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一课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高二政治导学案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学习重难点1、怎样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感知教材1、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如何?经济、政治和文化是____的三个基本领域。
____是基础,____是经济的集中表现,____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____、____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____。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有哪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____、培养各种____、提高劳动者____越来越重要。
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____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
反对文化____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____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怎样?我国应该如何对待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____,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____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____,越来越成为____竞争的____。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___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___、不竭的____和强大的____4.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项目内容课题文化与经济政治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教学准备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体验感悟事实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二、文化与经济、政治材料一、据了解,为购买“超级女声”节目冠名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
在竞得冠名权后,为了投放“超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平面媒体广告,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
另据了解,2005年蒙牛向市场投放20亿袋印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品,销售额在20亿元左右,其中广告和促销费用超过1亿元。
材料二、在拉美和亚洲,一些流行歌星、影视巨星、能言善辩或外形很酷的候选人凭借着“剧场效应”,高票当选为议员或政府领导人。
阿诺-施瓦辛格出生在奥地利,原先以健美为职业,后来步入影坛并主演了《魔鬼终结者》、《蒸发密令》等一系列知名动作片,他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强壮的男人”。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2003 年10月7日举行的历史性的罢免选举中,原任民主党州长戴维斯被罢免,而共和党候选人施瓦辛格则轻松地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副州长巴斯特曼特而当选为新州长。
探究1、“超级女声”属于什么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2、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成天载歌载舞,却无法欣赏到我们今天的超级女声,为什么?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经济和政治以重大影响。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共35张PPT

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政治 文化
• 经济是基础; •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文化是》
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 健品商贩程勇从印度带回了 天价药的仿制药“印度格列 宁”,并私自贩卖,引起警 方调查。从自私走向无私, 为病人的生存权而抗争,最 终被抓,赢得了尊严,多位 角色的命运也因为“药”这 一元素串联,演绎了一场别 开生面的草根众生相。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 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国内角度) ②文化关系国家安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 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国际角度)
启示: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第 24 页
和民族文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提高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
第 30 页
提高文化软实力 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综合国力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第 31 页
⑴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地位) ⑵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进 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中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而且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形势)
启示: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名词解释
文化生产力: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 16 页
文化事业:是由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即文化行政部门来领导的,
以公益性文化建设为内容的社会工作。(如:广播电视、博物馆) (如:影视业、旅游业、图书出版等) 文化软实力: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 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日,“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广告资源招标会最终以3.2亿元问鼎国内卫 视季播节目的冠名费之最,仅仅加上三个特约伙伴就已吸金4.83亿元
在首期节目播出后的20天里,《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 ,飙升到每15秒36万。以每期节目22分钟广告,每15秒广告费36万计 算,一期《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就是3000多万。 《中国好声音》一旦达成彩铃下载目标,将催生3.2亿元的彩铃市场。
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 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 同步的情况。
.经济是文文化化发有展其的自基础身,的“仓传廪承实而性知和礼相节,对衣的食而独知立荣辱性”,强调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 一定道理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 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 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 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 崇尚节俭的风尚使亚洲人储蓄率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和保障;
❖ 重视教育的亚洲文化使不少亚洲国家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劳动者的素质较高;
❖ 重视家庭、强调秩序、纪律的文化使亚洲社会、政治较为稳定,减少 了对生产、经济的破坏和冲击等等。
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
基础
经济
集 中 表 现
政治
决定 反作用于
文化
【思考】1.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亦步亦趋吗? 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上去了对吗 ?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学设计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道文化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把握当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②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①运用事例举例和描述,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②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体验、感悟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深刻理解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口号,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识。
②让学生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为我国综合国力攀升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2学情分析评论《文化生活》模块的学习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
①从高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
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
②从思维特征看,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辩证思维有待培养。
③从认知结构看,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解力和分析力,能够根据相关材料得出对应结论;能在现实生活中感悟文化的魅力。
但由于刚刚接触《文化生活》模块,对文化的科学性、具体性问题的认知往往会比较粗浅、偏颇和模糊。
④从学习动力看,高中学生视野宽阔,有敏锐的洞察问题能力。
对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比较关注,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非常自豪和骄傲,故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3重点难点评论教学重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评论(三)教学过程实践1.历史长河中的海盐文化【学生活动】展示:历史长河中的海盐文化文艺活动:骚子歌和滚灯园林建筑:绮园文化名人:张元济、张乐平、余华【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展示身边的文化色彩,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索,畅所欲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身边”,感受“政治生活化,生活政治化”。
1.2文化与经济、政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政治授课人:
课题
必修三:第一课(2)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2课时
考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与综合国力
重点
文化和经济、政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
中心发言人
王少锋
难点
领会文化有别于经济、政治的特殊性。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复习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法
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议一议:如何认识当前发展的文化产业和人们日益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文化消费?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特别提醒:比较经济和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定时期,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政治的发展;也可能会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

青州实验中学高二政治新知探索课学案教师寄语:学习永远不晚,一步一个脚印,就能走向成功。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编写人:朱艳芬审核人:王晖使用时间:2010年11月26日【使用说明】1.课前1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3.检测题限时5分钟内完成。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特点;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状况。
能力目标: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综合比较的能力、实践参与的能力、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重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课前预习案】要求:利用课前15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阅读课本P9----10思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表现。
(1)(2)(3)反思:1、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和政治同步吗?2、文化对政治和经济的反作用一定是积极的吗?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阅读课本P10—11思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①②③(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①政治文化化:②文化政治化: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阅读课本P11思考:为什么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四、自主构建体系:【课内探究案】活动一: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活动二:虽然金融危机的寒流将全球裹入了冬天,中俄两国友好交往却将迎来温暖的冬天。
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领导人倡议的中俄互办“语言年”活动随着2009年的临近即将拉开序幕。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1、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 政治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予政治、
经济以重大影响。
据了解,2005为购买“超 级女声”节目冠名权,蒙牛 乳业投入了1400万元。在竞 得冠名权后,为了投放“超 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 户外灯箱、平面媒体广告, 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 的投资,最终,蒙牛酸酸乳的 销售量从2004年的7亿元人民 “中国好声音”“超级女 声”属于什么现象? 币飙升至30亿元。 与此同时,“超级女声” 文化现象 节目播出期间手机短信收入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超过1500万元,单场短信税收 可实现45万元,湖南卫视仅7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场总决选的广告收入就将近 2000万元
复习巩固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3.文化的实质是什么?有何作用?
据统计,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从第一期至总决赛,广 告费从每15秒15万元,涨到最低115万元,每期仅凭广告就能 带来近2000万元的收益;《中国好声音》催生的3.2亿元的彩 铃市场这种文化现象已经不容置疑的成为一种文化产业,而 且此文化产业背后蕴藏着已经开发出的巨大经济效益,还有 尚未被开发的巨大经济潜力,而且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 思考: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1、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 政治决定
注意: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 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某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有着很好的 传统。20多年前,一到春节前后,秧歌队、 战鼓队、高跷队,河北梆子演出队便活跃 在各乡村。 但最近两年情况变了,该地经济是发 展了,但文化娱乐活动却基本上看不到了。 于是各村的文化也“荒”了。没有了健康 的文化娱乐活动,一些村民就开始打牌、 赌博,甚至有些人赌博成瘾,导致田地荒 芜,家庭破裂,违法犯罪,影响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