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1讲-文言文阅(74页)

合集下载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文阅读)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文阅读)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四川省绵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人教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优质课件(文言 文阅读 ) ppt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优秀课件PPT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优秀课件PPT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五、(2017重庆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4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 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 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 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 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 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 因。
【链接材料】 仆[1]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2]复不 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3],一遇和景[4],伸展支体,亦 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百废具兴


(3)则有去国怀乡


(4)至若春和景明

部编版九年级(全)语文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全)语文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课件)
九年级(全)语文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一)(甲)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 ,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 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 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 千万自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4.参考词典解释,谈谈“凡”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古代汉语词典》“凡”的义项:①总共。②平常;普通。③凡是; 一切。
“凡”是“凡是;一切”之义,显示出柳宗元非凡的才能。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 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 ”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 ”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 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 “有而未至。”守出,仓 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 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 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注释】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点此链接阅读参考译文(四) 1.下列对沈周情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善于绘画 B.隐居山林 C.村民恨周 D.沈周远游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援笔立就(完成) B.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慢慢) C.宽备言其状(详细) D.饭之而去(给……饭吃)
(三)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 ,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 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 ,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四川省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九上201707051109

四川省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九上201707051109

(一)陈涉世家司马迁(2014·巴中;2013·宜宾、甘孜州;2012·雅安、眉山已考查)文言词汇积累卡【课文在线】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十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十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

(6)调——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
式,翻译(fānyì)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例如:
【原句】 还自扬州。
【译句】 从扬州回家。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解析】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guānjiàn)的实词、虚词并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留”“组”“删”“补”“换”“调”的方法,以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 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的重点词语有“唯 ”“及”;(2)句中的重点词语有“全”“厚”。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言词。例如:
【原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句】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
听从您的。
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②古今(ɡǔ jīn)异义的词,要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译文通达明 快。例如:
【原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句】 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 方。
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
课外阅读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2018·泰安中考(zhōnɡ kǎo))文章见本书P177“广汉为人强力”。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命题角度(jiǎodù)1 词语理解
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 ·
(2)广汉将吏到家 (3)又素闻·广汉名
(4)即开·户出
·
或:________ 将:________ 素:________
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3)删——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
判断词、在句子(jù zi)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 词等,在现代汉语中如果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例如:

四川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课件(共135张)

四川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课件(共135张)
第 31 页
针对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终守之,弗敢易.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D.虽.千里不敢易也
易:交换 休:吉祥 谢:感谢 虽:即使
第 32 页
(C)
2.(202X·四川达州中考,4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第 23 页
4.一词多义。 徒.以有先生也 副词,只、仅仅
(1)徒 徒.属皆曰 名词,同类或同派别的人、部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动词,派遣
(2)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动词,出使
第 24 页
5.其他重点实词。
(1)唐雎不辱.使命( 屈辱,辜负 )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 ) (3)大王加.惠.( 施予恩惠 ) (4)秦王怫.然.怒( 愤慨的样子 ) (5)此庸.夫.之怒也( 平庸无能的人 ) (6)非士.之怒也(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 (7)休.祲.降于天( 吉凶的征兆 ) (8)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
第 11 页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 有什么用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换取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者对我的感激 吗?
第 12 页
8.常考名句。 (202X· 四 川 自 贡 中 考 , 1 分 ) 万 钟 则 不 辩 礼 义 而 受 之 , __万__钟__于__我__何__加__焉____! (202X·四川达州中考,1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____舍__鱼__而__取__熊__掌__者__也__。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故__不__为__苟__得__也_。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贤__者__能__勿__丧__耳__。 (202X·黑龙江绥化中考)《鱼我所欲也》中“__舍__生__而__取__义__者__也_”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人生追求相同。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必备《文言文知识》ppt(174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必备《文言文知识》ppt(174页)

诱;吕蒙的知错必改、坦率真诚;鲁肃的由衷赞叹,都刻画得非常真切。
七下
4.口技
考点知识精讲

知识积累
通“座”,座位
1.通假字 满坐 寂然 .
2.古今异义词 (1)但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2)微闻 有鼠作作索索 . (3)虽 人有百手 . 的连词 (4)两股 战战, 几欲先走 . . 跑;今义:步行 股, 古义:大腿;今义: 屁股 走, 古义: 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4.写作特色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
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 水声。”等等。文中三次写听众的反应,还有对道具的交代等属侧面描写。
八上
考点知识精讲
5.桃花源记
中考典例精析

知识积累
1.通假字 便要 还家 . 通“邀”,邀请
译文: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 确)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上 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3.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是300年前京城里一次口技表演的真实记录,作者通过对口技表
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
(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完
整的意思,而且立意很深刻。如谈“学”与“思”关系的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两句话,表明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不 仅说明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 (2)篇幅简短,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字数虽少,但表 达的意思却清楚、完整,这说明了语言精练、准确。用概括力很强的格言式的语句,表 达了深刻的哲理。

