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核酸
生物化学-第十八章 基因表达调控

3、协调调节
※当阻遏蛋白封闭转录时,CAP对该系统不能 发挥作用;
※如无CAP存在,即使没有阻遏蛋白与操纵序 列结合,操纵子仍无转录活性。
单纯乳糖存在时,细菌利用乳糖作碳源; 若有葡萄糖或葡萄糖/乳糖共同存在时,细菌 首先利用葡萄糖。
葡萄糖对lac操纵子的阻遏作用称分解代谢 阻遏(catabolic repression)。
胰岛素基因 胰岛β细胞
三、基因表达的方式多样性
按对刺激的反应性,基因表达的方式分为:
(一)基本表达 某些基因在一个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
中持续表达,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 (housekeeping gene)。
无论表达水平高低,管家基因较少受环 境因素影响,而是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 多数或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 小。这类基因表达被视为基本(或组成性) 基因表达(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
无专一性,需要启动子才能发挥作用。 酵母:上游激活序列(UAS)
3. 沉默子(silencer)
某些基因的负性调节元件,当其结合特异 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二)反式作用因子 1. 转录(调节)因子分类(按功能特性)
* 基本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是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所必需的一组
GC盒: GGGCGG CAAT盒: GCCAAT
• 位于-30 〜 -110bp区域 • 与相应蛋白因子结合,影响转录效率。
典型的启动子由TAAT盒和CAAT盒和/或 GC盒组成,通常具有一个转录起始点及较高的 转录活性。
2. 增强子(enhancer)
指远离转录起始点、决定基因的时间、 空间特异性、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 列。发挥作用的方式:与方向、 距离无关。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有机化学(问答题)

各章练习题1.名词解释:(1)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方法的一门科学。
(2)有机化合物:碳的化合物。
(3)官能团: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能体现一类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基团。
(4)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键能: 键长:成键两原子核间距离。
键角:两个共价键在空间的夹角。
键能:以共价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裂解成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
2.写出氯甲烷分子中碳氯键的异裂和均裂的化学反应式。
H 3CCH 3 + Cl CH 3 + ClClH 3CCl1.解释名词:(1)同系列:具有相同分子通式和结构特征的一系列化合物。
(2)构造异构:分子式相同,分子中原子间相互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化合物。
(3)构象异构:由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异构体。
2.写出含有7个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CH 3CH 3CH 3CH 2CH 2CHCH 2CH 3CH 3庚烷 2-甲基己烷 3-甲基己烷CH 3CHCH 2CHCH 3CH 3CH 3CH 3CHCHCH 2CH 3CH 3CH 3CH 3CCH 2CH 2CH 3CH 3CH 32,4-二甲基戊烷 2,3-二甲基戊烷 2,2-二甲基戊烷CH 3CH 2CHCH 2CH 3CH 2CH 3CH 3CH 2CCH 2CH 3CH 3CH 3CH 3CHCCH 3CH 3CH 3CH 33,3-二甲基戊烷 2,2,3-三甲基丁烷 3-乙基戊烷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1.