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课 活页教案女娲造人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女娲造人》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木兰诗》教案鄂教版〖教学设想〗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
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
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
设想要点如下: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
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
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须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三、要讲得精当、简练。
须知,名篇中词语句的解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须严格区分学术研究和教学要求,认定一种解释即可,用不着辨析、征引;分析内容但求具体、贴切,不贴政治标签,不用空洞的赞语;修辞常识(如“互文”)也要讲一点,不讲可能产生误会(如“开我东阁rl,坐我西阁床”)。
四、在水平较高的教学班,可以搞一点鉴赏。
A(适用于一般水平)一、解题。
〔说明街中有多处涉及历史背景,不交代学生不明白;零零碎碎地讲,既费时又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效果不见得好。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借“解题”之名,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讲。
教师讲述要点:①这是~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
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②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
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新课标)

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及教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2.理解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2.唤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女娲造人》故事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点的解说。
2.教具:黑板、粉笔、《女娲造人》故事书。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然与生命的关系,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 导入新知•向学生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和大致情节,激发学生对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的兴趣。
3. 故事讲解•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强调女娲所具备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创新和创造联系起来。
4.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人类在创造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帮助学生理解女娲造人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
5. 学习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6.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
7.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女娲造人故事的教育意义和对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女娲造人》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启发思考和拓展延伸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可能无法详细解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需要在课后进行跟进。
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新课标)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新课标):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摘要:通复述故事情节理想与想像手法运用并激发学生探知领域欲望,讨论说说你对女娲认识,讨论这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从情节想像、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分析○教学目标① 通复述故事情节理想与想像手法运用并激发学生探知领域欲望② 感受所表现喜悦情③ 初步了神话故事特○教学重① 胆而新奇想像② 对人类诞生喜悦感○课前准备学生熟课熟悉故事情节教师投影仪○教学设计导入课奇幻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对这有趣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代人们是如何理复述故事情节理想与想像手法运用① 学生由朗课熟悉情节② 投影出示《风俗通》里两则短然让学生复述课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课划出投影短所没有容待复述完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丰富了哪几情节这环节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指导学生讨论结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复述学生对课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③ 讨论.女娲造人具体程是真吗?你怎样理这种写法?b.你也发挥己想像对女娲造人动机、做另种推测说给听听女娲造人情节显然是想像要通对这问题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科学水平不发达远古代产生那人们无法对人诞生做出科学准确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身起所以只借助想像这问题了而这种胆而奇特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亮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存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代人们那种强烈探欲望今天社会科学技术高发达但仍有广阔知领域等待我们探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要而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己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全班交流探究品味感受课对人类诞生喜悦感① 讨论说说你对女娲认识② 跳课划出表现对人类诞生喜悦心情句子讨论交流下己感受对女娲这形象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要讨论要提醒学生紧扣课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明确女娲是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神但是她也有人孤独感她走莽莽榛榛原野上感到这天地应该添什么东西进让它生气蓬勃起才她也有人喜怒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动世各种各样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己样生物那什么不创造种像己样生物加入到世呢?就是她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天伦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情感人心态人智慧人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情节是想像但又是真实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对人类诞生喜悦感充溢整这也是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地方对课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是女娲造出人不由得满心欢喜开眼笑这生命是她手创造出她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人类身对获得生命欢呼如人类落地开口就喊妈妈;许多人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谈如有了人类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可贵人类生命与然关系要珍爱生命等③ 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里》拓展思维空[讨论]我们国有女娲造人美丽神话;西方也有上帝造人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参考上帝造人宗教神话《伊甸里》)这两神话都是想像你更喜欢哪?说说理由讨论这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从情节想像、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只应该喜欢哪上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些具有民族特色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代人们对知领域探对美生活向往等等这都属人类化宝库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这类得到新感悟教师总结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创造力与探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人豪今天我们面对广世界依然有许多知领域等待我们探追感受那种创造成功喜悦布置作业① 摘课优美词语② 综合性学习关人类起。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8《女娲造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8《女娲造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8《女娲造人》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二、让学生跳读和精读课文,赏析女娲的形象。
(重点)
三、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女娲造人之乐。
(难点)
2学情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童话故事,《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两者的体裁不一样。
