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减缩版)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减缩版)“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化发展格局示意图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结合四川实际,编制《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本规划是引领四川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略)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推进,坚持质量与速度并重,以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城镇化工作部署为切入点,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符合四川实际的“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动“两个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优化布局,集约高效。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功能定位,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效率。
(三)四化同步,城乡一体。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化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四)生态文明,传承文化。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五)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川北

文化
文化
川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深受巴蜀文化影响,其中的川北皮影戏极观赏性,北大木偶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 文化遗产。
艺术川北大木偶已有300余年历史。据传清初移民时,由一家姓杨的将大木偶带到了川北仪陇县,1914年仪陇县 木偶艺人李约之买下杨氏后代的木偶技术,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创建了“福祥班”。此后,大木偶艺术在川 北地区活动频繁,妇孺皆知,人称“川北大木偶”。
川北监狱:原址位于广元市旺苍县,2012年搬迁至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因512汶川地震中原监狱设施受 损)。监狱总投资1.95亿元,占地面积403亩,建设规模71090平方米。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川北民俗文化园: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东郊2公里处的雪峰湖,国家AAA级旅游景 区,景区以森林、湖泊和川北民俗文化为依托,有上百种国家珍稀植物和国家级保护动物。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四川省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为便利行政管理,将四川划分为川东(驻重庆)、川南 (驻泸州)、川西(驻成都)、川北(驻南充)四大行署,均由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直到1952年8月四大行署 区撤销以前,川北行署辖有4个专区共36个县级行政单位。具体划分如下:
川北行署直辖南充市; 南充专区,驻岳池县,辖岳池、南充、西充、武胜、蓬安、营山、仪陇、南部计8县; 达县专区,驻达县,辖达县、开江、宣汉、平昌(由平昌设置局改设)、巴中、南江、通江、万源计8县; 剑阁专区,驻广元县,辖广元、旺苍、苍溪、阆中、昭化、剑阁、青川、江油、北川、平武计10县; 遂宁专区,驻遂宁县,辖遂宁、安岳、乐至、潼南、蓬溪、射洪、中江、三台、盐亭计9县。重新合并后的 四川省
川北在线网:川北城市地方综合门户网站。以区域化新闻和生活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多角度提供川北各地 资讯,包含广元,巴中,达州,阿坝等最新动态资讯,网站拥有资讯、汽车、房产、财经、教育、生活、房产、, 娱乐等30个频道。
2022“E心向党”资阳学习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网络答题题库(附带答案)

2022“E心向党”资阳学习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网络答题题库(附带答案)以下是2022“E心向党我为资阳打call”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网络答题题目及答案,推动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题库一1、省委全会前所未有地重视市州发展,清华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两个《决定》中,支持资阳建设()、打造国际口腔装备材料基地。
A中国牙谷B临空经济区C轨道交通装备正确答案:A2、建设临空经济区,重点是用好资阳全域临空、国际空港连通全球的独特优势,发展()。
A临空制造业B临空综合服务C临空制造业和临空综合服务正确答案:C3、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中,提出到2022年,临空制造服务基地累计完成投资()。
A.300亿元B.400亿元C.500亿元正确答案:B4、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七大任务”中,要加快推进()的新兴城镇化,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建设公园城市。
A以产业为核心B以人为核心C以经济为核心正确答案:B5、资阳明确“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新定位后的首个集中开工项目是?()A天府国际机场资阳临空经济区的一批新项目B高新区中国牙谷的一批新项目C天府国际机场的一批新项目正确答案:A6、建设成渝门户枢纽,重点是要用好资阳地处()东向、南向开放咽喉要地和成都东进、重庆西拓战略节点的独特优势。
A成都平原经济区B川南经济区C川东北经济区正确答案:A7、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四大战略”中,实施开放兴市战略要突出(),主攻成渝、四向拓展、放眼全球,全方位营造开放氛围,多层次拓展合作空间,高标准搭建开放平台。
A全面开放、全域开放B全面开放C全域开放正确答案:A8、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中,提出到()年,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全面建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A.2022B.2022C.2022正确答案:C9、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中,省委为资阳发展重新定位,将支持资阳建设()。
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分析作者:杨毅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33期作为中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的代表,川东北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受交通、龙头企业、在校大学生(高校资源)、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率等因素影响。
针对川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本文提出了发展配套企业对接发达地区龙头企业、就近城镇化、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特色产业的建议。
一、问题的由来相对东南沿海,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可称之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四川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代表,在省内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省会成都汇聚了全省各项资源,经济相对繁荣发达,人口密度大,人均GDP相对较高,城镇化率高,政治、经济、企业、人才等各类资源富集;而远离省会的地市,经济活力渐弱,缺少各类资源,难以留住企业和人才。
它们如何在未来获得持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话题。
本文以川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当前它们拟采取的发展策略的优劣,为中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提出建议和参考。
二、发展现状(一)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概况四川省发改委在《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中将其分为五大经济区,即: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经济区。
