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合集下载

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说课稿(二篇)

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说课稿(二篇)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一)一、对教材的理解1、教材简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教学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2、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

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后面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等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会变味的米饭,第二部分:米饭、淀粉和碘酒,第三部分:寻找淀粉的踪迹,第四部分:制作神秘的信件。

第一部分是课文的导入,通过学生品尝米饭出现甜味,引出淀粉这个概念,为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作好铺垫。

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在米饭上滴碘酒,出现蓝色。

实验二:在淀粉上滴碘酒,也出现蓝色。

用实验二来验证实验一,也就是米饭变蓝色是里面的主要成分淀粉的作用。

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之一——颜色的变化。

第三、四部分是对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这一特性的实际运用。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4、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科学概念(知识目标):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和方法(方法目标):用细心体会,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验证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教法的使用1、假设——检验这种方法我主要运用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两个实验中。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色原理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色原理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色原理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色原理源于淀粉与碘之间的化学反应。

淀粉是一种多糖,由葡萄糖分子组成,而碘是一种单质。

碘酒中的碘是碘分子的形式存在的。

当碘遇到淀粉时,会形成蓝色的淀粉碘化物,这就是为什么碘酒在接触到淀粉时会呈现出深蓝色的原因。

淀粉和碘酒的变色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是淀粉分子的结构与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是碘对淀粉的着色性质。

淀粉分子是由许多葡萄糖单元组成的长链状分子。

每个葡萄糖单元都有多个羟基(OH),这些羟基具有与碘发生氢键形成复合物的能力。

碘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之间有一对孤对电子。

当碘分子接近淀粉分子时,碘与淀粉的羟基之间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是一种弱的化学结合,其形成导致淀粉和碘分子之间的稳定结合。

这个结合过程会导致电子的共享,从而改变了能量状态,产生了辐射能的吸收和发射。

这就解释了碘酒和淀粉的变色反应发生的原理。

此外,淀粉和碘化物的生成会导致光的吸收性质的变化,从而导致颜色的改变。

碘分子具有特定的波长吸收特性,当碘与淀粉结合形成淀粉碘化物时,其吸光性质发生改变。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碘对蓝色和紫色的波长有较大的吸收。

这就是为什么碘酒和淀粉结合形成的淀粉碘化物呈现出蓝色的原因。

总结起来,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色原理是由淀粉分子和碘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能
量状态的改变和光的吸收性质的变化共同决定的。

通过这种化学反应和产生的复合物,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检测淀粉的存在,这在科学实验和食品检测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碘酒和淀粉现象

碘酒和淀粉现象

碘酒和淀粉相遇后,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淀粉会变成蓝色。

这是因为碘酒中的碘分子与淀粉分子发生了反应,导致淀粉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这种反应在化学上被称为“碘-淀粉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除了碘酒,其他含有碘的物质,如碘水、碘片等,也能与淀粉发生类似的反应,使淀粉变成蓝色。

这种反应不仅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例如,在烹饪中,我们可以使用碘酒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从而判断食物是否煮熟或者是否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碘-淀粉反应是一种可逆反应,也就是说,当反应条件改变时,淀粉会重新变回原来的颜色。

例如,如果将已经变成蓝色的淀粉加热,蓝色会逐渐消失,最终变回原来的白色。

这是因为加热会使淀粉分子和碘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从而使反应逆转。

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相关推荐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第二单元物质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教材简析: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吃饭的时候感觉不到甜味,只有细细品尝才会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用这样日常生活中经历却不大注意到的活动,导入这一课的内容。

米饭、淀粉和碘酒,让学生利用感官对淀粉进行观察,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进行实验,对其产生的现象,教科书进行了明确的告知。

淀粉的踪迹,利用淀粉与碘酒的颜色变化,可以来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

二、教学背景:学生对米饭太熟悉了,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

或许有一部分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色合,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

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词汇:化学反应新的物质(二)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方法:体验推理验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核心价值观:培养探索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米饭和淀粉与碘酒发生了反应。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教材以生活中的食物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并能运用这一特性进行相关实验。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细节、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等方面,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碘酒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2.难点: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讲授法:老师讲解相关科学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米饭、碘酒、清水、滴管、培养皿等。

