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闺怨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闺怨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题材,通常用来表达女性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这种诗歌形式于唐代首次出现,盛行于宋代。
闺怨主要以女子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以表达女性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情感和不满。
本文将对一首闺怨诗进行鉴赏,以展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闺怨》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诗中忧思悠悠,妇人犹自含羞。
第一句“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用意于表现女子关在闺房之中,只能透过窗纱观赏窗外的明月与花影,而无法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象征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句“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用意于强调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她多次思念着心爱的人,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将寂寞与惆怅藏于心中。
峨眉指女子的双眉,寂寞峨眉则象征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
第三句“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暗示女子的幽梦缠绵,她不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相思之痛。
青袍与断肠花合为一体,则表达出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追求带来的伤痛。
最后一句“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则集中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深情思念,她的心被牵动,几丝愁思一直执着于她的心头,悲伤已经成为她家中最常见的景象。
在这句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展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这首《闺怨》采用了清新朴素的语言和形象,抓住了女性内心的痛苦,以及她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闷。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们的哀怨情感。
诗歌以苦、孤、悲为主旨,表现出了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束缚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总之,《闺怨》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心路历程,通过深情款款的文字和形象感染读者。
它是对女性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女性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所受压抑的体现。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启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重要性。
爱情闺怨诗代表作

爱情闺怨诗代表作1、《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说起闺怨诗,不得不提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古诗中历来有“伤春悲秋”一说,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要伤感几回,排解一下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的少妇本来心情挺好,可是在春天的时候看到屋子外面的春色,一不小心就想起远方的丈夫了,后悔当初让他去建功立业。
2、《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也是闺怨诗中的一大经典。
其中“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两句也成了千古名句。
读这首诗时,小编不禁想起陈奕迅唱的那首《无人之境》里的一句歌词:如若早三五年相见,何来内心交战。
黄伟文的写的这歌词和张籍的那句诗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3、《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果前面两首有人忘了,那么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怕是没几个会忘掉的吧。
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算铁石心肠之人读起来也得为之动容吧。
独守空房之时,最是容易想起故人,尤其是在古代,不像现在很多人一部手机就能在家没心没肺的宅好几天。
各位可以在周末试试,不动手机,一个人躺在沙发上,保准你会胡思乱想起来,如果外面在下点小雨的话,就更妙了。
再附上一首李的词:4、《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翻译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形容运气不好的诗词

形容运气不好的诗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是形容运气不好的诗词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2、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4、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6、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8、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9、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1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1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1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1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1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15、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白居易《后宫词》16、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李白《春思》17、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18、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鱼玄机《闺怨》19、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20、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21、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22、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23、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委婉表达爱意的诗句

委婉表达爱意的诗句委婉表达爱意的诗句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
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委婉表达爱意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委婉表达爱意的诗句11、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李白《独不见》2、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李商隐《风雨》3、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江淹《古离别》4、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李白《怨歌行》5、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江淹《古离别》6、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李白《杨叛儿》7、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李白《杨叛儿》8、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孟郊《列女操》9、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李白《独不见》10、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李白《怨歌行》11、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常建《春词二首》12、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李白《折荷有赠》13、长相思,长相思。
——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14、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薛道衡《昔昔盐》15、春思乱,芳心碎。
——惠洪《千秋岁·半身屏外》16、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李白《秦女卷衣》17、曾把芳心深相许。
——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18、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李白《夜坐吟》19、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韦应物《送杨氏女》20、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曹植《明月上高楼》21、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李白《王昭君二首》22、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曹植《明月上高楼》23、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薛逢《宫词》24、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25、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范云《送沈记室夜别》26、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李白《送郄昂谪巴中》27、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阳春曲·闺怨》古诗_作者徐再思_古诗阳春曲·闺怨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阳春曲·闺怨》古诗_作者徐再思_古诗阳春曲·闺怨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阳春曲·闺怨》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真后悔嫁给商人为妻,偏又命运不好,逢上了负心的郎,临走时,说是到东吴去。
三年过后,却从广州寄来了信。
注释东吴: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阳春曲·闺怨》鉴赏这首小令从唐女子刘采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只道往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的绝句脱化,也穿插了《啰唝曲》“莫作商人妇”及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意境。
但较原来看,“闺怨”的含意更为显豁。
“悔作”、“当逢”,口吻如生,表现出散曲小令开门见山的直露本色。
“闺怨”的前提多为夫君别离远出,唐诗往往将这种前提加以隐掩或推衍。
除上举的《啰唝曲》外,如张潮《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其妙味如前人所评:“意其远行,却在近处。
总以行踪无定。
”看来恰恰同《啰唝曲》的“意其近行,却在远处”反了个向。
不过要让读者一览即领悟却不容易,可见唐诗是过于偏重含蓄了。
徐再思改诗为曲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化含蓄为显露,当然也有别的因素。
唐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不怎么知名;而李清照化用其意作成的《点绛唇》秋千词,“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云云,却为人传诵。
可见夺胎前人成作,也不失为出新的一途。
原诗的薄情夫君“只道往桐庐”。
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唐方干《思江南》:“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看来唐代桐庐为一交通中心。
曲中改成了“别时只说到东吴”。
东吴的指谓说法不一,据周祁《名义考》,元明时习以苏州为东吴、湖州为中吴、润州为西吴,苏州在元代确实是繁荣的商业城市。
这也说明曲作者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而是根据元代的实际情形更改了“闺怨”的细节。
关于闺怨的诗句

关于闺怨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白居易《后宫词》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李白《春思》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鱼玄机《闺怨》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怨诗(107首)

闺怨诗(107首)《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1]其沚[2]。
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3],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4]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5]。
《十二月过尧民歌为别情》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伯兮》伯兮朅[1]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2]。
《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1]?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春曲·闺怨
元代: 徐再思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真后悔嫁给商人为妻,偏又命运不好,逢上了负心的郎,临走时,说是到东吴去。
三年过后,却从广州寄来了信。
注释
东吴: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鉴赏
这首小令从唐女子刘采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只道往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的绝句脱化,也穿插了《啰唝曲》“莫作商人妇”及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意境。
但较原诗来看,“闺怨”的含意更为显豁。
“悔作”、“当逢”,口吻如生,表现出散曲小令开门见山的直露本色。
“闺怨”的前提多为夫君别离远出,唐诗往往将这种前提加以隐掩或推衍。
除上举的《啰唝曲》外,如张潮《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其妙味如前人所评:“意其远行,却在近处。
总以行踪无定。
”看来恰恰同《啰唝曲》的“意其近行,却在远处”反了个向。
不过要让读者一览即领悟却不容易,可见唐诗是过于偏重含蓄了。
徐再思改诗为曲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化含蓄为显露,当然也有别的因素。
唐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不怎么知名;而李清照化用其意作成的《点绛唇》秋千词,“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云云,却为人传诵。
可见夺胎前人成作,也不失为出新的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