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起点和终点ppt
合集下载
万里长征PPT精选课件

11
红四方面军
同年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 和中共中央军委为左路军。
1936年7月,张国焘最后同意红四方面军主力 向毛儿盖集中,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 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 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 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期间嘉陵江 战役、土门战役、包座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敬 雅邛大战役等战役,国民革命军伤亡5万余人。
6
• 1934年1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从广西
老山界翻越了越城岭。1934年12月14 日,占领贵州黎平县,打开通向贵州的 门户。12月28日,尚未恢复权力的毛泽 东在黎平会议上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 团会合的计划,提议向四川、贵州边界 进军,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苏区。这 个计划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批准。 1935年1月1日-1月3日,强渡乌江。
13
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是长征后期组成的,下辖红二军团、红六军 团,军长贺龙。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湖南桑植刘家坪开始展 开长征,于1936年4月在云南丽江渡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 山。1936年7月2日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6年7月5日,奉中央军委指示,红二军团、红六军团 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关向 应。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1936年10月22日在甘 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 师,行程近两万里。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张国焘战略配合红一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 令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向西挺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 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5月中旬占领了茂县、理番。6月,抵达岷江以西的 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6月17日,张国焘、陈昌浩反对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 方针,复电中共中央,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 准备”、不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向西发展,“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 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 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红四方面军
同年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 和中共中央军委为左路军。
1936年7月,张国焘最后同意红四方面军主力 向毛儿盖集中,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 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 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 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期间嘉陵江 战役、土门战役、包座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敬 雅邛大战役等战役,国民革命军伤亡5万余人。
6
• 1934年1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从广西
老山界翻越了越城岭。1934年12月14 日,占领贵州黎平县,打开通向贵州的 门户。12月28日,尚未恢复权力的毛泽 东在黎平会议上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 团会合的计划,提议向四川、贵州边界 进军,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苏区。这 个计划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批准。 1935年1月1日-1月3日,强渡乌江。
13
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是长征后期组成的,下辖红二军团、红六军 团,军长贺龙。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湖南桑植刘家坪开始展 开长征,于1936年4月在云南丽江渡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 山。1936年7月2日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6年7月5日,奉中央军委指示,红二军团、红六军团 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关向 应。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1936年10月22日在甘 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 师,行程近两万里。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张国焘战略配合红一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 令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向西挺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 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5月中旬占领了茂县、理番。6月,抵达岷江以西的 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6月17日,张国焘、陈昌浩反对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 方针,复电中共中央,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 准备”、不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向西发展,“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 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 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33张PPT)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4、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__C___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5、红军长征结束时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是:①红一方面
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三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___B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累
苦
不
不
累
苦
看
想
看
想
革
红
命
军
老
二
前
万
辈
红军红过军草地过穿草的草地鞋
五
吴起镇
1935年10月
00中5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长征的胜利
(1)陕北会师: 时间: 1935年10月 军队: 党中央、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三大主力会师: 时间: 1936年10月 军队: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朱 德 、 周 恩 来 、 秦 邦 宪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请思考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 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 业不断推向前进。
长征故事课件ppt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军事战略 方针,即以游击战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运动战。
在此方针指导下,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地区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取得了多 次胜利。
红四方面军的贡献和影响
红四方面军的成立和发展,为红军的壮 大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支持。
红四方面军的游击战争和运动战,丰富 了红军的军事战略思想,为后来的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过程和决策
会师前的形势
在长征初期,红军各部队相互分 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会师决策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协同作战,中央决定红 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
会师经过
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红一、红二方 面军先在甘肃会师,不久后红四方 面军也抵达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 主力的历史性会师。
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红军 的实力,为抗日战争和后续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更体现 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的精神,成为激励 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征的历程和影响
长征的历程
长征历时两年,途经14个省份,跨越了近万里的路程。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种种 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最终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THANKS
感谢观看
长征的影响
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军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征的 故事也传遍了全国,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长征成为中国共 产党和人民军队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长征的起点:红四方面军的成立
红四方面军的背景和成立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在 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工农革命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崭新道路。
在此方针指导下,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地区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取得了多 次胜利。
红四方面军的贡献和影响
红四方面军的成立和发展,为红军的壮 大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支持。
红四方面军的游击战争和运动战,丰富 了红军的军事战略思想,为后来的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过程和决策
会师前的形势
在长征初期,红军各部队相互分 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会师决策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协同作战,中央决定红 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
会师经过
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红一、红二方 面军先在甘肃会师,不久后红四方 面军也抵达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 主力的历史性会师。
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红军 的实力,为抗日战争和后续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更体现 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的精神,成为激励 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征的历程和影响
长征的历程
长征历时两年,途经14个省份,跨越了近万里的路程。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种种 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最终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THANKS
感谢观看
长征的影响
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军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征的 故事也传遍了全国,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长征成为中国共 产党和人民军队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长征的起点:红四方面军的成立
红四方面军的背景和成立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在 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工农革命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崭新道路。
红军长征ppt

