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课件专题精准提升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课件专题精准提升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方法
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化用素材、组 合素材
经典案例剖析与启示
案例
优秀作文中的素材运用实例
启示
如何选取典型素材、如何巧妙运用素材、如何提升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04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运用
语言表达要求及提升途径
语言表达要求
清晰、准确、生动、得体,符合语境和文体要求,能够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提升途径
措施。
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和评改建议,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组合型材料
作文的写作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深化立意,体现思辨性
在确定立意后,要进一步深化立意, 通过分析和思考,挖掘出更深层次的 意义和价值,体现思辨性。
构思布局策略探讨
拟定写作提纲,明确写作思路
在写作前,要拟定写作提纲,明确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确保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
合理安排段落,注重过渡与照应
在安排段落时,要注重段落之间的过渡与照应,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贴近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组合型材料作文往往围绕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展开,引导学生关注现 实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03
鼓励创新思维,注重个性表达
高考语文作文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个性表达,组合型材料作文更是
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表达平台。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
行思考和分析,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个性风采。
在写作前,认真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 和主题,确保自己的立意与材料相符。
明确中心论点,紧扣主题展开
在写作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避免偏离主题。
3
结尾点题,强化立意表达
在文章结尾处,要再次点明主题,强化立意的表 达,使整篇文章首尾呼应。

高考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指导

(一)明确要求: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 你所认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外国青年;隐形读 者——阅卷教师。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 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 联系。(最大难点)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第一则材料写的是国家实力弱,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割让领土,甚至 是以战胜国的身份,也拿不回被强占的领土。第二则至第四则材料归为一类, 写的是国家经济、体育、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国家实力逐渐强大,在 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归类的两组材料进行对比后,我们找到相异点: 国家实力弱与强的区别。因此,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才能安民、富民;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才能真正地支撑起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立意: 落后不忘奋起,强大不忘屈辱,居安不忘思危。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组合型时政材料作文如今已经风靡全国成为命题老师的最爱然而广大学生依然找不到应对之法
高考作文: 组合型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文指导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同构型: 共享单车→用途:出行←高铁 ↓ 共同特征:科技进步、新生事物→移动支付 ↓ 意义:共享便捷、和谐、美好的生活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互补型: 京剧→艺术形式←广场舞 ↓ 共同特征:中国人的娱乐 ↓ 意义:传统与流行并放异彩的中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2020届高考作文——结合作文结构题讲讲技巧—杨树

2020届高考作文——结合作文结构题讲讲技巧—杨树

2020届高考作文——结合作文结构题讲讲技巧杨树一、结构透亮 ................................................................................................................................. - 1 - 老杨教你招 ..................................................................................................................................... - 3 - 二、议论文标准段结构.................................................................................................................. - 8 - 老杨教你招 ..................................................................................................................................... - 9 - 三、事例论证套路 ....................................................................................................................... - 12 - 老杨教你招 ................................................................................................................................... - 12 - 四、议论文分论点 ....................................................................................................................... - 13 - 老杨教你招 ................................................................................................................................... - 16 - 五、议论文开头 ........................................................................................................................... - 19 - 老杨教你招 ................................................................................................................................... - 20 - 六、议论文结尾 ........................................................................................................................... - 26 - 老杨教你招 ................................................................................................................................... - 27 - 七、议论文结构着力点................................................................................................................ - 30 - 老杨教你招 ................................................................................................................................... - 35 -一、结构透亮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题目立意,并阅读例文,思考其立意是否合乎材料,并分析其文结构特点。

2020高考“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2020高考“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言)作为考生落笔的抓手,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或“合理引用”两三句名言),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或名言)组合,并由此写出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审题流程模板】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读懂命题者设置的任务,包括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其次要把握关键词(或名言)之间的关联,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环节。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模板:【审题思路展示】[典例](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路】第一步:寻(明任务)①数量限制。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两三个关键词”是指不能少于两个,也不要过多,“两三个”即可。

②内容驱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则是敲定了写作的方向——“作者是如何认识中国的”。

③对象设定。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是写作的目的,这句话说明了“你向谁介绍中国”,也就是不能随便介绍,要“帮助”“读懂”。

④思维驱动。

“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要注意将关键词归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介绍的内容。

第二步:选、组、立(定观点)可以有下面几种立意组合的角度:①正向思考组合。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2020高考作文指导四种组和例子的妙用技巧(3页)

2020高考作文指导四种组和例子的妙用技巧(3页)

2020高考作文指导四种组和例子的妙用技巧在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中,双打项目讲究配合默契;在相声表演中,捧哏和逗哏讲究配合默契。

同样,在议论文写作中,列举事例也讲究组合机智。

得法,则给人以巧思之感——“亏他想得出来”;反之,则给人以堆砌之嫌——“字数不够例子凑”。

下面以一次习作为例,介绍四种创意的组合例子的妙法。

【原创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年轻的毕业生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临行前他去咨询自己的老师。

