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19 腰椎间盘突出症 P.I.D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演示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演示课件
液循环。
日常保健
选择硬板床
硬板床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 减轻腰椎的负担。
注意腰部保暖
避免腰富含蛋白质、钙质和维 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 鱼类等。
控制情绪
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以免引 起肌肉紧张和疼痛。
PART 0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案例分 享
REPORTING
典型案例三
诊断
腰椎MRI显示L3/4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根。
A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25岁,学生,长期长 时间玩游戏,腰部疼痛伴左下肢放
射痛2周。
B
C
D
后续治疗
经过评估,医生建议张先生进行腰椎微创 手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
经过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改变生活习惯、 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时有 腰部疼痛和左下肢放射痛。
药物治疗
口服或外用药物可以缓解 疼痛和消炎,但需遵循医 嘱,避免不良反应。
康复训练
如核心肌群训练、骨盆稳 定性训练等,有助于增强 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 稳定性。
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
如椎间孔镜手术,通过小 切口进入腰椎间盘,摘除 突出的髓核组织,减轻压 迫。
开窗手术
通过打开腰椎后侧方进入 椎间盘,摘除突出的髓核 组织,适用于多节段突出 或合并钙化的患者。
该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 演示课件
https://
REPORTING
•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康复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MED与APLD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MED与APLD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MED与APLD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目的比较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与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按照资料方法将320例患者分为MED组和APLD组,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临床疗效。

结果MED组和APL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ED组和APLD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63%和90.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7,p>0.05)。

两组各有1例发生椎间盘炎,对症治疗后康复。

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均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病、发生神经根损伤、术中大出血病例。

结论MED 和APLD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疗效并没有明显差异。

在临床实践中,务必要根据患者手术指证,选择合适的方法,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posterior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and 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 (APLD)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32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MED group and APLD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data method,and they were given appropriate treatment,respectively.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ospital day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ED group and APLD group in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ospital day,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MED group and APLD group was 90.63% and 90.99%,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efficacy(χ2=1.077,P>0.05,). Both groups had 1 case of discitis,and the patient recover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All the patients recovered well,no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nerve root injury,intraoperative bleeding cases occurred.Conclusion As the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MED and APLD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surgical indications strictly.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treatment effect,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appropriat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surgical indications.[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Endoscope;MED;APLD;Efficacy目前,隨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不断上升,并且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1-2]。

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PLIF技术(腰椎后路椎间减压,CAGE植入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以往手术护理的不同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有手术指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LIF技术治疗,经给予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体位、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护理。

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3—7d即下床活动,随访3—6个月,42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1例症状无明显缓解。

结论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位、固定效果好,患者恢复快,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恢复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PLIF技术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34-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

主要症状为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为单侧,急性发作时常剧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及睡眠。

80%—90%病人经非手术治愈,10%—20%病人需手术治疗。

我科采用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根据手术给予系统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疗效,防止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1年3月收治患者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36 —72岁,平均年龄53.7岁。

病程30d—26年,住院天数12—38d,平均住院日17.5d。

全部病例均有腰痛伴下肢麻木及放射性疼痛。

伴有间歇性跛行21例。

X线摄片检查及CT检查,部分行MRI检查。

L3—4间隙突出5例,L4—5间隙突出33例L5—S1间隙突出20例,合并两个及两个以上间隙突出者53例,所有病例CT或者MRI显示椎间隙狭窄、椎管、椎间孔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类,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类,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类,治疗方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按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类型:1. 脊柱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到脊柱管内。

2. 脊柱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到脊柱管外,压迫神经根或神经束。

3. 向左或向右腰椎间盘侧突:椎间盘向左或向右侧突出,压迫椎间孔内的神经。

4. 颈胸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到颈椎、胸椎部位,出现相应症状。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保守治疗(1)休息:合理安排活动,避免运动或劳累过度;尤其是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或限制常规活动。

(2)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镇痛药等,以减轻疼痛和缓解肌肉痉挛。

(3)物理治疗:使用热敷、中频电疗、推拿按摩、腰带等,以减轻疼痛、舒缓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4)针刺和中药治疗:经穴针刺、火罐、中药外敷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痉挛等症状。

2.手术治疗(1)椎间盘切除:通过椎弓切除,将压迫神经根或神经束的椎间盘突出物切除,缓解神经根或神经束的压迫症状。

(2)椎板切除:通过椎板切除,将脊柱管狭窄部位打开,减少或消除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1. 疼痛和运动量应平衡,避免不必要的运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 在急性期要尽可能卧床休息,逐渐加强运动,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

3. 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等动作,防止诱发疼痛和使症状加重。

4. 合理饮食,多吃蔬果,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以加速组织修复。

5. 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不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和频率。