其中平原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丘陵和山地主要分布在川东北、川南经济区,川西经济区主要为少数民族地区,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四川省区域内部地形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规模差异很大,2016 年四川省常住人口 8262 万人,主要集中在地形条件较好的成都平原、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
从经济上看,经济总量较大的为成都平原、川南和攀西经济区,但人均GDP指标较高的为成都平原和攀西经济区。
川东北即指四川东北部,在1997年重庆直辖之后,通常指南充、遂宁、广元、达州市、巴中市、广安市六个地级市。
共 37 个区县。
多山多丘陵,以农业为主干产业,它是四川省人口数量较多、经济较为落后,但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区域。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川东北经济区广安市2014年重点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川东北经济区广安市
2014年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广安府办发[2014]33号
【发布部门】广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6.23
【实施日期】2014.06.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川东北经济区广安市2014年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
(广安府办发[2014]33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省川东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暨市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川东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关于印发川东北经济区2014年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级经开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川东北经济区新兴增长极,助推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现将广安市2014年川东北经济区建设重点工作计划分解下达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4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抓好规划编制及实施。
1.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的沟通衔接,积极参与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确保广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进入规划支持范围,并及早启动实施。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深入实施《秦巴山片区(四川部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13万人。
(责任单位:市扶贫移民局,区市县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发[2014]16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发[2014]16号](https://img.taocdn.com/s3/m/1a3b245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c.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发〔2014〕1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4月9日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要求,加快我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现提出2014年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
一、全面推进“五个统筹”(一)统筹城乡规划。
1.开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推进以县为单位全域规划试点。
(住房城乡建设厅)2.编制完成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在成都市温江区和蒲江县率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试点。
(环境保护厅)3.编制全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
(林业厅)4.支持个别市(州)编制市域城乡统筹总体规划。
(省发展改革委)5.启动第二批“百镇建设行动”,加快编制试点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加强城市地下管网、供水供气、排水防涝、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厅)2.加大城市电网建设力度。
(省发展改革委)3.启动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
(住房城乡建设厅)4.加强城乡防洪体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3亿立方米,解决400万农村居民和50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利厅)5.加快甘孜州、凉山州通乡油路建设、“三州”通村通达公路建设和内地通村通畅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启动实施“溜索改桥”规划。
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模式探索

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模式探索作者:谭继成蔡文春杨育箐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5期摘要结合川东北经济区特点,提出了“空间与功能网络化”模式,包括“空间网络化”和“功能网络化”两部分。
具体实施中,提出了“双核”(南充和达州)增长极模式、“五带”(川东北经济区5大区域带)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并行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关联发展,总结了川东北经济区当具备的4大条件:合理的城镇体系、完善的交通设施、统一的制度框架、有效的政府调控。
关键词城乡关联模式;“空间与功能网络化”;川东北经济区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268-04The Exploration of the Urbanrural Associating Pattern in Northeast SichuanTAN Jicheng, CAI Wenchun, YANG Yuqi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Guangyuan, Sichuan 628017)Abstract Taking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ast Sichuan into accoun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the“Space and Function Networking ”pattern,which includes “Space Networking”and “Function Networki ng”. In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it puts forward two patterns. One is the growth pole pattern of “Dual Core” (Nanchong and Dazhou),the other is a parallel pattern of special industries and urbanization in “Five Zone” (the five areas in Northeast Sichua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rbanrural associating development better, the article summarizes four conditions that Northeast Sichuan should have, which are a reasonable urban system, perfect traffic facilities, a unified system framework, the effective government regulation.Key words Urbanrural associating pattern;“Space and Function Networking ”; Northeast Sichuan城乡关联模式的探索就是寻找促使资源在城乡间实行最有效的配置与流转,促进城乡经济、政治、社会、人文、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城乡间协调发展的方式或途径[1]。
川东北经济区:培育支撑四川发展新兴增长极

