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尖培养及热处理技术在百合脱毒中的应用研究
东方百合脱毒技术的研究

东方百合脱毒技术的研究东方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类花卉,花大美丽,色彩丰富,香味浓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
近年来,病毒病的发生导致东方百合品质严重下降,制约了东方百合生产的发展。
当前东方百合脱毒技术普遍存在操作困难、脱毒率低等情况,因此建立简便易行、脱毒率高的脱毒体系是减少病毒对东方百合的危害、恢复种性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系统研究了东方百合组织培养技术,同时对东方百合较高温度茎尖培养及脱毒技术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东方百合组织培养技术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以70%酒精浸泡30S,再用0.1%的升汞消毒10min为东方百合茎段和鳞片消毒的最佳方法;b.鳞茎下部为诱导分化小鳞茎效果最好的部位,诱导率和诱导小鳞茎数分别为100%和10.5;c.添加活性炭对东方百合小鳞茎的诱导有积极的作用;d.在东方百合小鳞茎诱导时生长素用NAA比用IBA好;e.MS培养基为东方百合小鳞茎诱导较适宜的培养基;f.MS+6-BA0.5mg/L+NAA0.30.5mg/L+活性炭3g/L为东方百合小鳞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g.IBA对东方百合小鳞茎复壮的效果要优于NAA;h.0~0.5cm等级的小鳞茎最佳的复壮激素浓度和配比为6-BA0.1mg/L+IBA0.1mg/L,0.5~1.0cm、1.0~1.5cm、>1.5cm三个等级的小鳞茎复壮最佳的激素浓度和配比为6-BA0.3mg/L+IBA0.3mg/L;i.在东方百合增值培养中激素以6-BA0.7mg/L+NAA0.3mg/L效果最佳;j.MS+IBA0.3mg/L+活性炭3g/L为东方百合生根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
②东方百合较高温度茎尖培养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2℃为东方百合茎尖能正常生长的最高温度;高盐浓度的MS培养基较适合东方百合茎尖的培养;IBA是较适合于32℃下百合茎尖培养的生长素;MS+6-BA0.1mg/L+IBA0.1mg/L+活性炭3g/L是百合茎尖培养较理想的培养基;暗培养对百合茎尖培养没有明显影响。
西伯利亚百合脱毒及病毒检测

西伯利亚百合脱毒及病毒检测百合(Lilium spp.)属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是我国重要的观赏类经济植物。
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作为鲜切花的百合品种越来越多,其栽培规模也不断扩大。
然而,百合由于遭受病毒侵染并出现生长势降低,枝、叶、花畸形等衰退现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给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进行病毒脱除处理、推广无毒化栽培技术对提高百合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严重危害百合的病毒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无症病毒(LSV)和百合斑驳病毒(LMoV)。
国内外对百合也做了一些脱毒及病毒检测的研究,但是没有对西伯利亚百合进行过病毒脱除研究,对百合其它品种的脱毒多采用生物学或血清学方法检测其效果,现已证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远远高于这两种方法,而单一的采用生物学或血清学方法检测脱毒结果有可能因植物体内病毒浓度低而出现假阴性的现象,得出错误的病毒脱除结论。
本文则系统的研究了感染西伯利亚百合的CMV、LSV、LMoV的脱除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为西伯利亚百合生产应用提供可靠的指导。
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建立了西伯利亚百合品种的组织培养体系。
研究得出MS为百合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培养基各成分最适组为:鳞片和茎段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1~1.2mg/L BA+0.2 mg/L NAA;丛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05~0.5mg/L BA(或KT)+0.02 mg/L TAA或0.05mg/L NAA;生根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0.05mg/L BA+0.5 mg/L NAA。
2.系统研究了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病毒唑加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四种脱除CMV,LSV,LMoV三种病毒的方法,并对这四种脱毒方法进行了比较,综合考虑存活率和脱毒率认为:病毒唑加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的脱毒率最高,最高达到67.5%,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次之,而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又优于直接取茎尖培养。
龙牙百合脱毒技术的研究

d t i tnrt.S g eoi tnt a  ̄n w sdfclt  ̄lv h i s o pe l,o h t eddlne t .【 ocui U 咄 cm iao e xc l e i l dt c i el t a i utoll etev u m ley rt e e ogr i o ao a n e x ao r n i f l o r c t an me C nl o J s o bnt n s n i
