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的“三、四、五、六”-精品文档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审题时需明确文体,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并注意人称使用。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避免出现跑题现象。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展开思路,确保文章主题明确。 注意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如情感色彩、价值取向等,以使文章更加符合 题目要求。
立意技巧
提炼中心思想,确定文章主题
提炼中心思想: 在审题时,要认 真分析材料或题 目中的关键词语, 把握文章的中心 思想,并以此作 为文章的主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解决方法:明确观点,清晰表达, 避免使用模糊词汇
练习:多阅读优秀文章,学习表达 技巧
提高审题立意 能力的建议
多读优秀范文,积累写作经验
多读优秀范文,积累写作经验 关注社会热点,提高思辨能力 注重日常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立意水平
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分析能力
题意。
明确写作方向: 根据题目要求, 确定文章的中 心思想和写作 方向,确保文 章内容紧扣主
题。
抓住关键词句: 注意题目中的 关键词和关键 句,这些往往 是题目的核心 要求和提示, 有助于把握写
作方向。
拓展思维:在 审题过程中, 可以尝试从不 同角度思考问 题,拓展思维, 寻找更丰富的
立意角度。
确定文体和人称,避免跑题
确定文章主题: 在提炼中心思想 的基础上,进一 步明确文章的主 题,确保文章内 容紧扣主题展开。
避免偏离主题: 在写作过程中, 要时刻关注文章 主题,避免偏离 主题的情况发生。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法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要过的第一关,审题清楚明白,立意准确恰当,高考作文就不会跑题、偏题和超越范围,就为后面的布局谋篇、选材择料、表情达意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写好作文、夺得高分的根本保障。
下面就介绍几种有关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一、问答审题法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推断思考,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一一罗列,然后筛选分析,进而将“写什么”“怎么写”等清晰地表达在高考作文里。
例如: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此高考作文题可采取“问答审题法”来审题。
一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子?答:这是一个现实的环境,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是一个难解的纠纷,是一段难言的情感,是一个痛苦的回忆,是一个不现实的追求……二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答:因为这个圈子对我或别人而言,是一种尴尬,是一种困扰,是一种束缚,是一种折磨,是一种无奈……三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答:看清这个圈子的实质,清醒地认识自己,果断、快捷、理智地作出抉择。
四问:走出这个圈子后会怎样?答:走出这个圈子,是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困顿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是阴雨寒冷后的晴朗温暖;走出这个圈子,是郁郁寡欢后的愉悦欣喜……四个问题的自问自答,文章写什么、怎么写就清楚明白了。
二、角度审题法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材料中往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包含了很多审题立意的切入点,怎样找准角度?我们可以以材料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或有深刻含义、特别韵味及有特定指向的句子作为依据,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合理和有针对性的推断和想象,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后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如湖北高考作文题(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
“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考场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考场作文如何审题立意考场作文,按照评分标准而言,一般会从选材,立意,语言和结构这样几个方面去衡量。
这四个标准里,最为阅卷老师欣赏也最让学生头痛的是作文的立意,这是有些学生作文档次上升的一个障碍。
其实,创新立意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所根据的,它的根据就来源于卷面已经给出的题目,从审题入手去分析出题人的意图,从审题入手去挖掘更深邃的含义,如何审题立意,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集中解决的问题。
(一)短题要补充很多题目我们看上去很简约,不过三五字,但其实题目愈长,审题难度越大,因为它能给予我们的信息就是极为非常有限的,很多时候使人感觉难以逃走,这时我们可以用补足题目的方式使题目显得具体内容扩充存有展毛性出来。
如写《雪》这样一篇文章1.在前补足:冬雪,看看雪,洁白的雪2.前后补充:瑞雪兆丰年,冬雪也暖人,风雪中的身影3.在后补足:雪后,雪的温度,雪的倾诉再如以《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1.在前补足:真挚的朋友,执著的朋友,诚信的朋友,我最敬佩的朋友2.前后补充:我的朋友叫自信,这个朋友值得尊敬3.在后补足:朋友的心愿,朋友的真谛,朋友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补充题目这件事是在我们脑海中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我们去补充完整题目,那么我们就不要随便改动题目,只是在心中把你要写的内容通过给题目补充,进一步缩小即可,如果补充题目的过程中发现脑海中想出的好几个题目都还不错,怎样取舍呢?这时,可以选择你最熟悉的那个话题,或者你认为最有话可说感触最深的那个去写。
(二)长题揪关键1.抓住题眼。
题目长了有时也会干扰我们审题,原因很简单,各个独立出来的词你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题目的核心,这时就需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去分析,而关键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题眼,我们通常可以挑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做为题眼,因为这些通常就是起至润色和特别强调促进作用的,当然题目的主要对象通常就是名词,这个就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关键就是必须看看润色它的那个词就是什么,你必须紧紧围绕那个词写下什么。
高考审题立意的种方法

高考审题立意的种方法高考审题立意是每位高中生备战高考时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之一。
过去几年,高考考查试题的审题立意越来越深入,其难度越来越大,导致许多考生不得不面临挑战。
