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多种类型材料审题技巧总结
高考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审题和构思

高考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审题和构思高考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审题和构思作为高中生的你,高考材料作文已经成为你必须面对的考试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审题和构思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你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快速找到重点,还能够让你的作文更加有条理,更加清晰明了。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审题和构思的技巧,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审题在高考材料作文中,审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有通过对题目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才能够找到好的写作思路。
以下是一些关于审题的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并注意题目中的重点词汇。
高考材料作文的题目通常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需要在读题时逐一分析,找到其中的关键信息。
2. 把题目中的信息与材料进行对比,寻找联系。
高考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与题目密切相关的,只有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写作思路。
3. 运用归纳、分类、比较、分析等方法,理清思路。
在分析题目和材料时,可以采用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归纳、分类、比较、分析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和题目。
二、构思在审题的基础上,构思是高考材料作文的关键步骤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构思的技巧:1. 采用连线法,理清思路。
在构思时,可以采用连线法,将材料中的主题和自己的观点进行连接,以便更好地理清思路。
2. 找到材料的矛盾点,进行深入探讨。
高考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存在一些矛盾点,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矛盾点的深入探讨,找到自己的写作思路。
3. 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在构思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以上是关于高考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审题和构思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高考材料作文中,审题和构思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做好充分的准备,取得好成绩!。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一、审题的原则----“三性”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1)服从材料的整体;(2)观点可能比较新颖;(3)自己有话可说。
二、审题的方法----“四清”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三、高考真题一只老鹰从山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方法第一篇:审题方法之细读题目审题是写好一篇高考作文的重要步骤,只有真正理解题目的意思,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
在审题时,我们可以采用细读题目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关键词,包括主题、要求和限制。
2.充分理解题目中的关系词,如比较、论证、原因、影响等。
这些关系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体和写作方式。
3.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确定作文的叙述对象和事件发生地点。
4.分析题目要求的层次,确定文中需涉及到的观点、论述和细节。
这样可以避免过于泛泛而谈,使文章更具有针对性。
5.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作文结构,展开思路。
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有条理地组织文章内容。
第二篇:审题方法之解构题目审题是写好一篇高考作文的重要步骤,解构题目是审题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具体步骤如下:1.将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关键词提取,理解每个关键词的意思。
2.将题目分解成不同的部分,理清题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3.划分题目的要求和限制,分析题目中的关系词,如比较、论证、原因等。
4.根据题目要求的层次,确定作文的观点、论述和细节,形成一个逻辑的结构框架。
5.在解构题目的基础上,组织文章的内容,展开思路。
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篇:审题方法之找准论证要点审题是写好一篇高考作文的重要步骤,找准论证要点是审题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具体步骤如下: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关键词和要求。
2.分析题目的论述要点,找出题目中的核心问题。
3.思考题目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观点,准备好有关于论证的事例和证据。
4.合理安排作文结构,将论证要点进行顺序的组织和表达。
5.在作文中合理运用论证要点,展开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可以采用举例、对比、引用等方式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
通过以上三篇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方法的介绍,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找到正确的写作思路,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高考材料作文的六种类型及其审题技巧

高考材料作文的六种类型及其审题技巧当下,高考作文中材料作文之风盛行,有一统天下之势。
虽然说,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千差万别,但不外乎以下六种类型,我们只要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来审题,就能扣住题目立意,否则,可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一、只有一句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材料:穆罕默德有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穆罕默德的原话是:“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
”这是一个比喻。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
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在拥有两块面包的前提下,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有两层意思:1.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用一块去换而不是用两块去换,就是说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2.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二、有多句议论材料,观点相同的材料如何审题材料: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③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这三条材料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意义,勉励人们多读书。
你奔着这个目标去写绝对不跑题。
你从三句话中任意抽取一句话当作你文章的题目或者中心来写,也绝对不会跑题。
五种类型的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五种类型的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作文天地03-28 1730:五种类型的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
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下文例题中将不再赘述这一基本要求)。
目前,学生在材料作文中的突出问题是:误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不注意二者的区别;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偏离题意;对两则及多则材料不知如何归纳概括,常常顾此失彼。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审题。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新材料作文,特别是多则材料类作文正确的审题方法,提高准确把握题意的能力,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一、相同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一: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
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
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1.要读懂材料。
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确材料指向,归纳材料要点,把握材料寓意,最终提炼写作中心。
