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核法测定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辐射效应的研究[1)
微核 2

植物染色体安全毒理试验姓名:贾天舒指导教师:郝雪峰摘要: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微核诱变洗发水引言:微核试验在对外来化合物(如药品、食品添加剂、农药、化妆品、环境污染物等)遗传毒性和职业暴露人群遗传损害监测和现场生态环境检测方面,在诊断和预防肝癌、食管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微核试验最大的优点是经济、简单、快速,而国内外大量的对试验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该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与经典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基本相当。
因而,特别适合作为大量化合物和现场人群初筛的实验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美容美发要求的不断提高,洗发水种类层出不穷,这些洗发水是否会对人体产生遗传毒性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利用微核技术,研究品牌洗发水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旨在为洗发水对人体产生遗传毒性问题的认识提供参考。
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是由于根尖细胞在分裂时受外界诱变因子作用,形成的不随细胞分裂进入细胞核的染色体片段。
由于产生的微核数与外界诱变因子的强弱成正比。
因此可用微核实验来评价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
1.材料及用品1.1材料丝蕴牌洗发水蚕豆1.2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型号:HRHS24;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电子显微镜(型号:JMOECXS—212—201);1.3用品吸管,量筒,烧杯,载、盖玻片,毛细吸管,1.4试剂卡诺固定液1mol/L盐酸吉姆萨染液2.步骤2.1实验材料的培育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大,DNA含量高.种子成熟后,晒干贮藏于干燥器内或4℃冰箱内备用。
2.2催芽将实验用蚕豆种子按需要量放入盛有自来水的盆中,在23℃下浸泡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胀。
四种微核测定方法在剂量效应关系中的应用

102· 中国辐射卫生2001年6月第10卷第2期CIli n J Radiol Heal 山,Ju ne200l ,V0110,No2【辐射与健康】四种微核测定方法在剂量效应关系中的应用赵良玉1,周建房2,黄权光1,史纪兰1,商希梅1,刘伟1,王冻芝3中图分类号:Q3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4x(2001)02—0102—02【摘要】研究了用明胶法、甲基纤维素法(Mc 法)、培养法和松胞素一B 法(cB 法)等4种方法在14 MeV 中子、∞co7 射线和x 射线等不同剂量照射离体人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率与照射剂量关系。
结果显示,用不同方法、不同射线及 其作用的不同时间,所诱发的微核率不同。
微核率与受照剂量呈线性关系,培养法和CB 法的微核与剂量的关系为密 切相关,可作为生物剂量计。
还对4种方法的优缺点、灵敏度以及微核出现的机理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微核;剂量效应;生物剂量计19r76年,Countrvman 等11J 创立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 塞2墨墨丕旦吐塑鲞垦堡丝丝丝空墨堑墨型量丝羞墨定方法,发现微核率与受照剂量呈线性关系,提示可用来估算 剂量(Gy)O 0.22 O .44 O .船1.31 1.75 2.63 3.50 4.38人的受照剂量。
染色体畸变分析已被公认为最佳的生物剂量 计,但此法操作烦琐,阅片技术要求高。
而微核操作简便,计数 迅速,阅片准确,适于作大量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采取健康成人的静脉血,肝素抗凝,分装小瓶,用不 同射线和不同剂量进行照射旧o J 。
经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拟合直线回归方程:1.2方法采用标准的微核制作和阅片方法心oJ 。
3 h :9=2.03+1.804D2结果6 h :9=2.45+5.879 D 2.1 用明胶法制备的微核刻度曲线24 h :9=6.28+1.09 D 2.1.1 14 MeV 中子辐照离体人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与2.2用培养法制备的微核刻度曲线 辐照剂量的关系见表1。
微核试验——精选推荐

