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导学案8 咏雪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公开课导学案_0

课堂教学设计《咏雪》导学工具单设计人:李美芝审核人:卢青班级: 1606 组名:七年级语文组【教材分析】:《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七年级学生初学文言文,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识记文中重点字词意思,并能“一一对应、字字落实”地准确翻译全文。
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识记文中重点字词意思,并能“一一对应、字字落实”地准确翻译全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听读课文,划分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三、译读课文:积累词语、疏通文意(提示学生先根据注释自己疏通,不会的小组交流,最后展示。
)四、悟读:1、你认为作者比较赞同哪一种比喻?从何看出?作者虽没有表态,却在后面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你又认为哪个比喻较好,为什么?雪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接近(神似)五、延读:假如你也参加了当时的讨论,请你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大雪做生动的描述。
曰:()差可拟。
曰:未若()。
五、诵读六、总结: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七、拓展阅读:王戎评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咏雪》导学案(附答案)

《咏雪》导学案【预习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谢道韫(349—409),“”的起源,时期的。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的侄女,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2、古人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自主学习我能行】一、预习检测:1.放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给文章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掌握字音:谢太傅. (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王凝.之 ( ) 无奕.女( ) 道韫.( )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编者是,朝人,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内集:儿女(古今异义词):俄而:骤:欣然:拟:差:即:未若:因:文义:似: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等要素。
2.翻译课文【合作探究我快乐】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请给短文可分成三层并写出层意:2、《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3、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4、“雪骤”的作用是什么?5、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7、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8、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咏雪》中主人公的性格。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部编版

课题课型课时主备人审查人日期姓名8.《咏雪》新授课1课时王秋红【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
2.体味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划分语句停顿。
3.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准确熟练翻译全文。
4.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学习古人的智慧。
一、【预习找疑自学】1.《咏雪》一文选自(),是()()(朝代、人物)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中也有许多()的故事。
2.这些字音你会读了吗?你会默写了吗?俄而()差可拟()()雪骤()似的()无奕女()似乎()3.这些词你都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内集讲论文义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因风起4.读准课文,用“/”正确划分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互动解疑合学】1.全面感知课文,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加粗体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B.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C.讲论文义(文章)D.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2.《咏雪》中回答“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两句话是、3.你能尝试翻译以下句子吗?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梳理字词,解释文中古今异义词:PPT出示古今异义词,第四组代表展示,第八组代表评价或纠正。
PPT出示正确解释。
古今异义词儿女文义因(风起)古义今义三、【测评现疑研学】1.文章中哪句话总述了“咏雪”的背景,包括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气氛?.3.文章中最后一句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深意呢?四、【归纳拓展生成】“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呢?请说明原因。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小荷尖角,谢家玉树——《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3、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学习重点】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学习难点】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某日,窗外突观雪花潇洒舞动,出门观之,似白羽之物落之以鼻,欣喜之时,仆人奉上家宴邀请函一封。
家宴邀请函久未通函,展信如唔。
今晓时分忽见窗外大雪盛景,兴味盎然,乃邀族内亲友莅临寒舍,行人间乐事,赏美景吟诗。
一赏乐景二品才情,为家中小辈学问指点迷津。
雪重路难行,切记小心。
顺颂时祺。
谢安亲笔作为谢氏家族成员,请你应邀出席宴会。
情境任务: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任务二:处境析情,品宴会雅言任务三:谢家玉树,感宴会雅风二、宴前准备早闻谢家叔父家学渊博,盛名在外,许久未见,你倍感压力。
故请搜集《世说新语》相关知识,了解亲友,盛装赴宴。
1、编者介绍: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__________(朝代)王朝宗室,_______家。
字_______。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__________小说集,是六朝__________小说代表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2、作家作品: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__________篇,主要记载__________到__________(朝代)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称其为“_________ ”。
3、搜集相关资料,走近亲友——谢安、谢道韫、谢朗:三、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宴前准备完成,遂动身前往谢氏祖宅,宴会是何景况?请译读感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第1篇】《咏雪》教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
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要点]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世说新语·咏雪》优秀导学案(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儿女: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即:大兄: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交代了咏雪的人物、时间、环境;接着叙述咏雪的事件,总共一问二(填数字)答;最后补述,交代兄女的身份。
5.活动:朗读接力赛。
每个小组接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小组。
评选标准:①准确流利,读准字音和停顿;②注意说话语气,读出感情,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一、比较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自己在文中找再找几组并与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雪骤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应孝敬父母事出有因.暴风骤雨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因.地制宜二、文章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即“寒雪”天气,但文章中又丝毫没有“寒雪”天气的凛冽,反而由“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气氛,请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倘若你也在现场,你会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呢,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来?“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最新导学案: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最新导学案: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8 世说新语二那么咏雪学习目的1.屡次朗诵课文,培育白话语感,并初步掌握复杂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味与文明修养。
学习重难点重点:屡次朗诵课文,培育白话语感,并初步掌握复杂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味与文明修养。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旧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假定干那么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那么,每那么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前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那么有一局部出于风闻,不尽契合史实。
学法指点:1.同窗们在学习两那么故事时,无妨将文章多朗诵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诵训练能增强对文章的了解。
2.在朗诵的进程中留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经过它感受白话虚词所表达的慨叹、哀叹、疑惑等语气。
3.同窗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入的片段用冗长的言语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只要利于提高自己的白话素养,也有利于更深上天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入外延。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课文朗诵】1.朗诵课文,用〝/〞给文章划分节拍,力争当堂成诵。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繁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假定柳絮因风起〔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字词梳理】2.依据课文语境解释以下字词。
内集:儿女:俄而:骤:未假定:【知识积聚】3.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索课文初探【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咏雪 导学案及答案.doc

导学案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学习目标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学习重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学法指导:1.同学们在学习两则故事时,不妨将文章多朗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练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通过它感受文言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
3.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片段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也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课文朗读】1.朗读课文,用“/”给文章划分节奏,力争当堂成诵。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儿女:俄而:骤:未若:【常识积累】3.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2.《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知识能力运用【文言语法】1.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哪种特殊句式,并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学习目标
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学法指导:
1.同学们在学习两则故事时,不妨将文章多朗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练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通过它感受文言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
3.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片段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也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课文朗读】1.朗读课文,用“/”给文章划分节奏,力争当堂成诵。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
儿女:
俄而:
骤:
未若:
【常识积累】3.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2.《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知识能力运用
【文言语法】1.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哪种特殊句式,并进行分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达标检测
1.按照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句子。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2.判断正误。
A、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B、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
3.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不久,一会儿。
急。
不如,不及。
3.南;文学;言语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略。
2.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正是赏心乐事。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谢安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
学生答案:“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
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从“雪内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子外风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公欣然”与“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知识能力运用
1.(1)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
所似何?”
(2)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原序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
达标检测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错;对
3.(1)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