6. 禁用过度镇痛药,如阿片类药物,以免形成依赖和上瘾。

7. 慎用中药,选择正规、信誉好的中药店购买有编码的中药饮片,遵医嘱科学合理地使用。

8. 术后要注意恢复,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避免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3一4用什么药物治疗好,6年了,治疗过,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就是腰椎间盘脱出椎间隙、向内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和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 )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 )

腰椎间盘突出分型病理
• 椎间盘根据突出程度可以分为: • 1、椎间盘膨出 (bulging):最轻微。椎间盘纤维环 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 出。 • 2、椎间盘突出 (protruded):中等。椎间盘组织局 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 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 分。 • 3、椎间盘脱出 (extruded) 重度。移位椎间盘组织的 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脱出的椎间 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 内。
六、腰腿痛软组织疼痛常见压痛点
12、骶髂关节压痛点(长短韧带、关节囊) 13、髂骨翼及坐骨大孔内上缘、股骨转子间窝压痛点(臀中、小 肌) 14、髂前上嵴后方及股外侧压痛点(阔筋膜张肌、骼胫束) 15、坐骨结节外侧压痛点(股方肌) 16、坐骨结节上内侧压痛点(骶结节韧带) 17、股骨大转子尖部压痛点(梨状肌) 18、股骨小转子肌附着处压痛点(髂腰肌) 19、耻骨上下支肌附着处压痛点(股内收肌群) 20、内踝下方压痛点(胫后肌腱及腱鞘); 21、外踝下方压痛点(腓骨长、短肌腱及腱鞘) 22、跟骨棘(跖腱膜、跖长韧带)
受压神经根系统表现
L3、4 L4、5 小腿前外 侧、足背 伸趾、伸拇 肌 无异常 L5、S1 足外侧、小 腿外后 小腿三头肌 踝反射
感觉 肌力 反射
小腿内侧 胫前肌 膝反射
定位受累神经
1、L5神经根受累:(1)感觉异常:出现在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方以及 踇趾和第2趾间,神经受损初期可出现支配区皮肤疼痛过敏,随病程 进展出现触觉,痛觉减退,麻木等。(2)肌力下降:L4~L5椎间盘 突出症患者,踇趾背伸肌力减弱,严重时胫前肌瘫痪,表现为踝关节 背屈无力,出现足下垂。 2、S1神经根受累:(1)感觉异常:影响小腿后侧和足外侧及足底。( 2)肌力下降:L5~S1椎间盘突出,可见小腿三头肌萎缩或松弛,踝 及趾屈力减弱。(3)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S1神经根受压。 3、L1~L4神经根受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1)感觉异常部位:大 腿内侧、膝内侧。体格检查:股神经牵拉试验(+)。(2)肌力减弱 :L2/3/4节段受累股四头肌肌力减弱,伸膝受限(3)膝反射减弱表 示高位椎间盘突出,L1~L4神经根受压 4、马尾神经受压: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及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是由腰椎退行性改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所致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了腰椎内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934年Mixter和Barr报告手术切除脱出的腰椎间盘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后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病因学】青春期后人体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变,其中椎间盘的变化发生较早,主要变化是髓核脱水,脱水后椎间盘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由于较重的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

