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能源安全话语的隐 喻研究
语料库研究方法在话语研究领域的应用综述

2252020年42期总第534期ENGLISH ON CAMPUS语料库研究方法在话语研究领域的应用综述文/孟 莹话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语料库与话语研究的核心特征许家金在其著作《语料库与话语研究》中指出,语料库研究的核心特征可概括为“用”“量”“器”“聚”四个方面。
“用” 即尊重语言事实和关注用法。
语料库研究以对语言使用的充分描写为根本。
“量”主要是指需要通过“量化”的分析方法进行语言学研究。
“量”在统计上,主要通过频次得以体现。
根据语料库研究的基本思想,语言属于概率性现象。
Halliday认为概率性是对语言实例的模仿,也是一种理论构念,并且这种构念体现为一种“聚合”或是“共现”关系,我们称之为“聚”。
不论是语言成分之间的关联,还是语言成分与社会学变量之间的共选关系,最终都要通过概率统计以及语料库分析工具来揭示,即“器”。
在这四项特征中,“用”“量”“器”涉及语料采集、语言特征的量化统计分析及语料库工具的运用,它们都与研究方法紧密相关,而“聚”则体现语言学理论的最终归宿。
话语研究现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批判性话语分析学者倡导使用“话语研究”(discourse study)这一概念来代替“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The Handbook of引言语料库研究与话语研究之间存在天然的亲和力和兼容性。
不难发现很多语料库学者同时也是话语研究专家,例如Paul Baker、Douglas Biber、Michael Hoey等。
究其根本,语料库与话语研究都关注自然语言,并且都将语义研究作为重要目标。
语料库和话语研究的融合,一方面能为揭示话语意义提供丰富的语言例证和强大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语料库中的词汇共现、语言特征共现等创新思路为话语研究增添了理论维度。
另外,在语料库领域的代表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和Corpora 上总能见到较多的话语研究论文,而在话语语用研究期刊Discourse Studies 和Journal of Pragmatics 上,也有相当比重的研究采用的是语料库方法。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显化和隐化研究综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显化和隐化研究综述张瑞华 郭桐杉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摘 要: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主要采用描写法和比较法。
随着翻译研究越来越重视对翻译特征和翻译共性的探讨,显化和隐化现象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作者在中国知网核心及外语类期刊中检索,通过筛选,得到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显隐化文献共68篇。
本文将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评论,客观、全面地呈现了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显隐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显化;隐化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A Review of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on Explicitation and I mplicitationZHANG Rui-hua GUO Tong-sha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Abstract: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mainly employ descriptive and contrastive methods. Research on explicitation and implicitation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due to the growing attention to translation features as well as translation universals. 68 corpus-based articles on translation explicitation and implicitation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ore journals included in CNKI. On the basis of these articl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reviews comprehensively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corpus-based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explicitation and implicitation.Key words: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explicitation; implicitation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9-12-09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话语分析视角下西方媒体话语中的中国概念研究”(17YJA740068)张瑞华(1972-),女,山西人,博士,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翻译学。
基于Wmatrix的美国教育语篇中隐喻模式研究——以布什和奥巴马教育演讲为例

第21卷第1期2019年1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1,N o .1J a n .2019d o i :10.15936/j.c n k i .10083758.2019.01.014 收稿日期:20180423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 18B Y Y 010);东北大学研究生培养资助项目㊂作者简介:董革非(1974),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㊂基于Wm a t r i x 的美国教育语篇中隐喻模式研究以布什和奥巴马教育演讲为例董革非,王倩倩(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摘 要:为探究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奥巴马教育理念异同,将二者在任期间公开发表的教育演讲构建语料库,运用语料分析工具Wm a t r i x 对比分析各自教育隐喻模式㊂研究发现二者均使用旅途㊁奋斗㊁竞赛㊁投资㊁运动和游戏隐喻,战争隐喻只有布什使用,建筑隐喻只有奥巴马使用㊂此外上述隐喻模式的隐喻产率㊁规约度和新奇度不同㊂其差异原因归结为:以布什为代表的共和党遵循严父模式,在教育理念方面注重规则㊁纪律;而以奥巴马为代表的民主党遵循慈亲模式,注重教育对于国家㊁个人的建构性㊂关 键 词:教育隐喻模式;语料库隐喻研究;教育语篇;总统演讲;Wm a t r i x 软件中图分类号:H 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9)01-0096-08A C o r p u s -b a s e d S t u d y o n M e t a p h o r i c a l P a t t e r n si n A m e r i c a nE d u c a t i o n a lD i s c o u r s eAC