a dted t ic t nrt ees d d n n h eo f ai ew r t i 、A d出ee e t o h出 t r ea r rt a n , rt a n n w 出 c e ia i ii r iai n t . nt 1一 x i o a ue f c f i e  ̄ rt eper l t per n e t i h m cl n bt b vr ,e o h 1 s r u e me e h or i c e¥ 1 "
lg fL lmllu io' u b o y 0 ii o gf lmlTh m i l l
YA NG B -l e l ( oeeo Lf cee,N nhn nvri ,N mII ,J gi 307 aym a C lg f i Si e acagU i sy a 11 i  ̄ 0 4 ) l l e n e t ag a n 3 Abt c l betel1 i o temsa h’ odsus出eot m prahf mdc gtev u—e edi so Ll m l g o T u . s at O j i 1 a fh r c v 1 e m er 忸st i S e c pi mu apoc o p u i h i s esel g f iu o i mm hmb r n r f l n i nf l 1eo M t dl h W ae t e l g n ube f .1 g o st t a r l, h orl i e ensoti z n o/ n spi s di s dbllso L o i mm a e e ce n a t nf l s dm t i s tecr ao bt e o t s ead¥u1 ad出esri lae ea e tn w h pi u e v a rt u v
兰州百合脱毒原种球繁育技术

兰州百合脱毒原种球繁育技术材料选择选择种源明确、生长健壮、外观无病毒症状的兰州百合植株,挖取鳞茎后,选取周长≥10cm鳞茎的中层鳞片作为繁殖材料。
脱毒原原种的获得1 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的配制需按照NY/T 2306—2013《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的要求执行。
根据组培各阶段要求培养基需附加不同生长调节剂,配制3种培养基,配方见表1。
2 组培苗的获得(1)外植体消毒用毛笔蘸取洗洁精刷洗剥取的中层鳞片,洗净后在流水状态下冲洗2~3h,置于超净工作台后移入无菌瓶,倒入75%酒精消毒1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1min;倒入0.1%HgCl₂,消毒8min,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1min,以便充分洗去残留的HgCl₂。
(2)接种将消毒的鳞片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沿鳞片边缘切除1mm的外围部分,选取鳞片的中部至基部,切成长×宽约1cm×1cm的小块,凸面向下平铺放入诱导培养基中,每瓶1株。
将接种好的外植体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温度24~26℃,光照12h/d,光照强度2000~3000lx。
培养2周内,观察污染情况,及时将长菌材料移出培养室。
(3)诱导培养外植体接种30d后,鳞片伤口处形成愈伤组织,将获得的愈伤组织切成0.5cm×0.5cm的团块,接种到诱导培养基,置于培养室,温度24~26℃,光照12h/d,光照强度2000~3000lx条件下培养约35d 后,可获得0.5cm以上的不定芽。
3 病毒的脱除(1)热处理将暗培养获得的不定芽切下,转入继代培养基,置于光照培养箱,32℃适应7d,然后在光照14h/d、温度(39±1)℃,黑暗10h/d、温度(25±1)℃条件下,交替处理25d。
(2)茎尖培养以经过热处理的组培苗为脱毒材料,选取生长正常的植株,在10~80倍解剖镜下剥取0.2~0.5mm茎尖放入诱导培养基中,每瓶接种1株,置于培养室,在25~30℃条件下暗培养2~3个月,在培养期间每隔30d转接1次,使其繁殖成无性系,单个观察培养并分留样品进行病毒检测。
百合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百合脱毒技术研究进展刘艳妮;佘奎军【摘要】Lil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ut flowers, and the long-term asexual reproduction caused the virus accumulate largely in them. An introduction is made on the common viruses of lily an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is made on the processing methods to eradicate the virus, such as heat treatment, virus-free shoot tip tissue culture, chemical treatment, and vitrification cryopreservation treatment. The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virus detection technology are also presented.%百合是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长期的无性繁殖造成病毒在其体内大量积累。
介绍了侵染百合的常见病毒种类,并详细叙述了通过热处理、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化学处理、玻璃化超低温处理法等获得无病毒苗的方法,以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10-11,15)【关键词】百合;病毒;脱毒;检测【作者】刘艳妮;佘奎军【作者单位】银川能源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宁夏永宁 750105;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永宁 750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2+65百合(Lilium browniivar.viridulum)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球根花卉,其花形有漏斗状、喇叭状、杯状,或平展或反卷,具芳香,还因其寓意纯洁而深受人们喜爱,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
