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尖培养脱毒原理
植物微茎尖培养脱毒原理

植物微茎尖培养脱毒原理植物要是染上了病毒,那可就像人得了重病似的,病恹恹的。
不过呢,科学家们可有个超厉害的办法,就是植物微茎尖培养脱毒。
咱们先来说说植物为啥会染上病毒。
你看啊,这病毒就像小坏蛋一样,在植物之间传来传去的。
有时候是昆虫这个“小媒婆”,带着病毒在植物间串门,把病毒从这株植物带到那株植物。
还有的时候呢,植物在繁殖的时候,比如扦插啊这些方法,病毒就跟着一起“搬家”了。
这病毒一旦在植物身体里安了家,就开始捣乱啦。
植物可能就长不高、叶子发黄、果实也长不好,就像人没了精气神儿一样。
那微茎尖培养脱毒是咋回事呢?这微茎尖啊,就像是植物身体里的一股清流。
你想啊,植物的茎尖这个地方呢,细胞分裂可快啦,就像一群充满活力的小朋友在欢快地玩耍。
这些快速分裂的细胞,就像是一群忙着盖新房子的小工匠,它们可没功夫搭理那些病毒小坏蛋。
为啥呢?因为病毒这个家伙啊,它在植物身体里扩散是有一定速度的,它还没来得及跑到茎尖这个热闹的“建筑工地”呢,这里的细胞就已经快速地分裂生长起来了。
所以呀,茎尖这个地方的病毒含量就特别特别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咱们把这个微茎尖取出来,就像是把植物身体里最纯净、最健康的一部分给单独拎出来了。
然后把这个微茎尖放到一个专门的培养基里。
这个培养基就像是一个超级温馨的小窝,里面有微茎尖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就像给它准备了好多好多好吃的、好喝的一样。
在这个小窝里,微茎尖就开始茁壮成长啦。
它慢慢地长成一棵完整的小植株,而且因为它本来就几乎没有病毒,所以这个新长出来的小植株啊,那就是健健康康的,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娃娃。
你再看啊,这微茎尖培养脱毒就像是给植物来了一场超级大变身。
以前被病毒折磨得不成样子的植物,通过这个方法,就可以重新焕发生机。
比如说那些种水果的果农伯伯们,如果他们的果树染上了病毒,果实又小又不好吃。
用了微茎尖培养脱毒这个神奇的办法,新长出来的果树就能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子啦。
这对于果农伯伯来说,那可真是像挖到了宝藏一样开心呢。
植物脱毒技术

第一节 脱毒方法
一、茎尖培养脱毒 (一)茎尖培养脱毒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越靠近茎顶端区域的病毒,其感染深度越 低,生长点(约0.1~1.0mm区域)则几乎不含 或含病毒很少。离尖端越远病毒浓度越高。
无病毒苗的保存 隔离保存:种植于防虫网室 长期保存:
低温保存:茎尖或小植株培养基。19℃低温低光照,6-12月更换培养基。
冷冻保存:用液氮(-196℃)。
无病毒苗的繁殖 嫁接繁殖 扦插繁殖 压条繁殖 匍匐茎繁殖
本章小结
去除植物病毒的方法:热处理法、微茎尖培 养法、愈伤组织培养法和茎尖微体嫁接法。
2
花药脱毒
1974年日本大泽胜次首次发现,草莓 花药培养可产生无病毒植株。
草莓花药培养脱毒率高于茎尖脱毒 率,一般可达80%以上。
三、理化方法脱毒
1、物理方法: 高温处理,又称温热疗法。35-40℃一些病
毒钝化失活。 低温处理,又称冷疗法。5℃处理4-7个月
2、化学处理 病毒抗血清预处理 RNA合成抑制剂处理 病毒唑处理
2、取茎尖与接种
取芽放在无菌的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 解剖镜下,用刀剥去幼叶,露出生长点。 带1-3个叶原基的茎尖作外植体(约0.30.5mm。使用培养容器以保湿性好的为宜。
1
3、培养 25℃左右;10-16h/d, 1500—50001x,2-3个月长绿点
4、生根诱导 2-3cm高的无根苗——生根培养基, 1-2个月生根
法之一。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双链RNA法(dsRNA) 互补DNA(cDNA)检测法
组培应用之茎尖脱毒

组培应用之茎尖脱毒日期:2010年4月1日来源:互联网作者:植物组培网点击:16261、理论依据(1)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 1943年White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
1958年,Steward和Reinert 对这一学说进行了验证,即一切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的幼龄细胞含有全套遗传基因,具有形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2)植物病毒在寄主体内分布不均匀怀特(1943)和利马塞特.科钮特(1949)发现,植物根尖和茎尖部分病毒含量极低或不能发现病毒。
植物组织内的病毒含量随与茎尖相隔距离加大而增加。
