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临床疗法与常识

合集下载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2010版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2010版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2010版痤疮是一种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

皮肤科医师对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临床试验的文献依据;有些甚至对患者有伤害,产生了不好的社会影响,使患者的经济受损。

因此对目前正在从事临床皮肤科工作而又未经正规皮肤科专科训练的临床医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痤疮指南来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的研发,痤疮的治疗也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

重庆西南医院皮肤科尹锐1、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因素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引起痤疮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皮脂腺快速发育和皮脂过量分泌,而皮脂腺的发育是直接受雄激素支配的。

进入青春期后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快速升高,睾酮在皮肤中经5-α还原酶的作用转化为二氢睾酮,后者与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雄激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

部分痤疮患者血中睾酮水平较无痤疮者高。

此外孕酮和肾上腺皮质中的脱氢表雄酮也有一定的促皮脂分泌作用。

皮脂主要由角鲨烯、蜡酯、三酰甘油和少量固醇及胆固醇酯组成,痤疮患者的皮脂中蜡酯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较低,而亚油酸含量的降低可使毛囊周围的必需脂肪酸减少,并促进毛囊上皮的角化。

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粉刺的形成始于皮脂腺毛囊的扩大,这种扩张继发于异常角化的角质细胞。

在毛囊漏斗下部,角质形成细胞中板层颗粒减少,代之以大量张力细丝、桥粒和脂质包含体,这种角质细胞不易脱落,导致角质层增厚和角质物堆积,使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腺排出障碍,最终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

大量皮脂的分泌和排出障碍易继发细菌感染。

毛囊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最为重要。

痤疮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痤疮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二、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瘾疹的原则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利湿通络。具体来说,应根据 患者症状及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若患者伴有高热、咳嗽 等症状,可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板蓝根、连翘等;若患者瘙痒症状较重,可采 用祛风止痒的药物如荆芥、防风等;若患者湿邪内盛,可采用利湿通络的药物如 车前子、泽泻等。
三、临床经验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治疗痤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 法:
1、内服中药根据患者辨证分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肺经风 热型常用枇杷叶、桑白皮等;肺胃积热型常用黄连、黄芩等;痰瘀互结型常用赤 芍、丹参等。同时,可配合使用僵蚕、蝉蜕等虫类药物以增强疗效。治疗过程中 需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方。
结语
黄褐斑中医治疗专家共识是中医药学在皮肤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对 于提高临床疗效、规范治疗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结合患者个 体差异和长期治疗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善黄褐斑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未来, 随着中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相信在黄褐斑等皮肤疾病的诊疗方面将会取 得更大的突破。
2、治疗方案中医治疗痤疮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针对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案。
(1)肺经风热型:治以疏风散热、宣肺解毒,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2)肺胃积热型:治以清胃泻肺、凉血解毒,方用凉膈散加减。
(3)痰瘀互结型:治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 减。
3、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包括内服中药、外用药物、针灸等。根据 患者病情,可单独或联合使用以下方法:
3、重视个体差异:中医治疗强调因人制宜,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 质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4、长期治疗:黄褐斑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有耐心和信心,坚 持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

痤疮诊断与治疗

痤疮诊断与治疗



氯痤疮与长期接触卤代烃类化合物有关。好发于面部及耳廓前后,也可累及躯干、四 肢及阴囊等部位。皮损以黑头粉刺为主,炎性丘疹较少见,部分患者耳廓周围及阴囊 等处可有草黄色囊肿。轻度器官损害被认为是氯痤疮的特征之一。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好发于成年人,皮损主要为半球形丘疹或小结节,呈暗红色, 玻片按压时可显出果酱色小点,玻片压诊可见苹果酱色改变,损害与毛囊并不一致, 对称分布,皮损在下眼睑往往融合成堤状。 治疗是个难点,大家要仔细研读以下的内容,务必掌握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适应症, 作用机制和禁忌症: 治疗 治疗原则: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临床一般按照痤疮的严重度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和药物: 轻度痤疮可单选用外用药物; 中度痤疮在外用的同时选用抗生素口服; 重度痤疮可选用抗生素或维 A酸类口服治疗。 1.一般处理:采用内服外用联合疗法,注重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去 除诱发因素,避免焦虑紧张