a s eS t u d y o nG e o r g e W.B u s h s a n dB a r a c kO b a m a sS pe e c h e s o nE d u c a t i o nD O N GG e -f e i ,WA N GQ i a n -qi a n (F o r e i g nS t u d i e sC o l l e g e ,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1081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s i m i l a r i t i e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e d u c a t i o n a l c o n c e pt s b e t w e e n f o r m e rA m e r i c a nP r e s i d e n t sG e o r geB u s ha n dB a r a c k O b a m a ,t h ea u t h o r c o l l e c t s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s p e e c h e sd e l i v e r e d d u r i n g t h e i rt e n u r et o g e n e r a t et w o c o r p o r a a n d m a k e s a n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r r e s p e c t i v e m e t a p h o r i c a l p a t t e r n s i n e d u c a t i o n a l c o n c e p t sw i t ht h eh e l p o f Wm a t r i x-at o o l f o rc o r p u sa n a l ys i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f i n d s t h a tb o t ha d o p t j o u r n e y ,s t r u g g l e ,c o n t e s t ,i n v e s t m e n t ,s po r t sa n d g a m e s m e t a p h o r s ,w h i l e w a r m e t a p h o ri s u s e d b y B u s h o n l y ,a n d b u i l d i n gm e t a p h o r i s u s e d b y O b a m a o n l y .T h e i rm e t a p h o r i c a l p a t t e r n s a l s o v a r yi n t e r m s o f m e t a p h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i t y a n d n o v e l t y.S u c h d i f f e r e n c e s c a n b e a t t r i b u t e d t o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e d u c a t i o n a l c o n c e p t se m b r a c e db y th e t w o p a r t i e s :S t r i c t F a t h e r M o d e l b y t h e R e p u b l i c a n s a t t a c h i n g i m po r t a n c e t o r u l e s a n d d i s c i p l i n e ,a n dC a r i n g F a t h e r M o d e lb y t h eD e m o c r a t ss t r e s s i n g th ec o n s t r u c t i v e r o l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t h en a t i o na sw e l l a s f o r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K e y w o r d s :m e t a p h o r i c a l p a t t e r n so fe d u c a t i o n ;c o r p u s -b a s e d m e t a p h o rs t u d y ;e d u c a t i o n a l d i s c o u r s e ;P r e s i d e n t s s pe e c h e s ;Wm a t r i x s of t 隐喻作为心智概念和语言之间的桥梁,已经从一个纯粹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课题发展为跨学科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研究焦点㊂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及神经科学的发展,隐喻研究的实证转向愈加凸显,隐喻的社会文化承载性也备受瞩目㊂演讲作为表达目的和意图的特定语篇,含有大量隐喻,政治家们通过隐喻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观点㊁立场,实现更好的话语功能并引起受众共鸣㊂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以下简称布什)和奥巴马的公开教育演讲来揭示各自的教育隐喻模式,以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原因㊂一㊁语料库隐喻研究回顾早期隐喻研究主要采用内省法(i n t r o s p e c t i o n),其缺陷日渐凸显,一方面其语料单一㊁非自然,忽视非常规隐喻,脱离真实语境,另一方面缺乏跨文化和跨语言视角;此外内省法过多依赖主观分析[12]㊂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连续语境中的自然语言,因此认知语言学发展的趋势发生了 实证转向 (e m p i r i c a l t u r n)和 社会转向 (s o c i a l t u r n)[3]㊂隐喻研究同样也面临转向问题,用实证的方法探索自然语篇中的隐喻成为近年来隐喻研究趋势㊂束定芳总结了认知语言学研究可采用的两种实证研究方法:语料库研究方法和实验法[4]㊂语料库研究方法是操作性和推广性较强的实证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不在少数,既有使用语料库对隐喻的初步探索研究,也有系统地应用研究;通过语料库进行跨文化㊁跨语言隐喻对比研究也呈上升趋势;更有将语料库隐喻研究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的趋势,在自建语料库中探索特定语篇中的隐喻也是一大热点,如经济语篇㊁政治语篇和文学语篇等㊂目前对教育隐喻探索不足,且已有研究多从微观的角度对诸如中外的 教育即农业 教育即生长 等熟知隐喻进行分析并作文化认知对比[56];也有从宏观角度分析 教育即行军征程 教育即赛跑 等隐喻[7]㊂本文将从宏观角度系统探究美国两党领导人教育演讲中的隐喻模式㊂二㊁布什与奥巴马教育演讲中的隐喻模式识别在以往的语料库隐喻研究中,研究者往往预设检索词,并在检索词所在的索引行里探析隐喻㊂该方法只能检索出预设检索词及其相关形符,很难获得承载某隐喻概念的所有隐喻性词目或形符㊂换言之,该方法并不能用于分析某一隐喻概念都由哪些词目承载,也不能用来系统分析某一领域内都有哪些隐喻模式,因而其后期隐喻模式总结不完整,新奇隐喻容易被忽略,这也是语料库隐喻研究长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㊂演讲因隐喻密集度高尤为受到关注,教育演讲作为教育语篇的一种,富含各种隐喻,用教育演讲构建语料库,通过语篇分析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语篇中的隐喻模式㊂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乔治㊃沃克㊃布什与巴拉克㊃奥巴马两任美国总统在各自执政期间的教育演讲中分别运用了哪些教育隐喻模式?存在哪些相同㊁相异之处?第二,二者在教育隐喻模式上的差异体现了他们关于教育理念的哪些差异?