川东北经济区:培育支撑四川发展新兴增长极作者:王新前来源:《四川省情》2013年第07期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川东北经济区,将其培育为支撑四川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如何把握机遇落实省委战略部署,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尽快成为四川发展的新兴增长极,是当前摆在川东北经济区面前的重要任务。
川东北经济区发展现状开发力度正迅速加大川东北经济区拥有较丰富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且靠近经济较发达的成都、重庆和西安三大都市圈,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开发价值大。
近年普光气田等已投入开发利用,成为我国三大天然气能源生产和西气东输重要基地之一,是主要的特色优势产业。
随着天然气的开发,天然气产业链正逐步形成,我国新的重要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已现雏形。
此外,生物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和其他矿产资源开发等也已起步,发展潜力与空间较大。
2012年,川东北经济区经济增速为13.9%,比全省平均(12.6%)高1.3个百分点。
即使增速最低的达州(13.6%),也超过了成都(13.0%)、德阳(13.0%)和绵阳(13.3%)等经济较发达城市。
发展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西部大开发以来,川东北经济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
目前区内分布有宝成、襄渝、达成、达万、广巴等铁路线,包茂、京昆、成南、广南、南广、广巴、南渝等高速公路,南充高坪、广元盘龙、达州河市等机场,南充港、广元港、广安港等水运港口,交通已较为通畅。
天然气、水能、煤碳等能源丰富,分布有中石油川东北气矿、广旺煤田、华蓥山煤田、宝珠寺电站,华蓥山电厂,广安电厂等众多能源设施。
同时已建成通讯和信息网络骨干体系。
已形成大中小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来,川东北经济区面临有利的发展机遇。
全国重要天然气开发与加工利用基地建设、国家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川东北城市群建设等,为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成为四川新兴增长极提供了政策、项目、资金等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二○一四年七月目录前言(5)!!!!!!!!!!!!!!!!!!!!!!第一章规划背景(6)!!!!!!!!!!!!!!!!!第一节发展基础(6)!!!!!!!!!!!!!!!!第二节重大机遇(7)!!!!!!!!!!!!!!!!第三节主要挑战(7)!!!!!!!!!!!!!!!!第二章总体要求(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基本原则(8)!!!!!!!!!!!!!!!!第三节发展定位(9)!!!!!!!!!!!!!!!!第四节发展目标(11)!!!!!!!!!!!!!!!!第三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12)!!!!!!!!!!!!! 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2)!!!!!!!!!! 第二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4)!!!!!!!!!! 第三节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15)!!!!!!!!!! 第四节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6)!!!!!!!!!!第四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6)!!!!!!!!!!!!! 第一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17)!!!!!!!!!! 第二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 第三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20)!!!!!!!!!!!! 第四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21)!!!!!!!!!!! 第五节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23)!!!!!!!!!!第五章统筹城乡发展(24)!!!!!!!!!!!!!!!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培育(24)!!!!!!!!!!!!!第二节加强新农村建设(27)!!!!!!!!!!!!!第三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8)!!!!!!!!!!!!第六章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29)!!!!!!!!!!!! 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9)!!!!!!!!!!!!第二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0)!!!!!!!!!! 第三节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30)!!!!!!!!! 第四节全面发展文化体育事业(31)!!!!!!!!!!第七章深入推进扶贫开发(32)!!!!!!!!!!!!!第一节突出扶贫开发重点(32)!!!!!!!!!!!!第二节创新扶贫开发机制(32)!!!!!!!!!!!!第三节实施扶贫开发工程(33)!!!!!!!!!!!!第八章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33)!!!!!!!!!! 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33)!!!!!!!!!!!!!!第二节强化污染防治(34)!!!!!!!!!!!!!!第三节发展循环经济(35)!!!!!!!!!!!!!!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36)!!!!!!!!!!!!第九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37)!!!!!!!!!!!!!第一节全面深化改革(37)!!!!!!!!!!!!!!第二节扩大开放合作(38)!!!!!!!!!!!!!!第十章保障措施(40)!!!!!!!!!!!!!!!!!第一节加大政策支持(40)!!!!!!!!!!!!!! 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41)!!!!!!!!!!!!!!前言川东北经济区地处川渝陕甘四省(市)结合部、成渝经济区腹地,地理区位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人口较为密集,历史文化悠久。
同时,该区域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是我省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区域。
为加快川东北经济区发展,培育我省新兴经济增长极,根据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广元、南充、广安、达州和巴中5市34个县(市、区),幅员面积6.4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2014—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川东北经济区发展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资源禀赋较为独特。
拥有较丰富的农业、旅游、生物和矿产资源。
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是我省新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200余种。
嘉陵江、渠江水系发达,秦巴山区生物资源丰富,绿色产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三国历史文化景观、巴人文化遗址、“红色文化”遗迹和自然生态景观等旅游资源富集,景区(点)众多。
交通体系较为完整。
宝成、襄渝、兰渝、达成等多条铁路干线和沪蓉、包茂、兰海等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融通,是我省东、北向出川的重要门户和交通节点。
随着支线机场和出川通道、区域内城际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区位条件,缩短与周边地区的距离,是连接西南与西北,沟通西部与中部地区的重要纽带。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我省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
以食品饮料、丝麻纺织和中药材加工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逐步形成。
以汽车摩托车配件加工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快速发展,以天然气、盐卤、煤炭为代表的化工业和建材业产业链日趋完善。
红色旅游、生态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的后发优势明显。
人力资源较为丰富。
2013年末常住人口2091.6万人,占全省的25.8%,人口密度327人/平方公里,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96倍,是全省重要的人力资源富集区。