பைடு நூலகம்

氯洁霉素:适用于炎症重或对四环素耐药者。开始剂量为 0.15g,每日两次, 病情控制后减为每日一次,平均疗程为 3个月左右。其不良反应是引起严重 腹泻和假膜性结肠炎,故仅用于皮损炎症严重且无肠道疾病患者。 ◆硝咪唑类: 甲硝唑 0.2g,每日 3 次, 替硝唑 0.5g,每日 2 次,对痤疮的丘疹、脓疱也有较好的疗效。 2)内分泌药物 主要为雌激素和抗雄激素类药,此类药对雄激素水平过高的女性痤疮患者效 果好,主要是抑制皮脂腺活性。 乙烯雌酚:每日 1mg,10-14 天为一疗程,女性已在月经期后第五天开始服用, 本法引起女性月经紊乱,不宜作常规使用或用于男性患者。 醋酸环丙孕酮:为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可降低体内双氢睾酮的水平,有明显 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可改善痤疮症状,与炔雌醇合用于成年女性患者,主 治女性雄激素过多引起的寻常型痤疮、特别是伴有皮脂溢出、炎症、结节或 囊肿症状。常用药物为达英-35,每片含 2mg 醋酸环丙孕酮和 0.035mg乙炔雌 二醇,在月经周期第一天开始服药,每日 1 片,连续 21 天、停药 7 天为一疗 程。不良反应主要为月经紊乱、乳房胀痛。

痤疮诊疗常规介绍

痤疮诊疗常规介绍

维A酸疗法
其他副作用
皮肤粘膜干燥 初始的一过性激惹加重反应 光敏性:5% 关节、肌肉疼痛 严重的夜盲 脱发 肝酶和甘油三脂升高 对骨骼代谢的影响:长期高剂量可引起骨质增生、脊柱韧带钙化、骨 质疏松
常规剂量服用4-5个月对骨骼代谢系统无影响,但长期小剂量服 用对骨骼代谢影响的危险性目前无定论
维A酸疗法
银花15g、 黄芩10g、枇杷叶10g、白茅根15g 、 生甘草6g
湿热蕴结型
证候: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清血解毒合剂加减。生地12g 丹皮15g 赤芍12 g 茯苓皮15g、
野菊花15g、连翘15g、黄芩10g、茵陈15g、栀子6g、大黄6g、生 甘草6g。或茵陈蒿汤加减
治疗应针对上尽可能多的发病原因针对性治疗,效果优于 单一疗法。
痤疮的病理生理
痤疮的皮损
➢ 微粉刺——肉眼不能看见,显微镜下表现为皮脂腺导管进入毛囊处的角 化亢进和皮脂腺的扩张
➢ 有痤疮倾向的患者面部约30%的毛囊受累 ➢ 炎性微粉刺——在显微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是痤疮维持治疗中的重
要靶皮损 ➢ Toll样受体和IL-1在早期的炎性微粉刺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 两者联用治疗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疗法 ➢ 两者联用可更快的清除炎性皮疹和粉刺 ➢ 早期外用维甲酸可提高口服抗生素的渗透性,增强抗生素的抗菌力 ➢ 早期联用维甲酸可让皮疹在最短时间内缓解 ➢ 当炎性皮疹消退后,可停用口服抗生素 ➢ 如果抗生素不能停用,应联合外用过氧化苯酰
物理治疗
粉刺压出:黑头粉刺、表浅的白头粉刺 电刺法:大而深在的白头粉刺 微晶磨削:皮肤油腻兼密集小粉刺 皮损内注射:囊肿
抗生素疗法

严重面部痤疮怎么治疗才合适

严重面部痤疮怎么治疗才合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严重面部痤疮怎么治疗才合适
导语: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面部皮肤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面部的皮肤如果出现了问题,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外貌而且还容易给我们带来了坏心情,大家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面部皮肤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面部的皮肤如果出现了问题,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外貌而且还容易给我们带来了坏心情,大家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面部的皮肤才行,面部皮肤容易出现的一种病症就是痤疮了,有一些朋友面部痤疮非常的严重,下文我们介绍一下严重面部痤疮怎么治疗才合适。