究其原因可能有四个方面:其一,一般病毒顺着植物的微管系统移动,而分生组织中无此系统;病毒通过胞间连丝移动极慢,难以追上茎尖分生组织的活跃生长;其二,活跃生长的茎尖分生组织代谢水平很高,致使病毒无法复制;其三,植物体内可能存在“病毒钝化系统”,而在茎尖分生组织内活性应最高,钝化病毒,使茎尖分生组织不受病毒侵染;其四,茎尖分生组织的生长素含量很高,足以抑制病毒增殖。
2、脱毒方法(1)培育脱毒母株,获得外植体a.正确选择品种。
用于生产的品种选择很重要。
因不同品种产量、品质特性及对病毒侵染的反应不同,关系到去病毒的增产效果和脱毒种苗的应用年限。
因此,要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耐病毒病性好的品种。
b.确保品种纯度。
确保获取快繁外植体母株的品种纯度是生产高纯度、优质种苗的基础。
特别是栽培历史长的无性繁殖作物,用种量大、易造成品种混杂。
因此严格鉴定获取快繁外植体母株的品种纯度,可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c.获得外植体。
外植体可直接取于大田,但最好取于室内培育的,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既不受季节影响,又易消毒。
(2)选择培养基。
研究确定的基本培养基有许多种,其中MS适合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培养基B5和培养基N6适合于许多单子叶植物,WHITE培养基适于根的培养,应先试用这些培养基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成分做小范围调整。
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茎尖培养是将植物茎尖作为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脱毒、繁殖、遗传改良等方面。
在进行茎尖培养时,需要采用无菌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盐和植物生长因子,以支持植物的生长和分化。
虽然茎尖培养可以提高植物繁殖率,促进遗传改良,但植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各种病毒和微生物的感染,如果不加以处理,这些感染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繁殖的品质和数量,需要进行脱毒处理。
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是通过对植物进行体细胞培养和细胞选择,帮助植物去除体内的病毒和微生物。
茎尖培养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外植物质的选择、外植物的消毒、外植物体的消化和茎尖的培养。
第一步是外植体的选择。
首先需要选择健康的植物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最好是从没有感染过病毒和微生物的植株中选取。
要选择完整、无损伤、新生的芽或茎尖,以保证外植体的健康和完整性。
第二步是外植体的消毒。
在消毒前需要将外植体剪成适当大小并于无菌实验室中进行操作。
将外植体浸泡于含有消毒剂的溶液中,如70%酒精、0.1%汞溴素、0.1%过氧化氢等,在消毒前也需要去除外植体的表层污垢。
消毒的目的是避免残留的病毒和微生物在培养培养过程中再次感染植株,从而保证培养过程的无菌。
第三步是外植体的消化。
在消毒后,外植体的细胞壁依然存在,需要进行消化,使得细胞易于分离和重新生长。
可采用不同的消化酶,如植物生长调节剂,酶解作用可以促进外植体的细胞分离。
这种操作可以改变细胞壁的结构,使得外植体的细胞容易分离和重新生长。
消化过程中要慎重,避免过度消化。
第四步是茎尖的培养。
在消化完成后,取出外植体中的营养组织或茎尖,置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分化。
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培养基的无菌和营养条件,以支持茎尖生长和分化。
茎尖要发生新的细胞分化,从而产生更多的细胞,从而最终保证植株生长健康。
总之,茎尖培养脱毒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它可以将健康的植物组织进行体细胞培养和细胞选择,清除体内的病毒和微生物。
植物组织培养项目六 植物脱毒技术

2)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高,竞争抑制
了病毒的复制;
3)在植物体内,可能存在着病毒钝化系统,它在分生 组织中比其他任何区域具有更高的活性。 4)在茎尖存在高水平内源生长素,也可能抑制病毒的 增殖 。
二、植物脱毒的方法
1. 茎尖培养脱毒
通过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茎尖、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病毒 浓度低,甚至不带病毒。(茎尖、根尖无维管束系统,病毒 无法运动)
