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22生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2 生锈|冀教版 (2)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2 生锈|冀教版 (2)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教学过程】一、观看图片,谈发现揭课题1.老师课前找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课件)。

2.看了以后你有什么发现?3.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4.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铁生锈了(板书课题)。

二、分析图片,建立科学概念1.这里有两个铁钉(出示铁钉),它们有什么不一样?2.生锈的铁钉和没有生锈的铁钉有什么区别?3.我们把这些红色的物质叫做铁锈(板书)。

三、观察求证,形成新的认知1.铁生锈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每年都有大量的铁生锈而变成铁锈。

那么,铁锈还是铁吗?铁生锈是什么变化?请说说你的理由。

2.铁锈到底是不是铁呢?(演示)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准备了铁片和生锈的铁、记录单……,生锈的铁包括铁锈吗?包含铁吗?3.请用这些材料找出证据写到记录单上,看看哪一组找的最多。

4.学生实验,汇报交流。

5.得出结论: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四、设计方案,探索生锈原因1.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知道了铁锈既然不是铁,那它是怎么形成的?预设一:也就是说铁生锈与水有关(板书:水),铁生锈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预设二:也就是说铁生锈与空气有关(板书:空气),铁生锈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使铁生锈的因素真的像同学们说的吗?我们该怎么做?3.铁生锈这个实验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课堂内很难完成。

我们先来制定一个实验方案,课后去做实验,好不好?4.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制定研究方案,小组长领取表格,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是生锈的铁钉。 实验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 发生了类似铁生锈的这种变化? 铁生锈和冰融化有什么不同?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物质的变化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 一类是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 、创设普通话语言环境,一日活动 中利用 多种鼓 励手段 ,激发 幼儿用 普通话 表达意 愿及培 养良好 的倾听 习惯。 5 、幼儿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 幼儿得 到快乐 体验。 如,各 班主题 活动展 示、亲 子活动 、庆十 一、迎 中秋等 系列活 动。 6.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 校生活 、自己 的国家 、民族 、,感 受教师 的亲切 ,同学 的友爱 ,语文 学习的 快乐。 校园生 活的丰 富多彩 。 7.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 国、热 爱学习 、遵守 纪律、 团结友 爱等方 面的入 学常规 教育和 良好学 习习惯 的养成 教育。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观察身边的物质变化,和同学们交流这些变化对我 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哪些变化对我们有利,哪些变化对 我们不利?
我的发现: 1.燃料燃烧火的利用,使我们进入了新时代 。 2.抗癌药物的制造、 合成橡胶 合成塑料 等等。 3.光合作用 给我们食物 , 4.钢铁冶炼。 5. 食物腐败 、钢铁生锈、 橡胶老化,药品变质、等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2 生锈冀教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生锈》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生锈》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生锈》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知道铁锈是小颗粒或鳞片状,褐色,很脆,易碎。

2.能提出关于锈的几个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3.知道生锈是因为与金属与水、空气、酸或碱接触生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知道生锈能产生热量。

2.初步了解不锈钢的研制过程,及其特性。

3.知道防生锈的方法:涂上油漆、电镀、涂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与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生锈产生热量的对比实验。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钥匙、钢丝绒、带盖的瓶子、水、油、盐、醋、温度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生锈,哪些物体容易生锈?生锈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怎样防止生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出示板题)二、新课学习(一)观察生锈的物品。

1.小组观察物品,提问:哪些物品生锈了?生锈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锈是什么样的,他们有什么不同?2.小组观察,讨论。

3.小结:像铁、铝、铜等金属制品容易生锈,不同金属的锈其颜色等是不一样的,如铜锈是绿色的,铁锈是棕色的,铝锈是灰白色的。

4.关于生锈,你们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呢?让我们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吧!(二)铜丝绒生锈。

1.提问:想一想,金属制品在什么地方容易生锈?你认为金属生锈可能与什么有关?2.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3.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出示课件)。

实验设计表。

我们的猜测: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4.小组交流,选择交好的方案全班交流。

5.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6.课后观察记录实验变化,并想一想:钢丝绒生锈与什么有关?(三)生锈时产生的热量。

1.提问:物体发生变化时有的吸热,有的放热,那金属生锈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呢?让我们来研究以下。

2.在玻璃瓶中放入一支温度计,盖上瓶盖,5分钟后,记录下瓶中的温度。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 民族再 兴只是 空谈” ,张岱 年这话 表明唯 有创造 新哲学 我们民 族才有 振兴的 希望