老师说:“记住人有三根骨头,你就能面对任何困境了。

它们是眉骨、颚骨和脊梁骨。

眉骨让你不断地开阔视野;如果你有疑问的话,颚骨会助你找出答案;脊梁骨则会让你盯住目标,直至成功。

”一、“正”与“反”对比正面例子与反面例子的对比,是最能产生视觉和心理的冲击波的,因为前者能引导、引领,后者能警示、警醒。

将其组合到一起,可整合正向的牵引力和反向的推动力,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论述合力。

如:开阔的视野有助于人们看清正确的发展方向。

盛唐之际,开明的君主积极推行对外开放交流的政策,放眼整个世界且雄踞于这个世界。

相反,处于困境中的晚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安于现状,止于现状,不愿意开阔自己的眼界去探索外面更加进步的世界,最终导致国家发展滞后于世界,遭受列强侵略,在屈辱中苟延残喘,最终走向灭亡。

(秦梦《成功之路三步走》)唐朝之“盛”源于其开阔的视野,对外开放交流,放眼世界,并最终雄踞世界;清朝之“朽”源于其闭塞的视野,对外以天朝大国自居,关起国门,并被最终攻破国门。

该段不仅精选了两个具有可比性的例子,而且在论述中将比照点连缀成了事理的逻辑——视野的“阔”与“狭”导致了国策的“开”与“闭”,并最终导致了国运的“盛”与“衰”。

“正”与“反”的对比,使事理更加明晰,态度更加鲜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它启示人们,视野的“宽”与“窄”决定着境界的“高”与“下”;境界的“高”与“下”决定着作为的“拓”与“守”; 作为的“拓”与“守”决定着地位的“巍”与“危”。

2020届高考作文——结合作文结构题讲讲技巧

2020届高考作文——结合作文结构题讲讲技巧

高考作文——结合作文结构题讲讲技巧一、结构透亮 ................................................................................................................................. - 1 - 老杨教你招 ..................................................................................................................................... - 2 - 二、议论文标准段结构.................................................................................................................. - 8 - 老杨教你招 ..................................................................................................................................... - 8 - 三、事例论证套路 ....................................................................................................................... - 11 - 老杨教你招 ................................................................................................................................... - 12 - 四、议论文分论点 ....................................................................................................................... - 13 - 老杨教你招 ................................................................................................................................... - 15 - 五、议论文开头 ........................................................................................................................... - 18 - 老杨教你招 ................................................................................................................................... - 19 - 六、议论文结尾 ........................................................................................................................... - 24 - 老杨教你招 ................................................................................................................................... - 25 - 七、议论文结构着力点................................................................................................................ - 29 - 老杨教你招 ................................................................................................................................... - 34 -一、结构透亮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题目立意,并阅读例文,思考其立意是否合乎材料,并分析其文结构特点。

2020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素材混搭力技法一 物象混搭

2020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素材混搭力技法一 物象混搭

2020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混搭力技法一:物象混搭物象混搭,即选取生活中震撼自己心灵的物象,按不同方位空间、彼此相关的几个事物、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或不同方面等进行横向混搭,构成排比段式。

混搭的内容通常是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等,把道理上相连的感悟点按理想的方式排列,以强化说理的力度与分量,给人诗意的审美感受。

写作中,我们可以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多选择情味浓郁、富有哲理韵味的物象作为混搭的组成部分,增强作文的亮点和表达效果,使文章展示出夺人心魄的华美。

角度1·物象属性根据自然景物的内外属性进行联想和类比,例如物象的色彩、形态、存在方式、生命规律等等,借用象征手法,让普通的事物饱含哲理韵味,在突出主题的同时,给读者以启发。

混搭·效果片段片段1 飘逸柔美的白云钟情于化育万物的大地,于是溶成了片片甘霖;仙姿卓绝的幽兰痴情于深远旷逸的空谷,于是散发出缕缕的幽香。

茫茫人海,岂无三千弱水缤纷景,我却只取一瓢:滚滚红尘,几多姹紫嫣红锦绣春,我独爱这一枝。

(话题:独爱)片段2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散发出令人沉醉的清香: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朵;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

(话题:蜕变)片段3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话题:爱心)片段4 河蚌因为沙石磨砺而备受煎熬时,它在心中种下了一束阳光,它知道沙石将变成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于是,世间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明珠;蝴蝶在蛹中艰苦挣扎时,它在心中种下了一束阳光,她想到了破茧而出后花问的翩翩起舞,于是,世间又多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组合型材料作文是从材料形式上来讲的,指命题材料以多则名言、诗文,多个关键词,多个事件或现象等组合出现,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组合其中某几则材料进行立意、写作的作文题。

这种题目在之前的高考作文中曾出现过,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在这两年,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爱国情怀”,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全国卷Ⅲ作文题“改革开放三部曲”,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用关键词读懂中国”、全国卷Ⅱ作文题“化育后世的诗文名句”等,从材料形式来看,都是组合型材料作文。