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语料库和内省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奥巴马的公开教育演讲为语料来源自建两个语料库,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P a u lR a y s o n教授等人开发的基于网络的Wm a t r i x为工具进行语料分析,并遵循隐喻识别步骤(m e t a p h o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总结出各自的教育隐喻模式,并对比分析两者教育演讲中隐喻模式的异同㊂本文采用Wm a t r i x利用其语义域赋码功能进行隐喻甄别,这与基于词汇的W o r d S m i t h具有较大不同,它更清楚地展现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关系,更接近隐喻的本质[8]㊂Wm a t r i x具备其他语料分析工具和语料库的基本功能,包括索引生成㊁搭配㊁生成主题词等,其最独特也是在隐喻研究中作用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其内嵌的U S A S (U C R E LS e m a n t i cA n n o t a t i o nS y s t e m)可以对语料进行语义域赋码(s e m a n t i c d o m a i n t a g g i n g)[9]㊂通过对B N CS a m p l e r赋码的对数似然比统计分析(临界值6.63,p<0.01),Wm a t r i x 的语义域赋码准确率为91%~92%[10]㊂Wm a t r i x内嵌的语义赋码集包括21个语义域,又分为232个次语义域,如语义域 食物与农业 F(F o o d a n dF a r m i n g)包括四个次语义域,分别为F1(食物)㊁F2(饮料和酒)㊁F3(烟和药物)及F4 (农业和园艺)㊂79第1期董革非等:基于Wm a t r i x的美国教育语篇中隐喻模式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隐喻研究中最关键㊁核心的环节为隐喻甄别㊂本研究采用以目标域为主导的隐喻甄别过程,步骤如下:①确定目标域;②识别隐喻承载词;③确定源域㊂第一,确定目标域㊂将两者教育演讲的纯文本格式文件上传到Wm a t r i x,以B N C S a m p l e r S p o k e n作为参照语料库,生成的主题语义域部分列表如表1和表2所示㊂表1布什教育演讲中的部分主题语义域序号语义域赋码O1%1O2%2对数似然值对数比值语义域1P160332.8419280.20+12799.453.86E d u c a t i o n i n g e n e r a l 2S234311.6227280.28+4471.572.54P e o p l e3G1.123211.0910840.11+4188.373.31G o v e r n m e n t4Z228031.3235410.36+2367.031.88G e o g r a p h i c a l n a m e s 5E2+17210.8122550.23+1391.911.82L i k e6S1.2.4+5420.261030.01+1347.804.61P o l i t e7S8+15880.7520200.21+1330.281.87H e l p i n g8X2.6+6110.292610.03+1150.303.44E x p e c t e d9Z9927381.2956840.58+1065.611.16U n m a t c h e d10A11.1+9440.459550.10+1004.742.20I m p o r t a n t注:O1和O2分别代表对应语义域在自建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次;%1和%2分别代表对应语义域在自建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中的相对频率;语义域赋码列中的 + 代表积极语义韵, - 代表消极语义韵,无附加符号代表中性语义韵;%2列中的 + 代表该语义域在自建语料库中比在参照语料库中有超常使用频率,下同表2奥巴马教育演讲中的部分主题语义域序号语义域赋码O1%1O2%2对数似然值对数比值语义域1P159792.9319280.20+13009.493.90E d u c a t i o n i n g e n e r a l2Z9939621.9456840.58+3039.051.75U n m a t c h e d3G1.115960.7810840.11+2415.162.83G o v e r n m e n t4I1.113960.6912350.13+1746.742.45M o n e y a n d p a y5E2+18180.8922550.23+1656.141.96L i k e6S218200.8927280.28+1318.481.69P e o p l e7I3.116960.8327470.28+1102.781.57W o r ka n de m p l o y m e n t:G e n e r a l l y 8Z219740.9735410.36+1095.871.43G e o g r a p h i cn a m e s9S8+13960.6920200.21+1059.111.74H e l p i n g10I1.29550.4711170.11+926.172.04M o n e y:D e b t s根据以上列表,两个自建语料库中的突出主题均为教育P1[e d u c a t i o n i n g e n e r a l],这说明本研究所用语料确为教育语篇㊂列表中的语义域可以视为隐喻模式的源域或目标域,本研究中,位于主题语义域列表首位的 教育 即为教育隐喻模式的目标域㊂第二,识别隐喻承载词㊂隐喻甄别是隐喻研究中确定㊁描述和解释隐喻分布的重要前提,为了确保隐喻识别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了P r a g g l e j a zG r o u p(2007)开发的隐喻识别流程(m e t a p h o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11]:在上述生成的语义域列表中检索P1,得到教育语义域类符202个,如: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t e a c h e r等㊂然后提取与 教育 相关类符索引行中的隐喻承载词,包括 e d u c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e 等㊂以 e d u c a t i o n 一词为例,该词在布什的教育演讲中出现598次,在该词出现的索引行中通过通读原文句子确定隐喻承载词,即承载隐喻意义的词汇㊂例如在 t h e g o a l o f t r u ee d u c a t i o n 中,因 g o a l 一词本义为 球门 或 进球 ,而这里用作引申义 目标 ,因此被标记为隐喻承载词㊂第三,确定隐喻承载词隶属的语义域源域㊂根据隐喻承载词获得的语义域赋码归纳出主导源域,从而构建教育隐喻模式中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关系㊂例如g o a l的语义域赋码为K5.1[S p o r t s],这说明运动语义域向教育语义域发生了映射㊂经过上述步骤,大量的隐喻承载词得以呈现,归类整理后主导的教育隐喻源域及部分隐喻承载词总结如表3所示㊂根据上述过程中确定的主导源域和目标域,两者在教育演讲中运用的主要隐喻模式分布如图1所示㊂89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表3 主导源域㊁部分隐喻承载词及频数分布情况源 域语料隐喻承载词/频次布什教育演讲奥巴马教育演讲旅途(J o u r n e y )b e h i n d (24),m o v e (6),a c c e s s (4),p a t h (4),c e n t e r (3),r e a c ho u t (2)r e a c h (18),a c c e s s (13),r a i s e (10),b e h i n d(9),l a u n c h e d (6),b e y o n d (6),pa t h (5)奋斗(S t r u g g l e )p l a n (12),p r o g r e s s (6),a c h i e v e m e n t (5),m i s s i o n (3),f u l f i l l (3),s t r a t e g y (2)w a y (8),p l