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和芦花
《喜欢芦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湿地芦花阅读题答案

《喜欢芦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湿地芦花阅读题答案喜欢芦花陆星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对人、对物、对景,没有例外。
而“偏爱”的产生和形成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可以说,人的“偏爱”,包含着人的全部:性格,审美,心境,以及整个世界观。
在所有的花花草草中,我惟独对野生的芦苇和芦花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我喜欢在我房间的花瓶里永远的插有一大束蓬蓬松松的芦花,虽然,它们没有香味,没有彩色,也没有盛开时的耀眼;它们一旦干枯,没有了生命,却永不凋谢,一年两年,十年八年,把芦花插在花瓶里,它们总是完好如初,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以它“永不凋谢的干枯”来提示一种生命的原始的状态——苍茫、荒凉。
曾经听说,上海附近的崇明岛、长兴岛,在没有开垦之前便覆盖着一大片一大片萧瑟的芦苇。
想象这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不时的被海风侵袭,掀起层层狂涛,发出阵阵呼啸,那情景,何等壮观,何等苍凉。
我喜欢壮观的景象,更喜欢凉苍给人的启示。
即使作为装饰,把芦花插在花瓶里,显然要比那些绽放一时的鲜花有意味得多。
所以,在秋天的一个星期日,被朋友约去长兴岛一日游,我首先想到,能不能采到芦花?我问朋友。
朋友风趣地回答:“你要多少?一车厢,两车皮?”朋友知道了我的心思,因此,一到长兴岛,没有先引导我们参观橘园,而是直奔“主题”,把我们带进芦苇荡。
呵,想象中的芦苇荡一旦展现在眼前,我真是激动无比,这是一片将近一千七百亩的滩土地,长满了比人还高的芦苇,细高的芦杆,顶着丰满的芦花,在风中“唰唰”地摇晃,那摇晃的阵势,颇有排山倒海似的气概。
当然,我们看到的芦苇荡,已经有了些人为的痕迹,长兴岛人因地制宜利用资源,开发旅游业,围起长长的堤,在密密的芦苇丛中,模仿八卦阵的布局,开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
我们坐上小船,沿着这条迷途似的小河,深入芦苇荡,然后,停下桨,静静地聆听两岸城墙般的芦苇丛发出的“哗哗”的响声,那响声,似有千万把古筝在寂静的长空下婉转低吟,不凄楚,不悲戚,只是充满着苍凉感和沧桑感。
芦花去散步