微核试验⼩⿏⾻髓中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实验简介微核(micronucleus),与染⾊体损伤有关,是染⾊体或染⾊单体的⽆着丝点断⽚或纺锤丝受损⽽丢失的整个染⾊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个或⼏个规则的次核,包含在⼦细胞的胞质中,⽐主核⼩,故称微核。
故微核试验能检测化学毒物或物理因素诱导产⽣的染⾊体完整性改变和染⾊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传学终点。
实验⽬的1.学习和掌握⼩⿏⾻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测定⽅法2.了解细胞染⾊体损伤情况,掌握检测断裂剂和部分⾮整倍体致突变剂的测定⽅法3.进⼀步熟练制⽚和镜检操作器材与试剂1.器材⼿术剪、⽆齿镊、⼩型弯⽌⾎钳、载玻⽚、玻璃染⾊缸、定时钟、晾⽚架、显微镜(带油镜)、注射器及针头、⼲净纱布、乳头吸管、玻璃铅笔、电吹风机2.试剂甲醇、Giemsa储备液、磷酸盐缓冲液(PH6.8)环磷酰胺操作步骤1.试验动物及处理(1)动物选择:⼀般选⽤⼤⼩⿏,⼩⿏最常⽤,18-20g,每组10只,雌雄各半。
(2)染毒途径:根据研究⽬的或受试物性质不同,原则上可尽量采⽤⼈类接触受试物的途径:通常采⽤灌胃法和腹腔注射。
(3)染毒次数:多次染毒法(每天染毒⼀次,连续4天,第五天取样)或两次染毒法(处死前30h+处死前6h)(4)剂量及对照选择据受试物的LD50,以1/2LD50为最⾼剂量组,下设3-4个剂量组。
同时设⽴阳性(环磷酰胺)和阴性对照(溶剂组)2.⾻髓细胞制⽚和涂⽚:最后⼀次染毒后,在确定时间脱颈椎处死动物,迅速剪取其胸⾻,剔去肌⾁,⽤⼲净纱布擦拭,剪去每节⾻骺端,⽤⼩型弯⽌⾎钳挤出⾻髓液,点在载玻⽚⼀端预先滴好的⼀滴⼩⽜⾎清中。
混匀后推⽚。
长度为2-3cm。
3.固定:将推好晾⼲的⾻髓⽚放⼊染⾊缸中,⽤甲醇固定15min,取出晾⼲。
4.染⾊:Giemsa应⽤液染⾊15min.冲洗染⾊液,晾⼲。
5.观察计数:先以低倍镜、⾼倍镜粗检,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疏密适度、形态完整、染⾊良好的区域,再在油镜下按⼀定顺序进⾏PCE和微核计数。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

•实验原理
机理: 1 有丝分裂毒物的作用使个别染色体或带着丝点的染色体 环和断片在细胞分裂后期被滞留在细胞质中 2 断片或无着丝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不能定向移动, 从而遗留在细胞质中 结论:
微核试验能检测化学或其他物质因素诱导产生的染色 体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传学终点
•有核细胞中
•微核难与正常核分叶
•及核突出物区别
•微
•核
•实
•无核细胞
•验
•红细胞
红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形成
环磷酰胺(CTX)
❖ 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 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经转化、分解,生成酰 胺氮芥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
❖ 副作用明显,有恶心、食欲减退、脱发、白细胞减少、 中毒性膀胱炎、肝功能损伤等。
❖ 具有显著的遗传、生殖毒性:停经或精子缺乏,妊娠初 期时给予可致畸胎。
❖ 用药后24-30小时,骨髓中微核形成达峰。
•8
结果
•示小鼠骨髓正常 嗜多染红细胞
•示小鼠骨髓嗜多染 红细胞中一个微核
•9
•示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中两个微核
•10
•示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中多个微核
•11
Giemsa染色
染 毒
•推片:30度角;
后
操
•晾干:一定要干;
作
步
•固定:甲醇固定10min,
骤
需要晾干; •染色:Gimesa染液染
色(10~15min) •冲洗:蒸馏水冲洗,晾
干•阅片: 观察微核。
推片方法
实验方法和步骤
观察与计数:低倍镜下选择分布均匀,染 色较好的区域
油镜下观察计数
微核畸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核畸变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微核畸变检测技术,分析实验结果。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微核畸变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断裂、缺失、易位等异常现象,导致染色体片段无法正常分离,形成微核。