一、组合型材料作文题的命题形式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发现,组合型材料作文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命题形式。

1.事件组合型作文题的材料,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组成的。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就是将“世纪宝宝”出生、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事件组合起来作为材料的,这些事件都是先后发生在我国的独立的事件。

2.关键词组合型这类作文题是将几个有影响力的关键词列举出来,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个进行写作。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名言组合型这类作文题由几则内涵不同的名言或古代诗词,或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口号组成,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则进行写作。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 首 页
18
告诉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挫折,关键是如何面对 现实,在艰难困苦中崛起;同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是我们这 个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这样正确地分析和审视材料,我们才能找 到这一特殊的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联点,做到准确立意。
返 首 页
19
对于以列举关键词为主要方式的作文题,要准确界定关键词的 内涵和外延。如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中的关键词“美丽乡 村”,是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 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起来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而不是其他时期的乡村。考生在选择这一关键词时, 只有把握住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才能写出切题的文章来。
返 首 页
1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 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返 首 页
11
二、组合型材料作文题的特征 1.材料内容的切身性 组合材料中的事件都是与普通百姓关系密切甚至与其切身利益 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无论是繁华都市的学子,还是偏远乡村的孩 子,对这些事件都是耳熟能详的。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Ⅰ呈现的“一 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
返 首 页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广阔的思考、写作空间。 返 首 页
16
审题立意是否准确是一篇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组合型材 料作文题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这类作文题与其他材料作文题相比, 还增加了对材料重新分组组合的环节,而这一环节依然伴随着审题 立意。
返 首 页
17
1.认真分析材料,准确阐释关键词 组合型材料作文题所给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必须正确理解、 准确阐释,否则就会言不及义,离题万里,造成写作的失败。 对于事件材料,要把握事件的意义。如 2018 年高考全国卷Ⅰ作 文题所列举的一系列事件中的“汶川大地震”,是与“北京奥运 会 ”“‘ 天 宫 一 号 ’ 首 次 太 空 授 课 ”“ 公 路 ‘ 村 村 通 ’ 接 近 完 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有不同含义的材料,命题者意在
专题八 写作 当今高考最流行的4类材料作文
精准提升2 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
组合型材料作文是从材料形式上来讲的,指命题材料以多则名
言、诗文,多个关键词,多个事件或现象等组合出现,考生可以自
由选择、组合其中某几则材料进行立意、写作的作文题。这种题目
在之前的高考作文中曾出现过,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在这
返 首 页
12
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这些关键词,都 与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材料便于考生调动自己的生活 积累,将自己置身于某一个事件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和体 验,这样就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返 首 页
13
名人名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内涵深刻、意 蕴丰富的特质。考生经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多年教育,已经具有了 一定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些名人名言一定能够唤起他们心 灵的某种体验,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或价值观,并且在文章 中表现出来。如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可以唤起考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坚忍顽强的意志,“露从今 夜白,月是故乡明”可以激起考生热爱家乡乃至祖国的赤子情怀。
返 首 页
5
2.关键词组合型 这类作文题是将几个有影响力的关键词列举出来,要求考生从 中选择两到三个进行写作。
返 首 页
6
如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 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 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返 首 页
15
3.组合形式的灵活性 组合型材料作文题所选材料在数量上比传统的新材料作文的材
料要多,在内容上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命题者要求考生将
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材料联系起来思考,然后写一篇文章,组合形式
十分灵活。从理论上讲,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Ⅰ这种组合型材料作文 题可以有数百种组合,即使像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这样只有六则名 言的材料,也有几十种组合。这种组合形式的灵活性给爱国情怀”,2018 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世
纪宝宝’中国梦”、全国卷Ⅲ作文题“改革开放三部曲”,2017 年全国
卷Ⅰ作文题“用关键词读懂中国”、全国卷Ⅱ作文题“化育后世的诗文
名句”等,从材料形式来看,都是组合型材料作文。
返 首

3
一、组合型材料作文题的命题形式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发现,组合型材料作文题主要有以下 三种命题形式。
返 首 页
7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返 首 页
8
3.名言组合型 这类作文题由几则内涵不同的名言或古代诗词,或具有时代特 征的标语口号组成,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则进行写作。 如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返 首 页
14
2.写作思路的多样性 组合型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如“京剧”在 长期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创新,成了我国的国粹,考生可以谈它的悠 久历史,可以研究它的文化渊源,可以探讨它与其他剧种的联系与 区别,可以联系当下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等举措谈弘扬传统文化的 重要性。总之,具有开放性的材料给考生提供了多样性的写作思路。
返 首 页
4
1.事件组合型 作文题的材料,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组成的。2018 年高考 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就是将“世纪宝宝”出生、汶川大地震、北京 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 “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事件组合起来作为材料的,这些事件都是 先后发生在我国的独立的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