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机械效率》导学案(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 导学案

12.3机械效率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4、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

重难点:正确找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一、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第85页至86页,并完成下面的填空:1.功的分类:(1)有用功: 。

(2)额外功: 。

(3)总功:_ 。

(4)三者关系: 。

2.机械效率:(1)定义: 。

(2)公式:。

二、合作解疑(一)实验探究:使用机械省功吗?实验:观察课本P85图12.3-1所示实验并完成下面的填空,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A提升0.2m;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只动滑轮将同样物体A提升0.2m。

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表格。

比较弹簧测力计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吗?实验后回答:使用机械时,会有省力的情况,但由于机械本身的以及等因素,所以要做更多的功。

由实验数据可知:直接提升物体时Gh FS,使用动滑轮时Gh _FS。

(“=”“>”“<”)探究归纳:使用任何机械都省功。

(“能”“不能”)(二)有用功和额外功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

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 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 。

“实验数据:G =5N ,h =0.5m ,F =3N ,s =1m 。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 拉=F ·S =3N ×1m =3J , 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 动=G ·h =5N ×0.5m =2.5J 2、可能的猜想:由实验可以看到W 拉>W 动,这是为什么? 3、我来归纳: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这样的功叫做 。

即:W 有用= 。

(填公式)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动滑轮提升0.5m 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 。

123《机械效率》导学案(一).doc

123《机械效率》导学案(一).doc

12.3机械效率第1课时机械效率及其计算HI示II标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概念;2.会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堂岂指导二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自主预习:阅读课木第85面、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1.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用符号W仃表示2.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丁•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用符号W额表示3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也叫动力功。

用符号W总表示•小组讨论: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而实验:(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呱。

(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所做的功也。

(3)比较壯、W2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甲乙2.讨论:①冇没冇一种简单机械只做冇用功,不做额外功?没有②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冇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③额外功在总功屮山的比例越多越好,述是越少越好?额外功在总功屮占的比例越少越好④一定的总功屮,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冇用功多•教师点拨:在i吏用机械时,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屮所占的比例尽量少些,这样可以让机械处于一个高效率的状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跟踪练习:1•用桶从井屮提水的吋候,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吋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3.(2012天津)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三楼,沙了的质量为50kg,装沙了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 (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总功;(2)工人做的额外功。

解:(1)拉力做功:r^s-300 NX 12 m=3600 J;(2) I忽略摩擦和绳重,・•・%= S+G动)h=(叶动)gh二(8 kg+2 kg) X10 N/kgX6 m=600 J学习指导二机械效率的计算•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6而,完成下列填空:1.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屮,冇用功究竟占了多少。

33.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导学案

33.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课时安排: 二课时 年 级: 八年级 科 目: 物理设 计 者: 马学军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知识: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技能: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

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注重效率的科学态度。

重点:理解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难点:有用功、额外功的理解、机械效率计算。

学习过程:一、知识提要: 第3节 机械效率1.有用功和额外功:(1)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2)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工作时并非需要的,但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3)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2.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表达式:W 总=W 有+W 额(2)公式:总有W W =η ①η:汉语拼音读法是aita ;②η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无单位;③η <100%。

(3)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① 减轻机械自重;② 使摩擦力减到最小。

二、巩固复习1.功的定义:力学中, 。

计算公式: 。

2.功率的定义: 。

计算公式: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有用功和额外功。

(1)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效率”这个词,例如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

利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某项任务,也会涉及效率问题,我们称为机械效率。

要研究机械效率,就要先研究使用机械做功的情况。

(2)例如:工人把重120N 的建筑材料装在重5N 的口袋里提到2m 高的平台上。

思考:这个例子中工人做了多少功?哪些功是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哪些功并非我们需要,但是为了达到工作目的不得不做的?分析:工人做了 J 的功,其中 J 必须, J 并非需要,但不得不做。

(3)阅读课本P85-86上面这部分内容。

(4)小结:像上面的例子中, 叫有用功。

八年级下册物理12.3《机械效率 》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12.3《机械效率 》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机械效率(新授,实验)学习自我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课时:日期:使用人:学习目标: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3.能利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1.知识储备:功的概念,公式2.新知识学习一.认识三种功学习指导(一):阅读课本85-86页内容,分析演示实验,认识三种功,收获以下成果:影响原因:2.三种功的含义:(1)有用功:字母:(2)额外功:字母:(3)总功:字母:做额外功的原因:(4)三种功的的关系式:(5)上述实验中:W有= W总= W额=针对练习:1.当水桶从井中提水时:三种功分别是对谁做的?2.当水桶掉进井中,向外捞水桶时:三种功分别是对谁做的?二.机械效率学习指导(二):自己学习86页内容,认识机械效率的概念,分析例题学会运用公式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收获一下成果:1.机械效率:2.公式:3.机械效率小于1的原因:4.例题中应用到的公式有哪些:针对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2题)3.小结本节所学,自我评价与学案开始当堂达标题(独立完成,检查自己的收获情况)1.三种功的关系式:2.机械效率的定义式:3.如图所示,小聪用桶、小明用口袋,各装重120N的砂子从一楼运上三楼.小聪做的有用功为 J,小聪做的额外功为 J,小聪做的总功为 J,小葱的机械效率为小明做的额外功为 J,小明做的总功为 J小明的机械效率为(不计绳重及摩擦)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B 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C 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D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 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 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案

12.3 机械效率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X围1、预习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通过探究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2、预习X围教材第12章3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