2017年中考语文(人教版)诗词及文言文阅读课件诗词赏析

2017年中考语文(人教版)诗词及文言文阅读课件诗词赏析
第6页,共102页。
(2)抒情方式: 答题步骤: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题格式: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________(内容),抒发了 ________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________(用术语)。 2.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 答题步骤: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第70页,共102页。
第71页,共102页。
第72页,共102页。
第73页,共102页。
第74页,共102页。
第75页,共102页。
第76页,共102页。
第77页,共102页。
第78页,共102页。
第79页,共102页。
第80页,共102页。
第81页,共102页。
第82页,共102页。
为了准确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我们应把握不同题材的诗词相对较为固定的思想情感。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第3页,共102页。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
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
第31页,共102页。
第32页,共102页。
第33页,共102页。
第34页,共102页。
第35页,共102页。
第36页,共102页。
第37页,共10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路点拨】
可以先翻译整个句子,再根据
句子含义判断虚词的意思及用法。 A 项中的 “ 之 ”
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 不译;B项中的“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连词 ,表转折。C项的“以”分别为:介词,用,拿/借 此,表原因,由于,因为。 D 项中 “ 于 ” 分别为:
介词,到/介词,在。
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
【乙】孟子谓齐宣王曰: “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
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
之何?”王曰:“弃①之。”曰:“士师②不能治士, 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 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梁惠王下》)
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节选自《晏子使楚》)
文言实词 考情搜索:2016年宜宾、德阳、内江、攀枝花
1.(真题 T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 一项是( ) 伏:埋
A.伏 尸百万 .
B.休祲 降于天 祲:吉祥 . C.比肩继踵 而在 踵:腿 . D.延 晏子 延:请 .
【思路点拨】
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涉及到课
内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两个实词均为课内 重点所学,难度不大;另外两个虽出自课外篇目, 但联系上下文语境,并根据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对 照推断该单个词语的意思难度也不大。A项中的“伏
”应解释为“倒下”或“使……倒下”;B项中“祲”是“不
祥 ” 的意思; C 项中 “ 踵 ” 是 “ 脚后跟 ” 的意思; D 项中 的“延”是“请,邀请”的意思。故选D。 【参考答案】 D
【思路点拨】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
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 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
常识。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
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 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 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 作出相应调整。
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可以先将某个虚词的基本
用法和意义代入句子去理解,然后将其中能确定的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另外一句,看句子是否讲得 通,以此来筛选答案。
句子的朗读 考情搜索:2016年巴中、广安 3.(原创)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布 衣 之 怒 亦 免 冠 徒 跣 以 头 抢 地 耳。
,孟子说: “ 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
,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 齐宣王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 把话题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考情搜索:2016年德阳、内江;2015年内江
;2014年宜宾、内江 5 . ( 真题 T18) 邹忌和孟子的进谏效果如何?试分析Biblioteka 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思路点拨】
把握文意和理解内容的题目,首
先必须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邹忌讽齐王纳 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喻(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 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的故事。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
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
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 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而《孟子 · 梁惠王下》 孟子从反面责问和用譬喻引导齐宣王反省,启发他 对人民负责。但孟子劝谏的最后结果是 “ 王顾左右
解题技巧 1.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3.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
有名词。
4.删。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5.补。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调整语序。
【针对训练】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山峦为晴雪所洗。(被动句)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 (3)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之主谓倒装) 你实在太不聪明了。
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 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
(2)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
【思路点拨】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
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
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注意译准关键词, 如(1)句中的“挠”是“屈服”的意思;“谢”是“道歉”的 意思。(2)句中的第一个“使”是“动词,委派,被派
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 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 人? ” 王曰: “ 然则何为使予?” 晏子对曰: “ 齐命使,
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婴
【注释】
①弃:断绝,绝交。②士师:古代的
司法官,典狱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 后一个“士”指士师的下属。
附【乙】文参考译文 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 “ 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 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
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
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怎么办? ” 齐 宣王答道: “ 和他断绝交往! ” 孟子又说: “ 有一个执行 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 你说这该怎么办? ” 齐宣王说: “ 撤除他的职务! ” 最后
题型二:划分句中的朗读节奏(停顿)
解题技巧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
短语之间要停顿。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 ”“盖”“且”等。
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
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 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今齐地 / 方千里 ”“ 今/ 天下 三分”。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 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 7 .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如 “ 一鼓/
(2016· 德阳) 【甲】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谓其妻曰: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其妻曰: “ 君 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 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
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
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
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
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 “ 善。 ” 乃下令: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
(4)何陋之有?(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有什么简陋的呢? (5)马之千里者。(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日行千里的马。 (6)能谤讥于市朝。(倒装句之介宾结构后置)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7)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 (8)如太行、王屋何?(固定句式) 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参考答案】 A
解题技巧 1 .归纳整理。将初中阶段重要的文言虚词的 用法归纳整理,识记背诵。(详见本书《背记手册
》“文言文必考虚词及例句集录”)
2 .句意分析。结合语境、上下文和整个句子的 含义,在总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来推断虚词在文中 的用法和意义。
3.交换代入。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虚词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
断。 ② 被动句。一是用 “ 于 ”“ 为 ”“ 为 …… 所 ”“ 见 ” 等标 志词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隐含被动义,要根 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③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
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四种。
④省略句。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 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⑤ 固定句式。如 “ 不亦 …… 乎 ”“ 得无 …… 乎 ”“ 如 ……何”“然则……”等。
① 信: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
原文,凭空编造。 ②达: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 ③ 雅: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 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3.特殊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 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基本形式是 “…… 者 …… 也 ”“…… ,者 ”“…… , …… 也 ” ;另一种是用 “ 则 ”“ 皆 ”“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
(2016· 宜宾)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 之怒乎? ” 唐雎对曰: “ 臣未尝闻也。 ” 秦王曰: “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 大
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秦王曰: “ 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头抢地耳。 ” 唐雎曰: “ 此庸夫之怒也,非 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 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
常见问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