长征的开端---瑞金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 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 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 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 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 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 根据地瑞金进行二万五千里 红色根据地---瑞金 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 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 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我来 了!
红军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万水千山只等闲。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目录
• • • • • • • • • • • 概述 长征的开端---瑞金 血战湘江 遵义会议 四度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大会师 长征的意义
血战湘江
•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 到达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由于临时中央 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 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 各种仪器均随军携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红 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 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飞夺泸定桥
•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 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 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 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 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六年级上册长征 ppt课件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26
该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乌蒙磅礴走泥丸。
反衬手法,突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难的高大形象 和伟大气概。
27
颈联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
长征
学习生字
wei yi pang bo 逶迤磅 礴
wan du suo min 丸渡索岷
七律 长征
1
我读《长征》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2
31
课后探究
• 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 •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32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 “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 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 “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6
该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乌蒙磅礴走泥丸。
反衬手法,突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难的高大形象 和伟大气概。
27
颈联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
长征
学习生字
wei yi pang bo 逶迤磅 礴
wan du suo min 丸渡索岷
七律 长征
1
我读《长征》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2
31
课后探究
• 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 •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32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 “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 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 “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沿着红军走的路- ppt完整版

图解结构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累——壮胆睡大庙 怕——紧挨靠着坐 饿——吃供品馒头
概括主题
课文记叙了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四川省苍溪海外 县儿童团员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跋山涉水,风餐露 宿,机警地躲过野兽的袭击,顽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 磨,历时3个月,行程1000多千米,克服了种种因难, 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的事迹,表现了红小鬼从小有 志气、有毅力、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
)
把词语补充完整.
( )头( )脑 ( )( )逼人 岁岁 ( )( )
( )然大( ) ( )( ) 而逃 张( )舞( )
随堂练习
根据意思写词语:
十几张嘴你一言,我一语,但都拿不定主意。
(七嘴八舌)
在山上行走,从水中经过。
(跋山涉水)
把词语补充完整.
(摇)头(晃)脑 (咄 )(咄)逼人 岁岁 (平)(安 )
•
4.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 那段时 间里, 我市解 放路上 到处都 是游玩 购物的 人,直 到深夜 ,大街 上还是 不绝如 缕,热 闹极了
•
5.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 累,只 有打好 基础, 才能实 现自己 高远的 目标; 如果毫 无知识 储备, 在激烈 的竞争 中,只 能是铩 羽而归
•
6.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 智力, 必须与 培养自 己的非 智力因 素结合 起来, 因为二 者是休 戚相关 ,紧密 相连的
•
7. 从 文 中 反 映的信 息来看 ,汉初 四分天 下是按 功论封 ,这个 功主要 是征伐 平定之 功,而 刘信在 这方面 功小, 所以只 封得列 侯。但 作者却 从“七 门三堰 ”对后 世吏治 的启迪 和警示 上提出 了以是 否惠泽 人民为 尺度的 功劳观 ,这是 难能可 贵的。
红军长征.ppt

爬雪山过草地
•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 会师后,中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敌 我力量的对比,决定北上抗日建立陕甘 宁根据地。由于张国涛仗着人多势大, 妄想领导中央,使红四方面军在北上中 途掉头南下,因失败不得不转回三过草 地,两越雪山,全军减员一半多,给革 命造成重大损失。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 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 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 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中国 工农红军持续两年、转战 14个省的长征全部胜利结 束。
长征突破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伟 大的战略转移,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从此揭开新的篇 章。
长征的意义
•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 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 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 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 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 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 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 人民以巨大的影响。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 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 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 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 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 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 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 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四渡赤水
•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 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 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 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 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 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 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 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 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军长征.ppt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 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 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 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 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 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 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 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爬雪山过草地
•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 会师后,中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敌 我力量的对比,决定北上抗日建立陕甘 宁根据地。由于张国涛仗着人多势大, 妄想领导中央,使红四方面军在北上中 途掉头南下,因失败不得不转回三过草 地,两越雪山,全军减员一半多,给革 命造成重大损失。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 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 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 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中国 工农红军持续两年、转战 14个省的长征全部胜利结 束。
长征的开端---瑞金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 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 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 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 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 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 根据地瑞金进行二万五千里 红色根据地---瑞金 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 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 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巧渡金沙江
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 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 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 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 绕圈子,时东时西,忽 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 分兵力。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 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 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 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 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部队一师 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 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红一团一 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 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 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 地杀出一条生路。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巧夺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 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 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 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 ,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 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 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 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
1936-2018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目录 Content
长征的历史回顾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长征精神的意义 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01
第一章:长征的历史回顾
写在前面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 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 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 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 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 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 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 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 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 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 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 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 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 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 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 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 —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 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参加长征的各部队路径
中央红军
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 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红二十五军 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 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红四方面军 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 ,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途经
11
个省
牺牲
430
营以上干部
行程
2592%
的战士
击溃
数百
个团
历经
380
余次战斗
02
第二章: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 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 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 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 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 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红二红六军团 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
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数字长征(中央红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 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 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 到30岁。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 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 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共击溃国民党军数 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 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 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 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 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 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 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 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 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 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 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 ,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 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 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 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为什么要长征?
客观原因 国民党军队围剿力度空前强大。
博古李德的不正确指挥,导致第五次
主观原因 反围剿失败。
当时中央苏区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由李德仓促策划了突围转移方案,但被蒋识破 红军战略企图。于潇水和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近半。夺取遵义后,政治局对潇湘战 役进行了反思,毛泽东重掌兵权。毛泽东决定西渡赤水,向敌人薄弱的贵西转移。长 征不是一开始的战略规划结果。北上抗日也是在川西时才提出的。是红军根据革命形 势的选择结果。总之,长征开始是反围剿失利后的战略转移,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因 敌我双方的战争形势,原来的战略不断改变发展,最后成为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