5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观察提示:
1、生锈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 制成的? 2、锈是什么样的?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实验1
编号
实验条件
开始生锈 的时间
1 干燥(无水、有空气、无盐) 2 油中(无水、无空气、无盐) 3 水中(有水、无空气、无盐) 4 潮湿(有水、有空气、无盐) 5 盐水中(有水、有空气、有盐)
小结:铁锈不是铁,是铁产 生的一种新物质,因此铁生 锈是不可逆的变化。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1、对班组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 面验证 ,包括 对其品 牌、产 地、规 划、技 术参数 的全面 对照, 拒收与 设计或 合同中 规定要 求不符 的材料 、物资 。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四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22生锈 |冀教版 (16页PPT)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22生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22生锈

22.《生锈》教学设计【授课题目】22.生锈【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着学生常见的生锈现象,设计了5个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另一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其中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各种生活中生锈的物品,认识哪些材料制品容易生锈、锈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不同。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关于生锈要研究的问题。

活动2是指导学生经过猜想、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物体生锈的原因。

通过拓展活动使学生发现金属在生锈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活动3设计防止小刀生锈,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中体会科学与生活、技术的联系,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最后的拓展活动要求让学生从插图中找出10种变化,并按照是否可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标准将这些变化分类,以此对本单元学习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内容进行梳理,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生锈的原因。

难点是生锈产生热量的对比实验。

【学情简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铁制品接触很多,对铁锈和铁这两种物质比较熟悉,知道铁锈和铁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地理解铁生锈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但对于铁生锈与哪些条件有关,学生却没有细致思考,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现有的生活经验对铁生锈的条件作出猜想,设计方案,从而使其理解铁生锈的条件,并且利用铁生锈的条件辅导如何控制铁生锈,将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互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

【教学目标】1、能通过比较、分析记录结果,发现有的变化是缓慢的,有些变化是较快的。

2、能对可引起一些金属生锈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使学生知道空气、水和酸是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

4、能通过实验发现生锈过程伴随的其他现象。

5、了解金属防锈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铁一类的物体容易生锈, 使学生了解生锈的原因及防锈的方法难点:生锈产生热量的对比实验。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22生锈 教案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22生锈 教案

《生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学习物质的多种有趣的变化的基础上,围绕着学生常见的生锈现象,设计了五个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另一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生锈的物品,来认识哪些材料做成的物品容易生锈,绣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研究。

活动2是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探究物体生锈的原因。

在生锈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温度计了解到热量的产生。

活动3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来防止小刀生锈,这是知识的运用,学了就能用,学了就会用。

最后的拓展活动让学生们从图中找出10出变化,并按照是否可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标准,将变化分类。

这一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这个拓展活动也算一个小结,把本单元的知识融入到了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估。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各种金属表面生的锈有何不同,并能从多个金属生锈的问题中确定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从引起一些金属生锈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能通过实验发现生锈过程伴随的其他变化。

3、能通过实验发现生锈过程中伴随的其他现象。

4、能通过观察、记录,找出金属生锈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

5、能按照可逆和不可逆的变化,或按照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变化进行判断、分类。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生锈的原因难点:生锈产生热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各种生锈的制品、放大镜、带盖的玻璃瓶、食用油、水、醋、铁钉、钢丝绒球、温度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生锈。

(出示物品、课件)一、活动一观察生锈的物品(10分钟)1.小组观察物品,提问:哪些物品生锈了?生锈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锈是什么样的,他们有什么不同?2.小组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是什么制品容易生锈,不同金属的锈其颜色等是不一样的。

3.小结:像铁、铝、铜等金属制品容易生锈,不同金属的锈其颜色是不一样的,如铜锈是绿色的,铁锈是褐色的,铝锈是黑灰色的。

翼教版科学四下《生锈》ppt课件

翼教版科学四下《生锈》ppt课件

本节课的重点回顾
02
01
03
铁生锈的条件
水、氧气和盐类物质的存在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生锈的化学过程
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即铁锈。
生锈的影响
铁锈会导致铁制品损坏,影响其使用性能。
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学生思考
如何预防铁生锈?
学生讨论
提出各种防锈措施,如涂漆、涂油、电镀等。
下节课的预告与引导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分析铁钉生锈的原因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铁钉生锈的原因,了解生锈的条件和过程。
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生锈情况
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锈情况,探究环境因素对生锈的影响。
讨论生锈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铁钉生锈的危害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 学生对生锈的认识和理解。
07
总结与回顾
04
生锈的防止和保护
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01
02
03
04
保持干燥
避免金属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因为水分是金属生锈的主要因 素之一。
涂油
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防锈油, 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和水分 。
电镀
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不易生锈 的金属,如锌、铬等,以提高 耐腐蚀性。
合金化
通过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加 入其他金属元素形成合金,提 高整体耐腐蚀性。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 全,避免铁钉与皮肤接触, 同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及时记录。
生锈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铁钉表面变化
观察铁钉生锈前后的表面变化, 记录铁钉颜色、质地等方面的变
化。
记录实验过程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时间、 环境温度和湿度等,为实验结果分 析提供依据。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生锈-冀人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生锈-冀人版