1.日常护理
每日一到两次温水洗脸,清洁皮肤,忌用手挤压或搔抓皮损。

忌用油脂类、粉类化妆品和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及霜剂。

2.痤疮治疗的常用方法
(1)局部外用药物维A酸类(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壬二酸、硫磺洗剂等。

(2)口服抗生素首选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避免选择常用于治疗系统感染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

抗生素疗程通常6~12周。

(3)口服异维A酸对于严重的痤疮,口服异维A酸是标准疗法,也是目前治疗痤疮最有效的方法。

疗程以达到最小累积剂量60mg/kg为目标。

(4)抗雄激素治疗如口服避孕药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适用于女性中、重度痤疮患者,伴有雄激素水平过高表现(如多毛、皮脂溢出等)或多囊卵巢综合征。

迟发型痤疮及月经期前痤疮显著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考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知识科普:痤疮的临床指南

知识科普:痤疮的临床指南

知识科普:痤疮的临床指南01、痤疮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痤疮的诱因有很多种和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02、痤疮的分级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轻度(I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炎性丘疹;中度(Ⅲ级):脓疱;重度(IV级):结节、囊肿。

03、日常维护保养饮食:辛辣甜腻等食物少吃,多食蔬菜、水果;作息: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良好心态。

04、痤疮的局部治疗外用维A酸类药物,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

过氧化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

外用抗生素、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夫西地酸乳膏等。

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物理治疗:光动力疗法、激光疗法、微针导入皆可改善痤疮。

其他治疗:粉刺清除术。

05、痤疮的分级和联合治疗Ⅰ级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治疗。

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过氧化苯甲酰或水杨酸等以提高疗效。

Ⅱ级治疗:通常在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外用抗菌药物。

Ⅲ级治疗:这类患者常采用联合治疗,其中系统使用抗生素是基础治疗的方法之一,要保证足够的疗程。

推荐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抗菌药物。

效果不佳者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

Ⅳ级治疗:口服异维A酸是一线治疗方法。

对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采用系统应用抗生素和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炎症改善后改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

痤疮

痤疮

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脂分别沿着毛囊和毛根向皮肤表面的方向 扩散,最后分别扩散到皮肤角质层表面和毛 发表面,滋润皮肤及毛发。皮脂腺不受植物 神经直接调节,受温度和雄激素水平的影响。 当皮肤温度每上升1℃,皮脂分泌就增加10%。 此后雄激素逐渐减少到成人1/3左右,到青 春期又受雄激素影响,皮脂分泌量再次增加; 当女性到绝经期或男性70岁以后,由于性激 素水平明显下降,皮脂分泌量也急速下降, 因此,人进人中年之后,需适当使用一些护 肤品。
51.81
5.0 57.5
55.11
3.7 5.96
47.8
5.1 54.1
36.41
4.8 42.3
单甘油酯
0.7
0.8
1.2
1.1
表2 皮表脂质中皮脂和表皮脂质的组成成分
脂质成分 皮脂(重量%) 57.5 表皮脂质(重量%) 65
甘油三酯、甘油二
酯和游离脂肪酸 蜡酯 角鲨烯
26 12
胆固醇
胆固醇酯
皮脂成分与功能

皮脂膜因含脂肪酸、氨基酸、乳酸等酸性成 分而略呈酸性(pH值4.5—6.5,男性4.5—6, 女性5~6.5) (表3),可以抑制细菌和其他微 生物生长,是品质优良的天然抗生素。皮脂 膜还有中和弱碱的能力,对酸碱有缓冲作用, 是阻隔环境的有害物质的天然屏障。
表1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皮脂膜组成(%)
治疗方法
· 抑脂药和角质促成药:主要有维甲酸类,其 中以 13- 顺维甲酸首屈一指,用于严重结节 囊肿型患者。 · 锌制剂:硫酸锌、甘草锌等。 · 其它:甲氰咪呱、安体舒通可拮抗男性荷尔 蒙而起作用;甲硝唑起抗炎作用;维生素B2、 B6、E等均可内服。