获得的再生植株无病毒。
珠心胚培养对柑橘鳞皮病、速衰病、裂皮病、
脉突病等十分有效。
柑橘珠心胚培养:取花后约7 周的幼果胚囊, 接种在25±2 ℃黑暗条件下培养 1个月,再转光 培养(1000 lx,12 h/d)。
3-4 周发生球形胚和愈伤组织,9-10 周分化子
叶,苗高 3 cm左右移植到营养钵蛭石基质中培
全世界植物病毒近788种,病毒对寄主植物造成
毁灭性危害,导致大幅度减产。
2.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1)变色
2)坏死 3)畸形 4)萎蔫
3. 植物病毒的侵染特性
1)有性生殖退化、仅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植物,
极易受病毒病的侵染。
2)大多植物病毒不经种子传播(专化性强的病毒除 外)。 3)病毒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繁殖速度较慢。
4)生根诱导:
将 2-3 cm 的无根苗转入生根培养基( 1/2MS+IBA 0.10.2 mg/L)继续培养1-2 个月就可形成根。 极难生根的(桃、苹果等)通过微体嫁接法获得完整 植株。 二次茎尖培养,脱毒率达100%
培养基与培养方式
1)MS培养基适于多种植物茎尖培养,White、Morel培
葵、紫罗兰等;块根、块茎、鳞茎为繁殖器官的作物
第7章 茎尖培养和脱毒、快繁技术

7.3 快速繁殖技术(micropropagation ) 快速繁殖技术(
3. 快繁的一般步骤:
③ 试管苗的壮苗与生根:
• 一般要分成单苗 , 转移到盐浓度较低 、 不含细 一般要分成单苗, 转移到盐浓度较低、 胞分裂素, 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生根壮苗培养基, 胞分裂素 , 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生根壮苗培养基 , 至根、茎长到合适的长度,即可锻炼出瓶。 至根、茎长到合适的长度,即可锻炼出瓶。 • 问题:不易生根 ( 延长时间、 继代 ) ;易生根: 问题:不易生根( 延长时间 、 继代) 壮苗阶段不加生长素, 壮苗阶段不加生长素 , 试管外生根可减少费用; • 特殊方法:如马铃薯的小球茎法。 特殊方法:如马铃薯的小球茎法。
7.3 快速繁殖技术(micropropagation ) 快速繁殖技术(
4. 提高试管苗繁殖速度的措施:
① 选择合适的繁殖途径 ② 改良培养基: 激素 (腋芽 、 不定芽 、 胚状体 ) 等; 激素( 腋芽、 不定芽、 胚状体) ③ 改良培养条件 : 温 、光 、 湿度、 气体(有利气体、 湿度 、 气体 ( 有利气体、
7.1 茎尖培养
3. 茎尖培养技术: • 培养方法:固体培养、液体纸 桥培养(易愈伤化时)
7.1 茎尖培养
3. 茎尖培养技术: • 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要求: • 一般可用MS培养基,加少量的生长素(不 用2,4-D)和细胞分裂素;GA3有时对抑制 愈伤等有一定的效果。
7.2 脱毒技术: 脱毒技术:
3. 茎尖培养技术: • 材料消毒:在温室种植或田间种植的健康植 株上取枝条,必要时母株可用杀菌剂处理; 在实验室切取2-3cm长的芽,去掉较大的叶 片,进行常规的表面灭菌;
7.1 茎尖培养
3. 茎尖培养技术: • 茎尖分离:将灭菌的芽置放有湿滤纸的无菌 培养皿中,置体视显微镜下,依次用镊子或 解剖刀剥去叶片直至露出生长点,用锋利的 解剖刀片把带或不带叶原基的分生组织切下 来,直接接种到培养基上;
组织培养脱毒

组织培养脱毒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是目前广泛应用和正在继续发展的主要脱毒方法。
依据的原理是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匀及细胞全能型,如在植物茎尖等分裂旺盛、生长迅速的组织细胞往往检测不到病毒的存在。
采用不含病毒的植物组织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无病毒的植株。
将组织培养脱毒技术与基因工程、品种改良和植物快繁结合起来,利用工厂化育苗,达到快速获得品性优良的无毒种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3.3.2.1茎尖组织培养脱毒Morel等(1952)从侵染花叶病毒的大丽花的茎尖组织培养获得无病毒的植株,从此茎尖培养成为脱毒的一个有效途径,在马铃薯、兰花、百合、鸢尾、苹果等植物中获得了脱毒成功。
利用茎尖脱毒技术,能够将很多不能通过热处理脱除的病毒脱掉,同时茎尖脱毒获得的植株遗传变异小,能够很好的保持品种的特性。
葡萄脱毒与快繁工艺流程图(摘自曹孜义,2001)3.3.2.2茎尖微芽嫁接脱毒茎尖微芽嫁接脱毒是将组织培养与嫁接相结合,来获得无毒植株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将0.1-0.3mm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组织培养获得的无毒实生砧木上,再进行试管培养,愈合成为完整的脱毒植株。