微核畸变是生物体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后,染色体畸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本实验采用植物根尖分生组织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微核畸变,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和统计分析,研究微核畸变的形成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蚕豆种子、0.01g/mL龙胆紫溶液、15%盐酸、95%酒精、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培养皿、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种子萌发:将蚕豆种子浸泡于水中24小时,取出后播种于培养皿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待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幼苗。
2. 根尖培养:将幼苗的根尖剪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待根尖伸长到2-3mm时,取出根尖。
3. 解离:将根尖放入装有15%盐酸和95%酒精的混合液中,在室温下解离5-10分钟。
4. 漂洗:用蒸馏水冲洗根尖,去除解离液。
5. 染色:将根尖放入装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5-10分钟。
6. 制片:将染色的根尖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7.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微核畸变的细胞数量。
8.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微核畸变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部分细胞中出现微核畸变,微核数量随实验时间延长而增加。
2. 结果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根尖分生组织在受到一定外界因素作用后,可发生微核畸变。
微核畸变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增加,说明微核畸变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诱导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的微核畸变,验证了微核畸变检测技术的可行性。
放射生物学—微核

淋巴细胞微核观察
淋巴细胞微核判断标准
微核直径为主核的1/20~1/3; 微核染色性质与主核一致,染色可略淡 微核与主核在同一细胞中(CB微核法中 微核应与两个主核在同一细胞中); 微核与主核不连接; 微核不折光,
淋巴细胞计数数目
甲基纤维素法 常规培养法 胞质分裂阻滞法
2 000个淋巴细胞 2 000个淋巴细胞 1 000个双核CB细胞
微核分析方法
甲基纤维素法
抗凝血中加入0.5%甲基纤维素后37 ℃ 温浴30 min后经离心、涂片、染色后进 行微核显微观察计数 特点:简单,迅速 不能观察分裂中期的非稳定性染色体畸 变在下一分裂间期形成的微核
常规培养法
抗凝静脉血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 37 ℃培养72 h后,经离心、低渗、预 固定、固定、滴片、染色等过程,进行 微核显微观察计数微核的方法 简便、经济,适合基层开展,目前使用 最广
胞质分裂阻滞法
该法将抗凝静脉血在RPMI 1640完全培养 基中37 ℃培养72 h后,离心、低渗、预固 定、固定、滴片、染色 培养进行至44 h加入松胞素B(cytochalasinB,Cyt-B), 优点:计数CB细胞中的微核率,提高了微 核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缺点:试剂较昂贵
第三节 微核的生物剂量测定
发展简史
1964年,Rugh发现在照射后小鼠的淋巴结和外周血淋巴细 胞中存在核碎片(微核)
Evans等将蚕豆(V/c/a o)根端细胞暴露于电离辐射,观察 到辐射诱导MN形成效应,第一篇报道 1970年Boiler和Sehmid提出用本来无核的外周血嗜多染红细 胞中MN发生率来作为微核试验的基本指标,全面奠定了微 核的理论及应用基础。 1973年,Heddle推荐使用这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来衡量染色 体损伤,
辐射育种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育种方法也在不断革新。
辐射育种作为一种重要的育种手段,通过利用电离辐射诱发生物体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本实验旨在通过辐射诱变技术,对小麦品种进行育种研究,以期获得抗病、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小麦品种:某品种小麦种子- 辐射源:Co-60 γ射线- 培养基:MS培养基- 培养器具:培养皿、移液枪、显微镜等2. 实验方法:(1)种子处理将小麦种子在无菌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辐射处理将处理好的小麦种子放置在辐射源下,进行不同剂量(0、10、20、30、40、50 Gy)的Co-60 γ射线辐射处理。
辐射时间为30分钟。
(3)种子萌发将辐射后的种子在MS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4)植株生长将萌发的植株在温室中培养,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叶片颜色等。
