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川东北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加快川东北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川东北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川东北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一、川东北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川东北经济区是由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盆周山区的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南充市、遂宁市构成,北与甘肃省、陕西省接壤,东与重庆市相连,西抵绵阳市、德阳市,南临资阳市,辖个县(市、区),其中,市辖区个,县级市个,个乡镇,幅员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总人口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市地理位置紧密相连,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近,是我省的欠发达地区,但经济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将其划分为加快发展地区,以期在发展的政策上给予更大的倾斜,在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更加的优化,在发展的措施上更加的灵活,以加快发展的速度,提高发展的质量,提升发展的效益。

(一)川东北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区域内建成有宝成铁路、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成普铁路,基本形成了字型铁路骨架;国道⒏⒑⒉线路网贯通全境,建成通车的绵广高速、达渝高速、成南高速、广南高速缩短了到省会成都的时间;广元机场、河市机场、南充机场连接了国内主要大城市,嘉陵江、渠江干流是通往长江的黄金水道。

宝珠寺电站,华蓥山电厂,广安电厂,以及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内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川东北经济区的资源较为丰富⒈川东北经济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四川新的能源储备基地。

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煤、石油、石灰石、霞石、花岗石、大理石、磁铁矿,其他还有石墨、石膏、绿豆岩、钾长石、透辉透闪石、萤石、滑石、蛭石、硫铁矿、磷矿、膨润土及金、银、铜、铅、锌、钴、镍、钨、铀等,其水能资源亦十分丰富,极具开发价值。

⒉川东北经济区生物资源丰富,是“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具有发展绿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嘉陵江、渠江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广阔,亚热带湿润气候滋润着整个区域,年均日照长,降雨较为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

着力建设川东北新兴经济强区——专访南充市嘉陵区委书记李达帆

着力建设川东北新兴经济强区——专访南充市嘉陵区委书记李达帆

着力建设川东北新兴经济强区——专访南充市嘉陵区委书记
李达帆
李健康;伍朝党
【期刊名称】《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 "在发展产业方面,嘉陵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在南充市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我们要在产业做强上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扛起'建设川东北新兴经济强区'这面旗帜."阳春三月,嘉陵区委书记李达帆就加快推进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李健康;伍朝党
【作者单位】(Missing);(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推进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以南充市嘉陵区凤垭山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建设模式为例 [J], 余培发
2.面朝嘉陵,背倚凌云快速打造中国风水地质旅游精品景区——专访南充市高坪区旅游局局长冉玲英 [J], 杨博
3.贫困地区农村敬老院建设的有益探索——对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农村敬老院建设的调查研究 [J], 冯成
4.兴产业脱贫困川东粮仓变“药池”——专访四川岳池县委副书记、县长谭云 [J],
车文斌彭志萍周淼葭;
5.专访深圳市云帆兴烨科技有限公司解孝文经理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林宜德经理[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展,是现实与梦想的桥梁

发展,是现实与梦想的桥梁

发展,是现实与梦想的桥梁作者:际平来源:《四川省情》2013年第07期四川的发展是全川的发展,百花盛开才有春色满园。

说到这个话题,川东北经济区的发展特别引人关注。

川东北经济区位于秦巴腹地,包括南充、达州、广安、广元、巴中五市。

纵观历史和现实,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川东北经济区的发展并非前列,其所应得到的关注也不够强烈。

201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的战略构想,强调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努力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这种“多点多极”的发展构想和战略,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川东北城市群来说,这是一个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机遇。

更好更快更大地发展,是川东北经济区现实的必须,也是其未来的美好梦想。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也是中国每个地方的,每个角落的中国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情结。

川东北经济区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道上迅跑追梦,要在“天府之国”的美好家园实现梦圆,需要迎接挑战的勇气,需要善于创新的智慧,需要开拓进取的锐气。