髓核多从一侧(少数可同时在两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障碍。

如纤维环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可造成广泛的马尾神经损害。

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

【临床表现】(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外科学教学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外科学教学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 食,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
活习惯。
0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分 析
病例一:非手术治疗成功案例
总结词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
详细描述
非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椎间盘回纳,改善神经功能。
手术并发症与处理
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神经损伤、术后复发 等。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使用抗生素、止血药、手术治疗等。 同时,术后应加强护理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0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与 预防
康复治疗
物理疗法
运动疗法
如温热疗法、电刺激等, 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肌肉
紧张。
包括核心肌群训练、拉 伸等,有助于增强腰部
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按摩与针灸
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 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
能恢复。
康复器具
如腰围、支具等,提供 额外的支撑和保护,减
轻腰部负担。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坐姿
选择合适的椅子,保持腰部挺 直,避免长时间久坐。
控制体重
过重会增加腰椎负担,保持适 当体重有助于降低腰椎间盘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出的风险。
定期锻炼
加强核心肌群和背部肌肉的锻 炼,提高腰部稳定性。
避免剧烈运动
如突然的弯腰、扭腰等,减少 对腰椎间盘的冲击。
患者自我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疼痛管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鉴别诊断
腰椎管狭窄症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类似,都有腰 痛和下肢放射痛等症状,但腰椎 管狭窄症主要是由于腰椎管内结 构异常引起的。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也可能导致下肢放 射痛,但疼痛主要集中在臀部和 大腿后侧,而不是腰部。
0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Chapter
非手术治疗
01
物理疗法
通过热疗、冷疗、电 疗等物理方式缓解疼 痛和炎症。
0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发生在腰椎L4-5和L5-S1节段,因为这些节段的腰椎间盘承 受的压力较大,且活动范围较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
根据突出的程度和方向,腰椎间盘突出 症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4. 游离型: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完全脱离 椎间盘,游离于椎管内,压迫神经根或 脊髓。
3. 脱出型: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 核组织突入椎管内,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
目前,关于LDH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病因、诊断 、治疗等方面,取得了 不少成果。
问题
05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 ,但目前关于LDH的发 病机制、预后评估、预 防措施等方面仍存在许 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 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LDH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目录
•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诊断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康复 • 结论与展望
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Chapter
定义和概述
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导致腰椎 间盘向后方或侧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一些资料,目前国内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率达80%以上。 据研究资料表明,保守治疗病人占有绝大多数, 只有5%左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才必须采取 手术治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治 疗
•理筋手法
•骨盆牵引
•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 •针灸治疗 •手术治疗
理筋手法 Relaxing Sinew Manipulations
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2.椎体后突出,根据突出部位,分四类: (1)中央型 (2)旁中央型 (3)椎间孔型 (4)极外侧型 3.依据髓核突出程度,可分为三型: (1) 膨出型 (2)突出型 (3)脱出型
A:中央型(Central protrusion ) B:旁中央型 (Posterior medium protrusion ) C:椎间孔型 (Intervertebral foramen) D:极外侧型 (Posterior lateral protrusion )
2、体征
脊柱侧弯 跛 行 神经根受压
肌肉萎缩 压迫时间超过三个月,失去营养作用 腰功能受限
3、检查
屈颈试验 :加大椎管压力,准确率90% 直腿抬高试验 :以达70°为标准,未达为阳性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促使神经根在椎间孔滑动 下肢外旋试验 :使梨状肌收缩,压迫神经干 股神经牵拉试验:诱发股神经在椎间孔滑动 生理反射:是否亢进、减弱
d. 拉肩推腰法:以拉患者右肩推 腰为例,医者站在患者左侧。左 手放于患者肩关节前侧,右手以 掌根从胸7棘突对侧旁,随拉肩向 后角度的增大,右手掌由上到下 按压至腰3棘突。每侧操作时间控 制在30秒,两侧操作时间控制在1 分钟。
e. 拉腿推腰法:以拉患者右腿推 腰为例,医者站在患者左侧。左 手以掌根放于在患处腰骶部,右 手放于患者膝关节上方3cm,随 拉腿向后角度的增大,左手有节 律固定于患处推按。操作控制在 30秒。每侧操作时间控制在30秒, 两侧操作时间控制在1分钟。


椎间盘受到负荷时形态改变
椎管与神经根的关系
腰部的急性损 伤及慢性的劳损可 使椎间盘的牢固性 下降,甚至导致纤 维环破裂,髓核突 出。
病因病理
(一)病因 本病发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 要是腰椎间盘自身的退行性改变及解剖学上的薄 弱点,外因是外伤、慢性劳损、寒凉刺激等。 1.内因: (1)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2)解剖学上的弱点:纤维环后部薄弱,后纵韧 带的两侧较薄弱
膝反射:L3/4 跟腱反射:L5/S1 踝跖屈肌力:L5/S1 踝拇伸肌力:L4/5
小腿外侧皮肤:前外侧L4/5 后侧L5/S1
4、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脊髓造影检 查 CT 扫描 MRI 检查
21
鉴别诊断
22
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腰部挫伤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鉴 别 诊 断
有外伤史,肌肉,韧带损伤, 腰痛局限,无放射痛,休息、镇 原因未明,(隐裂、 痛,一周可缓解。 •慢性腰肌劳损 骶化、腰化)三种。隐裂: 占全身肿瘤 结核菌从血流进入椎体。腰痛 长期姿势不良,过度劳累。 7%。原发---椎 体 大者弯腰时刺激硬膜产生 •腰椎结核血管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 伴下肢放射痛,同时有明显中毒症 腰痛以纯痛、酸痛为主,脊柱无 腰痛。骶化(腰化):产 状:低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 成骨毋细胞瘤(良性);脊髓瘤、 畸形,屈伸无障碍,腰骶部压痛 生腰痛的原因---L5神经根 •强直性脊柱炎 血沉加快。 脊索瘤、骨肉瘤(恶性);转移 点明显。 X线:寒性脓疡,椎间 受牵拉;横突与髂间隙小, 原因未明。慢性关节炎侵犯骶 盘破坏。 -肺、脊柱旁腺体(肾、前列 •类风湿(中枢型) 筋膜刺激;摩擦产生滑囊 髂、下腰椎关节。年龄在 16=20 岁。 腺),子宫、肝的肿瘤经椎静脉 炎;形成假关节刺激 L5 神 骨质退行性变。腰 原因未明。症状表现与强直性 病变特点:先滑膜—关节囊 --韧带-系统,向脊柱转移。症状以进行 •脊柱先天性变异 经根; X 线有相应表现。 痛无放射痛。 X 线:椎 脊柱炎相似。特点:晨僵,腰背酸 增生钙化骨化--功能受限(腰直硬 性加重为特征,伴有贫血,血沉 体普遍脱钙。或呈“楔 痛,驼背,活动受限。类风湿因子 为特征)。 X线:增生性骨边缘。 •老年性骨质疏松 加快,AKP增高。 X线:骨膨胀 形改变”或“双凹形骨 阳性。 X线:脊柱呈“竹节样改 改变,不同程度破坏,病理骨折, 折”。 变”。 •脊柱肿瘤 椎间隙正常(鉴别要点之一), CT、MRI有助诊断。
a.掌按法:用双掌重叠掌根部沿骶棘肌自上而下向对侧推 按,力量由小到大,反复5遍,时间约3分钟。
b.摇腰法:两手掌置于患者腰臀部,推摇患者身躯,使 之左右摆动,并瞩患者放松配合摇晃,时间约3分钟。
c. 指揉法,针对检查出的患部,主要包括骶棘肌及周围软组织、 腰骶关节以及骶骼关节等部位,病变部位手下感觉有不光滑、小 条索状或块状增生性改变,纤维变性的肌肉组织有砾轧感;在侧 后方左右关节囊病变部及关节突对位不良的部位,做轻柔的小幅 度的回旋运动,力要轻巧柔和,直至患部压痛减轻为止。各一次, 时间约10分钟。