a n (7),s t r a t e g y (4),f i gu r e o u t (3),c a m p a i gn (2),s t r i v e s (2),r e w a r d (2)竞赛(C o n t e s t )d e f e n s e (4),b o o s t (3),d e f e n d (3),b o o s t s (2),c o m p e t e (2),s t r e n g t h e n (2)c o m p e t e (9),l e a d (7),c o m pe t i t i v e (6),l e d (4),b o o s t i n g (3),pr o m o t e (3)战争(W a r)f r o n t l i n e (11),o b je c t i v e (5)投资(I n v e s t m e n t)f u n d i n g (4),s p e n d i n g (3),s p e n d (3),s pe n t (2),i n v e s t (2)i n v e s t m e n t (23),af f o r d (18),i n v e s t m e n t s (13),d e b t (9),i n v e s t i ng (7),f u n d i n g(7)运动和游戏(S p o r t s a n d g a m e s )g o a l (12),s c o r e s (2),c o m p e t i t i o n (2)g o a l (15),c o m p e t e (9),c o m pe t i t i o n (8),c o m p e t i t i v e (6),go a l s (6)建筑(B u i l d i n g)b u i l d (5),d o o r (4),r e b u i l d (2),s e t t l e (1),r o o f (1),b u i l t (1),r e b u i l d i n g (1)图1 布什和奥巴马教育演讲中的隐喻模式分布情况三㊁布什和奥巴马教育演讲中的隐喻模式对比分析1.教育隐喻模式的共性(1)相同的隐喻模式布什和奥巴马在各自演讲中都运用了五个相同隐喻模式,分别为:旅途隐喻㊁奋斗隐喻㊁竞赛隐喻㊁投资隐喻㊁运动和游戏隐喻㊂具体实例见表4㊂在 教育是旅途 隐喻模式中,源域是旅途㊂学生构成教育 旅途 中的团队,每个学生作为团队成员都要跟上整体前进的进度,不能掉队(如例①);美国在全球教育发展中也不能掉队(如例⑥);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旅行的目的地(如例①和⑤);教育方针和政策是旅行的路线(如例②);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美国学校需要按照教育方针实施教育政策,实现教育目标(如例③㊁④和⑤)㊂布什和奥巴马在教育演讲中运用 教育是旅途 这一隐喻向民众传达了美国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一场旅行有目的地一样,美国的教育改革也有其发展目标㊂在 教育是奋斗 隐喻模式中,源域是奋斗㊂教育的目标就是美国民众要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任务(如例⑦和⑨);教育改革中的进步就是奋斗过程中的进展(如例⑧);发展教育要遵循一定的策略,就像为了应对某些复杂形势要有策略(如例⑩)㊂奋斗隐喻作为冲突隐喻中的一个子类,强调了个人的牺牲以及要为实现或达成社会目标而不断付出努力㊂布什和奥巴马在教育演讲中运用 教育是奋斗 这一隐喻模式强调教育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全国性的活动㊂在 教育是竞赛 隐喻模式中,源域是竞赛㊂竞赛作为一个人类生活中熟知的概念,可以帮助受众理解教育的目标性和竞争性㊂教育的竞争力就是竞赛选手的竞争力,并且要不断改善和提升竞争力(如例췍和췍)㊂教育本身就是一场竞赛,实现教育目标就是达到竞赛目标和得到奖励(如例췍);在教育方面的失败就是在竞赛中的失败(如例췍)等㊂布什和奥巴马用 教育是竞赛 这一隐喻模式突出了教育水平不具备竞争力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激发听众的危机意识,让其认识到发展教育的紧急性和迫切性㊂在 教育是投资 隐喻模式中,源域是投资㊂教育就是一场投资活动,在这个投资活动中,教育就是投资对象(如例췍和췍);联邦政府㊁国家是这个投资活动的投资人(如例췍和췍);教育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发展结果是备受期待的投资收益(如例췍);教育的质量就是投资的产品质量(如例췍),教学的标准就是对投资的产品的考核标准(如例췍)㊂这一隐喻模式强调了教育的投资性和收益性㊂在 教育是运动和游戏 隐喻模式中,源域是运动和游戏㊂运动和游戏源域之间本身存在相同之处,都是目标指向性和竞争性活动㊂在此隐喻99第1期 董革非等:基于Wm a t r i x 的美国教育语篇中隐喻模式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模式下,教育就是一场运动和游戏,有规则㊁有目标(如例췍和췍);两位领导人都运用了运动和游戏隐喻模式去鼓励听众就像参与运动和游戏一样发展教育㊂表4相同教育隐喻模式实例教育隐喻模式布什演讲语料奥巴马演讲语料教育是旅途①T h e r e sn o m o r e i m p o r t a n t s u b j e c t t h a n p u b l i ce d u c a t i o n.W e m u s t g e t i tr i g h tt o m a k es u r en oc h i ld i s lef t b e h i n d.(F e b.21,2001)②A n d t h a t sw h y I mc o n f i d e n t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a n i n c r e a s e i n s p e n d i n g c o u p l e d w i t h 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t h a th o l d s p e o p l ea c c o u n t a b l ei s t h er i g h tp a t h f o rA m e r i c a t o t a k e.(F e b.21,2001)③I f y o u f o l l o w s c h o o l sa n di f y o uf o l l o w p u b l i ce d u c a t i o n...(J a n.8,2003)④S oa l l a l o n g t h a te d u c a t i o n p i p e l i n e,t o o m a n yp e o p l e,...(S e p t.21,2009)⑤A n dt h a t s w h y I m c o mm i t t e dt o m o v i n g o u rc o u n t r y f r o mt h e m id d l et ot h et o p o f t he p a c ki ns c i e n c ea n d m a t he d u c a t i o no v e rt h en e x td e c a d e.T om e e t t h i s g o a l...(N o v.23,2009)⑥T h e q u a l i t y o fo u r m a t ha n d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l a g s b e h i n d m a n y o t h e r n a t i o n s...(F e b.18,2011)教育是奋斗⑦...i nc i t i e sa n ds u b u r b sa n di nr u r a l a r e a sc a nh e l p f u l f i l l t h e p r o m i s e o f A m e r i c a s y o u t ht h r o u g h e x c e l l e n c e i ne d u c a t i o n.(A p r.23,2001)⑧...h e l p i n g t h i s n a t i o nm a k e g r e a t p r o g r e s s w h e ni t c o m e s t o e d u c a t i o n r e f o r m.(J u n.10,2003)⑨I t st i m et o m a k ee d u c a t i o n A m e r i c a sn a t i o n a lm i s s i o n.