2.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图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提问:“你们知道米饭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科学。

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呈现(5分钟)1.老师展示实验材料,提问:“我们今天要通过实验来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猜测后,老师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老师板书重点。

2.老师提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淀粉会遇到碘酒变蓝?”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会变味的米饭
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平时品尝米饭是什么味道?淡而无味 米饭入口后,被牙齿咬碎,形状、大小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但咀嚼 一为会什是 么什 ?么 咀味 嚼道米?饭和馒头略感微当觉的出一甜现样淡吗淡?的把甜糖味放时进,嘴咽里下,米能饭立。即米尝饭到出甜现味甜,味时是间因长
糖、冰糖、枣 根茎类蔬菜:马铃薯、芋头、地瓜,
子、桃、
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秘密武器—— 碘酒 豆 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棕色液体、刺激性、杀菌消毒
制作神秘信件要领:
• 1、取一白色信纸
• 2、调制好淀粉液, 并搅拌均匀
• 3、用毛笔蘸着淀 粉液把内容写在信 纸上
• 4、等信纸上字迹 干后,无字信件就 完成了
注意:
1.用滴管吸取碘酒,滴1--2滴碘酒与物 体上,胶头滴管的管尖不要接触到食物。
2.滴管使用完毕之后,要放回到碘酒瓶中。
寻找淀粉的足迹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
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淀粉
和碘酒反应时颜色的变化这一特性,
我们来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含淀粉
不含淀粉
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只要观 察与碘酒混合后是否能产生蓝紫色
课堂小结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沫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遇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紫蓝色物质这一 特性可以利用来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3.我们常见的大米、面粉、绿豆、胡豆、豌豆、土豆、红 薯中含有大量淀粉;我们常见的蔬菜类、肉类、水果类不 含淀粉。
一、判断
1.馒头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是因为馒头含有淀粉。( √ )

小学科学实验课件--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小学科学实验课件--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C)。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 的液体
4、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
焰,火焰( A)。
A、会立即熄灭 B、不会熄灭 C、半分钟后熄灭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B)。
A、比空气轻 B、比空气重 C、和空气一样重
3、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 含有淀粉。
寻找淀粉的踪迹 P31
含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 物
马铃薯、玉米、 苹果、番茄、菠菜、
土豆、番薯、 胡萝卜(含较
洋葱、橘子、花菜、 白萝卜、大头菜, 白砂糖
少的淀粉)
总结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 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 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
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 吃进去的米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会变味的米饭
品尝一口米饭,说说米饭是什么味道的? 再咀嚼一会儿,有什么感觉? 当出现甜味时,咽下米饭。 米饭出现甜味,说明了什么?
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体会到甜味吗?
小知识:米饭是甜的吗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 用发生了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
①在玻璃杯里倒入三匙的白醋 ②再倒入一匙小苏打 ③盖上玻璃片。
实验现象 用肉眼观察:发现反应激烈,产生大量气泡。
初步结论
用手触摸杯壁:感觉 比原来凉。 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它们有明显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
新物质检测实验 当我们把盖在杯子口的玻璃片移开时,迅速用点燃的竹棒或火 柴伸进杯子口,发现火焰立即熄灭。
2、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 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 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定义及关系。

2. 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

3. 碘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关系,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米饭、碘酒、淀粉、滴管、培养皿等。

2. 教学课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米饭、碘酒和淀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定义,演示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碘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真假淀粉等。