写出单烯烃C 5H 8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CH 2=CHCH 2CH 2CH 3CH 3CH=CHCH 2CH 31-戊烯 2-戊烯CH 2=CCH 2CH 3CH 3CH 2=CHCHCH 3CH 3CH 3CH=CCH 3CH 32-甲基-1-丁烯 3-甲基-1-丁烯 2-甲基-2-丁烯2.完成下列反应(1)CH 3CH 2C=CH 2 + HBrCH 3CH 3CH 2CCH 3BrCH 3(2)CH 3CH=CCH 2CH 334,HCH 3COOH + O=CCH 2CH 33(3)CH 3CH=CHCH 3 + H 2PtCH 3CH 2CH 2CH 3(4)CH 3CH 2C CH + AgNO 3(NH 3)CH 3CH 2C CAg + NH 4NO 3 + NH 3(5)CH 3C CH + HCl CH 3C=CH 2ClClCH 3CCH 33、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戊烷、1-戊烯、1-戊炔。
医学遗传学课程习题-第十八章《遗传疾病的诊断》

医学遗传学课程习题第十八章遗传疾病的诊断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遗传病常规诊断的主要内容、携带者的检出、产前诊断等方法。
2.掌握分子诊断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3.了解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
二、习题(一)A型选择题1.家系调查的最主要目的是A.了解发病人数B.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C.了解医治效果D.收集病例E.便于与病人联系2.不能进行染色体检查的材料有A.外周血B.排泄物C.绒毛膜D.肿瘤E.皮肤3.生化检查主要是指真对的检查A.病原体B.DNA C.RNA D.微量元素E.蛋白质和酶4.携带者检出的最佳方法是A.基因检查B.生化检查C.体症检查D.影像检查E.家系调查5.羊膜穿刺的最佳时间在孕期周时。
A.2 B.4 C.10 D.16 E.306.绒毛取样法的缺点是A.取材困难B.需孕期时间长C.流产风险高D.绒毛不能培养E.周期长7.基因诊断与其它诊断比较,最主要的特点在于A.费用低B.周期短C.取材方便D.针对基因结构E.针对病变细胞8.当时,可考虑进行基因连锁检测方法进行基因诊断A.基因片断缺失B.基因片断插入C.基因结构变化未知D.表达异常E.点突变9.核酸杂交的基本原理是A.变性与复性B.DNA复制C.转录D.翻译E.RNA剪切10.PCR特异性主要取决于A.循环次数B.模板量C.DNA聚合酶活性D.引物的特异性E.操作技术11.PCR最主要的优点在于A.周期短B.灵敏度高C.费用低D.准确性高E.操作方便12.通过PCR-RFLP分析,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分子诊断结果如下:父亲(正常)200bp/100bp;母亲(正常)300bp/400bp;儿子(患者)100bp/400bp;现检测到第二胎结果是100bp/300 bp,现判断这个胎儿是A.正常B.携带者C.患者D.需性别确定后才能判断E.现无法判断(二)X型选择题1.染色体检查的指征有A.发育障碍B.智力低下C.反复流产D.免疫力低下E.过度肥胖2.可以染色体检查的材料有A.全血B.血清C.活检组织D.羊水E.毛发3.有下列指征者应进行产前诊断A.夫妇之一有致畸因素接触史的B.羊水过多的C.近亲婚配的D.35岁以上高龄的E.夫妇之一有染色体畸变的4.携带者可以通过下列层次水平上进行检查A.临床水平B.细胞水平C.生化水平D.基因水平E.群体水平5.检测基因表达异常时,可考虑的检测材料有A.核基因组DNA B.线粒体DNA C.RNAD.蛋白质和酶E.代谢产物6.可作为分子遗传标记的有A.单拷贝序列B.微卫星DNA C.RFLP D.HLA E.SNP 7.核酸杂交结果判断的依据是A.信号位置B.信号强度C.信号数量D.信号种类E.信噪比8.基因芯片技术的优点在于A.大规模B.微量化C.高通量D.自动化E.低费用9.对于单个碱基的突变,可以考虑采用技术检测A.DNA测序B.PCR-ASO C.PCR-SSCP D.PCR E.基因芯片10..作为遗传标记必须复合下列条件A.DNA片断较短B.能够用抗体检测C.群体中表现多态D.孟德尔式遗传E.不受环境影响11..苯丙酮尿症的诊断可以考虑进行A.影像诊断B.血清检查C.尿液检查D.染色体检查E.分子诊断12.家系分析应注意的事项有A.资料的可信程度B.资料的完整程度C.家系成员必须包括三代以上D.观察指标必须相同E.家系成员均未经过治疗(三)名词解释1.pedigree analysis2.prenatal diagnosis3.molecular diagnosis4.RFLP(四)问答题1.羊膜穿刺和绒毛膜取样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检查?2.为什么说基因芯片是基因诊断的发展方向?3.点杂交为什么能够检测出一个碱基的差异?三、参考答案(一)A型选择题1.B 2.B 3.E 4.A 5.D 6.C 7.D 8.C 9.A 10.D 11.B 12.B(二)X型选择题1.ABC 2.ACD 3.ABDE 4.ABCD 5.CDE 6.BCDE7.AB 8.ABCD 9.ABCE 10.CDE 11.BCE 12.ABD(三)名词解释略。