为了成功备战高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进行高考审题立意。
下面是几种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考试技巧和成绩。
一、准确理解试题在考试中,我们应该先仔细阅读题目,并确切理解题目的含义。
如果我们不理解题目,就无法知道要求我们做什么。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解决试题的难点,用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审视问题的多个方面在审题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看一面,而是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问题。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知识水平,题目的信息,语言运用和实际情况等方面来考虑。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试题的含义,并容易想出多种解决方案。
三、从例子或事实中得到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引用实例来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理科里的例子可以是进帐、电路或者反应速率。
通过在文中引入实例,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问题,并提高我们的分数。
四、注意结构和内容的关系审题时,我们必须注意题目的内容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如果题目的内容与结构没有正确地联系起来,我们就不可能回答问题。
我们应该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部分,然后将它们组合起来,以得到完整的解决方案。
五、培养关键思维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出关键思维,明确答案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我们应该仔细观察问题,寻找线索,然后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评估,找出最可能的答案。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试题。
分析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类比、归纳、推演和具体化等思维方法。
六、解决し道难点在解答试题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
我们不应该让这些难点妨碍我们的进度,而是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解决,例如:合理利用时间和思考,解决试题所需的经验和知识。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能使我们回答试题的任何有用工具。
七及时复盘在完成考试并交卷后,我们需要能够及时复盘。
复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问题,找到答案,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高考作文题审题立意及拟题方法(三)

福建题:作家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应该说福建的作文题不需要审题。
运动中的赛跑与人生中的赛跑不同,前者比谁跑得快,后者比谁成就高。
这告诉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做出更大的成就。
有两个角度:(1)正面立意:倡导积极的人生观,在有限的人生中做出更大的成就。
(2)反面立意:批评消极的人生观以及虚度光阴、无所作为等不良行为。
题点明确,紧扣中学生思想特点,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
2012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中的赛跑“时间是贼偷走一切”,很多人在老的时候都会感慨的一句话。
回顾自己的一生自己做过多少值得或不值得的事情呢?最近的比赛上刘翔以12.88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这就比赛在有限的路程中谁用时最短谁就是冠军;然而我们的一生不也就是一场比赛吗,只不过比拼的不是谁用时间最短,而且看看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跑了多少路程。
或许大家都会看到社会上永远存在的两种人。
一种人闲的无所事事,忙的气喘吁吁。
同样的一天时间里面他们做了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按比赛来说忙的人今天的路程已经遥遥领先了对方。
然而闲的人却会说好无聊的一天。
是否现在的你似曾相识?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有的人一生名声显赫。
大家在看到光鲜亮丽的外表时候是否有想到那些外表背后有着怎样的努力。
同样的出生,同样的上学,同样的工作,同样的。
然后最后不同的结局的时候。
往往就是我们忽视的背后的努力了。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或许只是对于当下吧。
然后每隔一段时间以后回顾之前的我都觉得自己好幼稚,同样的在幼稚的时候我失去了很多让自己成熟的东西。
这就是所谓的得到多少就会失去多少。
很多时候我总想找到快捷的方式完成自己所想的目标,最后的结果就是忽视了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自己实实在在的有多少本事,或许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让我措手不及。
就像我完成了比赛,但是却不是第一名。
高考作文六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高考作文六种审题立意的方法一、审题揣摩法:审体裁、审范围、审题意提示:审题三步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借助锯来加工木材,将其裁制成人们需要的那种规格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不管是人的作用力发挥,还是锯条在木材中运行,总是既有“进”的方向,也存在“退”的姿态。
而正是在对这样一种“进”与“退”的深刻把握之中,人们完成了工作,满足了自己生活的需要。
根据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审题: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看清材料,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进”和“退”,材料告诉我们:深刻把握好“进”和“退”,就顺利完成工作。
其实这是一篇以“进”和“退”为话题的作文。
写作范围以“自选角度”即可写“进”也可写“退”,还可以写“进与退”(1)解题——是什么进:好:前进、拼搏进取、积极上进、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开拓创新;闯坏:激进、冒进、盲目蛮干、急进,不加审慎不顾后果做事退: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迂回前进,宽容忍让,重新认识自己坏:逃避现实,退缩,畏难(2)进与退的意义及危害——为什么为人处事,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有股闯劲,这是成功的关键。
(一切积极进取的人和事都可用例子)但不顾实际地蛮干,过于急进,不加审慎不顾后果地冒进就会得不偿失。
(贪污受贿、为金钱利益出卖灵魂、豆腐渣工程等)适时的退让人审慎地认清形势,适度的退能让事情柳暗花明,明智的退能好地进,但退要有原则,不是时时事事都可退,当退则退,不当退则要坚持原则,如关乎人格、国格尊严等。
(3)如何正确对待“进”和“退”——怎么样一个人要有拼搏进取的精神,要勇于开拓创新,但不能冒进、激进蛮干,要审时度势。