“咯咯哒, 咯咯哒……”邻居家的小母鸡芦花又出来散步啦。
它的家在车库中的一个小笼子里。
每天早晨、午后和傍晚,它都会在小区里踱步,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健身“达鸡”!瞧!芦花又出动啦!它抖抖身子,不紧不慢地走进车库前面的草地。
东看看,西瞧瞧。
抖擞抖擞它的小鸡冠子,不停地用爪子扒拉扒拉草皮。
干草屑和尘土在它的武力下纷纷跳起舞来,被高高抛起,又轻轻落下。
一只“幸运”的西瓜虫被芦花发现了,连忙把自己团成一个小黑球,试图滚跑。
芦花眼明嘴快,用它尖尖的小嘴,拱着小球儿玩。
刚下过雨,路边的小水塘里积满了雨水。
芦花不慌不忙地踏过水塘。
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臭美地抖动着浑身的羽毛。
它一会儿抬起右爪,小心翼翼地触碰水面,又突然紧张地缩了回来;一会儿伸长脖子,“咕咕”地轻吟几声;一会儿扭头看看,转个圈自得其乐……就这样几个来回,玩得非常尽兴。
不久,太阳出来了,道路已经芦花去散步文/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四(2)班 夏乐萱4445被晒干。
芦花大摇大摆地走上大路,身后是两串清晰的“小竹叶”。
一只小白狗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跟在芦花身旁,它的身后是两串可爱的“小梅花”。
我不禁感慨:有伴儿的时光,真美好!芦花继续往前走,钻进了一个花坛里。
这里的花开得真美呀!五彩缤纷、芬芳四溢,芦花被深深地吸引了。
它从枝头啄下一朵最鲜艳的花,衔在嘴里,一副傲娇的模样,仿佛在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鸡,谁都比不过!”接着,芦花又跳上了一片灌木丛。
它站在高高的树顶上,扑扇着那对小巧有力的翅膀,高兴地唱起了歌:“咯咯哒, 咯咯哒,咯咯哒, 咯咯哒……”估计它的梦想是有一天自己能够展翅高飞,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空吧。
唱累了,玩累了,飞累了,芦花又迈着缓慢的步伐回到了它的车库小窝里。
(指导老师:顾煦婷)。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芦花》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芦花》教案沪教版【自学指导】1. 理解本文引用、递进的作用。
2. 通过反复阅读、认真质疑,细心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学习,培养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树立保护自然的问题观念。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眺tiào没膝mòxī咫zhǐ窸窣xīsī萦yíng鹬yù倏shū【积累词语】找出文中的成语或好词语,并认真抄写:凭窗远眺宛转萦回此起彼伏失魂落魄无边无际。
【朗读课文】【课文简析】第1段,作者开宗明义地引用别人的话,反衬并突出自己的观点:“我所爱的正是这个不值一看的芦花”。
第2段,指出芦苇所在的位置。
第3-5段,作者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芦苇荡,自然界的一切在这里和谐相处,美不胜收。
这部分是全篇的精华,作者通过远眺与近观,涨潮与落潮,亦动亦静、亦人亦物的描写,把芦苇荡写得摇曳生姿。
随着作者清丽的文章,我们仿佛进入到那片密密麻麻的芦苇之中。
第3段,用递进写芒草,写出作者深入芦荡腹地。
“与渔夫相撞”有声有色,情趣倍增。
第4段,作者站在堤上远眺,看到的是“茫茫一片,全是芦花荡”和“碧水和帆影”。
第5段,写细心的作者还发现芦苇荡里不仅有鱼栖息,更有鹭鸶和鹬鸟的踪影。
第6段,写作者听到“远处响起了枪声”,看到群鸟惊恐地“飞入芦花丛中”,然后是一片死寂,大自然的和谐和优美被“枪声”打破,充满生机的自然变得死寂。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面对冷酷的现实,德富芦花的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他对资本主义制度也由追求、赞颂,变为怀疑、否定。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①凭窗远眺:(靠着车窗向远处眺望。
)②宛转萦回:(鸟鸣声抑扬动听。
)③此起彼伏:(渔歌和橹声,那边刚刚停息,这边又响起。
)④失魂落魄:(小鸟听到突如其来的枪声而惊慌不定。
梅雨时节--德富芦花

梅雨时节--德富芦花
梅雨时节--德富芦花
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鸦声蛙鸣,争唱雨晴。
趁着雨歇,走出门外,踏着厚厚的杂有麦秸的淤泥,在村子里穿行。
人们站在绿叶簇簇的房前采摘梅子,女人在地里种植甘薯。
田里大都插了秧,苗稀水涨,田田嫩黄。
蛙声四塞。
水从一块田流向另一块田,汩汩有声。
只有梅雨时节才会听到如此浩荡的水声啊!
河流如膏脂,碧潮满满,一捆金黄的麦秸,上下浮沉着漂走了。
岸边的芦苇,有一些吐穗了。
孩子们折断芦苇铺在地上,坐着钓鱼。
空气沉闷而凝重。
看,村里的炊烟,潮湿得难以飞升,只能化作雾霭在地上爬行。
看,山野变得深蓝重绿,仿佛滴下一滴水来,也会化成漫患的色彩。
山上传来枭鸟的叫声。
雨又沙沙沙地下起来了。
【50篇】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题-精选及答案

【50篇】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题-精选及答案1.重点段落品析。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1)照样子,写词语。
游哇游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试着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抄写下来。
(3)从这段话中,你知道青蛙长得什么样吗?试着描述一下。
【答案】(1)走哇走;跑哇跑;跳哇跳(2)游、蹲、披、露、鼓(3)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解析】2.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中午,________________,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________________,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________________。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中午,________,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________,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________。
(2)这段话描写了日月潭________时候的景色。
()A. 清晨B. 中午(3)这段话写出了日月潭()A. 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时的景色B. 点点灯光时的景色【答案】(1)太阳高照;蒙蒙细雨;童话中的仙境(2)B(3)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有一天,天气晴朗。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kūgū)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喜鹊说:“寒号(háo hào)别睡了,大好晴天,赶快做窝。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fèng féng)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
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一年级阅读计划(教材“和大人一起读”)

