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
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
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和启示
实验结果讨论和解释
实验结果:米饭淀粉和碘酒混合后呈现蓝色,加热后蓝色消失
讨论:米饭淀粉和碘酒混合呈现蓝色是因为形成了淀粉-碘复合物,加热后复合物分解,蓝色消失
解释:淀粉遇碘变蓝是化学反应,加热使反应平衡向逆向移动,蓝色消失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介绍
0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过程
04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现象和结果
05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06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07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实验结论总结和反思
碘酒的介绍
碘酒的成分:碘和酒精
碘酒的颜色和气味:深棕色液体,有特殊气味
碘酒的用途:消毒、杀菌、防腐等
碘酒的使用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0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过程
米饭与碘酒的反应过程
准备材料:米饭、碘酒、滴管、小烧杯
观察米饭颜色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加入碘酒,用滴管搅拌均匀
汇报人:
感谢观看
变化的结果和意义
现象: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后,颜色会变成蓝色
意义:这种变化可以用于鉴别淀粉的存在
结果: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一种化学反应
05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实验材料准备
米饭:适量
碘酒:适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5、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方法。

【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实验原理】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实验结论】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实验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注意事项】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1.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消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2.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1.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2.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用时较多,会影响其他操作的深入进行,可直接用嘴向保鲜袋中吹气来收集呼出的气体,把燃着的火柴分别放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保鲜袋中,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1.注意点燃酒精灯的方法注意安全,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

2.取蒸发皿、干玻璃片要用试管夹。

【注意事项】1.烧杯中倒入水要适量,不可太多,注意放入食盐的量,既要多放,又要保证能够完全溶解。

2.加热坩埚注意安全,实验完毕待坩埚冷却后,再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食盐在水中可以溶解;通过给食盐水加热,可以使溶解的食盐重新析出,恢复原状。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及反思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及反思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吃饭的时候感觉不到甜味,只有细细品尝才会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用这样日常生活中经历却不大注意到的活动,导入这一课的内容。

米饭、淀粉和碘酒,让学生利用感官对淀粉进行观察,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进行实验,对其产生的现象,教科书进行了明确的告知。

淀粉的踪迹,利用淀粉与碘酒的颜色变化,可以来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

学情分析:新教材的修订版将原来三年级的内容移到了六下,六下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础,对于米饭非常熟悉,对其味道了如指掌,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还会出现甜味,甚至于有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知道米饭里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并且学生已经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细致观察的探究方式。

再加上本课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所以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合理,整堂课里学生自始至终会在比较轻松的情形之下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他们身边的一些物体进行科学的探究,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走近课堂,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设计尽量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亲历找淀粉的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 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科学习惯。

2. 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科学记录是能力。

3.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 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新的东西等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演示实验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演示实验教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演示实验教案第一章:实验目的1.1 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基本性质。

1.2 掌握碘酒与淀粉的显色反应原理。

1.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二章:实验原理2.1 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

2.2 碘酒中含有碘单质,碘单质与淀粉形成复合物时,呈现蓝色。

2.3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米饭与碘酒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来了解淀粉的存在。

第三章:实验材料与仪器3.1 实验材料:米饭、碘酒、滴管、玻璃片、白纸。

3.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皿、滴定管。

第四章:实验步骤4.1 将适量米饭放在培养皿中。

4.2 使用滴管滴入几滴碘酒到米饭上。

4.3 观察米饭与碘酒接触部位的颜色变化。

4.4 将玻璃片放在米饭上,用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的变化。

第五章:实验现象与解释5.1 实验现象:米饭与碘酒接触部位变成蓝色。

5.2 解释:碘酒中的碘单质与米饭中的淀粉形成复合物,呈现蓝色。

第六章:实验注意事项6.1 实验过程中需佩戴防护手套,避免碘酒接触皮肤。

6.2 实验用的米饭和碘酒需提前准备好,避免实验当天匆忙。

6.3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培养皿清洁,避免影响观察结果。

第七章:实验拓展7.1 探讨不同食物中淀粉的含量和性质。

7.2 研究其他物质与淀粉的反应现象。

第八章:实验报告8.1 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8.2 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第九章:实验评价9.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9.2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9.3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第十章:实验总结10.1 总结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

10.2 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10.3 探讨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实验步骤详解6.1 准备实验:提前一天将米饭取出,让其在常温下放置,以便观察其自然变化。

6.2 取出一小团米饭,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

6.3 使用滴管滴入两滴碘酒到米饭上。

6.4 观察米饭与碘酒接触部位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最新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最新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二、米饭、淀粉和碘酒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
1.在米饭上滴上一碘酒,看会出现 什么现象? 米饭上有蓝色物质出现 米饭里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厨房里 常备的烹调用品,我们来观察一下淀粉。 2.在淀粉上滴上一碘酒,看会出现 什么现象?淀粉上有蓝色物质出现
3.实验说明: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 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 和淀粉的新物质。
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色。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 变化(变成蓝色)这一特性,我们可以 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淀粉(给食物 滴碘酒)。
含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物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花菜 萝卜 洋葱 桔子
胡萝卜 苹果
西红柿 白砂糖 菠菜
四、制作神秘的信件
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 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送给同学, 让同学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Hale Waihona Puke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给白纸上的字滴碘酒, 字变成蓝色就显示出来了。
小结
1.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色。
2.食物中含淀粉的有:玉米、马铃薯、 甘薯、胡萝卜、苹果、大米、藕、小麦、 各种豆类…… 3.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淀粉用滴碘酒的方 法,如果该食物遇碘酒变成蓝色了,就 证明它里面含有淀粉。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第一篇: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实验班级:实验姓名:实验器材:淀粉、碘酒、黄瓜、土豆、白糖、米饭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取一块玻璃片,用勺子取少量淀粉放在玻璃片上,再用滴管滴入三至四滴碘酒在淀粉上,注意滴管不要触碰到淀粉上。