(5)抗病性鉴定将植株接种小麦白粉病病原菌,观察植株的抗病性。
(6)品质分析对植株进行品质分析,包括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淀粉含量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萌发情况经过不同剂量辐射处理后,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有所降低,其中0 Gy处理组的萌发率最高,达到95%;50 Gy处理组的萌发率最低,仅为50%。
2. 植株生长情况经过辐射处理后,小麦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叶片颜色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其中,10 Gy和20 Gy处理组的植株生长状况较好,株高、叶片数、叶片颜色等指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3. 抗病性鉴定经过接种小麦白粉病病原菌后,10 Gy和20 Gy处理组的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病斑较小,病情指数较低。
4. 品质分析经过品质分析,10 Gy和20 Gy处理组的小麦植株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淀粉含量等指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辐射诱变技术可以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具有抗病、高产、优质性状的新品种。
小麦染色体核型分析

小麦核型分析实验
实验原理:一个二倍体植物的配子的全套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各种动植物的体细胞,都有其特定的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组型或称为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这一组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着丝点位置以及副溢痕、随体的有无等。
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对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作上述各种形态特征的描述。
实验材料:小麦
实验药品:α-溴代;2%Hcl;卡宝品红;蒸馏水
实验仪器:三角瓶或者其他容器;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铅笔
实验步骤:
1.种子萌发和取材:小麦种子置于培养皿内湿滤纸上,25℃恒温箱中,根长2-3cm切取。
2.固定:α-溴代固定幼根1-2d。
3.解离:取根尖2个(每个大约0.1-0.2mm)于载玻片上,滴加2%Hcl 2-3滴3min(主要是
进行破壁),3 min后吸干Hcl,再滴几滴蒸馏水保持3min,3min后用吸水纸吸干。
4.染色:在载玻片上滴加卡宝品红染液染色2min,2min后盖上盖玻片,用大拇指垂直往
下压,压好后,用铅笔头进行敲片,边敲边在在酒精灯下烘干。
5.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于进行染色体突变的计数〔。 在后、 i o 3 末期主 要观察染色体桥。 Rvh 和 Rnaei e l3 e' odnl ,等 l " 人分别在蚕豆和蝶螺的实验中证实,微核和染 和 Sr5分别用放射性自显影法和荧 光显微 trl a1 术检查指出, 微核具有合成 D A 的能力。本 N
积。
任何物质
添加 a e 添加 l d y s
添加 l y s
和 ae d
单倍体 的 基因型
c ・吸取菌液 1 毫升,移至灭过菌的空 培养 皿 中。 然后倒入融化后冷至 4-5 ℃ 的 固体基本培养基上 , 0 0 摇匀, 凝。各菌液 倒 2 。 待 皿
3影 印与生长谱鉴定结果 相比较 ,看 结论是 否一 .
58. 3 7 7 2. 65. 0 6 6 8. 8 8 3. 8 6 3.
7 0 5. 7 5 3. 7 5 4. 7 6 7. 8 7 9. 89. 2
0. 8 * 9* 0. 8 * 9* 0. 5 * 9* 0. 7 * 9* 0. * 98 * 0. * 98 *
矮丰 3号 阿 勃 汉麦 1 号 咸 农 5 9
注:v 代表微核率, 代表 x 染色体畸变率。
目前在研究诱变因子对植物染色体畸变的
影响时,虽然也可以在有丝分裂中期进行观察 分析,然而就绝大多数植物而言,后、 末期更适
以下优点:()方法简便, 1 取材不受时间限制, 不需要考虑细胞的分裂相,而染色体畸变分析 法要在细胞分裂高峰时取材。( )观 察迅速。 2 微核细胞的鉴别因间期细胞大量存在,观察计 数都方便,而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有时因剂量过
d 将培养皿的皿底等分 4 依次放入:sae . 格, l, , y d l y s和 。e的混合物; d 还有一格不添加任何物质。然
后放到 3' 0 C温箱培养 4 小时。 8 e ・观察生长情况 , 确定是哪种类型 菌株。
操作步骤见图82 -0
实验 结果 分 析杂交种的基 因型 1影印结果:能生长 用 “ ” 表示,不能生长 用 . 十 “ 表示 。 一”
3 3 7. 5 0 4.