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实施建议一、读书时间以“周”为单位的时间线。
按16周进行,《和大人一起》四本书八个主题,双周阅读一个主题。
二、阅读学习目标(上册)三、样张第二组《和大人一起》(一)小动物生活多美妙阅读导读《和大人一起》(一)分为两组,第一组的阅读主题是:小动物的生活真美妙,燕子飞,黄莺叫,它们在青树枝上喳喳叫;柳花飞时,燕子去哪里了呢?芦花飞时,燕子又去哪里了呢?狗熊过生日啦,它请哪些客人了?怎么请的?结果会怎样?小猫咪突然间想穿鞋子了,它穿上鞋子后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春天到了,蟾蜍和青蛙一起看春天的大地了吗?小田鼠们四处寻找粮食过冬,可是小田鼠弗雷德里克在收集什么?它能度过漫长的冬天吗?快来读一读吧,要用四素句“谁+在哪里+干什么+干得怎样”的句式来答一答吧。
第二组是阅读的主题是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的背后,总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凿壁借光》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吗?他做了什么事情呢?《闻鸡起舞》故事中的人物分别叫什么名字?他们听见鸡叫是起来跳舞?还是起来练武呢?《画龙点睛》中的张僧繇真的那么神奇吗?给寺庙墙上的龙画上眼睛后,它就飞走了?《惊弓之鸟》故事中,更羸是怎样不用弓箭就把大雁射下来的?《望梅止渴》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用什么办法让将士们走出了荒原?《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成语哟,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分别做了哪些事情?结果怎样呢?同学们,想知道这些成语故事背后的故事吗?要用“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说一说,然后请爸爸妈妈查一查成语词典,读一读,对比了解成语的意思,最后再给爸爸妈妈讲一讲故事吧。
凿壁借光匡衡 凿开邻居家墙壁借着洞口的灯光学习刻苦学习,不间断闻鸡起舞祖逖、刘琨 鸡叫时,一起到院子里练武 祖逖当上将军,打了胜仗画龙点睛张僧繇在寺院的墙壁上画了龙,大伙请求把龙眼睛点上点上眼睛的两条龙都飞走了,没点眼睛的龙留在墙壁上惊弓之鸟更羸不用箭,能把大雁射下来大雁掉下来了,更羸说明原因望梅止渴曹操告诉陷入荒原中的将士们,前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有多有大 终于带领大家走出荒原磨刀不误砍柴工阿力、阿智拿着没开刃的斧子上山砍柴,看谁看得多,回来的早 太阳刚偏西,阿智挑着一大捆柴回家;太阳落山了,阿力背着一小捆柴回来。
四年级下册19课课文

四年级下册19课课文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
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
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
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
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
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
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
糟了!眼看要追上了。
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
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
叫雨来上夜校吧。
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
房子很破。
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
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
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
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
女老师把雨来等12个孩子领到黑板跟前,叫他们站成一排。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带答案一、课内阅读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1.青蛙妈妈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后腿一_________,向前一_________,_________到了荷叶上。
3.小青蛙天天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青蛙是我们的________,我要________(保护,保存)好小青蛙二、我会阅读短文,还能回答问题。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
凉风吹得她有点儿冷,她想,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四天后来取。
过了四天,月亮姑娘长胖了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
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重做一件,又给她量了尺寸,让她再过四天来取。
过了四天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像只核桃。
地来取衣裳了。
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
”又是四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
裁缝师傅看到她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他叹了一口气,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月亮姑娘看着那漂亮的衣裳,又望望自己圆圆的身子,不好意思地对裁缝师傳说:“不,老师傅,这不能怨您。
不是您量不准,而是我每天都在变化。
”后来,月亮姑娘再也不找人做衣裳了。
1.全文有(______)个自然段。
2.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了(______)件衣裳。
3.月亮姑娘的身材一直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青蛙和芦花
小青蛙和芦花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姑娘踏着欢快的步子,手里拿着七彩画笔和调色盘,手轻轻一挥,画出了一片五彩缤纷的世界!
就在这时,池溏边,一只小青蛙欢蹦乱跳地来到了池溏边,岸边的芦花看到了小青蛙,看着它白白的肚皮,披着一件绿色的外衣,觉得它很丑。
就说:“你这个丑陋的家伙,离我远点,我不想看到你呢。
”小青蛙却不紧不慢地说:“芦花姐姐,别生气呀。
有话好好说吗。
”芦花有些听得不耐烦了,她生气地说:“你这小子,竟敢跟我比。
我看着你就烦,又小又丑的,你最好走的远远的,别在我眼皮子底下,不要再出现在我面前!”
小青蛙不在理会芦花的无理取闹了。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立冬了,小青蛙也要准备冬眠了。
它又再次来到池溏边,看见芦花姐姐不见了,它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芦花姐姐。
知道芦花姐姐肯定是走了。
因为这几天温度慢慢变低,天气也越来越冷了,甚至在水面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芦花姐姐肯定是因为着了凉,所以才会被冻死了。
芦花姐姐后悔了,她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自以为是,应该尊重他人的。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