医学有机化学题

CH 3CH=C(CH 3)2 + K MnO 4/H ++ K MnO 4/OH --CH 3+ HBr 有机化学习题及答案第十章 链 烃学习重点:烃的结构与命名;烃的化学性质学习难点:杂化轨道;游离基反应历程;电子效应。
本章自测题:一、根据结构写名称: 1、 2、3、 4、5、 6、二、根据名称写结构:1、2,3-二甲基戊烷2、异戊烷3、2-甲基-3-异丙基庚烷4、反-2-戊烯5、Z-2-溴-2-已烯6、1-氯丙烷的优势构象三、指出下面化合物中各碳原子是属于哪一类型(伯、仲、叔、季)碳原子。
四、完成下列反应式:1、2、3、 4、五、丙烷与氯气在日光作用下,生成1-氯丙烷和2-氯丙烷,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反应式;2、该反应的机理是什么?六、选择题(CH 3)2CHCH 2CH 3(CH 3)2CHCH 2CHCH 2CH 33)2C C H CH 3(H 3C)2HC H 3C CH 3CHCH 2CCH 3CH 33CH 3CH 3CHCH 2CCH 2CH 3CH 3CH 3CH 3a b c d CH 3CH 2CH=CH 2 + H BrC C CH 2CH 2CH 3CH(CH 3)CH 3H 3C CH 3CH 2BrCH C(CH 3)2A 、2种B 、3种C 、4种D 、5种E 、6种2、2,3-二甲基-1-丁烯与HBr 加成产物为( B )A 、2,3-二甲基-1-溴丁烷B 、2,3-二甲基-2-溴丁烷C 、2,3-二甲基-3-溴丁烷D 、2,3-二甲基-3-溴-1-丁烯E 、2,3-二甲基-1-溴-1-丁烯3、氯乙烯中存在( A )A 、p-л共轭B 、л-л共轭C 、σ-л共轭D 、sp 杂化E 、sp 3杂化4、下列烯烃具有顺反异构的是(C )A 、B 、C 、D 、E 、5、某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 6H 12,它能使溴水褪色,催化加氢后生成正己烷,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生成两种不同羧酸,其结构式为( )A 、B 、C 、D 、E 、6、叔丁基正离子稳定的原因是由于结构中存在( )A 、р-π共轭效应B 、σ-р超共轭效应C 、σ-π超共轭效应 C 、р-π共轭效应和σ-р超共轭效应E 、以上都不是7、下列名称中正确的是( )A 、 3-甲基丁烷B 、 2-乙基丙烷C 、 2,2-二甲基-2-丙烯D 、 3-甲基-2-丁烯E 、 2-甲基-1-丁烯8、在丙烯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为( )A 、spB 、sp 2C 、sp 3D 、sp 和sp 2E 、sp 2和sp 39、下列化合物对1-丁烯来说,不可能的是( )A 、使溴水褪色B 、可催化加氢C 、制2-丁醇的原料D 、具顺反异构体E 、氧化后可生成二氧化碳七、分子式为C 4H 8的两种开链化合物A 和B ,与HBr 作用生成相同卤代烃。
新冠核酸采样规章制度

新冠核酸采样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采样工作。
第三条核酸采样应遵循“依法、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实行“谁预约,谁检测”的原则,不得代替他人进行核酸采样。
第五条核酸检测结果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第六条用于核酸检测的采样器具和试剂应具备注册资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第二章核酸采样人员资格要求第七条从业人员应具备医学、护理等相关专业背景,并接受过相关培训。
第八条从业人员应具备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等卫生习惯,保证人员卫生安全。
第九条从业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熟练操作核酸采样工作。
第十条从业人员须定期接受健康检测,确保身体健康,保障采样质量。
第三章核酸采样流程第十一条核酸采样应由专业人员操作,遵循严格的流程。
第十二条核酸采样前,应进行充分的预检查,确保采样环境卫生安全。
第十三条核酸采样过程中,应采用一次性采样器具,确保无交叉感染。
第十四条核酸采样应准确、快速,确保获取样本充分。
第十五条核酸采样后,应及时妥善保存样本,并送检实验室进行检测。
第四章核酸采样设备及环境要求第十六条核酸采样设备应定期消毒、清洁,保证操作环境卫生安全。