(N o v.4,2009)⑩S oc o l l e g ea f f o r d a b i l i t y i st h ef i r s t p a r to ft h es t r a t e g y t h a tw e r e p u r s u i n g.(A u g.9,2010)教育是竞赛췍...a s t h e g l o b a l e c o n o m y b e c o m e s m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a g o o ded u c a t i o n .(O c t.9,2007)췍...a n d w e r e a l i z e w e h a v e f a i l e d i n o u ro b l i g a t i o n s.N o,a c c o u n t a b i l i t y i sac r u c i a l p a r to fe d u c a t i o n a l e x c e l l e n c e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f o r m.(O c t.17,2002)췍...w e s e t a s i d eo v e r$4b i l l i o n i n t h e R e c o v e r yA c t t o p r o m o t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i ns c h o o l s.(J u l.24,2009)췍A f t e r a l l,f o rA m e r i c a t o c o m p e t e a n dt ow i n i nt h e21s tc e n t u r y,w e k n o w t h a t w e w i l ln e e d ah i g h l y e d u c a t e d w o r k f o r c et h a t i ss e c o n dt on o n e.(M a r.1,2010)教育是投资췍T h el a wi sb a s e do nt h i s p r e m i s e:T h ef e d e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 i n v e s t s m o n e y a n de d u c a t i o n,a n d w eo u g h t t o e x p e c t r e s u l t s i n r e t u r n f o r t h a ti n v e s t m e n t.(S e p t.26,2007)췍A s y o uk n o w,p a r t i c u l a r l y i n y o u r s t a t e,t h e r e sm o r e t h a n j u s t s p e n d i n g m o n e y t o e d u c a t i o n.(A p r.11,2001)췍...a tt h ev e r y m o m e n ti t sn e v e rb e e n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t oh a v e a q u a l i t y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t h ec o s t o f t h a t k i nd o fe d u c a t i o n h a s n e v e r b e e n h i g h e r.(A p r.24,2009)췍F o r l e s s t h a n1p e r c e n t o fw h a t o u r n a t i o n s p e n d so ne d u c a t i o ne a c h y e a r,w e v e g o t t e na l m o s te v e r ys t a t ei n t h e n a t i o n t o r a i s et h e i r s t a n d a r d s f o rt e a c h i n g a n d l e a r n i n g.(F e b.9,2012)教育是运动和游戏췍I n t e l l i g e n c e p l u sc h a r a c t e r,t h a ti st h e g o a l o ft r u e e d u c a t i o n.(A p r.10,2001)췍A n d i n o r d e r t o a v o i d h a v i n g t h e i r s c h o o l sl a b e l e d a s f a i l u r e s,s o m e s t a t e s l o w e r e d t h e i rs t a n d a r d s i n a r a c e t o t h e b o t t o m.(S e p t.23,2011)(2)共有的隐喻丛现象除使用相同的隐喻模式讨论教育之外,两位领导人的教育演讲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隐喻丛(m e t a p h o r i c a l c l u s t e r)[13],即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隐喻模式共同构建教育概念,具体实例如下:췍T h e g o a l o ft h e s er e f o r m s i st oe n s u r e t h a t e v e r y c h i l d i n e v e r y s c h o o l r e c e i v e s a q u a l i t y e d u c a t i o n.T h a t st h e g o a l.(B u s h,A p r.12, 2001)(旅途隐喻㊁运动隐喻㊁投资隐喻)췍I f y o u r en o t m e e t i n g s t a n d a r d s,l i s t e n t o t h e p e r s o n a l t e s t i m o n y o f p e o p l e i n t h e f r o n t l i n e o f p u b l i c e d u c a t i o n,a n d l i s t e n t o t h e j o y i n t h e i r v o i c e s a b o u t a c h i e v i n gf a n t a s t i c r e s u l t s...(B u s h,J a n.8,2004)(投资隐喻㊁战争隐喻)췍S o a sw e i n v e s t i nt h e b u i l d i n g b l o c k s o f i n n o v a t i o n,f r o m t h e c l a s s r o o m t o t h e l a b o r a t o r y...(O b a m a,S e p t.21,2009)(投资隐喻㊁建筑隐喻)췍A b u d g e t t h a t s a c r i f i c e s o u r c o mm i t m e n t t o e d u c a t i o n i s a b u d g e t t h a t s a c r i f i c e s o u rc o u n t r y sf u t u r e.(O b a m a,M a r. 8,2011)(投资隐喻㊁战争隐喻)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隐喻丛中用来构建教育概念的隐喻模式并不是互相对立的;交互使用的隐喻模式的源域之间存在共通点并且用于突出目标域的不同方面㊂旅途隐喻㊁竞赛隐喻㊁投资隐00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喻㊁奋斗隐喻㊁运动和游戏隐喻都是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发展教育和推动教育改革的目的如同旅途㊁投资㊁竞赛的目的;发展教育和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如同旅途㊁竞赛㊁投资和奋斗的过程;同时这些隐喻模式又突出了教育的不同方面,旅途隐喻突出教育的过程性和目标性(如例췍);战争隐喻突出迫切性和取得胜利成果的关键性(如例췍和췍);投资隐喻强调教育产品质量和标准(如例췍㊁췍和췍);建筑隐喻突出教育基础和结构,及其系统性(如例췍)㊂2.