七、课堂小结2. 强调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鉴别真假淀粉。

2. 调查生活中其他应用碘酒的场景,并进行分享。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评价1. 学生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淀粉遇碘变蓝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课堂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米饭、碘酒和淀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定义,演示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神秘信件的秘密
将淀粉溶于温水,用毛笔 蘸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 白纸变干后,在白纸上均匀 喷上碘酒,淀粉遇到碘酒变 成了蓝色,不一会儿白纸上 就出现了蓝色的字。
1、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中的(酶)发 生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麦芽糖), 所以咀嚼米饭会有甜味。 2、在米饭、淀粉上滴上碘酒变成(蓝)色,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根据碘酒的 这种特性,可以用碘酒检查一些食物中是 否含有(淀粉)。例如:在面包上、红薯 上滴上碘酒会变成(蓝色),说明面包、 红薯里、面含有(淀粉)。 3、土豆、红薯、玉米、大米、大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 物 马铃薯、玉米、 苹果、番茄、菠 土豆(番薯)、 菜、洋葱、橘子、 胡萝卜(含较 花菜、白萝卜、 大头菜,白砂糖 少的淀粉)
想一想,判断一下
黄瓜
芋头
冰糖
苹果
枣子
番薯
检验这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在含有淀粉的食物上打“√”
食物名称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
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 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易拉罐变形 冰融化成水 水变成水蒸气 (形状) (状态)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铁钉生锈
火柴、蜡 烛燃烧
白糖加热变色
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白色透明颗粒
总结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 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 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 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 有淀粉。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 无字密信传递信息。 老师这有一封密信,谁能帮我们 解读?
• 你能制作密信了吗?
制作神秘的信件
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 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送给同学, 让同学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 来。
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 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 变化,变得有甜味儿了。
你知道吗?
我们口腔内的唾液中有一 种帮助消化的酶--唾液淀 粉酶,这种酶能将淀粉转化 为麦芽糖,所以我们在咀嚼 米饭时过一会儿后会感觉到 甜味。
米饭变甜原理:
米饭里的淀粉与唾液中的酶发 生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麦芽
• 2、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 C)
• A、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不是马铃薯也 不是碘酒
• 3、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 B )。 A、鸡蛋清 B、面包 C、酱油 • 4、在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C ) • A、土豆 B、胡萝卜 C、大豆 DA 、玉米 • 5、使用滴管的正确方法是。( ) • A.先用手捏住滴管的皮囊,再把滴管放进药瓶 吸取药水 • B.先把滴管放进药瓶,再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 囊,然后松开 • C.直接把滴管放进药瓶再拿出来即可
B
液态
A
棕红色
C D
黑色固体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 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 天天在吃米饭。
• 吃进去的米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活动
• 1、品尝一口米饭,说说米饭是 什么味道的? • 2、再咀嚼一会儿,有什么感觉? 有甜味产生 • 3、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体 会到甜味吗?
米饭为什么会变甜呢?
糖,所以咀嚼米饭会有甜味。 淀粉+唾液 麦芽糖
• 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 粉是厨房里常备的烹调用品,我 们来观察一下淀粉。
观察淀粉:
观察方法:
看(颜色)
摸(光滑程度)
闻(气味)
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观察出现的现象。
• 观察感受淀粉。
白色、无味、极细的粉末
将碘酒滴入淀粉中会怎样?
1.用滴管吸取碘酒, 滴1--2滴碘酒与物 体上,胶头滴管的 管尖不要接触到食 物。
• 2、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特性, 我们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 ) • 3、遇到碘酒变蓝的食物中含有淀粉。(√ ) • 4、在嘴里咀嚼时有甜味的食物一定含有淀粉。(× )
• 二、选择题 • 1、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中含 有( B )。A、糖 B、淀粉 C、甜蜜素
4、遇到碘酒变蓝的食物中含有淀粉。(√) 5、在嘴里咀嚼时有甜味的食物一定含有 淀粉。( × ) 6、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紫色, 说明面包里含有蛋白质。( × ) 7、在水中滴一滴红墨水,颜色变淡了, 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
当堂检测题
1、馒头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馒头含淀粉。( √ )
滴管
2.滴管使用完毕之后, 要放回到碘酒瓶中。
管尖
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观察。
淀粉变蓝(紫)色
• 在米饭上滴上一滴碘酒, 会发生什么现象?
• 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 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米饭变蓝(紫)色
思考:蓝色的物质还是我们的米 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 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 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黄 瓜 冰 糖 芋 头 苹 果 枣 子 番薯
含有淀粉的物质 预 测 验 证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有 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有 有
• 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 存在于种子和块茎中,有些植物 中的淀粉含量较高。
• • • •
大米中含淀粉62%~86%, 麦子中含淀粉57%~75%, 玉米 中含淀粉65%~72%, 马铃薯中则含淀粉1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