38. 3
0. 6 * 9* 0. 8 * 9* 0. 4 * 9* 0. 1 * 9* 0. s * q*
0. 99**
矮 丰 3号 阿 勃 汉麦 1 号 咸 衣 5 9
8. 0 6 1 2 1.9
8. 00 1 59 4.
5 3 0. 3 2 7. 7 4 3.
2. 6
分率表示。
细胞数约 40 以后, 0 个, 末期畸变细胞 一 定的限 七+年 制。 代初, a 。 Siil 个根尖, Mt 和 cmd t e h l '
结 果 与 讨 论
( 一)照射剂量与微核率的关系 在 丫射线作用下,6个供试小麦品种的根 尖间期细胞均可见到微核,数量 1 -6个不等 ( 见图版 1 2 ) , ,其位置大都在主核的近旁。 -7 微核的大小也相当悬殊, 大者直径可达 0 微 . ”
关系 实验证明,6个小麦品种的微核率和染色
具有生命力。在细胞中出现的微核和桥的两种 形态,其本质均是反映出辐射对染色体损伤的 效应。因而微核可以衡量染色体损伤的程度。
通过 6个不同小麦品种的实验结 果 来 看,
微核率的出现比染色体畸变率高,每个品种的
微核率和剂量之间的迥 归系数都比染色体畸变
率和剂量之间迥归系数大( 见表 1 表 2。 , ) 通过
致。
( 顾惠娟)
( 上接第2 9页)
「 j u a S ad . Maeh ai 16. tr, 4 G h, n S C . . hsw r 94 Na e : u
24 49 0 : . 7
68 9 一 1 4 : 7 1.
[ ] u dr n , : 4 I: sa K J( d) Ha 8 S n el d N. 17. K h, . .: - a 9 n a . E p i i hge pat A vne d t t l p. l d n hr ns da c a p e i , o s i l : n ona p
1 7 5. 1 0 4. 1 4 2. 1 9 1.
米, 小者仅有 0 1 . 微米, 1 个别微核具有核仁( 见 图版 1 8。在 0 万伦至 , , ) . 5 万伦剂量范围内, 6个小麦品种的有核细胞微核率均随着剂量的 增加而增加 ( 见表 10 经用最小二乘法处理, )
3 0
Y Huig Ivsn ai o D t m nn I ai i yn : e igt n n t o n e r iig rd- e r a o Efc i R o T p el rm sme o t n et n ot i C l C o oo s i f s h f Wh a b Mi o ul s s et y c n c u T t r e e 1 )本文承兰州大学郑国倡 教授审 阅, 特此 致谢。
计算,6 个小麦品种的微核率与剂量之 间的迥 归系数比染色体畸变率与剂量之间迥归系数高
0 2 . 倍。因此,在小麦的辐射损伤效应 . -1 6 3 6
中微核测定法的灵敏度高于有丝分裂后、末期
染色体畸变分析法。微核的形成还可能有其它
体畸变率之间均呈线性关系, t 经 测验, 相关性 极显著( 见表 30 )
表 2 o o 射线对小安根尖细胞染色体崎变率的影响 l Y c -
一鳗 罗 :绝 西 一 竺 子
T r _ 乏 丰产 3号
1 84
0
0. 5
1
2
相关
3 4 5
迥归 系数
5. 98 9. 89
系数
2. 7 3. 9 0. 7
2. 8 1。 1
1 3 1. 1 0 6. 2. 6 6. 7 6. 5
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补充 ae d
基本培养 基 补充 l y s
完全 培养 基
单倍休的
基因型
2生长谱鉴 定: .