生锈教学目标:1、能通过比较分析记录结果,发现变化。

2、能与同学一起探究金属生锈的因素。

3、能说出哪些因素可引起金属生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说出哪些因素可引起金属生锈。

教学准备:不生锈的铁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分别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枚铁钉,请你们认真观察课桌上这两枚铁钉,你们有什么发现(一枚生锈,一枚没生锈;;光泽不同;光滑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等)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铁生锈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表扬: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习科学就需要这种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师板书:铁生锈了)生(1):铁门要生锈。

生(2):铁锤、铁轨要生锈。

生(3):菜刀很久不用了要生锈。

生(4):锣钉、锣帽要生锈。

生(5):帐篷的铁钉经过很长时间要生锈。

现在板房的屋顶有些也生锈了。

师: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师板书: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生(1):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师板书:化学变化生(2):我猜测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因为一砸它就变形。

师板书:物理变化生(3):它的大小变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认为它就是物理变化。

师:那它到底是什么变化呢我们必须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请各组按要求进行研究。

师板书要求:1、用感观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2、从金属的特征进行比较3、把研究结果填在记录单上。

小组活动(15分钟)师:巡视指导。

……师:各组的研究基本上都结束了。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吧。

学生汇报生(一):铁片的颜色有光泽,铁锈没有光泽。

铁片能被磁铁吸住,铁锈不能。

生(二):铁片的手感光滑,铁锈不光滑。

生(三):铁片有导电性,铁锈没有;铁片有磁性,铁锈没有;铁片有延展性,铁锈没有;铁片没有缝隙,铁锈有缝隙;铁锈一敲就碎,铁片不会,师:你们这组还有补充吗生(四):铁片的颜色是银白色的,铁锈是黄褐色的;铁片有光泽,铁锈没有;铁片没有缝隙,铁锈有;铁片有韧性,铁锈没有;铁片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
22. 生锈
教学目的
能通过观察发现各种金属表面生的锈有何不同,并能从多个金属生锈的问题中确定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从引起一些金属生锈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能通过实验发现生锈过程伴随的其他变化
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并能坚持长期的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生锈的原因
难点:生锈产生热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各种生锈的制品、放大镜、带盖的玻璃瓶、食用油、水、醋、铁钉、钢丝绒球、温度计、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生锈,哪些物体容易生锈?生锈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怎样防止生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活动一观察生锈的物品
1.小组观察物品,提问:哪些物品生锈了?
生锈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锈是什么样的,他们有什么不同?
2.小组观察,讨论
3.小结:像铁、铝、铜等金属制品容易生锈,不同金属的锈其颜色等是不一样的,如铜锈是绿色的,铁锈是棕色的,铝锈是灰白色的
4.关于生锈,你们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呢?
让我们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吧!
活动二铜丝绒生锈
1.提问:想一想,金属制品在什么地方容易生锈?
你认为金属生锈可能与什么有关?
2.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把
3.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出示课件)
实验设计表
我们的猜测: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4.小组交流,选择交好的方案全班交流
5.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6.课后观察记录实验变化,并想一想:钢丝绒生锈与什么有关?
拓展活动生锈时产生的热量
1.提问:物体发生变化时有的吸热,有的放热,那金属生锈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呢?
让我们来研究以下
2.在玻璃瓶中放入一支温度计,盖上瓶盖,5分钟后,记录下瓶中的温度
3.与此同时、在50毫升醋中浸泡钢丝绒。

5分钟后,拿出钢丝绒,挤出残留的醋
4.将钢丝绒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然后一起放入瓶中,盖上瓶盖(温度计穿过瓶盖伸出来)
5.5分钟后,记录温度,并观察钢丝绒发生了什么变化
6.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活动三防止生锈
1.你有什么方法防止小刀生锈呢?(课件)
(引导学生从金属生锈的原因入手进行讨论)
防止小刀生锈方案
方法依据或理由
2.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方案
3.全班交流评价
4.阅读科学在线,思考:不锈钢是怎样发明的?
不锈钢为什么不生锈?
拓展活动生活中的一系列变化
1.(出示图片课件)图片中至少可以找到10中变化,有些变化中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不可逆的:有的只是形态的变化,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仔细观察,找出各种变化,并进行分类
2.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和分类结果
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