病因病理
2.外因 (1) 外力损伤:外伤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 原因,多数患者均有外伤史。 (2)慢性劳损 (3)寒冷刺激:少部分患者没有明显外伤和劳损 病史,而仅仅受到寒冷的刺激而发病。 以上各种外因,都必须在椎间盘本身已有 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才起作用。
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1.依据髓核的方向,分为三种类型。 (1)向椎体前突出(Anterior protrusion),不能引起 特殊症状,无临床意义。 (2)向椎体内突出(Inner vertebral protrusion ), 是髓核向软骨板内突出,突出物压入椎骨的松质骨, 形成杯状缺口,久之,缺口边缘可出现钙化。 (3)向椎体后缘突出,一般所谓椎间盘突出,实际 皆属此型,因为向椎体后方突出的髓核可压迫神经 根,产生临床症状,故为三类中最重要者。

d. Shoulder-pulling and Waist-pressing Manipulation For instance, when pulling the right shoulder and pressing the right waist, the physician shall stand on the left side of patient. Put your left hand on the right anterior side of Glenohumeral joint, and right hand palm root on the contra lateral side of 7th thoracic spinous process of the patient. Pull the Glenohumeral joint to the angle of 30-40 degree and press the spinous process from 7th thoracic spinous process to 3rd lumbar spinous process simultaneously. Repeat for 3 times, each for 30 seconds. e. Thigh-pulling and Waist-pressing Manipulation For instance, when pulling the right thigh and pressing the right waist, the physician shall stan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patient. Put your left hand palm root on the affected lumbarsacral area and right hand on 3cm above of the knee joint of the patient. Pull the thigh to the angle of 45-50 degree and press the lumbarsacral area simultaneously. Repeat for 3 times, each for 30 seconds.
腰椎間盤突出症
PROLAPSED INTERVERTEBRAL DISK
林江豪 LIM CHIANG HOU 19/7/2013
解剖及病理
椎间盘是由软骨板、纤维环 和髓核三部分构成。

纤维环Annulus Fibrosis:后部最薄弱,较疏松地附着于 薄弱的后纵韧带; 髓核Nucleus Pulposus:为富有弹性的乳白色透明胶状体。 幼年时呈半液体状态或胶冻样,随着年龄增长,其水 分逐渐减少,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和无定型物质逐渐 增加,以后髓核变成颗粒状和脆弱易碎的退行性组织; 软骨板End Plate:位于上、下面,为透明软骨构成。
椎间盘损伤的病理分型:

膨出型
突出型
脱出型

下腰部是全身应力的 中点,负重及活动度 大,损伤机率高,是 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 部位。其中以腰4、5 椎间盘发病最高,腰 5骶1次之。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
在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
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
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 疾患。

好发于青壮年,男多于女。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 性腰痛史。常发生于青壮年。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等)时疼痛 加重。 3)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可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 肉萎缩,腱反射、足拇趾背伸力等可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