不添加
: 从原始培养皿上挑取各个已经初步鉴定的菌 ・
落, 接种在完全培养基斜面上。 同时接种在有完 全培 养液的离心管 中, 0 培养 4 小 时。 3℃ 8 b 离心 (00 分钟, 分钟 ) 倒去上清液 , . 30 转/ 3 , 打 匀沉淀 ,然后 离心洗涤三次 ,最 后加生理盐水至原 体
的 子囊抱子 , 百分数。 计算 8测 定杂交种: . ( )在长有子 囊抱子的斜面上加基 本培养液 2 1 毫 升, 用接种环将子囊抱子刮下 , 倒入无 菌离心管中。 ()在 6℃ 的恒温水浴中 加热 1 分钟 , 2 0 5 杀死酵 母 菌的 营养体 , 离心 , 倒去上 清液, 加生理 盐水到原体 积, 形成抱子悬液。
表 3 染 色休畴变率和微核率 之间依从 关系
品种名称 迥 归 方 程
相关系数
0.5 * 9* 0. 1 * 9* 0. 3 * 9* 0. 7 * 9* 0. 7 * 9* 0. 7 * 9*
尸
值
的途径。正如 R gn 指出淋巴细胞微核也可 uhl 3 能是由于细胞核向外突出而形成。 M il 等 ar2 e' 3
v 一 .8 21x = 56 + .7
y 3 8 = .3+ 15 x .5 Y= 一3.5+ 13 x 9 .5
阿
勃
射过的小麦根尖细胞的核出芽现象 ( 见图版 1 , 9, ) 芽突大小不一致, 最终也可能形成微核。
微核测定法与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比较 ,有
.1+ 13 x .0 咸 农 5 Y= 一83 9
9一12 1 2.
f Naaa a S: 3 Si R p T kk U i Sr 5 ] kzw , 16. . . o u v e. . 9 c e o n .
4 9 2 7 25 . 2 : 4 - 5
提供新的资料。
10 分, 0 伦/ 照射剂量分别为 5 1 2 3 千、 万、 万、 万、 万和 5 4 万伦,以未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 细胞学观察和标本制作法均见文献 【] 染色 9。 体畸变以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末期出现的单
桥、 双桥和多桥进行统计分析, 每组观察2 余 0
数为单位, 计算染色体畸变率。 微核鉴别基本 以 E as 报道为标准。每组观察间期细胞数 vn9 t 〕 约 50 个左右, 00 统计其中出现的微核数, 以百
9. 1.
1 4 3. 1 5 1. 1 7 8. 1 3 4. 1 5 1. 1 5 5.
1 3 5. 2 0 2. 1 6 8. 4 3 2. 1 5 5. 36. 0
2 7 6. 4 0 0. 3 4 4. 5 6 0. 3 2 5. 4 6 6.
2 3 弓. 4 7 4. 4 2 4. 弓 4 6. 3 6 7. 6 9 7.
材 料 和 方 法
本试验所用的材料为不同品种的小麦千种 子。 用本所 ,o丫 源进行照 射。 剂 量率 为 O C
表 1 " o C Y射 线 对 小 麦 根 尖 细 胞 微 核 率 的 影 响
缨燮全 \) 暨 卜f 10Fra bibliotek0. 5
1
2
3
4
5
相关 系数
迥归 系数
1 9 5. 3 1 7 5.0 1 6 5. 8 1 5 6. 6 1 1 9. 5 1 2 9. 0
认为很可能这种大的微核是在细胞进人后期由 单一或一组落后染色体形成。我们也常看到辐
丰产 3号 矮丰 3号
汉 麦 1号
18 斗
Y= 一1 .1+ 2 4 x 83 .8 Y= 2.8+ 1 6 x 6 .5
< 0. 1 0 < 0. 1 0 < 0. 01 < 0. 1 0 < 0. 1 0 < 0. 1 0
基本
()把抱子悬液倒人消毒过的盛有石英砂的三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