第十七条核酸采样设备应经常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第十八条核酸采样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第五章核酸采样质量控制第十九条核酸采样应准确无误,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二十条核酸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和混淆,保证样本的准确性。
第二十一条核酸采样结果应及时追踪,确保病例得到及时处理。
第六章核酸采样责任追究第二十二条对于违反本规章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三条本规章由卫生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规章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五条本规章未尽事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
以上为新冠核酸采样规章制度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了解核酸采样工作有所帮助。
生物化学第18章_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4). 肽基转移酶活性位点
• 位于P和A位点的连接处,靠近tRNA的接受臂. • 23SrRNA,L2,L3,L4,L15,L16
5). 5SrRNA位点
• 在50S亚基上靠近肽基转移酶活性位点 • L5,L8,L25
6). EF-Tu位点
• 位于50S亚基,靠近30S亚基 • L5,L1,L20,L7/L12
7). 转位因子EF-G结合位点
• 在50S亚基,靠近30S亚基界面处.
8). E位点
9).多肽出口位点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氨基酸的活化
氨基酸先被tRNA-氨基酰合成酶活化,氨基 酸的羧基以高能键连接于腺苷酸,生成氨酰 腺苷酸 (Aa-AMP),同时释放焦磷酸.
Aa + ATP
氨酰tRNA合成酶
Aa-AMP + ppi
真核生物的多肽定向运输
• 溶酶体 线粒体 叶绿体,细胞核 • 信号肽及其信号肽的识别
信号肽长40个氨基酸残基 N端至少含一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 在中部有10-15个高度疏水的氨基酸残基 有一个信号肽识别位点,其上游常有高度疏水的5 信号肽并不都在N端卵清蛋白的信号肽位于中部 识别信号肽的
SRP 是一种核蛋白。有300个核苷酸 的RNA和6个多肽组成, SRP 携带 新生多肽链的核糖体结合移动到内 质网上的
eEF-1βγ同EF-Ts功能
(3) 肽键的形成
肽基转移酶催化肽键的形成
3. “接头”的特异性只与反密码子有关
பைடு நூலகம்
延伸及 延伸相关因子
• EF-Tu • EF-Ts • EF-G
•植物中蛋白质翻译的起始
二. 蛋白质合成的动态过程
A0001401.mov
十八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精选文档

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与G蛋白偶联受体的关系
HIV感染中: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属G蛋白偶联受体) 是HIV进入CD4+细胞的辅受体;
CCR5是HIV进入巨噬细胞的辅受体
当其缺失突变对HIV感染具有抵抗。
多毛症,性早熟,低肾素性高血 压
分类
自身免疫性受体病
累及的受体
主要临床特征
重症肌无力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艾迪生病 II型糖尿病 继发性受体异常
Ach受体
刺激性TSH受体 抑制性TSH受体
活动后肌无力
甲亢和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功能减退
ACTH受体
色素沉着,乏力,血压低 继发性受体异常
胰岛素受体
高血糖,血浆胰岛素正常或升高
R:Arg;W:Trp;Q:Gln
四、G蛋白偶联受体与感染性疾病
信号传导过程) 霍乱(cholera):
实质是细胞内cAMP含量急剧升高所致。 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 CT:A、B亚基组成
A亚基为CT的毒性部分,A、B结合无毒性作用,A 亚基释放才能发挥作用;
⑤受体再循环障碍 基因突变使内吞的受体不能在酸性pH下与LDL解离,
受体在细胞内降解。
因LDL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其对血浆LDL的清除能 力降低,患者出生后血浆LDL含量即高于正常,发生动脉粥 样硬化的危险也显著升高。患者多于40~50岁发生冠心病。
