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

合集下载

对人格的解释

对人格的解释

对人格的解释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多个层面和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释:
1. 心理学定义:人格是个人独特的心理特质的总和,包括情感、动机、价值观、信仰、行为习惯等。

人格特质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

2. 社会学定义:人格是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和文化环境塑造的。

3. 哲学定义:人格是个人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的基础,是个人独特性和身份的体现。

4. 法律定义:在法律上,人格通常指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以及与他人的平等对待。

5. 生物学定义:从生物学角度看,人格可能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包括基因和环境因素。

综上所述,人格是一个多维度、多学科的概念,涉及到心理、社会、哲学、法律和生物学等多个层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这些特质和模式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它是指人格包含的大量动态元素,构成人的人格结构。

它提出人格是由内在的驱动力、行为机制以及人际关系生成的,对每个人来说,这些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

I. 驱动力人格结构理论指出,建立个性的根本来源是内在的驱动力。

一个人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驱动力,它可以分解为多个不同的欲望、磁力、弹性及其他因素。

驱动力可以塑造个人的人格,并激发某种行为。

换而言之,人格结构理论认为集中在内在驱动力之上,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受“自我”影响。

II. 行为机制根据人格结构理论,人格中包含有各种行为机制。

它是一种特殊的负性反馈,它能够调节潜意识和意识,并使其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它可以帮助人们发掘外在和内在环境对结构和行为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到情景记忆、情绪反应以及行为的抑制。

III. 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人格结构理论也探究了人际关系如何影响个人的形成和发展。

这种关系可以是亲密的或尴尬的,也可以是友好的或关系紧张的,而且这些关系都是受自身情感和态度的影响的。

当个体参与到这种人际关系中时,它们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个性结构。

因此,人格结构中的人际关系是其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之,人格结构理论是一种探究个体个性形成的观点,它强调了内在驱动力、行为机制以及潜在的人际关系,这些都对个体建构不同的人格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主张以上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理解人格结构理论,可以了解个体的行为和决定,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的生活范式,并在各种困境中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 人格理论概述 • 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 • 人格结构与过程 • 人际关系与沟通 • 心理健康与异常人格 • 人格测量与评估方法 • 总结与展望
01 人格理论概述
CHAPTER
人格定义及特点
人格定义
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 和行为等方面。
访谈法
通过与被测者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谈,了解其内心世界和人格特点。例如,临床心理学 中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过程。
作品分析法
通过分析被测者的创作作品,如绘画、写作、音乐等,了解其人格特点和情感状态。例 如,艺术治疗和音乐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
07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对人本主义人格理论总结
1 2 3
02 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
CHAPTER
人本主义心理学起源
人性本善的哲学思想
人本主义心理学起源于人性本善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有自我实 现的潜能。
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批判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将人类行为简化为刺激-反应模式,同时也批判精 神分析过度强调潜意识和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
价值观
指个体对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选择标准,是个体行为和决策的重要 影响因素。
04 人际关系与沟通
CHAPTER
人际关系类型及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类型
包括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每种关系都有其独 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个人特质、文化背景、社会地位、沟通技巧等都会对人际关 系产生影响。
有效沟通技巧和方法
投射法原理
通过向被测者提供一些模糊、不完整的刺激 ,让其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解释或创作,从而 间接地测量其人格特质。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解析人格是指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方式。

通过对人格的研究,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本文将对五大人格特质进行解析,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一、外向性外向性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倾向性。

外向性高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喜欢冒险和刺激,并且充满活力。

相反,外向性低的人更加内向和安静,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神经质神经质是个体情绪稳定性的度量。

神经质高的人更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和情绪波动,对压力和挫折更敏感,情绪容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神经质低的人情绪较为稳定,更加冷静和镇定。

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奇、变化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

开放性高的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对艺术、文化和科学有较高的欣赏度。

开放性低的人更加保守,对传统和熟悉的事物更感兴趣。

四、宜人性宜人性是指个体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

宜人性高的人友善、乐于助人,善于合作、信任和建立亲密关系。

宜人性低的人较为独立和自我中心,不太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五、尽责性尽责性是指个体对任务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尽责性高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约束力和目标导向,有很强的决心和毅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尽责性低的人更加放松和随意,缺乏自律性。

这五个人格特质被认为是对人格的综合描述,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点。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理论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五大人格特质理论被广泛用于心理评估、人才选拔、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通过对个体在五个特质上的得分,可以了解其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发展和职业规划。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格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除了五大人格特质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人格理论和模型,如MBTI性格类型理论、Eysenck的三个维度理论等。

