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合集下载

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说课稿(二篇)

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说课稿(二篇)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一)一、对教材的理解1、教材简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教学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2、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

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后面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等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会变味的米饭,第二部分:米饭、淀粉和碘酒,第三部分:寻找淀粉的踪迹,第四部分:制作神秘的信件。

第一部分是课文的导入,通过学生品尝米饭出现甜味,引出淀粉这个概念,为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作好铺垫。

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在米饭上滴碘酒,出现蓝色。

实验二:在淀粉上滴碘酒,也出现蓝色。

用实验二来验证实验一,也就是米饭变蓝色是里面的主要成分淀粉的作用。

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之一——颜色的变化。

第三、四部分是对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这一特性的实际运用。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4、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科学概念(知识目标):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和方法(方法目标):用细心体会,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验证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教法的使用1、假设——检验这种方法我主要运用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两个实验中。

2-3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3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教师:邓奋学生:时间:年月日段课题: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二、重、难点1、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2、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三、授课内容【教学过程】一、谈生活经验: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

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

(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4、阅读课本30页资料。

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

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

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四、本次作业:四、五、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学生签字:六、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教师签字:七、教后记龙文教育教务处:家长签字:。

六年级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六年级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米饭、淀粉 与碘酒
• 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 米饭。 • 吃进去的米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会变味的米饭
• • • • • 品尝一口米饭,说说米饭是什么味道的? 再咀嚼一会儿,有什么感觉? 当出现甜味时,咽下米饭。 米饭出现甜味,说明了什么? 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体会到甜味吗?
小知识:米饭是甜的吗
制作神秘的信件
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 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送给同学, 让同学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 来。
在白纸上均匀喷上碘酒,淀粉 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不一会儿白 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
• 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存在于种 子和块茎中,各类植物中的淀粉含量都 较高。 • 大米中含淀粉62%~86%,麦子中含淀 粉57%~75%,玉蜀黍中含淀粉65 %~72%,马铃薯中则含淀粉12%~14 %。淀粉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咀嚼 米饭等时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唾液 中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了单糖。

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淀粉是厨房里常备的生粉,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淀粉是家庭厨房常用的烹调用品,是经加工而 成的粉末状物质,色泽洁白,气味纯正,被食品、 医药、化工等行业广泛应用。 淀粉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咀嚼米饭时 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水 解成了糖----麦芽糖。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 用发生了化学变化:淀粉 →麦芽糖
把糖放进嘴里,能立即尝到甜味,时 间长了,反而觉得不怎么甜了。 • 如果米饭是甜的,也应该一开始就 尝到甜味。但它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 才出现甜味,而且还慢慢地甜起来。 • 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 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 有甜味儿了。所以,原本并不甜的米饭, 渐渐地出现了甜味儿。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教材以生活中的食物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并能运用这一特性进行相关实验。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细节、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等方面,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碘酒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2.难点: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讲授法:老师讲解相关科学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米饭、碘酒、清水、滴管、培养皿等。

2.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图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提问:“你们知道米饭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科学。

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呈现(5分钟)1.老师展示实验材料,提问:“我们今天要通过实验来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猜测后,老师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老师板书重点。

2.老师提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淀粉会遇到碘酒变蓝?”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会变味的米饭
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平时品尝米饭是什么味道?淡而无味 米饭入口后,被牙齿咬碎,形状、大小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但咀嚼 一为会什是 么什 ?么 咀味 嚼道米?饭和馒头略感微当觉的出一甜现样淡吗淡?的把甜糖味放时进,嘴咽里下,米能饭立。即米尝饭到出甜现味甜,味时是间因长
糖、冰糖、枣 根茎类蔬菜:马铃薯、芋头、地瓜,
子、桃、
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秘密武器—— 碘酒 豆 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棕色液体、刺激性、杀菌消毒
制作神秘信件要领:
• 1、取一白色信纸
• 2、调制好淀粉液, 并搅拌均匀
• 3、用毛笔蘸着淀 粉液把内容写在信 纸上
• 4、等信纸上字迹 干后,无字信件就 完成了
注意:
1.用滴管吸取碘酒,滴1--2滴碘酒与物 体上,胶头滴管的管尖不要接触到食物。
2.滴管使用完毕之后,要放回到碘酒瓶中。
寻找淀粉的足迹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
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淀粉
和碘酒反应时颜色的变化这一特性,
我们来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含淀粉
不含淀粉
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只要观 察与碘酒混合后是否能产生蓝紫色
课堂小结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沫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遇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紫蓝色物质这一 特性可以利用来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3.我们常见的大米、面粉、绿豆、胡豆、豌豆、土豆、红 薯中含有大量淀粉;我们常见的蔬菜类、肉类、水果类不 含淀粉。
一、判断
1.馒头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是因为馒头含有淀粉。( √ )