百合快速繁殖及脱毒研究进展

百合快速繁殖及脱毒研究进展陈静,陈玲,陈秋燕,陈伟强,陈燕云(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09生物技术第一组)摘要:大百合是一种极具观赏和药理价值的重要野生花卉。
它的主要应用价值在于观赏,目前兰州七里河等地区广泛栽种食用百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百合还可制作成百合干、百合粉,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很高。
到目前为止,百合仍然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
中医认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鳞状茎均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花卉。
根据该植物的繁殖特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百合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百合快速繁殖组织培养进展前言百合( Lilium spp.)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大多数可以食用、药用是上等的滋补佳品。
中药百合中含有皂苷、生物碱、多糖、磷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淀粉和大量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1]。
中医认为,百合性味甘寒,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和精神恍惚等症[2]。
现代医学认为,百合多糖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的特性[3]。
1.百合快速繁殖研究进展百合既可入药又可作为保健食品,为药食共用之品。
但由于人类、非人类的影响,使一些分布地区窄或生态适应性弱的百合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传统的百合繁殖方法主要采用常规分球、分珠芽鳞片扦插、鳞片包埋等。
但采用这些方法繁殖,繁殖系数较小,特别是经多代分殖以后,常造成种性退化,甚至病毒积累,影响百合的产量和质量[4]。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迅速去除病毒和更新品种,加快了百合的快速繁殖速度,缩短了百合的生育周期。
组织培养中的胚培养、花药培养等技术还可克服百合杂交育种中存在着基因库贫乏、种间杂交不亲和等局限性弊端。
本文就百合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涉及的相关原理和研究作简要介绍。
百合病毒脱毒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百 合 ( i u p . 为百 合科 百 合 属 多 年 生 宿 L l m sp ) i 根 植物 , 国际 上重要 的切 花 观赏 花卉 , 年来其 生 是 近 产 和消费 均呈上 升趋 势 而 , 然 由于 劣质 种源 的 引进 以及不 规范 的种 球 自繁 和长 期 无 性 繁殖 , 毒 不 断 病
2 云 南 省 农 业科 学 院 花卉 研 究 所 , 昆明 6 0 0 ) . 5 2 5
摘要 : 阐述 百 合 病 毒 的 种 类 和 危 害 , 统 地 介 绍 热 处 理 、 尖 培 养 、 芽 培 养 、 处 理 结 合 茎 尖 培 养 、 毒 抑 制 系 茎 珠 热 病 剂 结合 茎尖 培 养 等 5 脱 毒 方 法 , 及 利 用 指 示 植 物 、 种 以 电镜 技 术 、 联 免 疫 和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检 测 百 合 主 要 病 毒 的 酶
维普资讯
广 西农 业 科 学
20 0 7年 第 3 8卷 第 6期
・6 3・ 7
百 合 病 毒 脱 毒 及 检 测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王 丽花 王 继 华 , 瞿 素 萍 杨 秀 梅 吴 学 尉。 , , ,
( . 南省 农 业科 学 院 农 业 部 花 卉 产 品 质 量 监督 检 验 测 试 中心 , 昆 明 6 0 0 ; 1云 5 2 5
率在 9 以上 , 成 了较大 的经济损 失 [ 。 目前 为 O 造 1到 ] 止, 百合 病毒 病原 有 1 4种 , 类菌 原体 1种[ ]其 中发 2, 生 普遍 , 害 严 重 的 病 毒 有 4种 , 百 合 无 症 病 毒 为 即 ( i y tmls i s 、 瓜 花 叶 病 毒 ( uu Il s mp o esvr ) 黄 y u C c m— b rmo a i s 、 合 斑 驳 病 毒 ( i tl e si vr ) 百 c u Ll mot y e vr s 和百 合 丛簇 病毒 ( i o et i s , i ) u L l rs t vr ) 其他 病 y e u 毒 少量 发生 , 百 合 不构 成普 遍危 害 。 对 百 合病 毒通 过 昆 虫 介 体传 播 及 扩大 为 害范 围,
百合脱毒组培技术研究

的茎尖的脱毒效果差;由于病毒不耐高温,通过热 处理可使其钝化后脱除,故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的 脱毒效果好,0.2~0.5 nlm大小的茎尖脱毒率 可达60%,0.5—0.8 mm的茎尖脱毒率为30%。 表1 百合无菌苗的脱毒方法比较
[1]Cohen
J,Gera A,Loebenstein
G,et a1.Virus diseases
1.0 mg/L+NAA 0.3
2结果与分析
2.1茎尖培养结果 茎尖在Bl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即有小鳞茎 状突起产生,2个月可得到分化苗,转瓶在B2培养 基中继续培养1个月,叶片抽长,芽高可达2—
3 cmo
mg/L(简
称B1)中培养,获得的组培苗作为茎尖脱毒材料。