可以说:让梦想照进现实,任重而道远。

发展是一个大主题,但是怎样发展?对川东北经济区而言,不同地域大有不同。

比如南充、达州怎样发挥经济龙头老大的引领式作用?广安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地怎样大踏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巴中、广元这些革命老区怎样急起直追实现追赶式发展?电影《地道战》说的是利用地道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剧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各村的地道都有很多高招”。

回答川东北经济区总体怎样发展和全区各个地域怎样发展的一系列问号,首要是,紧跟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大战略构想,敢于创新,善于突破,结合自己的实际拿出自己的高招。

高招,必须是紧接自己地区地气的,这是成大事之“地利”;高招又必须能够借助和调动大量人脉,这是成大事之“人和”。

川东北经济区的南充、达州、广安、广元、巴中等,已经同在省委、省政府战略构想的“天时”中,那么“地利”与“人和”家家都有自己的“谁不说俺家乡好”,也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要拿出好上加好或化难为易的高招,就要延揽八面来风,问计问策,集思广益,把发展的特点、难点、突破点等等尽可能考虑周全,把一切能调动的积极力量尽可能调动起来,这一切的一切,全看家家如何运筹帷幄、闪转腾挪了。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1. 引言1.1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的背景四川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拥有着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和挑战。

为了深入探讨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四川东部经济区、西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前提下,四川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愈发明显,各地的文化传承、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全面发展,还为更好地推动整个四川省的经济繁荣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探讨解决当前各地区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难题,为推动四川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意义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的意义重大,了解每个经济区存在的发展问题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规划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每个经济区的发展问题,可以找出其中的共性和特殊性,为不同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

探讨区域发展问题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对四川五大经济区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通过对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各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发现四川东部经济区、西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发展问题及其成因,为进一步深化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依据;二、探讨各经济区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三、总结各经济区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四、为促进四川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其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而在四川省内,又分布着五大经济区,即成都平原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北经济区和巴中经济区。

这些经济区域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面临着各自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一、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是四川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总量占全省的40%以上。

成都市作为该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软硬件设施均较为完善。

成都平原经济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交通建设滞后,尤其是城乡交通不畅,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其次是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不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

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过于依赖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攀西经济区攀西经济区是四川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攀西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而且,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生态资源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攀西经济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薄弱,民生问题突出,需要加大对该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

三、川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是四川省的山地地区,地理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较差。

川南经济区的农村地区,由于地形险峻,交通不便,致使农产品的销售不畅,农民收入较低。

川南经济区的工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推动经济发展。

急需加大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改善民生水平,促进川南经济区的经济发展。

五、巴中经济区四川五大经济区域发展问题存在着差异性,但也有一定的共性。

当前,需要加大对各经济区域的投入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四川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大省,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为了推动四川经济的持续发展,四川省政府确定了五大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即成渝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川中经济区、川东经济区和北川经济区。

这些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四川五大经济区的一个主要问题。

成渝经济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享有良好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而其他经济区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投资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影响了其他经济区的发展,也增加了居民地区之间的差距。

资源环境问题也是四川五大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难题。

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电、矿产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的资源开采和环境污染问题显现出来。

尤其是在川中经济区和川东经济区,由于资源开发不当和环保意识薄弱,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这种资源环境问题限制了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问题也是四川五大经济区发展的一大瓶颈。

尽管四川拥有大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但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去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不愿意留在相对落后的经济区工作和生活。

这导致了经济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

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经济区的发展。

产业结构问题是四川五大经济区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目前,四川省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主要以能源、冶金、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而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

这导致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区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波动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四川五大经济区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区域发展。

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协调,推动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要加强环保意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经济区的人才竞争力。

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分析作者:杨毅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33期作为中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的代表,川东北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受交通、龙头企业、在校大学生(高校资源)、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率等因素影响。

针对川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本文提出了发展配套企业对接发达地区龙头企业、就近城镇化、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特色产业的建议。