教育隐喻模式的差异性除上述共同点外,布什和奥巴马运用的教育隐喻模式也存在很多差异,如不同的隐喻模式的使用㊂此外,隐喻模式的产率㊁规约度和新奇度不同㊂(1)隐喻模式差异除了上述五个相同的隐喻模式外,布什在其教育演讲中还使用了战争隐喻,奥巴马使用了建筑隐喻㊂具体实例如表5所示㊂表5相异教育隐喻模式实例教育是战争(布什演讲语料)教育是建筑(奥巴马演讲语料)췍I d i d n t n e e d a n y t h e o r i s t si n t h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d u c a t i o n;Iw a n t e d s o m e b o d y w h o h a d b e e n o n t h e f r o n t l i n e s,...(S e p t.4,2002)췍...w e a r e n e a r i n g h i s t o r i c r e f o r m s i n p u b l i c e d u c a t i o n. T h i s i sa v i c t o r y f o re v e r y c h i l da n df o re v e r y f a m i l y i n A m e r i c a.(J u n.20,2001)췍...,w eh a v ea n o p p o r t u n i t y t o b u i l d an e w v i r t u a l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t oc o m p l e m e n tt h ee d u c a t i o na n dt r a i n i n g c o mm u n i t y c o l l e g e s c a no f f e r.(J u l.14,2009)췍A l l o fu sh a v ear o l e t o p l a y i n b u i l d i n g a ne d u c a t i o n s y s t e mt h a t i sw o r t h y o f o u r c h i l d r e n...(J a n.6,2010)在 教育是战争 隐喻模式中,源域是战争㊂在战争隐喻的经典图式中,战争有胜负,而教育的胜负在于教育改革的成败(如例췍);推行教育改革就是站在战争的前线上(如例췍)㊂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就是一场战争,发展教育和推动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打赢一场战争㊂战争隐喻模式引发人们关于战争的联想和紧张情绪,让其意识到教育失败的后果如同战争失败的后果,从而激发受众发展教育的决心㊂教育是建筑 隐喻模式中,建筑是源域,教育是目标域㊂教育的基底就是建筑的基底,教育的基础结构就是建筑的基础结构(如例췍);教育体系就是建筑结构,建设教育就是建设一个建筑(如例췍和췍)㊂奥巴马用 教育是建筑 隐喻模式激励听众意识到教育基础的本质重要性,教育体系的构建如同盖楼一样需要基底牢固㊁体系完善㊂(2)隐喻产率差异隐喻承载词在语境中构建了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㊂源域内隐喻承载词类符总数与形符总数的乘积为源域的回鸣值(r e s o n a n c e),表示某类隐喻在一定语料中的覆盖率,回鸣值越高则隐喻产率越高,说明该类隐喻使用频率越高;回鸣值是隐喻产率的衡量标准[12]㊂此外,通过隐喻承载词类符和形符的比,可以得出m L F R (m e t a p h o r i c a l l e mm a-f o r mr a t i o)值,m L F R值与隐喻模式的新奇度成正比,与其规约度成反比[13]㊂m L F R值越高说明隐喻越新奇,越低说明隐喻越常规㊂依据回鸣值能发现一定语料内隐喻的使用规律和使用情况;通过对比m L F R值可以发现两者教育演讲中运用的规约隐喻模式和新奇隐喻模式㊂详细结果如表6所示㊂表6布什和奥巴马教育演讲语料中隐喻的源域㊁回鸣值及m L F R值隐喻模式布什教育演讲语料回鸣值回鸣值占比m L F R奥巴马教育演讲语料回鸣值回鸣值占比m L F R旅途(J o u r n e y)157542.700.0140337937.500.0068奋斗(S t r u g g l e)73119.820.02057388.190.0217竞赛(C o n t e s t)57015.450.0316137515.260.0131战争(W a r)37210.080.0323投资(I n v e s t m e n t)2316.260.0346275030.520.0015运动和游戏(S p o r t s a n d g a m e s)2075.610.03866166.840.0146建筑(B u i l d i n g)1531.700.0392总数36869011101第1期董革非等:基于Wm a t r i x的美国教育语篇中隐喻模式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两个语料库中回鸣值差异显著,如图2所示㊂图2布什和奥巴马演讲中教育隐喻模式回鸣值占比占比最大的隐喻即为语料库中隐喻产率最高的隐喻模式㊂布什教育演讲中旅途隐喻回鸣值占比(42.70%)最高,说明旅途隐喻为布什演讲中产率最高㊁使用最频繁的隐喻模式;运动和游戏隐喻回鸣值占比(5.61%)最低,说明该隐喻模式为布什教育演讲中产率最低㊁使用频率最低的隐喻模式㊂奥巴马教育演讲中旅途隐喻(37.50%)是产率最高的隐喻模式;投资隐喻产率(30.52%)仅次于旅途隐喻,占比远高于布什演讲(6.26%);建筑隐喻(1.70%)产率最低㊂竞赛隐喻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产率相当㊂此外,布什演讲中旅途隐喻(42.70%)和奋斗隐喻的产率(19.82%)均高于奥巴马演讲,而投资隐喻(6.26%)及运动和游戏隐喻的产率(5.61%)均低于奥巴马演讲㊂(3)规约度和新奇度差异两个语料库中隐喻模式的m L F R值差异显著,如图3所示㊂图3布什和奥巴马演讲中六大隐喻模式的m L F R值布什演讲中旅途隐喻(0.0140)是最具规约性㊁新奇度最低的隐喻模式,运动和游戏隐喻(0.0386)是最新奇㊁规约度最低的隐喻模式㊂奥巴马教育演讲中投资隐喻(0.0015)是最具规约性㊁新奇度最低的隐喻模式,建筑隐喻(0.0392)是最新奇㊁规约度最低的隐喻模式㊂布什演讲中奋斗隐喻(0.0205)的规约度高于奥巴马演讲(0.0217),新奇度低于奥巴马演讲㊂另外布什演讲中的旅途隐喻(0.0140)㊁竞赛隐喻(0.0316)㊁投资隐喻(0.0346)㊁运动和游戏隐喻(0.0386)的规约度均低于奥巴马演讲中的同类隐喻模式,新奇度高于奥巴马教育演讲中㊂四㊁布什和奥巴马教育隐喻模式异同原因分析乔治㊃沃克㊃布什与巴拉克㊃奥巴马分别作为美国第43㊁44任国家总统,所处的时代具有相似的语言和文化㊁历史背景,相同的政治角色,因此二者在教育隐喻模式的使用方面存在较多共性也是情理之中㊂其差异产生的根源也是值得探究的,通过对两者当政期间的美国社会政治㊁经济㊁外交的国内外形势分析,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㊂首先,教育理念不同㊂美国共和党遵循的是 严父模式 (S t r i c tF a t h e rM o d e l),强调规则㊁纪律㊂布什在任德克萨斯州州长期间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创造了 德州教育神话 ,在其当选总统期间通过了‘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N oC h i l dL e f t B e h i n dA c t),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联邦政府在教育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注重绩效责任的落实㊂这也体现了布什有关教育的理念,布什在竞选总统时就曾经提到教育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与国家安全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㊂因此布什常用奋斗隐喻㊁竞赛隐喻㊂而民主党遵循的是 慈亲模式 ,突出共情㊁公平[14],奥巴马在任期间提出了两项不受布什原有教育政策框架限制,也不以特定利益团体为优惠对象的教育主张,即对学前教育提出 0岁至5岁教育计划 ,对高等教育提出 美国机会税收优待计划 ㊂这些举措主要着眼于普及学前教育及降低学费负担,并为社会科学㊁艺术学科发展投入更多教育经费,因此奥巴马常使用旅途隐喻㊁投资隐喻㊂其次,执政理念不同㊂美国两党一直有 