操作人员未经允许严禁操作使用。
6、保持机房内清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及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二、放射诊断工作制度1、诊断人员应通晓本专业质量制度的理论和方法,明确岗位责任。
2、诊断人员应密切配合临床,并依据透视和优良X线影像作出正确的X线诊断。
3、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应正规化,字迹清楚,描写确切,结论明确。
4、诊断造影检查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放射防护,同时要严防意外事故发生,同时要防止病人伤人毁物。
5、定期组织疑难病例的讨论会。
三、放射技术工作制度1、摄影、暗室、机修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保证落实各项技术标准措施。
2、各项技术岗位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参照浙卫医函[1987]26号文“浙江省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试行”执行。
3、每日技术读片应切实认真地按影像质量评定记录并落实到岗位责任者,每月技术读片考评。
4、定期组织废片分析讨论会,总结经验,落实改进防范的技术(责任)措施。
四、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1、放射科诊断,技术人员应通晓放射防护,放射设备,暗室药品,感光器材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2、机器设备和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
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认可再投入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影片评片制度
⒈为了不断提高本科技术人员的摄片质量和责任感,保证X线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断可靠性,每天拍摄的照片采取民主评片制,以使本科技术人员在每日的实践中取长补短,以资达到共同提高。
⒉优劣照片评比标准
⑴甲类片:①位置摆直正确②无人为之异常阴影③对比度适当④黑化度满意理想⑤良好的清晰度⑥失真度在最小限度内,以上即为甲类片。
⑵乙类片
①位置正确②无人为之异常阴影③对比度,黑化度均不理想适当④失真度增大
⑶丙类片①位置偏斜②失真增大③对比度、黑化度、清晰度均不理想,细微组织结构模糊,自然光的曝面微小,但不影响诊断。
⑷废片①位置不正②失真度在最大范围内③自然光曝面大片影响诊断
⒊差错及事故⑴左右位置颠放⑵片号摆错⑶要求的部位投掉或投错⑷自然光曝面引起不能诊断⑸照片经投照丢失和干烤中照片严重粘连造成不能诊断。
⒋每星期1-6上午8-9时为投照组集体评片时间,由技师长或组长主持评片。
⒌跟班进修(未单独)实习人员在操作中,出现违反操作造成废片及差错事故,其责任由当天当班人员负责,并予记载,进修实习人员不追其责任。
⒍每月底由技师长将评片按每人进行统计甲、乙、丙、废片结果,上报科主任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