小学科学实验课件--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小学科学实验课件--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C)。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 的液体
4、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
焰,火焰( A)。
A、会立即熄灭 B、不会熄灭 C、半分钟后熄灭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B)。
A、比空气轻 B、比空气重 C、和空气一样重
3、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 含有淀粉。
寻找淀粉的踪迹 P31
含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 物
马铃薯、玉米、 苹果、番茄、菠菜、
土豆、番薯、 胡萝卜(含较
洋葱、橘子、花菜、 白萝卜、大头菜, 白砂糖
少的淀粉)
总结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 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 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
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 吃进去的米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会变味的米饭
品尝一口米饭,说说米饭是什么味道的? 再咀嚼一会儿,有什么感觉? 当出现甜味时,咽下米饭。 米饭出现甜味,说明了什么?
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体会到甜味吗?
小知识:米饭是甜的吗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 用发生了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
①在玻璃杯里倒入三匙的白醋 ②再倒入一匙小苏打 ③盖上玻璃片。
实验现象 用肉眼观察:发现反应激烈,产生大量气泡。
初步结论
用手触摸杯壁:感觉 比原来凉。 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它们有明显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
新物质检测实验 当我们把盖在杯子口的玻璃片移开时,迅速用点燃的竹棒或火 柴伸进杯子口,发现火焰立即熄灭。
2、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 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 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共8题;共24分)1.下列各种食物或饮料中不含淀粉的是( )。

A.米饭B.方便面C.饼干D.汽水2.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发生的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3.下列( )滴上碘酒后不会变蓝色。

A.面包B.糖块C.馒头4.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A.是马铃薯B.是碘酒C.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5.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A.鸡蛋清B.面包C.酱油6.在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A.米饭B.鸡蛋C.青菜D.龙虾7.下列选项中,使用滴管的正确方法是()A.先用手捏住滴管的皮囊,再把滴管放进药瓶吸取药水B.先把滴管放进药瓶,再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囊,然后松开C.直接把滴管放进药瓶再拿出来即可8.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A.糖B.淀粉C.甜蜜素二、填空题(共8题;共30分)9.填表题“咀嚼米饭”实验记录表刚开始咀嚼米饭时刚开始咀嚼米饭时,并没有感觉到________味咀嚼米饭一段时间后咀嚼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一种________味名我的思考这说明________10.米饭中有一种叫________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11.分类题含有淀粉的食物________不含有淀粉的食物________①鸡蛋②玉米③莲藕④黄瓜⑤燕麦片⑥洋葱⑦西兰花⑧红薯⑨苹果12.米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________变化。

13.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最简便的方法是在食物上滴________,如果食物变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________;如果食物不变蓝色,说明食物中不含有________。

14.我们常见的大米、面粉、土豆、红薯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

15.如图所示,往米饭和淀粉里分别滴加几滴________,米饭和淀粉都出现________物质。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个特性能够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三、教学难点: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个特性能够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四、教学准备:每组米饭、淀粉、碘酒、滴管、棉签、勺子和几种常见的食物。

五、教学过程:教师给大家玩一个魔术,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用淀粉液写的“淀粉”的贴纸上,白纸上出现了“淀粉”这两个字。