可细细品读,发现两篇文章有很多共同点:故事情节完整又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想象奇特、夸张。
我根据《皇帝的新装》的设计思路,放手让学生通过“默读——感知‘造人’之法”→“跳读+精读——赏析女娲形象”→“联想+想象——感受‘造人’之乐”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自学课文。
3重点难点
让学生跳读和精读课文,赏析女娲的形象。
(重点)
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女娲造人之乐。
(难点)
4教学过程
4.1教师导入:看看《女娲造人》这个题目,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预设学生质疑的话题: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怎样造人?女娲造出怎样的人?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默读——感知“造人”之法。
28课《女娲造人》教案

第28课《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
2、知道神话主要特点,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通过比较,学会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发挥想象对故事演绎与扩充。
二、教学重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发挥想象对故事演绎与扩充。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想象的方法和思路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二、知识积累1、有关神话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3、字词积累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三、整体感知1、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哪四步展开想象的呢?(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是怎样造出第一个人的?(3)怎样才能造更多的人呢?(4)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3、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比较本文与《风俗通》里的短文。
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明确:(1)内容: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作者的评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女娲造人》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三、再读课文,对比讨论
同学们整体感知了故事情节,现在让我们走近作家袁珂——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丰富的想象。(播放幻灯片5配乐朗读:大家好,我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人。爱写神话,人称“神话学家”。 我的作品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我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希望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人类起源学说有:传统的古猿进化说;最新的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尘埃说等等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同学们体会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再来认识故事中的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播放幻灯片6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文章。
主要设想
教学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神话大胆而新奇的想像和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播放动画,激情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走进语文天地。在这块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神奇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神话吗?就让我们在这优雅的古典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那令人向往的神话殿堂吧!
(播放幻灯片1展开想象翅膀,飞向神话殿堂)
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呢。请看两段配乐动画,看后说出它们的名称。( 播放幻灯片2、3配乐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课时)第一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课题:女娲造人【课标与教材分析】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现代文的目标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做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赋予表现力的语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现代文的教学建议是:(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2.《女娲造人》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像极为丰富的作品。
《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 女娲造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女娲造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能力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复述法。
文章浅显易懂,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内容。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通过比较,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研究拓展。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报影仪和胶片、打印好的《无题》讲义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故事情节,研读最见作者想像力的个性化描写。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 文化现象的理解 与想像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 作,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界的抗 争和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其 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然的力 量,是根据原始人 的自身形象、 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 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像出来。 明确: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 人造出来后的欢欣喜悦的场面。③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 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女娲造出小人后欢欣鼓舞的场面及 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具想像力。
小结: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神话 。文 章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 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 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 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一 想像力思维训练 二 讨论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审批 意见
组长 签字
提示法
学法
板 书 设 计
一、导语: 二、展示课前预习问题 三、合作探究 四、想像力思维训练:
作 业 设 计
一、导语:(2分钟)齐读朗读郭沫若 的《天上的街市》。同学 们,牛朗织 合作交流 女的故事,感动着我们,引起了我们许 多遐思。其实,我国古代还有许许多多 奇幻的神话故事,你知道的有哪些? 可提问学生问答。如,后羿射日、嫦娥 奔月、夸夫逐 日、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等等。 问:你了解神话的有关常识吗? 思维训练:(15分钟)出示简 短《精卫填海》故事,要求学 合作探究 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扩 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哪里最 写这则故事。 能看出作者的想象力? 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 女娃在东海被水淹死,她的灵 [提示]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 魂化作一只作精卫鸟,总是飞 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 到西山去叼石头和树枝扔进东 者的想像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 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 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 仇。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思考:课文所丰富的内容,是一种 什么写法? 合作探究:你如何理解本文所运用 的这种想像手法?
明确:是想像。本文通 过大胆奇特的想像,对 人类的起源进行了解释 。 明确:古时候,科学水 平不发达,人们无法对 人类的诞生作出科学的 解释,但人们又想要探 求自身起源, 只有借 助想像。可以说,神话 表现了远古人们对大自 然的朴素认识与探索研 究。
广河一中授课教师教学活动设计(活页)
科目 课题 三维教 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用具 语文 授课教师
马建华
Hale Waihona Puke 授课时间年月
新授
日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女娲造人 课 型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