小政府 和 大政府 之争㊂共和党主张小政府㊁大社会,反对在经济和社会事物方面扩大政府的预算开支,主张增加国防预算开支,因此布什时常会用到战争隐喻㊂而民主党则主张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监管控制企业活动,20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因此奥巴马使用投资隐喻的比例明显高于布什㊂此外奥巴马也用到建筑隐喻,从侧面反映了民主党在国家经济建设㊁教育方面构建完整体系㊁加强干预的执政理念㊂第三,面临的国内㊁国际社会大事件不同㊂布什执政期间,突出的事务是 911 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美国国家战略发生重大转变,国家安全一度成为重要关注焦点,布什政府对其教育战略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把教育置于与国家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㊂因此在其教育演讲中用到了较多的战争隐喻以及大量能激发国民危机意识的隐喻模式㊂而奥巴马执政期间,主要面临的是恢复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促进经济恢复是奥巴马政府的首要任务,用投资隐喻教育可以让民众进一步意识到教育发展对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长远价值,因此奥巴马教育演讲中用到了大量的投资隐喻,以此来鼓励人们从经济价值角度聚焦㊁衡量教育价值㊂综上所述,二者在教育演讲中所有意或无意使用的教育隐喻模式是其教育理念㊁执政理念及所处的国内㊁国际形势的间接反映㊂语言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面镜子,而隐喻性的语言则是这面镜子的焦点,通过分析隐喻模式,我们对其背后的思维及认知模式有了更深入的㊁全景式的了解㊂五㊁结语本文运用基于网络的具有语义域赋码的语料分析工具Wm a t r i x对布什和奥巴马教育演讲进行量化㊁质化对比分析,通过隐喻识别流程(M I P),以目标域为主导进行隐喻甄别,发现两位美国前总统在教育演讲中使用的教育隐喻模式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特点,在隐喻模式的产率㊁规约度和新奇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㊂相通是因为二者所处的大的文化背景相似,差异主要源于美国两党分别遵循 严父模式 和 慈亲模式 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㊁ 大政府 和 小政府 两种不同的执政理念,以及当时所处的政治㊁经济背景和国际形势的差异㊂参考文献:[1]J r G i b b s R W.T h e S t r e n g t h s a n d W e a k n e s s e s o fC o n c e p t u a lM e t a p h o rT h e o r y[J].外国语,2008(2):212.[2]Köv e c e s e s Z.C o n c e p t u a l M e t a p h o r T h e o r y:S o m eC r i t i c i s m s a n dA l t e r n a t i v eP r o p o s a l s[J].A n n u a lR e v i e wo fC o g n i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2008(1):168184.[3]F i s c h e rK.Q u a n t i t a t i v e M e t h o d s i nC o g n i t i v eS e m a n t i c s[C]ʊD y l a n G,F i s c h e r K.Q u a l i t a t i v e M e t h o d s i nC o g n i t i v eS e m a n t i c s:C o r p u s-d r i v e n A p p r o a c h e s.B e r l i n:M o u t o nd eG r u y t e r,2010:4362.[4]束定芳.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1013.[5]黎琼锋.教育是什么:源自教育隐喻的理解[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3):3740.[6]刘美辰. 教育是什么 的隐喻分析从 教育即农业和 教育即生长 的隐喻说开去[J].教育探索,2015(11):2326.[7]梁婧玉,汪少华.当代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以教育类语篇为例[J].外语研究,2013(4):1016. [8]孙毅.基于语义域的隐喻甄别技术初探以Wm a t r i x语料库工具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6(4):1016.[9]R a y s o n P.F r o m K e y W o r d st o K e y S e m a n t i cD o m a i n s[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 C o r p u s L i n g u i s t i c s,2008(4):519549.[10]孙亚.基于语料库工具Wm a t r i x的隐喻研究[J].外语教学,2012(3):711.[11]G r o u p P.M I P:A M e t h o d f o r I d e n t i f y i n g M e t a p h o r i c a l l yU s e d W o r d si n D i s c o u r s e[J].M e t a p h o ra n d S y m b o l,2007(1):139.[12]C h a r t e r i s-B l a c k J.C o r p u s A p p r o a c h e s t o C r i t i c a lM e t a p h o r A n a l y s i s[M].B a s i n g s t o k e:P a l g r a v eM a c m i l l a n,2004:89.[13]陈敏,谭业升.一项基于语料库方法的英汉 并购 隐喻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1620. [14]L a k o f f G.M o r a l P o l i t i c s:H o wL i b e r a l s a n dC o n s e r v a t i v e sT h i n k[M].C h i c a g o: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c a g oP r e s s,1996:179186.(责任编辑:李新根)301第1期董革非等:基于Wm a t r i x的美国教育语篇中隐喻模式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基于语料库的媒体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媒体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媒体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研究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
在媒体话语中,人们常常使用隐喻来传递信息和产生联想。
概念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媒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概念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不相关的或抽象的概念进行比较,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和理解方式。
例如,我们经常用“把时间看作金钱”这样的表达来强调时间的宝贵和珍贵。