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也是考场作文能否及格的第一步。
2.要联系实际。
确定写作中心后,内容构思是要选择切入点,从身边小事、眼前情境、街头见闻等入笔,徐徐展开生活画卷,联系作者的学习、生活实际,写实事、抒真情、谈看法、说体会。
3.要力求出新。
在文章观点无误的前提下,展开多角度的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克服从众心理,独辟蹊径,力求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摄人心魄的好文章。
4.要锤炼语言,巧用修辞,力求使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5.避免材料作文跑题的方法是要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做到首尾呼应,反复点题。
【第二种方法】1.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2.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4.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5.细节切入法。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高考材料作文类型及审题立意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 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源自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 体特征鲜明。
审题立意解析
此题是一道“情景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把窗子比作“画框”,把每个人自身不同的经历、 感受比作“一幅图画”。这种情感色彩浓郁的文字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容易激发考生对生活的 回忆与感受,触及考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从而使考生找到写作的情感触发点。
3、互补法。如果是内涵对立的多则名言材料,彼此之间没有“交集”,考生从 某则材料人手确定立意未尝不可, 但如此作文只能算作基本符合题意。要精准切 题,考生还须采用互补法,就是寻求名言之间的互补关系,用叠加数则名言内涵 的方式确定立意。 4、关联法。如果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从所给名言中选择两三条确定立意,考生务 必要选择有逻辑关联的几则材料合理组合,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列,层进, 总分,切忌不假思索,胡乱选择,导致作文立意混乱。
在明确了每句名言的含意之后,考生就可以选择有逻辑关联的两三句作为基础确定立意。如考生 以①④⑥句为基础,可以从自强不息、胸怀天下、建功立业等方向确定立意;以②③⑤三句为基础, 可以围绕修身爱国,必须要有使命担当等方向立意。考生也可以选择两句名言为基础确定立意,如⑤ 句与⑥句组合,可以立意为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勇做时代先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多种类型材料审题技巧总结一、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例1: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
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
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内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例2: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
开始年轻人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父亲却老泪纵横。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二、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例3: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
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概括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1、从鸟这方面立意:(1)超脱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2、从材料的议论部分立意(1)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疼痛的的巨创来换取(2)以生命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例4: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1、从螃蟹的角度思考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2)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2、从青蛙的角度思考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3、从全面地把握材料来思考,可以提炼以下观点: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三、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例5: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一只蜜蜂与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他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子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垫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
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的潇洒,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世界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具体方法: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
思考角度:找出关键句——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摆正自己在学习、班级及家庭中的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去掉自卑、培养自尊自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四、“材料类”材料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例6:美国校园枪声1998年某天,美国阿肯色洲某中学突然枪声大作,年仅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约翰逊在校园开枪扫射,打死了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此外还大伤了11名师生。
美国前总统谈校园暴力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导致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
”我国少年暴力现状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
十一二岁的孩子杀人、伤害和恶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也时有所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或含义作文。
思考角度: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哪些东西?1、教育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2、文化的问题:凶杀、色情等垃圾文化的影响3、经济的问题:为钱而不顾一切甚至是不顾下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有钱而又失控4、管理的问题:口头上、形式上的严格管理,而事实上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落实5、政治理念问题:我们成人到底该干什么?我们的社会走向、教育走向、民族走向——下一代的培养走向等问题例7: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
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
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
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
”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
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审题思考: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然后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
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
对此你有哪些想法?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
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五、诗歌材料例8: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立意: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题目是“境”。
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这首小诗的寓意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1、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
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2、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3、用人问题。
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
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