该方法可以解决一些果树茎尖组培成苗的困难。
另外,在柑橘等茎尖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芽变,出现返祖现象,而茎尖嫁接则不出现这些想象。
3.3.2.3其他组培脱毒方法植株中除茎尖含病毒较少外,花药、胚、胚珠及珠心等组织器官都几乎不含病毒,以这些组织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也可以获得无病毒植株。
3.3.2.3.1花药培养法大泽胜次等(1974)首先发现草毒花药培养可脱除病毒,且草莓花药培养与热处理、茎尖组织培养比较,具有脱毒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其后对枸杞、苹果、葡萄、莴苣、玉米等药用植物、果树及蔬菜、农作物进行花药脱毒取得了成功。
3.3.2.3.2珠心胚培养法柑桔的种子具有多胚性,其中有一个胚是受精后产生的有性胚,其余是珠心细胞形成的无性胚,称为珠心胚。
珠心胚经培养后可以得到无病毒的珠心胚苗。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1 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 (1)1.1 设备条件 (1)1.1.1 试剂配置室 (1)1.1.2 洗涤及灭菌室 (2)1.1.3 无菌室 (2)1.1.4 培养室 (2)1.2 材料的选择 (2)1.3 类病毒和病毒的检测 (2)1.3. 1 类病毒的检测 (2)1.3.2 病毒检测 (9)1.3.3 脱毒材料热处理 (13)1.4 培养基的制备 (13)1.4.1 培养基母液配制 (13)1.4.2 培养基配制 (15)1.5 外植体灭菌 (17)1.6 茎尖剥离前消毒 (17)1.7 茎尖剥离与接种 (17)1.8 培养 (17)1.9病毒检测筛选脱毒苗 (17)1.10 品种典型性鉴定 (18)2 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18)2.1 茎切段培养基繁殖 (19)2.1.1 扩繁前的准备工作 (19)2.1.2 茎切段和接种 (19)2.1.3 培养 (19)2.2 扦插苗扩繁 (21)2.2.1 培养基础苗 (21)2.2.2 基础苗移栽 (21)2.2.3 基础苗剪切 (21)2.2.4 基础苗切段后的管理 (22)2.2.5 扦插苗 (22)2.2.6 扦插苗管理 (23)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1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健康种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利用茎尖脱毒快繁技术生产无病毒种薯、田间系选生产良种和实生种子生产无毒实生薯等,其中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即茎尖脱毒)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茎尖脱毒技术是根据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和茎尖分生组织带毒少的原理,结合使用钝化病毒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剥离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植株。
这一技术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能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相结合等特点。
目前除一些类病毒外,绝大多数植株病毒都可以通过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除。
经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经病毒检测并确认其不带病毒后可进一步利用,对仍带有病毒的株系进行淘汰或再脱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茎尖培养脱毒原理
感染病毒植株的体内病毒的分布并不均匀,病毒的数量随植株部位及年龄而异,越靠近茎顶端区域的病毒的感染深度越低,生长点(约0.1-1MM区域)则几乎不含或含病毒很少。
这是因为分生区域内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
在切取茎尖时越小越好,但太小则不易成活,过大又不能保证完全出去病毒。
茎尖培养脱毒,由于其脱毒效果好,后代稳定,所以是目前培育无病毒苗最广泛和最重要的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