一、问题的由来相对东南沿海,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可称之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四川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代表,在省内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省会成都汇聚了全省各项资源,经济相对繁荣发达,人口密度大,人均GDP相对较高,城镇化率高,政治、经济、企业、人才等各类资源富集;而远离省会的地市,经济活力渐弱,缺少各类资源,难以留住企业和人才。

它们如何在未来获得持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话题。

本文以川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当前它们拟采取的发展策略的优劣,为中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提出建议和参考。

二、发展现状(一)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概况四川省发改委在《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中将其分为五大经济区,即: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经济区。

其中平原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丘陵和山地主要分布在川东北、川南经济区,川西经济区主要为少数民族地区,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四川省区域内部地形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规模差异很大,2016 年四川省常住人口 8262 万人,主要集中在地形条件较好的成都平原、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

从经济上看,经济总量较大的为成都平原、川南和攀西经济区,但人均GDP指标较高的为成都平原和攀西经济区。

川东北即指四川东北部,在1997年重庆直辖之后,通常指南充、遂宁、广元、达州市、巴中市、广安市六个地级市。

共 37 个区县。

多山多丘陵,以农业为主干产业,它是四川省人口数量较多、经济较为落后,但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区域。

川东北地区城市发展格局透视——南充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可行性研究

川东北地区城市发展格局透视——南充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可行性研究
7l
维普资讯
中心城市一般是区域的信 息网络 中心 , 是一定地 域 的
育区、 高新技 术产业 区、 流 园区、 游度假 区 ) 物 旅 的城
市建设工程正加 紧建设 中。区域 中心城市 的框 架 已 初步形成 。
( )水 能 资 源 丰 富 三

中 共 四 川 省 委 党 校 学 报
J u a o at C l g f i u n P oi c o t eo C o r l f r o e eo c a rvn e C mmie f P n P y l Sh t C
Sp 20 e ., 0 6 N 3
30 00多万 , 占全 省的 13 但 G P只占全省 的 1% , /, D 8
人均 G P只有 四川平均 的二 分之 一 , D 其它 各项 指标 均居 四川省各市州后列。 川东北地区发展之所 以落后 , 一个 非常重要 的原
因就是缺乏 区域 中心城市 的带动 。因此 , 加快 构建川 东北 区域 中心城市 、 通过 区域 中心城市 的带动 、 辐射
入长江 。嘉 陵江 发源于秦岭南麓 , 全长 ll 里 , l9公 是 连接川 、 、 、 三省一市 , 陕 甘 渝 沟通 西南 、 西北 的主要水 上交通运输线 。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 , 被国家列为战 备航 道 , 四川 省 和交通 部 投资 24亿元 进行 联 合开 5 发, 21 到 00年这项集灌 溉、 防洪、 运、 航 发电为一体 的
人才集 散地 , 区域 提 供信 息 交 流 场 所 , 发 挥 其 为 并
“ 精神产 品” 的创造传播功能。 3 示范作用 。区域 中心城市是 区域 内城 市群 的 .
“ 火车头” 各方 面 的建 设与 发展 均应快 于或优 于其 , 所辐射 的区域 和其它城市 , 并起着导 向与示范作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川东北经济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一、川东北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川东北经济区是由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盆周山区的广元市、巴
中市、达州市、广安市、南充市、遂宁市构成,北与甘肃省、陕
西省接壤,东与重庆市相连,西抵绵阳市、德阳市,南临资阳市,辖XXX个县(市、区),其中,市辖区XXX个,县级市3个,1XXX 个乡镇,幅员面积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81;总人口2831.XXX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2.54。

6市地理位置紧密相连,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近,是我省的欠发达地区,但经济发展
潜力很大,我们将其划分为加快发展地区,以期在发展的政策上
给予更大的倾斜,在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更加的优化,在发展的措
施上更加的灵活,以加快发展的速度,提高发展的质量,提升发
展的效益。