二、寻找淀粉活动:1.学生理解碘酒,观察碘酒的颜色,说说碘酒的作用,并用碘酒对手指消毒。

2.米饭弄脏了分发实验用米饭,学生通过用涂碘酒的手指抓米饭的活动中,观察米饭的变化,得出结论,并猜测米饭为什么脏了。

(板书:米饭+碘——紫色) 3.会变味的米饭(1)品尝一口米饭,马上说说米饭的味道。

(2)咀嚼大约1--2分钟,米饭中出现了什么味道?(3)思考:米饭是甜的吗?米饭出现了甜味,说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4)你认为出现甜味与什么原因相关?假如学生提到了唾液的作用,教师要肯定下来;假如学生认为是咀嚼时,把米饭、白面包中的糖分挤出来了,那么能够再做一个实验实行验证:把一些米饭放人杯子中反复挤压或捣碎,就像米饭在口腔中咀嚼一样,1^-2分钟之后,拿出来尝味道。

假如甜了,说明米饭中本身就有糖分;假如不甜,说明米饭产生出甜味,还需要唾液的作用。

4.提出新问题米饭里出现了淡淡的甜味,到底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呢?(板书:淀粉)三、理解淀粉:1.说说淀粉2.观察淀粉的外观特点,描绘手摸淀粉时的感受。

四、淀粉的踪迹:1.滴一滴碘酒在淀粉上,观察淀粉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用碘酒来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是寻找淀粉踪迹的另一个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使用范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作者:潘晓芬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临海市哲商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7月
●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的变化”的第三课。

教材共分四个部分:“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寻找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这一课承接第二课,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米饭、淀粉和碘酒”发生了哪种性质的变化。

同时,这节课也为第六课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奠定了基础。

这节课本着课标精神,按照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的思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不断进行体验、实验、探究、讨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合作的精神。

●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过程与方法: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一些米饭、一些淀粉、小瓶碘酒、一支滴管、棉签以及面包、馒头、饼干、白菜、葱、马铃薯、面粉、白糖、食盐等几种常见的食物。

演示实验材料:米饭、碘酒、相关课件、小喷雾器、一封事先用糨糊写上“我们爱科学”的信。

●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物质的变化》,通过第一和第二课的学习,你知道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种形式?”
[同时出示PPT3——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活动一:会变甜的米饭
[出示PPT4,出现米饭]
师:这是米饭,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

那么,米饭是什么味道呢?(有点甜)
你在怎么吃的时候感觉到甜?是这样吗?
[出示PPT5,出现一个小女孩不断吞饭的画面]
这样狼吞虎咽太快了,不利消化!
还是这样?细嚼慢咽的时候?
[出示PPT6,出现一个小男孩细细咀嚼食物的画面]
同学们都认同小男孩的方法,那我们就用细嚼慢咽的方法来品尝米饭,除了慢慢吃,还有几点要求。

[PPT7,单击出现:品尝米饭,再单击出现温馨提示内容]
师:材料员上来领一份,然后慢慢品尝。

学生体验。

师:好,停,刚才细嚼慢咽米饭的时候有物理变化吗?(有)你的理由是——师:的确是有物理变化的。

[PPT8,单击出现:米饭入口后,被牙齿咬碎,形状、大小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有物理变化。

]
师:那么,有化学变化吗? (有)你的理由是——师生讨论
[PPT9,单击出现:当米饭在咀嚼过程中,淀粉被淀粉酶分解成一种新的物质——麦芽糖。

所以,有化学变化。

]
活动二:淀粉和碘酒
1、师:老师这里有两种不明物品,这一种物品烧熟是可以吃的,这一种是不能食用的,你能猜猜他们是什么吗?
[PPT10,单击出现:猜猜我们是谁?]
生猜测。

