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相关推荐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第二单元物质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教材简析: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吃饭的时候感觉不到甜味,只有细细品尝才会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用这样日常生活中经历却不大注意到的活动,导入这一课的内容。
米饭、淀粉和碘酒,让学生利用感官对淀粉进行观察,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进行实验,对其产生的现象,教科书进行了明确的告知。
淀粉的踪迹,利用淀粉与碘酒的颜色变化,可以来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
二、教学背景:学生对米饭太熟悉了,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
或许有一部分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色合,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
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词汇:化学反应新的物质(二)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方法:体验推理验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核心价值观:培养探索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米饭和淀粉与碘酒发生了反应。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六下《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教材以生活中的食物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并能运用这一特性进行相关实验。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细节、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等方面,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碘酒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2.难点: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讲授法:老师讲解相关科学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米饭、碘酒、清水、滴管、培养皿等。
2.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图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提问:“你们知道米饭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科学。
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呈现(5分钟)1.老师展示实验材料,提问:“我们今天要通过实验来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变化,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猜测后,老师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老师板书重点。
2.老师提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淀粉会遇到碘酒变蓝?”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

会变味的米饭
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平时品尝米饭是什么味道?淡而无味 米饭入口后,被牙齿咬碎,形状、大小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但咀嚼 一为会什是 么什 ?么 咀味 嚼道米?饭和馒头略感微当觉的出一甜现样淡吗淡?的把甜糖味放时进,嘴咽里下,米能饭立。即米尝饭到出甜现味甜,味时是间因长
糖、冰糖、枣 根茎类蔬菜:马铃薯、芋头、地瓜,
子、桃、
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秘密武器—— 碘酒 豆 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棕色液体、刺激性、杀菌消毒
制作神秘信件要领:
• 1、取一白色信纸
• 2、调制好淀粉液, 并搅拌均匀
• 3、用毛笔蘸着淀 粉液把内容写在信 纸上
• 4、等信纸上字迹 干后,无字信件就 完成了
注意:
1.用滴管吸取碘酒,滴1--2滴碘酒与物 体上,胶头滴管的管尖不要接触到食物。
2.滴管使用完毕之后,要放回到碘酒瓶中。
寻找淀粉的足迹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
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淀粉
和碘酒反应时颜色的变化这一特性,
我们来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含淀粉
不含淀粉
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只要观 察与碘酒混合后是否能产生蓝紫色
课堂小结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沫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遇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紫蓝色物质这一 特性可以利用来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3.我们常见的大米、面粉、绿豆、胡豆、豌豆、土豆、红 薯中含有大量淀粉;我们常见的蔬菜类、肉类、水果类不 含淀粉。
一、判断
1.馒头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是因为馒头含有淀粉。( √ )
小学科学实验课件--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C)。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 的液体
4、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
焰,火焰( A)。
A、会立即熄灭 B、不会熄灭 C、半分钟后熄灭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B)。
A、比空气轻 B、比空气重 C、和空气一样重
3、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 含有淀粉。
寻找淀粉的踪迹 P31
含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 物
马铃薯、玉米、 苹果、番茄、菠菜、
土豆、番薯、 胡萝卜(含较
洋葱、橘子、花菜、 白萝卜、大头菜, 白砂糖
少的淀粉)
总结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 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 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
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 吃进去的米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会变味的米饭
品尝一口米饭,说说米饭是什么味道的? 再咀嚼一会儿,有什么感觉? 当出现甜味时,咽下米饭。 米饭出现甜味,说明了什么?
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体会到甜味吗?