3、仔细观察,看看淀粉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4、分别取黄瓜、土豆、白糖、米饭少量放在玻璃片上,再用滴管分别滴入三至四滴碘酒,仔细观察每个物体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5、整理好桌面。

我的发现:1、淀粉遇碘酒颜色会变(),这种()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淀粉的新物质。

所以淀粉和碘酒的反应属于()变化。

2、利用淀粉遇碘酒的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报告单实验班级:实验姓名:实验器材:淀粉、碘酒、黄瓜、土豆、白糖、米饭实验过程:6、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7、取一块玻璃片,用勺子取少量淀粉放在玻璃片上,再用滴管滴入三至四滴碘酒在淀粉上,注意滴管不要触碰到淀粉上。

8、仔细观察,看看淀粉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9、分别取黄瓜、土豆、白糖、米饭少量放在玻璃片上,再用滴管分别滴入三至四滴碘酒,仔细观察每个物体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10、做好记录后,整理好桌面。

我的发现:1、淀粉遇碘酒颜色会变(),这种()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淀粉的新物质。

所以淀粉和碘酒的反应属于()变化。

2、利用淀粉遇碘酒的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第二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说课稿金村教学区苗婧一、说教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本课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会变味的米饭
米饭和馒头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 撕裂、磨碎,这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只改变了米 饭和馒头的形状大小,使食物和口腔分泌的消化液 充分接触。口腔中的唾液能消化淀粉,将淀粉消化 为麦芽糖,这就是化学变化了。
A 、糖
B、淀粉 C、甜蜜素
2、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C )。
A、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
3、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B )。
A、鸡蛋清
B、面包 C、酱油
作业: 1、理解记忆小结中的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3、制作一封神秘信件。
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有很多不同的用途,其中 有一项是用来检测假钞。纸币印刷技术要求 高度保密,纸币制造中会采取很多仿造假措 施,包括移走纸中的淀粉。制造假钞者没法 掌握所有的印钞技术,所以警察只要在纸币 上滴上碘酒,看看纸币是否会变蓝,出现蓝 色就是伪钞。 淀粉碘酒反应还有一个应用,就是用来治疗 碘酒中毒,既然淀粉可以和碘酒发生反应,
实验步骤:
1、将要检测的食物用小刀切成块盛放到盘子中。 2、用胶头滴管取碘酒在每种食物上滴一两滴。 3、观察食物切口面滴碘酒处的变化。 4、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被检测的食物中是否含 有淀粉。
寻找淀粉的踪迹
含淀粉的食物
马铃薯、玉米、番薯、 胡萝卜(少量)
不含淀粉的食物
白萝卜、苹果、洋葱 心里美、番茄、菠菜 白砂糖、橘子、花菜
米饭、淀粉和碘酒
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观察出现的现象。
碘酒
淀粉遇到碘酒变蓝紫色
米饭、淀粉和碘酒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紫色的物 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碘酒
寻找淀粉的踪迹

淀粉遇碘实验报告(3篇)

淀粉遇碘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淀粉遇碘显色反应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遇碘的显色反应原理。

2. 掌握淀粉遇碘显色的实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并分析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多糖,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

直链淀粉可溶于热水,分子量较小;支链淀粉不溶于冷水,与热水作用会形成浆糊,分子量较大。

淀粉与碘之所以会产生呈色反应,是由于碘分子进入淀粉的螺旋圈内,形成淀粉碘络合物的原因。

这种络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从而使淀粉变为深蓝色。

实验器材:1. 直链淀粉2. 支链淀粉3. 碘酒4. 烧杯5. 玻璃棒6. 水浴锅7. 秒表8. 温度计9. pH试纸10. 滤纸11. 记录本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别称取适量,放入烧杯中。

2. 配制淀粉溶液: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 分组实验:将淀粉溶液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a. 第一组:直链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

b. 第二组:支链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

c. 第三组:直链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并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显色反应。

4. 实验操作:a. 将碘酒滴入直链淀粉溶液中,观察显色反应。

b. 将碘酒滴入支链淀粉溶液中,观察显色反应。

c. 将直链淀粉溶液分别放入水浴锅中,调节温度分别为30℃、40℃、50℃、60℃,观察显色反应。

5. 记录实验现象:观察每组实验的显色反应,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链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显蓝色。

2. 支链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显紫红色。

3. 直链淀粉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显色反应如下:a. 30℃时,显蓝色。

b. 40℃时,蓝色逐渐褪去。

c. 50℃时,无显色反应。

d. 60℃时,无显色反应。

结论:1. 淀粉遇碘显色反应是由于碘分子进入淀粉的螺旋圈内,形成淀粉碘络合物的原因。

2. 直链淀粉遇碘显蓝色,支链淀粉遇碘显紫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