常年劳务输出数百万人,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良好条件。
大量农村人口转移,也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重大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川东北经济区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支持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大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力度,扶持川陕苏区振兴发展,为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经济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东部沿海和成渝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升级,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助于经济区利用后发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发展要素,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步伐;我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将川东北经济区打造为全省新兴增长极,为经济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三节主要挑战川东北经济区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全省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产业整体层次和集聚度较低,同构化问题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较弱;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薄弱,支撑能力亟待加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解困任务繁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集约利用程度低,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大部分区域属于国家限制开发区,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受到较强约束;城市间同质竞争明显、分工协作程度不高,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制约了整体竞争力提升。
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合作为动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条件;着力提高资源开发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体制更加完善、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全面推动川东北经济区跨越式发展,建成全省多点多极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第二节基本原则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主要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尽快缩小与全省经济发展的差距。
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区域资源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加强公共服务、扶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突破发展“瓶颈”,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依托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强化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引导产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合理布局,强化产业互动,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产业体系。
优化结构,绿色发展。
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合理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
围绕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大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以改革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节发展定位根据区域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立足川东北经济区在全省、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和主体功能分工,将川东北经济区打造成川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经济中心,建设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化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川陕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川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经济中心。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巨大潜力,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城市群建设,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增强要素集聚和扩散能力,建设连接西部与中部的重要经济走廊和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门户,打造川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经济中心。
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化工基地。
充分发挥天然气资源优势,抓住建设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机遇,积极探索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促进天然气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延长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做强石油化工产业链,建设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化工基地。
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发挥自然条件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以生态、绿色、有机等为特色,以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区域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
生态文化旅游区。
发挥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优势,以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为重点,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强化旅游营销,提升旅游品牌,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一体化发展,建成全国一流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川陕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实施差别化政策支持,着力解决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加强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秦巴山区扶贫攻坚工程,全面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新路子。
第四节发展目标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3年基础上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00元;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发展条件进一步优化;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实现“摘帽”,全部扶贫对象基本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