小知识:米饭是甜的吗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 用发生了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
①在玻璃杯里倒入三匙的白醋 ②再倒入一匙小苏打 ③盖上玻璃片。
实验现象 用肉眼观察:发现反应激烈,产生大量气泡。
初步结论
用手触摸杯壁:感觉 比原来凉。 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它们有明显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
新物质检测实验 当我们把盖在杯子口的玻璃片移开时,迅速用点燃的竹棒或火 柴伸进杯子口,发现火焰立即熄灭。
2、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 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 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
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
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和启示
实验结果讨论和解释
实验结果:米饭淀粉和碘酒混合后呈现蓝色,加热后蓝色消失
讨论:米饭淀粉和碘酒混合呈现蓝色是因为形成了淀粉-碘复合物,加热后复合物分解,蓝色消失
解释:淀粉遇碘变蓝是化学反应,加热使反应平衡向逆向移动,蓝色消失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介绍
0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过程
04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现象和结果
05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06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07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实验结论总结和反思
碘酒的介绍
碘酒的成分:碘和酒精
碘酒的颜色和气味:深棕色液体,有特殊气味
碘酒的用途:消毒、杀菌、防腐等
碘酒的使用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0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过程
米饭与碘酒的反应过程
准备材料:米饭、碘酒、滴管、小烧杯
观察米饭颜色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加入碘酒,用滴管搅拌均匀
汇报人:
感谢观看
变化的结果和意义
现象: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后,颜色会变成蓝色
意义:这种变化可以用于鉴别淀粉的存在
结果: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一种化学反应
05
米饭淀粉和碘酒变化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实验材料准备
米饭:适量
碘酒:适量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案教科版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一些常见食物【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很快就要小学毕业了,老师想送你们4个字。
(师打开白布)咦,怎么没有字?那就让我把它变出来吧。
(喷雾,字迹显现)师:都看到字了吗?这就是老师送给你们的字。
祝同学们未来的路心想事成!为什么喷了东西字迹就会显现出来呢?一学生猜测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找到答案。
现在,我们一起开启解密之旅吧。
二、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变化1、淀粉与碘酒的变化过渡:上课前,老师要先请出我们的一位老朋友——棕黄色的液体——碘酒。
如果将它滴在淀粉上(投影淀粉),可能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师:大家都是这样猜测的吗?在淀粉里滴加碘酒是否会变蓝色呢?接下来就用实验进行验证。
师:为了更好证明我们的猜测,我们要对实验前后的淀粉进行对比,先观察实验前淀粉的样子,再观察实验后滴了碘酒的淀粉是什么样的。
对于淀粉,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生:可以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淀粉师:是的,我们可以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淀粉。
(出示记录单)实验中记得及时记录我们的观察发现。
同时注意:1.碘酒滴1~2滴即可;2.操作时,滴管不能碰到淀粉!现在,请材料员取出材料和记录单一,小组开始实验。
学生观察淀粉、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颜色的表述:有点蓝有点紫)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和大家分享你们组的观察发现?其他组认真听,你们的观察发现是否一样?学生1交流观察记录(实验前淀粉什么样,实验后什么样,发现:淀粉遇碘酒产生了蓝色的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没有气味不表述成无味,无味是无气味无味道,闻出没有气味我们要明确描述为无气味)师评价:这组同学运用了......等观察方法观察淀粉。
六年级下册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9)

食物 青瓜 红萝 苹果 地瓜 马铃 青菜 洋葱 馒头
卜
薯
我的 猜想
实验 验证
制作神秘的信件
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 写下几个字,晾干后送给同学,让同学想 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
观察碘酒:
观察方法: 看(颜色) 扇闻(气味)
碘酒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溶液而制成,红棕色澄清 液体,一种急救包中常见的药品,它能杀死细菌、真菌 等,因此常用於消毒伤口。碘酒穿透力强,甚至可以杀 死细菌的芽孢,但对人体无害,可用於预防破伤风,治 疗许多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皮肤病。
任务二:在淀粉和米饭上滴上碘酒,
任务一:
品尝一小口米饭,并 记录进口时的味道和 咀嚼大约1分钟后米 饭的味道。
米饭为什么会变甜呢?
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 们的咀嚼过程中,米饭与唾液里的淀粉酶反生 化学变化,生成了麦芽糖。所以,原本并不甜 的米饭,渐渐地出现了甜味儿。
观察淀粉(生粉):
观察方法: 看(颜色) 摸(光滑程度) 闻(气味)
化生什么变化?
注意点:由小组长一人操作,其他人认真 观察并记录
滴管
1.用滴管吸取碘酒,滴
1-2滴碘酒与物体上,胶
头滴管的管尖不要接触
到淀粉或食物。
2.滴管使用完毕之后,要放回到碘瓶中。 管尖
我们可以利用淀粉遇碘酒变色的特性 来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检验下面这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任务三: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在含有淀粉的食物 上打“√”(实验验证时由小组长一人操作,其他人认 真观察并记录)。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次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血药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本科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知道米粉里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生成的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这属于化学变化。
二、教学目标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的方法获得结论,并能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蓝紫色新物质。
四、教学难点思考米饭出现淡淡甜味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谈论法、演示法六、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药匙、盘、喷瓶、适量淀粉溶液、烧杯、粉笔灰、常见食物若干、记录表、简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兴趣引入这是一封密信,你能看懂内容吗?喷碘酒后显示,读一读。
学习了这节课,大家就能知道其中的奥妙,也能这样来当特工、写密信了,想学吗?(二)会变味的米饭1.品尝米饭:我们先来做一件既简单又难的事——品尝米饭。
我想先采访一下同学们,请说说你印象中米饭的有什么味道。
但这次吃饭可非同寻常,我有几个任务。
(课件出示)仔细品尝,注意米饭在不同时间的味道变化:(1)刚品尝时的味道。
(2)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等有甜味了再吞下去)。
(3)小组猜测变味的原因?(4)作好记录。
师:大家明白要求了吗?每人都来品尝一下吧!小组内可以一边品尝一边交流感觉,并完成记录表。
那就六人小组开始用餐吧!记录表一:“品尝米饭”注:小组内认真讨论,及时作好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教学过程】
一、谈生活经验: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
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了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
(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4.阅读课本30页资料。
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
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是我们的米饭和淀粉吗?是一种新物质吗?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1
……………………………………………………………最新资料推荐…………………………………………………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
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