不同的人格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和理解人格,用于不同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一,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等三部分交互影响而构成的。

A本我,本能的我,由生或死的本能构成,受享乐原则支配;B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受现实原则支配,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功能C超我,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居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其由自我理想与良心两部分构成,并受道德与完美原则支配。

自我与超我居上层的意识境界、本我居下层的意识境界。

第二,人格动力理论个体人格结构中,因三种成分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彼此交互作用,会产生内在的动力,并由内部动力推动外部行为。

这种本我与超我冲突,所形成的行为,并非一般正常行为,弗洛伊德称此为防卫方式的行为,防卫方式有转移、升华、压抑、退化、投射、反向、合理化等。

例如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就属于合理化的防卫方式。

第三,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或时期,总离不开性的观念,于是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A口腔期(0-1)主要靠口腔的吸允、咀嚼、吞咽动作来满足原始需要,成人中有贪吃、咬指甲等口腔人格是婴儿期发展不顺所致。

B肛门期(1-3)大小便排泄产生快感满足原是需要,此时卫生习惯训练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是重要的。

否则,管制过严、习惯不良,成年期会出现冷酷、顽固、刚愎等肛门人格特质。

C性器期(3-6)性器官部位获得原始欲力的满足,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有的以父母之异性者为“性爱”对象,出现“恋母”或“恋父”情结。

D潜伏期(7-青春期)兴趣扩大,原始欲力呈潜伏状态,男女也出现分离趋势。

E两性期(青春期之后),良性差异显著,性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2、荣格的人格理论第一,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A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

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际,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
疑问
回答
1、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或特质有多少? 2、它们是什么?如何解释它们? 3、这些特质是否是普适性的,是否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4、这些因素以什么方式构成个人的人格?
1、回答疑问1:普遍认同的是5因素的人格特质:只要对人进行描述的题目足够广泛,具有代表性,无论是 用他人评定法还是自我报告法,均可证实存在5个强健因素构成人格总体。
对于某些职位来说,太高的宜人性是没有必要的,尤其是需要强硬和客观判断的场合,例如科学家、评论家 和士兵。
宜人性可以分为六个子维度:
A1信任(TRUST)
u高分者认为他人是诚实的、是心怀善意的。低分者往往愤世嫉俗、有疑心,认为他人不诚实、是危险的。
u高分特点:相信别人是诚实、可信和有良好动机的。宽恕的、信任他人的、平和的。
尽责性可以分为六个子维度:
C1能力(COMPETENCE)
u表示对某人有能力的、明智的、深谋远虑的、高效的感觉。高分者感到对应付生活有很充分的准备。低分者 对自己的能力看法较低,他们承认自己常常准备补充,而且无能。
u高分特点:对自己的能力自信的。高效的、一丝不苟的自信的聪明的。
u低分特点: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困惑的、健忘的、愚蠢的。
u低分特点、铁石心肠的。
尽责性指我们控制、管理和调节自身冲动的方式,评估个体在目标导向行为上的组织、坚持和动机。它把可 信赖的、讲究的个体和懒散的、马虎的个体作比较。同时反映个体自我控制的程度以及推迟需求满足的能力。冲 动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有时候环境要求我们能够快速决策。冲动的个体常被认为是快乐的、有趣的、很好的玩伴。 但是冲动的行为常常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虽然会给个体带来暂时的满足,但却容易产生长期的不良后果,比如攻 击他人,吸食毒品等等。冲动的个体一般不会获得很大的成就。谨慎的人容易避免麻烦,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 人们一般认为谨慎的人更加聪明和可靠,但是谨慎的人可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或者是一个工作狂。极端谨慎的个 体让人觉得单调、乏味、缺少生气。

