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全国 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导学案_8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导学案_8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学习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导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教具准备多途径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请大家欣赏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曲,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它叙述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六国的?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示标导学: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学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一、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1.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2.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国王(如嬴政)和贤人辅佐(如李斯、吕不韦等)。

3.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4.秦统一六国,顺应了民心,人民渴望统一二、那么统一之后有意义吗?(学生答:有)是的,有,而且是大大的有。

大家和同桌讨论及思考下有什么意义。

(叫一学生回答一下)第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请在重点词语下重点标记。

那么,我们再切身想一想,大家是愿意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呢,还是愿意生活在和平统一的时代?毫无疑问,和平时代。

)第二、统一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

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此点为增加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产生历史情感)。

09 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09 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第九课秦统一中国序号: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内容。

学习重点: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学习难点:中央集权的概念自主学习:1.战国末年,_____国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_____的时机已经成熟。

2.秦王____执掌大权后,制定克敌制胜的策略,从____年至____年经过10年征战先后灭亡六国。

3.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秦国攻灭的是__________。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____。

第一位皇帝是_________。

5.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员有_、___、___,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6.秦统一全国以后,全国通行的货币是___,全国通用的文字是____。

合作探究:1.试分析秦统一全国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什么作用或影响呢?”当堂达标:1.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顺序是()①韩国②赵国③魏国④楚国⑤燕国⑥齐国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C.③④①②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2.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0年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3.下列不属于秦朝中央政府官职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4.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州县制 D.王国制5.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海贝 B.铜贝 C.“半两”铜钱 D.刀形铜钱反思:。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背景:(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民心所向)(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实力增强)(3)嬴政招募各国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个人因素)2、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

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秦始皇)。

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2)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统一后的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建立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统领。

(3)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县以下有设有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3、影响:(1)郡县制的推行使得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也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废分封制,行郡县制。

(2)文化上: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焚书坑儒(3)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在全国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

(4)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5)军事上: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1)学习目标: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难点: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一、秦灭六国1.条件(1)时期连年战争,各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经过(1)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

(2)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3.历史意义:结束了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1.目的: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

(2)中央机构:中央设、太尉、,分别掌管、和监察事务。

(3)地方机构:废除,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的长官都由直接任免。

3.影响: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经济:统一货币,以秦国的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制度。

(3)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4)军事:开凿,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巩固统一的影响: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各地的发展。

3.疆域:秦朝的疆域东至,西到,北至一带,南达南海。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史实。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意义。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秦灭六国1.背景:(1)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3)秦王赢政重用人才。

2.经过:(1)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先后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2) 年,秦王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二:确立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____(军事)、____(行政)、御史大夫(____)地方政府:__ _→郡(守)→县(令或长)→乡、亭、里影响: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由掌控; 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知识点四:秦朝的疆域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知识检测】1.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 B.秦朝 C.商朝 D.汉朝2.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30年D.公元前220年3.秦朝规定的全国规范文字是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4.新转来的小英向同学们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一样”,那么小英的姓是A.夏B.商C.秦D.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导学案:秦统一中国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上册教材: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目标】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原因;2.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了解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习重点】1.明确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理解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习难点】1.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大家族割据、内外难统一,是否会对中国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二、自主学习1.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同学们自主完成教材第9课的课后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1.同学们将小组成员的认识互相交流,讨论每个小组摘录的课文关键词和准备的思维导图,汇报和比较各组的认识。

2.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梳理知识1.让学生回答并总结: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捕捉和总结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方便下节课分享。

五、拓展延伸1.老师展示一幅图画:“兵马俑”,并向学生讲解兵马俑的发现和意义。

2.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秦朝的文化成就还有哪些?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第10课“汉朝的创立”。

【板书设计】秦统一中国一、秦统一中国的背景和原因1.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大家族割据带来的难题二、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1.集权制度:君主专制、郡县制、官僚制2.秦律:法家思想的体现和实践三、文化成就和历史影响1.兵马俑的发现和意义2.其他文化成就和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梳理知识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秦统一中国的概念,并理解了秦朝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1)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统一中国的背景;统一的过程;中央集权制;巩固同样的措施;秦朝的疆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通过课堂历史剧表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出问题“战国有哪几个主要的诸侯国?”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大任?”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派一个代表总结:(1)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长平之战后,六国更加无力抵抗秦国。

教师按照学生的总结导人本课。

[设计意图:用这样的方法导入,一方面可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并再次熟恐“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在空间上为“秦灭六国”作铺垫;另一方面由“七雄”转到“一雄”,也为分析后面的思考题“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作用”作铺垫。

](二)、讲授新课一、秦灭六国: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灭六国”的内容要注意讲清两点:一是秦灭六国的过程,另一是秦灭六国的意义。

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首先要指明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

其次,要讲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之勢已成,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

最后,要讲明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024新版教材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 导学案

2024新版教材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 导学案

3.9《秦统一中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观点来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时空观念: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的时空背景;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视频,了解秦朝统一的措施;4.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素养;5.家国情怀:认识秦朝的疆域、文明成果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学习难点:理解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措施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二、学习过程课前预学单预习课本P52-P59并完成以下问题:(1)通过阅读单元导读,你看到了本单元包含了哪些重要的历史朝代?你对哪些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感兴趣?你能简单介绍吗?(2)通过阅读课文请指出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3)通过阅读课文请分析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统一有什么作用?(4)通过阅读课文请归纳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5)通过阅读课文请指出秦朝的疆域囊括了哪些地方?课中共学单活动设计一: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活动设计二:讨论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点?活动设计三: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方法引导——如何评价历史人物?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下面是历史上对秦始皇评价的描述,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秦始皇。

卢生: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贾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秦统一全国
第9课时
编写:王子健审核:杨莎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能从背景、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介绍秦统一中国;
2.能说出秦从哪些方面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3.能说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重点】
1.重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方法指导】
1.自主学习,分享展示,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错;
2.合作探究,代表展示,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错。

【自主学习】
一、秦灭六国
背景:1人心思安: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人民希望过安定生活;
2商鞅变法:使秦实力远超六国,具备了统一条件;
3秦王大略:广纳人才,及时听取建议。

经过:公元前220年至前221年,先后攻灭、、、、、。

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二、中央集权制度
原因: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掌握最后的决断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分别掌管、、事务。

地方:废除,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全国分为郡,郡县行政长官为;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

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郡县制的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住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将笔画规整的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使政令能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货币:将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车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便利了各地的交通往来,使秦国陆路四通八达。

开凿灵渠:便利南北水运交通。

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东到,即“万里长城”。

巩固了北部边疆。

疆域:秦朝疆域,东至,西到,北至长城一带,南达,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要点解析】
1、秦统一全国意义重大: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郡县制影响深远: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合作探究】
你觉得秦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拓展延伸】
读完本课,你觉得秦王的功绩有哪些?
【当堂检测】
1、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赞扬了嬴政的一项功绩,这项功绩是()
A统一南疆 B统一六国
C统一北方 D统一西北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3.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4.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 B. C. D.
5.对秦的统一评价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B.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C.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D.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