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不可盲目进取,要退一步寻找新的路径。
遇到困难不可逃避。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例如辨色,辨音,辨味,辨高低,辨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假,辨虚实,还要辨方向……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南西北。
最新高考作文如何正确立意

最新高考作文如何正确立意高考作文正确立意方法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高考作文1:以成熟之姿成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状态"。
而在哲学家尼采眼中"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正自我的实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前者泛指一种生理状态,后者特指人心智上的成熟,和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
七堇年曾经说过:"生活以刻薄和荒芜相欺"。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充斥着泥淖与罹难。
而我们则像被诸神惩罚的西西弗斯。
终日重复着单调枯燥的劳作以至于在生活的泥淖中迷失了自己,终究也完不成成熟的蜕变了。
而对于"鸟儿在枪声中折羽,花儿在清晨就香消玉殒"的生活,我们真的要放弃成长,永远幼稚下去吗?不!当然不!正如罗素所说"参差多姿乃幸福本源"或许生活的泥淖黑暗且未知,但依然充满着希望,执着的探寻一定能找到希望。
普雅花,静候九十年,只为一朝绽放。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对于普雅花成熟是一种对于美丽的漫长等待。
而对于朝菌、蟪蛄,成熟不过是一种介于生与死之间的一种生理状态。
我们没法判断哪一个的生命更有意义,而可以肯定的是前者的生命更加痛苦但也更有希望。
海明威说过:"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最后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审题1、记叙性材料作文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引语式材料作文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漫画式材料作文二、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三、方法技巧1、领悟主旨法理解新材料文段的主旨,并由此处深挖立意。
2、把握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现象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4、逐句切入法有些材料,结构层次明显,每一句都有具体的含意。
逐句分析各句的含意,然后综合,可找到合适的立意。
5、求同存异法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的“三、四、五、六”
一、多向分析法
材料中如果涉及多个人或事物,在把握整体的情况下,多中选一,进行立意。
材料: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
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
”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分析材料:猪八戒照镜子。
(1)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2)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猪八戒照镜子,发现镜子里的丑八怪。
经过:猪八戒火冒三丈先骂镜,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结果:每个碎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从猪八戒的角度立意: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批评?
不承认自己的不足。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不能勇于接受批评意见。
→胸怀宽广才能集思广益。
出现问题就推卸责任。
→推卸责任无益于解决问题。
打击报复。
→强横无法改变事实。
从镜子的角度立意:怎样对待别人的缺点和由此而遭受的报复?
1.要实事求是。
2.要坚持真理。
3.要不畏强暴。
4.敢于说真话的人不应受到打击报复。
5、现代社会需要敢于直言的人。
材料: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
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
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洛伦兹:迷信权威,与成功擦肩而过。
爱因斯坦:适当的怀疑是智者的火炬。
三、以果溯因法
有些材料呈现事情的结果,以果溯因,“因”就是立意点。
材料: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
此材料中事情的结果: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
子。
此材料中事情的原因:螃蟹→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
接受别人好的意见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青蛙→帮助别人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综合两者→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
四、情感倾向法
从材料的字里行间中抓住出题人的情感倾向,确定立意的方向。
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此材料的“好事之徒趋之若鹜”明显含有贬义。
立意: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五、辨明关系法
有些材料涉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这关系就是审题立意的切入点。
材料: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
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此材料就表明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是依存关系。
据此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祸患常
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六、提炼本质法
通过材料呈现出的种种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深挖其本质。
材料: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立意: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做人促进做学问。
拓展训练:
材料: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苗欢舞着,异常兴奋。
远处的风,一口气吹灭了燃烧的火苗。
熄灭的火柴被主人扔在地下,火柴抬头对着风说:“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风回答说:“孩子,我是爱你的,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
”火柴听后,望着风,叹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