论人格

论人格
,有钟鼎之量,有江河之 量,亦有天地之量。人格力量与心胸识量一样,有大有小。境界高 ,则人格力量大;境界低,则人格力量小。著名的“四境界说”, 将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 由低到高的等次。其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很多人当下即是; 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则是人应当努力达到的境界。人人皆可以成 圣贤、有魅力,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期许。着力学习和传 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共产党人提高人生境界、增强人格力量的 必修课。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从理论上说,人格力量与真理力量有机 统一,真理靠人格力量增其光辉,人格靠真理力量把其航向。如果 用杠杆原理来类比真理和人格的话,前者如重力,后者如力臂。力 臂越长,撬动真理的力量也就越大。“美则爱,爱则传”,说什么 很重要,谁来说、怎么说也很重要。新时代共产党人,不仅要以科 学的道理说服人,还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坚持把讲道理和讲人 格结合起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境界。
人干事创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凭借强大的 人格魅力,周恩来总理不仅赢得了同志的尊敬,而且赢得了敌人的 尊敬;不仅能让同志解开心中疙瘩、提高思想觉悟,甚至能让敌人 转变立场。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感慨,一见到周恩来 ,自己的“怀疑和不信任几乎荡然无存”。尼克松在接受采访时感 慨:是周恩来的人格力量说服了我,我觉得,一个拥有如此高尚领 导人的政党是值得信赖的。“那些为共同目标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 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共产党人, 依靠真理的力量,也凭借人格的魅力,以诚意正心,引万众归心。
论人格
蔚永亮 2018.7.10
世间万物,莫不有格。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人虽 无贵贱之分,格却有高下之别。“降低人格”乃为大不 宜,“侮辱人格”是为大不敬,“丧失人格”则为大不 义。人格之要,可见一斑。

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特质以及这些特质在个体行为和情感中的作用的学科领域。

在心理学研究中,人格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独特的特质组合,它通过构建人的一些共同特征和行为模式来描述个体的心理特点。

在人格心理学中,五大人格特质理论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并成为了人类个体差异研究的核心。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和戴维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包括了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这五个核心特质。

这些特质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

下面将对这五大人格特质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个特质是开放性。

开放性主要描述了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变化的积极态度。

高开放性的个体通常具有探索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创造和创新。

相反,低开放性的个体更喜欢稳定和经验丰富的事物,相对较为保守。

第二个特质是尽责性。

尽责性描述了一个人的自律能力和组织能力。

高尽责性的人通常守时、自律、有目标并善于计划,他们更倾向于承担责任并始终坚持工作并取得成果。

反之,低尽责性的人可能较为随性,不够有条理和规划性。

第三个特质是外向性。

外向性描述了一个人与他人交往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高外向性的个体通常善于社交,对刺激有较高需求,并具有较高的活动水平。

他们富有热情、好社交,并且乐于与别人合作。

而低外向性的个体更喜欢独自活动,较为安静和内向。

第四个特质是宜人性。

宜人性主要描述了一个人的善良、友善和合作性。

高宜人性的个体通常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并具有较高的同理心。

他们富有同情心、宽容心,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而低宜人性的个体可能更加竞争性,较为自我中心和冷漠。

最后一个特质是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描述了一个人对情绪起伏的程度和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高情绪稳定性的个体通常情绪稳定,较少焦虑和抑郁,并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

相反,低情绪稳定性的个体可能情绪波动较大,易受负面情绪影响。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为心理学家提供了一种客观、可操作、有效的量表来评估个体的人格特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格
王垂书
一个我们自认为理解并经常使用的概念,可我们对它所知不多。

人格的进化历程——兽性到人性的转化——世俗人格存在的必然性———神性人格的朔造、困难重重
在生活中、文化交往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者看到这样的用语。

我以我的人格保证;你们要尊重我的人格;某人某事太有人格魅力了;那么,人格是什么呢?
在讨论前,让我们看一下世人的认定和理解。

人格一词的起源(英文personality)自古希腊语persona。

persona最初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

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过程中,人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

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汉语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人格”一词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

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

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

还有很多的人格观点就不一一说明了。

我曾经以为认识和理解了人格的含义,可随着岁月的流失,知识结构的变化,众多的观念又变得模糊不清。

当我重新审视人格时,有了新的理解和发现。

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

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里。

这也造就了人格的社会性、复制性,社会就如同一部机器,在制造社会人的同时,也在制造着人格。

人格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是道德化的自我。

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完善人、制造人的历史,我们人类从兽性
走向人性,人格的建立、完善和复制不可缺少。

人类的进化不仅是生物肉体的不断复制完善,在精神领域也在不断的修正和构建。

当古人类第一次为自己熟悉同伴的死去哭泣时,第一次将同伴的遗体埋葬时,人类人格的建立就已经在无形中建构了。

人类社会的形成历程,也是人格建构的过程。

社会教化在人格形成中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

人格就如同一张白纸,人类在上面用“线条”打出空格,填写着我们对社会人的想象和理解。

人格
在人类社会中,当一个生物体的人被制造和复制完成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你还不能称其为人。

因为人格在自我中还没有建立,只有完成了基本的人格构架后,才能称为正常的人。

这个过程需要十年或者二十年,这也是人生物体成长的过程。

也许有人对这种观点存有疑虑,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我们以往的知识架构中,有太多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力和认知力。