(二)自身免疫性受体病
因体内产生抗受体的自身抗体而引起的疾病,可因刺激性 抗体引起细胞对配体的反应性增强,或因阻断性抗体干扰配 体与受体的结合,导致细胞的反应性降低。
18-核苷酸的代谢和生物合成

酶: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 (phosphori bosyl pyrophosphate transamidase) 结果:引入嘌呤环9位上的氮原子N9 特点:核糖构象变化,C1位上的取代基 由α型转变成β型
19
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0
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第二步:生成甘氨酰胺核苷酸
5-磷酸核糖胺+Gly+ATP
(phosphoribosyl pyrophosphokinase)
次黄嘌呤核苷酸(I)的合成共有十步反应
第一阶段:形成嘌呤碱基的咪唑环 第二阶段:完成嘌呤环形成次黄嘌呤核苷酸
18
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第一阶段:形成嘌呤碱基的咪唑环
第一步:形成5-磷酸核糖胺
5-PRPP + Gln + H2O 转酰胺酶 5-磷酸核糖胺+ Glu + PPi
合成酶
甘氨酰胺核苷酸+ADP+Pi
酶:甘氨酰胺核苷酸合成酶 (glycinamide ribotide synthetase)
结果:掺入Gly,直接引入C4、C5和N7
特点:反应由ATP供能,该反应可逆
21
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2
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第三步:甲酰化产生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
甘氨酰胺核苷酸+N10-甲酰四氢叶酸+H2O 转甲酰酶 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四氢叶酸
痛风: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致尿酸 过多(血尿酸含量 > 7mg%) 药物:别嘌呤醇
机理: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得黄嘌呤 和次黄嘌呤不能氧化成尿酸,血 尿酸含量降低
8
一、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其它哺乳类动物以尿囊素作为嘌呤 代谢的排泄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NA:
N O HO P O OH H N O H H H OH OH
NH 2 N N O HO P O OH H H O H H OH OH N N
O NH N NH 2
NH 2 N O HO P O OH H N O H H H OH OH O O HO P O OH
O NH N O H H H H OH OH O
3、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因素
横向: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纵向:碱基对之间的堆积力。
4、结构参数
双螺旋直径2nm,螺距3.4nm,
螺旋周期 10个核苷酸,相邻两核苷酸距离0.34nm, 其氢键夹角360。 5、两条链上对应的碱基对占据的空间不对称,双螺旋 上有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三、 RNA的二级结构简介 40~70%A与U,G与C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其余部分 的碱基没有配对,有些地方形成突环。 t-RNA、m-RNA、r-RNA的二级结构不太一样,对 t-RNA研究较多。它们都是三叶草的形状。因此称 它们为三叶草结构。
3、线条式
二、 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任何来源的DNA的直径都是2.0nm。 任何来源的DNA中A与T,C与G总是等量的。
Watson和Crick获得了 1962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1、主链
3',5'-磷酸二酯键连接磷酸和脱氧核糖
两条主链逆向平行拧成“ 麻花” 状 2、碱基对
RNA的一级结构与DNA基本相同,二级结构相差较大。
第四节 一、物理性质
核酸的理化性质
性状 DNA为白色纤维状固体,RNA为白色粉末 溶解性 不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溶于2-甲氧 基乙醇,易溶于稀碱。 260nm有紫外吸收。
二、酸碱性