师:大家有争论,答案不统一。

我们还是先对他们进行观察吧,用什么方法观察呢?(生可以用看、闻、摸的方法。


师:这三个方法都可以适用可食用物品,适合这个物品吗(手拿碘酒)?
(生:“看”,是可以的;“闻”呢,最好是扇闻;“摸”,是不可以的。


师:好的,接下来,就用同学们的方法去观察这两个物体。

材料员上来领材料。

2、学生观察。

老师在学生周围转悠,适时指导。

3、汇报
[PPT11,单击出现:淀粉图片]
师:把你们的观察结果汇报一下,看到了什么,摸的感觉如何,闻到了什么,?
[PPT11,单击出现,看(颜色是白色的),摸(是光滑的),闻(没有明显气味)]
师:现在你们觉得它是什么呢?
师:对,这包物体是淀粉,是用玉米制成的淀粉。

[PPT12,单击出现:碘酒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PPT12,单击出现,看(颜色是棕黄色的),闻(有一股刺鼻的消毒水气味)]
师:那它是谁呢?
师:的确这瓶液体是碘酒。

4、把碘酒滴到淀粉上
师:如果,把碘酒用胶头滴管滴到淀粉上,会怎么样呢?
[PPT13,单击出现:将碘酒滴入淀粉中会怎样?]
生猜测。

师:那好,接下来就滴两滴碘酒到淀粉上。

生滴碘酒。

师:我听到了惊叫声,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 :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师:科学家已经证实了这个蓝色的物质是新物质,这的确是化学变化。

[PPT14,单击出现:淀粉+碘酒——蓝色(化学变化)]
5、用碘酒给手消毒,用消过毒的手排大米饭。

师:碘酒能够使淀粉变成蓝色,它还有很多作用,其中一个作用就是能够消毒,老师就用碘酒来消消毒。

(师示范)同学们也给大拇指和食指消毒吧。

师:再用我们消过毒的手去取5颗米饭,把这5颗米饭排成一个1字。

学生去完成任务。

师:我又听到了惊叫声,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碘酒遇到淀粉会生成蓝色物质,而米饭中含有淀粉,所以,米饭遇到碘酒也生成了蓝色的物质。

那么,这个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PPT14,单击出现:米饭+碘酒——蓝色(化学变化)]
活动三:用滴碘酒的办法来检验其他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师:米饭中含有淀粉,刚才的小袋子里的是玉米淀粉,妈妈烧饭经常用的还有番薯淀粉,又叫山粉,那么还有哪些食物含有淀粉呢?
[PPT15,单击出现:食物图片]
[PPT15,单击出现:这些食物含有淀粉吗?]
他们含有淀粉吗?把你们的猜测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师:要想准确地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用什么办法?对,滴碘酒的办法。

师:实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PPT16,单击出现:出现温馨提示]
师:分组发研究材料。

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PPT17,单击出现:出现表格,食物名称,观察到的现象(颜色),结论]
活动四:一封神秘的信
师:老师收到一封信,我打开一看,只写了两个字,“我们”,老师有点纳闷,不知道这信里是否还有其他的内容,是我所不知道的?
[PPT18,单击出现:神秘的信件]
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生回答)
师在学生的解说下用装着碘酒的小喷雾器去喷这封神秘的信,在喷了之后,会出现“我们爱科学”几个字。

哦,原来如此,你们真聪明!其实以前的地下党工作人员也是用这个方法来交流信息的。

● 板书设计:
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碘酒——蓝色(化学变化)
淀粉+碘酒——蓝色(化学变化)
●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适合农村小学教学。

上课伊始,先给每位学生分发一点米饭,让他们慢慢咀嚼,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觉;再从米饭出现甜味,引导学生认识米饭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包合物。

在这里,我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

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发现淀粉遇碘酒会呈现蓝色,米饭与碘酒也会呈现蓝色,可见米饭、淀粉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遇到碘酒都会发生颜色变化,这是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种现象。

这时学生也明白了米饭在咀嚼过程中出现甜味也是一种化学变化。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的颜色变化,可以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食物,先让他们预测是否含有淀粉,提醒学生可以检验的食物很多,要尽量利用实验手段来进行检验,增加自己的经验。

有的小组在检验一些不含淀粉的蔬菜时,与其他小组意见不一,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分析原因,用小刀剖开新的切面,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发现原来是前面做实验时,不小心沾上桌上的淀粉所致,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 引用资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