(一)川东北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区域内建成有宝成铁路、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
成普铁路,基本形成了U字型铁路骨架;国道108、210、212、
318线路网贯通全境,建成通车的绵广高速、达渝高速、成南高速、广南高速缩短了到省会成都的时间;广元机场、河市机场、南充
机场连接了国内主要大城市,嘉陵江、渠江干流是通往长江的黄
金水道。

宝珠寺电站,华蓥山电厂,广安电厂,以及一大批城市
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内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缓
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
展。

(二)川东北经济区的资源较为丰富
1、川东北经济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四川新的能源储备基地。

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煤、石油、石
灰石、霞石、花岗石、大理石、磁铁矿,其他还有石墨、石膏、
绿豆岩、钾长石、透辉透闪石、萤石、滑石、蛭石、硫铁矿、磷矿、膨润土及金、银、铜、铅、锌、钴、镍、钨、铀等,其水能
资源亦十分丰富,极具开发价值。

2、川东北经济区生物资源丰富,是“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
生物基因库”,具有发展绿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嘉陵江、渠
江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广阔,亚热带湿润气候滋润着整个区域,
年均日照长,降雨较为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雨热同季。

植被保护较好,森林植物种类繁多,不仅有国家重点
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杜仲、银杏、鹅掌楸、岩柏、蓖子三尖杉、
厚朴、红豆树、青檀、大王杜鹃、红椿、黄蘖、八角莲、天麻等
数十种,还有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
的巴山水青杠。

盛产银耳、木耳、茶叶、香菇、核桃、板栗、雪梨、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天麻、油橄榄、苎麻、蕨菜、竹荪、猴头菇等名优土特产品。

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地。

据考察,境内有
野生动物三百余种,其中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濒危珍稀
野生动物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
鲵等三十余种,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一百余种。

3、川东北经济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构建四川旅游圈的重
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三总故乡,女皇故里和巴
人文化、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毛泽东
同志誉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还是世界十大革
命性伟人晏阳初的故乡。

川东北经济区内著名景点星罗棋布,剑门雄关、光雾山红叶、诺水河溶洞、真佛山儒佛道“三教合一”、百里峡、小平故居、
阆中古城、大英死海等景点分属多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景观独特秀美,历史文化渊源流长,红军精神深入人心,文
物古迹遍及城乡。

4、川东北经济区人力资源丰富,是四川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

20__年末,区域内劳动力资源总数19XX.4万人,占全省的32.44;社会从业人员1331.XXX万人,占全省的28.53。

其中,第一产业从
业人员759.2万人,占社会从业人员的57.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87.XXX万人,占社会从业人员的14.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84.XXX 万人,占社会从业人员的28.9;乡村从业人员1196.1万人,占全
省的31.79;劳动力富余人数达593.XXX万人,而第一产业从业人
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或从事非农业劳动。

(三)川东北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20__年末,川东北经济区6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1XX.X 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9.3;其中,第一产业XX.X亿元,占全省的30.82;第二产业XX.X亿元,占全省的14.67;第三产业XX.X 亿元,占全省的18.09。

人均GDP最低的巴中市为3XXX元,只有
全国平均水平的33.69,全省平均水平的47.52,是省内最高水平
的16.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XX.X亿元,占全省的9.9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XX.X亿元,占全省的18.74。

传统农业具有较大优势,农林牧渔总产值XX.X亿元,占全省31.21;粮食总产量1159.XXX万吨,占全省的36.44;猪牛羊肉总产量222.XXX万吨,占全省28.19;出栏肉猪2687.XXX万头,占
全省的36.03,是典型的农业大区。

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XXX 元,为全省平均的69.5,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9.1,仅为全省最高
水平的42.4。

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食品饮料、冶金、机电、医药、纺织、丝绸、化工、建材、电力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全部工业增加
值达到XX.X亿元,占全省的12.9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XX.X亿元,仅占全省的6.04。

服务业主要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