有用功(W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外功(W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功(W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械效率(η)的概念:物理学中,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B、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水做的功是总功C、桶掉到井中,从井里把桶捞上来的时候,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D、桶掉到井中,从井中把桶捞上来的时候,桶里带了一些水,对桶和水做的功是有用功2、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时,做功情况是()A.有用功减小,总功不变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用功减小,总功减少 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3、某人用滑轮组将重为700N的物体匀速提升高,所用的拉力为250N,且已知滑轮组在提升重物过程中的机械效率为80%,则拉力所做的功为( )A.112J B.150JC.175J D.187.5J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1、实验探究:通过甲、乙两个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分析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滑轮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2、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w直,与使用滑轮提升物体做功W机那个大?为什么?3、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什么是额外功?他们有什么关系?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机械效率知识: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

12.3 机械效率(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学生版】

12.3 机械效率(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学生版】

12.3 机械效率(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学习重点】机械效率。

【学习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使用机械提高重物,比直接用手提升重物并省功(选填“能”或“不能”),由于机械的自重和摩擦等因素的影响,还要功(选填“省”或“费”)。

2. 提升重物时,对物体做的功是目的,是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功W有用;将动滑轮和绳子也提升,同时还要克服摩擦做功,这些对人们无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功W额;总功是人对机械所做的功,W总= 。

3.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叫做机械效率。

公式:η=;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的重力;减小的重力;减小滑轮与绳、轴间的摩擦。

(均选填“物体”或“动滑轮”)【合作探究】探究一、有用功和额外功1. 使用机械做功与不使用机械做功是否相同【想一想】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是否相等?【设计实验】参照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如图甲所示,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用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所做的功,你能发现什么?找出原因。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动滑轮、细绳、铁架台。

【进行实验】(1)如甲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直接将重为2N的钩码匀速提升0.1m,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钩码在F1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1。

(2)如乙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动滑轮将重2N的钩码匀速提升0.1m,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和绳子自由端在F2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2。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效率
表示 ,所以总总
有W W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试验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m 有用功 /J 弹簧测力计示数/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总功 /J
机械
效率 1 2 3
由实验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1)机械效率只表示有用功占总功比值的大小,不能说明做有用功多少。

(2)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单位。

(3)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的,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4)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机械性能越好。

(5)机械效率高低与做功多少、功率大小、省力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三、效果检测
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多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
C.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功;
D.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2.起重机把质量为0.6 t 的重物提升了3 m ,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
J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如图3所示滑轮组,被提起的是质量200 g 的物体,对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是1.5 N ,当物体升高0.2 m 时,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四、盘点收获:
图3。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设计

《机械效率》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下图中分别用三种方式把沙子提到装修的楼上去,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总功?⑴几个基本概念:有用功W有用: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功额外功W额外:为了达到工作目的,不需要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⑵三者之间的关系:或⑶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即:计算公式:1、η常用百分数表示2、η总是小于100%3、η没有单位讨论:1、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没有!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2、如何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方法一提高提升的物重。

方法二减轻机械自身重、减小摩擦和绳重。

知识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二、达标测试1、下面说法中是否正确?1)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2)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3)物体做功越慢,机械效率越低()4)做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5)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6)做相同的总功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7)机械效率越高,越省力()2.如图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 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则1min内拉力做的功为 ______ J,功率为__W.3.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F甲_____F乙η甲_____η乙(选填“>”、“<”或“=”)4.一台起重机将重600N 的货物提高4m.如果额外功是9600J ,起重机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拓展延伸: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 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机械效率
第1课时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1. 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概念;
2. 会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面、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有用功: 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用符号 W

表示
2.额外功: 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用符号 W

表示
3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也叫动力功。

用符号 W

表示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
功W
1。

(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
的高度,再次计算拉所做的功W
2。

(3)比较W
1、W
2
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讨论:
①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没有
②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③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少越好
④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有用功多
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少些,这样可以让机械处于一个高效率的状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跟踪练习:
1.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3.(2012·天津)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三楼,沙子的质量为50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
(1)工人做的总功;
(2)工人做的额外功。

解:(1)拉力做功:W总=Fs=300 N×12 m=3600 J;
(2)∵忽略摩擦和绳重,∴W额=(G桶+G动)h=(m桶+m动)gh =
(8 kg+2 kg)×10 N/kg×6 m=600 J
机械效率的计算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

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叫做机械效率,它表示的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用符号η表示,读作“依塔”(yita)。

2.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W有用/W总。

●小组讨论:
1.用一动滑轮把重40N的物体匀速提高20m,所用的拉力是25N,则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2h=2×0.2 m=0.4 m
有用功W有=Gh=40 N×0.2 m=8 J
总功W总=Fs=25 N×0.4 m=10 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η=W有用/W总=8 J/10 J=80%
2.结合上题计算结果和课本86面:起重机、抽水机的大致机械效率范围。

思考: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
利用滑轮组做功时,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使有用功总比总功小,而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点拨:
1.机械效率η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2.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

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1.(2012·阜新)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B.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D.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2.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N的货物抬高20cm,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40N,手下降的高度是多少cm?这个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手下降的高度h
手=2h

=2×0.2 m=0.4m
有用功W
有=Gh

=400 N×0.2 m=80 J
总功W总=F动h手=240 N×0.4 m=96 J
则此杠杆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80J/96J=83.3%
3.(2012·苏州)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

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解:(1)1380J (2)1500J (3)92%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