收稿日期:2005..04-05;修回日期:2005—11-12 通讯作者:明艳林,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研究;E—mail:xmyanlin@yahoo.tom.ca。
此,病毒一旦感染百合,即在种球内不断积累,最终 导致种质严重退化,给百合种植业造成巨大的经济 损失。迄今已发现引起百合种球退化的病毒及其 类似病原多达12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百合潜 隐病毒(Lily 病毒(Tul/p
symptomless breaking mosaic
mg/L+NAA 0.1
mg/L(简称B2)中,并置于
处理撒搿嘣粥数臀鉴嚣觜尹
[2] [4]
of lilies in 84—87. Bellardi
Israel【J].Acta
Horticulturae,1996,432:
M G,Nanni G,Bertaccini A.Old and new
viruses of lily in 568:215-2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 V)a d ll y C n iy s mp o e s v r s ( t mls i u LSV)we e d t r n d b I A e h i u . Th e u t h we h ts o t t r e e mi e y EL S t c n q e e r s l s o d t a h o i s p
明 了茎 尖培 养 结 合 热 处 理 的脱 毒 技 术 的 可行 性 。试 验 结 果表 明 , 于 c 对 MV 的脱 毒 . 用 茎 尖培 养 即 可 达 到 很 好 的 脱 仅 毒 效 果 。 对于 L V 的脱 毒 , 尖培 养结 合 3 n热 处理 的脱 毒 效 果优 于普 通 组 织培 养 和 茎 尖 培 养 。 S 茎 0mi
,1 , l . f ,
GAO Hui n .F n yig — g qi AN La — n .W ANG u h n 。.GAO n — h g Xi— o g Ho g z an 。
( . moo 3 I siue,S  ̄1 i a my o 1 Po lg - ntt t hl de J Agrt lua (e e .T i h n ’0 0 0 Chn 2 S a xi ’d — r A( 7 iut r lS‘ m 5 a guS a li 3 8 0, ia; . h n a e ’ i A( myo Agrt lu a S’ m P . Ta y a k n 3 0 6. h n :3 Sh nr o r rc lu a . ̄ C C ne J iut r l ce ’ i i u n S a wi0 0 0 C ia . a .iM den Ag iu tr lRge Fh e tr, ‘  ̄L‘ '
关 键 词 : 合 ;脱 毒 ; 尖 培 养 ; 处 理 百 茎 热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5 8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8 5 ( 0 0) 60 2 - 5 1 7 ~ 1 1 2 1 0 —5 8 0
Su yo rt i utr o ie t a rame t nV rs l n t ni i u o gf o td f Mei dTpC l e mbndwi Het et n i i ai L l m L n i l。 e u C h T o u E mi o n i
.
i k e ig ice sn .Du od ma eb n iu e ,h we e ,teon me tl au f lu ln Jlr m sge t s epn n ra ig et a g yma yvrs s o v r h r a na leo im o gi u i ra— v Li o
摘
Hale Waihona Puke 要 : 对 目前 百合 花 卉 栽培 存在 病 毒 侵 害 、 种 退 化 严 重 的状 况 , 东 方 百合 “ i r 品种 经过 初 代 培 养 的 无 菌 苗 针 品 以 Tb ” e
为 材 料 . 用 茎 尖培 养结 合 热 处理 的脱 毒 方 法 进 行 脱 毒 试验 , 采 并在 试 验 过 程 中采 用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 L 5 检 测 法 E J A) 对 百 合 黄瓜 花 叶 病 毒 ( u “ , H s i vr s C V 和 百 合 潜 隐病 毒 ( i mp o e iu 。 V 进 行 检 测 。证 C t ” P loat iu . M ) Ll s y y tml svr s LS ) s
a t rprm a y cu r e ie i ut r ombi d w ih he r a m e . I he e e i fe i r hu e by m rtd tp c lu ec ne t atte t nt n t xp rmen ・ c c m be os i r t uu rm ac vius
Tai a t xi0 0 yu n Slan 30 31, Chi a) n
Ab t a t Li i s r c : l um o l ngi l r m st ef mo so n me t l lwe n t ewo l.I e e ty a s t a i n l utv t d a e / o u i h a u r a n a f o ri h rd n r c n e r ,isn t a l a e r a o c i
l era e . Thssu y wa o ea o tvr sei n t n u igOr n a lu o g J o u ” b r s pi s e l g yd ces d i t d sd n b u i l u miai sn i tl i m ln i r m Tie”a e t ed i o e Li l c n
高 慧 卿 , 兰瑛 王 秀 红。 高 宏 樟。 樊 , ,
(.山西 省农 业 科 学 院 果 树 研 究 所 , 1 山西 太 谷 0 0 0 ;.山 西 省农 业 科 学 院 农 业 资 源综 合考 察 研 究 所 . 3802 山西 太原 00 0 ; 30 6
3 .山西 省 现 代 农业 研 究 中心 . 山西 太原 0 0 3 ) 3 0 1
J S AN XiAG RI UN I .H C. V.( a u‘ / i m Edii n) N t l S(e “ to
醪 目 — _ 学 (然 学 ) 】3 6 I l 匿 报 自 科 版 2 oo o .(
0 7 02 2l
茎 尖培 养 及热 处 理 技术 在 百 合脱 毒 中的 应 用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