流传久远、狼孩的故事(意大利);还有多年前在中国的一个省,有一个
小孩子十多岁了,没有任何疾病,但无法同人交流,为什么呢?因为从出生开始,她的母亲(单亲家庭)就把她锁在家里,也不同她说话和交流,就这样过了十多年啊!这个孩子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巨大,无法同人进行交流,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他们虽然有着人的外部特征,可没有语言、思想、观念、信仰和价值观,有的只是动物的本能。

人类社会从兽性走向人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人类的远祖为同伴的死去而哭泣时,第一次埋葬同伴的遗体时,第一个家庭在部族中诞生时,近亲结婚被禁止时,人格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原始人格——世俗人格———神性人格。

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人格不断完善的历史。

人格不仅具有独特性,还具有社会性,国家的人格化。

人类社会的进化,在制造大量人的同时,也会为每一个人安装上人格,一种合符社会需求的人格。

自古至今,社会和个人就存在着冲突,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但往往个人的人格得不到尊重。

人类在朔造完成世俗人格后,又尝试神性人格的构建,经历近二千年的努力,神性人格的社会化停止不前;已完成的世俗人格有兽性化的倾向,追求享乐、快感、成为主流。

人性中的动物特性重新占了上风。

新的人格表格在大众中传播。

人类文明、文化在螺旋中重复,需要再次尝试痛苦和磨难。

这是无法阻止的、人类社会运动的规律。

这也是人类的宿命。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朋友不相信社会人格的存在,以及对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就让我举几个著名人物的人格历程。

三毛,1943年3月26日生于重庆,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

1991年1月4日去世,年仅48岁。

她生前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广为流传,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

作品有《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等。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2004年11月9日,于加州盖洛斯自
己的车内逝世。

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后期作品较为颓废。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海明威: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自杀身亡。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

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山海关。

已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1990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89年3月26日,山海关。

静静的海子躺在铁轨上,在他的身上是打开的《圣经》。

远方,火车呼啸而来,一代天才诗人由此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例举了以上五位著名人士,都非等闲之辈,知识和智慧。

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就不一一例举。

讨论他们的死,并不是要证明我们活着的人有多么聪明和高尚。

垂书——苟活于人世间。

一个人的人格定型后,发生同社会人格的冲突,理想和现实;当这种人格足够的强大,所面临的冲突也将是巨大的。

理想人格同现实人格的差异,造成了真实人格的断裂,当这种人格撕裂和扭曲不能释放时,死亡的阴影就已经不远了。

近年来,人格扭曲的个人,不断做出惊人之举。

考问人类的基本道德和良知。

不少专家学者急呼,大学生、富二代的行为在不断冲击道德底线,要加强教育和管理。

一个社会的国家人格被扭曲后,其中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公正、被册除,国家社会结构所定立的游戏规则为自己所打破。

这样一种情况下,你希望培养出大量合格社会人格的人的奢望将会落空。

历史上无数的文化大家,都希望掌控和固化人格,给人格下一个永久的定义,可他们的努力失败了。

为什么呢?因为人格和人性一样,是一个变量。

随环境和时间而发生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和敏感,人格和人性的构架也将重建;我无法判断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这将由历史作出评判。

在有些国家,同性恋者,已经获得法律和社会的认可,两个男人或者是两个女人,将以夫妻的身份生活在一起,这样的人类关系在以往是无法想象的,人格和人性架构必将有所变动。

世界经历了近二百年的理想主义走入了低峪;理想社会的思想建构陷入困境与停顿。

现实主义重新回归人类社会的大厅,尊为上宾。

可现实的人类社会结构,社会矛盾依然重重。

现代社会的人格被挤压和扭曲,这也许是近些年恐怖主义在全球泛滥的原因之一吧!
理想主义的没落、现实主义的价值观在构建中;生活中的矛盾困扰着我们,
处在旋涡中的人、挣扎着。

生活是富裕了,痛苦却末减轻,反而增大了;人是空虚的躯壳,没钱的忙着挣钱、为生存;有钱的忙着挣更多的钱、为享乐。

现今的世界,人不知应尊崇什么,人生在世、只有享乐最实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的到;但享乐之后需要更大的享乐去填满人们空虚的灵与肉。

现代人很实际,不喜欢、也无意空想,最高行为标准就是能获利,物质和名誉地位的。

生活中的公正、诚信度不断缺失,冲击着人的良知。

人格的基本构架也发生了扭曲。

很多长着人形外相的人,做出了非人的举动。

垂书云:
“人格的灵魂是人性,人性的灵魂是良知”。

2011年1月8 日王垂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