治疗方法
· 外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用于炎症性表皮

常识:痤疮的常规治疗方案

常识:痤疮的常规治疗方案

常识:痤疮的常规治疗方案
*导读:痤疮的常规治疗方案1、外用达芙文霜剂,每日一次,各大药店和医院有售。

2、外用复方氯霉素酊,可以请医生帮助配制:75%酒精100毫升,加氯
*痤疮的常规治疗方案
1、外用达芙文霜剂,每日一次,各大药店和医院有售。

2、外用复方氯霉素酊,可以请医生帮助配制:75%酒精100毫升,加氯霉素2克,红霉素0.6克,复方丹参注射液6支,甲硝唑10片,混匀后外用,每天3-5次。

3、口服美满霉素或可乐必妥,每天2次,每次0.1克。

4、生活上要注意勿食辛辣,少食糖,少饮酒,注意充足的睡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痤疮中医临床疗法与常识
痤疮即所谓“青春痘”、“痘痘”,多发于颜面部(部分可见于躯干),以青年女性、油性皮肤者多见。

多为大小不等红色、暗红色、紫红色、红褐色斑丘疹,瘙痒,搔抓后邻近几个小丘疹可聚合为一片较大的脓疱。

治疗流程:
1.中药汤剂内服。

临床上多见下列证型:⑴.中焦湿热蕴积(面部油脂较多,舌苔厚腻、多津液,脉多滑数),三仁汤或茵陈蒿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⑵瘀热互结(舌质红脉数,舌象有瘀点),桃核承气汤合主页石膏汤加减。

⑶中焦虚寒水饮内停(舌质胖嫩,舌苔多津液,怕冷),柴胡桂枝干姜汤合苓桂术甘汤或五苓散加减。

2.中成药内服。

⑴复方珍珠暗疮片0.3g X 36片X 2盒,1.2g po Tid;⑵复方木尼孜其颗粒12g X 6包X 2盒,6g po Bid。

3.中医外治法:Ⅰ火针点刺治疗面部痤疮(突出皮肤已经成脓者,并挤出浓汁);Ⅱ背部刺络拔罐加耳尖放血;Ⅲ穴位埋线:肝俞、脾俞、曲池
4.物理治疗。

Ⅰ面部蓝光(促进修复);Ⅱ医用面膜(二中医院用的是创尔面膜,150元一盒,搁在冰箱中面部热时取出敷脸,一张面膜可使用两天);Ⅲ喷剂(即痤疮的外用药,二中院用得是痘徳保,80元一瓶);Ⅳ冬季面部干燥时使用医用润肤膏(二医院治疗痤疮的兰润,120一盒)
5.医嘱交代。

是重点内容,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即需要反复告知病人的痤疮的生活起居常识,下面列出:
Ⅰ禁止自行挤压痤疮,避免强烈日光照射。

Ⅱ保持良好心态,勿焦虑。

Ⅲ保持大便通畅。

Ⅳ饮食上忌所有发物类,如香菜、魔芋、则耳根、火锅、牛羊狗肉、烧烤、烟卤、海鲜、酒,少吃油腻及甜味食品(尤其是女生的零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芒果、荔枝、榴莲除外)。

Ⅴ尽量避免使用化妆品及洗面奶,洗冷水脸,油腻明显时可改用温热水洗脸,干燥者洗完后可适当使用黄芪霜之类。

Ⅵ11点到3点是睡眠质量最好的阶段,所以最好11点之前睡觉,晚于这个时间及时早上多睡也是不能弥补的。

Ⅶ采取火针或其他治疗后,要保持皮损处干燥、清洁,3—7天不沾水,不能自行外用任何药物,不要去灰尘或污染重处,并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出汗,结痂后不能用手抓。

总之,痤疮要牢记三大要点:大便通畅不熬夜,少食辛辣油腻甜品,千万不要自行挤压。

中医二院火针治疗痤疮,治愈率接近100%,症状重通过自我调理仍不见效者可以有选该院皮肤科治疗,但治疗费用较贵(门诊病人不能报销,全程可能需要两千到五六千块钱),需要自己衡量,最好能办成住院,由医保报销大部分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