核酸是两性化合物,但偏酸性,能与金属离子成 盐,能与一些碱性化合物生成复合物。能与一些燃料 结合。 二、变性与复性 DNA变性 双螺旋结构变成松懈无规则的结构 DNA复性 恢复成双螺旋结构
二、 核酸的化学组成
核酸的水解
核酸 水解 核苷酸
水解
磷酸
水解
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
核苷
有机碱(嘌呤碱或嘧啶碱)
水解产物类别 酸 戊糖 嘌呤碱 嘧啶碱
RNA 磷酸
DNA 磷酸
核糖
腺嘌呤、鸟嘌呤 胞嘧啶、尿嘧啶
脱氧核糖
腺嘌呤、鸟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
HOH2C
O OH HOH2C
O OH
NH 2 N N N N H 腺嘌呤 H 2N N
H H OH H
RNA:
N N HO H H O H H OH OH
NH 2 N N HO H H O H H OH OH N N
O NH N NH 2
腺嘌呤核苷(腺苷)
NH 2 N N HO H H O H H H OH OH O HO
鸟嘌呤核苷(鸟苷)
O NH N O H H H OH OH O
6 N1 8 9 N 4 N 2 HO 5' O 3 4' H H 1' 3' 2' H H OH H
7 N 5
NH 2
腺嘌呤脱氧核苷(脱氧腺苷)
NH 2 O NO
N HO H H O H H N N
NH NH 2 HO H H O N H
N
OH H
OH H
第十八章 核 酸
(nucleic acid)
1869年Miescher从浓细胞中分离出核酸,当时称为核质。
1944年Oswald Avery证实了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81年我国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000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中国是六个
二、 核苷酸 DNA:
O HO P O OH O H H N N
NH 2 N N N O HO P O OH N O H H H H OH H
O NH N NH 2
H H OH H
腺嘌呤脱氧核苷-5’-磷酸
或5’-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NH 2 N O HO P O OH H N O H H H OH H O O HO P O OH N O H H H H OH H O NH O
参加国之一。 核酸— 遗传大分子。对生物体的生长 、繁殖、
遗传、变异、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詹姆斯· 沃森
弗朗西斯· 克里克
莫里斯· 威尔金斯
罗莎琳德· 富兰克林
第一节 一、核酸的分类
核酸的分类和化学组成
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蛋白体RNA(rRNA)占80%以上 核糖核酸(RNA)
信使RNA(mRNA)占2% 运转RNA(tRNA)占15% 核内核糖核酸(nRNA)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答疑辅导时间:
6月22~23日,上午8:00~11:00
下午14:30~17:30 地点:药学一楼120室
我的邮箱:jywangn@
OH N N 鸟嘌呤 N H
OH OH 核糖
OH 脱氧核糖
NH 2 N O N H 胞嘧啶 (C) HN O
O HN N H 尿嘧啶 (U) O
O CH3 N H 胸腺嘧啶 (T)
O HO P OH OH
第二节 核苷和核苷酸
一、核苷 DNA:
HO H H O
NH 2 N N H OH
H H
N N -H2O
三、ATP的结构与功能
NH 2 AM P O HO P O OH N N O H H H H OH OH N N O H H H H OH OH N N N O ADP O HO P~O P O O OH H N N O H H H OH OH N NH 2 N
NH 2 ATP O O O HO P~O P~O P O HO O OH N
第三节
核酸的结构
一 、核酸的一级结构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一) 一级结构的概念:
3’,5’-磷酸二酯键
O 3'-核糖 O P O 5'-核糖 OH
NH 2 N O O P O OH H N O H N N O H H OH N O H H O H H OH N O NH O NH 2 N
C O
H 3’ H OH O O P O 5’ OH H
3',5'-磷酸二酯键
A
H O O P O OH
U
(二) 一级结构
的表示
1、简图式
2、字符式 5’······pApGpCpU··3’ ·· ·· 5’ ··pApGpCpT··3’ ·· ·· ·· ·· 5’······AGCU··3’ ·· ·· 5’ ··AGCT··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