由于概念隐喻可以深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在媒体话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概念隐喻可以在媒体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信息。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往往会利用隐喻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当我们谈论经济发展时,经常使用隐喻“经济是一条良好的航道”来强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这种转换将抽象的经济概念与直观的航行概念相关联,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经济信息。
其次,概念隐喻还广泛应用于广告中。
广告行业一直依靠创造性的语言和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从而推销产品和服务。
概念隐喻的使用可以使广告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例如,汽车广告常常使用隐喻“汽车是自由的翅膀”来强调驾驶汽车的自由和快乐感。
这种隐喻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情感共鸣,使他们更有可能购买该汽车品牌。
此外,在政治和宣传活动中,概念隐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治家和宣传者经常使用隐喻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和传递特定的政治信息。
例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活动中使用了隐喻“希望是一只鸟”来激励选民,宣传自己的政策方向。
这种隐喻使得选民能够更好地理解奥巴马的政治理念,并对其产生共鸣。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媒体话语中概念隐喻的使用规律和特点。
通过对大规模的语料库进行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概念隐喻的频率、常见类型以及不同媒体之间的差异。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提供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观察结果,对理解媒体话语中的概念隐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基于语料库的美国智库涉华话语的隐喻建构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美国智库涉华话语的隐喻建构研究作者:王梦晓支永碧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摘要: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表征,更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喻触及到不同概念域之间有拣选性的映射,对它的行使和理解是无意识的,其主观性不容易被发现。
政治语篇通常是使用大批的隐喻,将政治和现实具体化,为拟定战略或实施行动制造舆论。
本文搜集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涉华政治话语语篇,自建434.6389万字的语料库。
该研究利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剖析新美国安全中心涉华话语,重点探讨涉华话语中隐喻使用的类别、说服功效及其有关的话语策略。
分析表明:新美国安全中心涉华话语所用的隐喻类型集中在冲突隐喻、建筑隐喻、移动隐喻、情感隐喻、科技隐喻、身体隐喻、教育隐喻、地理环境隐喻、饮食隐喻、生物体隐喻和艺术隐喻等方面。
关键词:新美国安全中心;涉华政治话语;语料库;概念隐喻;批评性话语分析一、引言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莱克夫和约翰逊开拓了一条新路径,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真实准确地建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
莱克夫和约翰逊在该书的开篇指出:“隐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不但言语中有隐喻,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也存在隐喻。
”以大批的言语事实作为基础,莱克夫和约翰逊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可分为三类:方位、本位以及结构隐喻。
受到社会科学领域“批评”思潮的影响,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具有意识形态承载能力的隐喻(Koller,2003),能比较隐蔽地向大众传播某种观念。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国外新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如何使用隐喻对中国进行报道,揭示隐喻对政治现实的构建作用。
二、理论基础(一)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理论,又称认知隐喻理论,该理论由莱克夫和约翰逊首次提出。
双域模式在概念隐喻理论中顺应而生。
这两个领域是指概念领域中的隐喻概念,当我们把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时,就产生隐喻。
前一个概念域称为源域,后一个概念域称为目标域。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近义词隐喻功能分析

关键词 : 语义差异 ; 隐喻 功 能 ; 近义词 ; 语 料 库 中图 分 类 号 : H 3 1 3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9 8 9 1 ( 2 0 1 4 ) 0 3 — 0 l 1 6 — 0 5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7 — 1 5
基金项 目: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科研基金项 目“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 近义词 隐喻功能分析及教学应用” ( 项 目编号 : 2 0 1 2 K 2 1 1 ) 。 作者简介 : 张蓓丽( 1 9 8 5 一 ) , 女, 江苏南京人 , 南通大学杏林学 院助教 , 硕士。
O 引 言
隐喻 在 漫长 的历 史 时期 一 直被 当做 修 辞格 看待 , 直到 2 0世 纪下 半 叶 , 西方 学 者才 开始 将 隐喻放 在 人类 认知、 思 维 和交 际活 动这 一更 大 的背景 之下 进行 考 察 , 从 认 知心 理学 、 哲学、 语用学 、 符 号 学等 对 隐喻展 开 了
多角度 、 多层次的研究。 在众多学者中, G e o r g e L a k o f对隐喻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摒弃和借鉴传统隐喻
思 想 的基 础 上 , L a k o f和 J o h n s o n 提 出 隐喻植 根于人 类 的概念 之 中 ,隐喻不是 语言 现象 ,而 是深层 的认 知 机
近十年问 , 国外学者开始从语料库 的角度来研究隐喻 , 其研究重点主要集 中在概念隐喻和话语分析层
面, 如K o 1 1 e r V e r o n i k a 对 商业 话 语 中性 别 身份 隐 喻 的分析 【 5 J , N e l v a K o t e y k o和 L a r a R y a z a n o v a — C l a r k e对普 京
英语隐喻教学语篇中语言层面的隐喻辨别

英语隐喻教学语篇中语言层面的隐喻辨别[摘要]隐喻辨别是隐喻研究一个基本问题,是隐喻研究有效性的必要前提。
本文针对外语环境下的英语隐喻教学,探讨语篇中的隐喻语言层面的辨别问题。
根据认知语言学,一个隐喻表达有二个层面:语言层面和概念层面。
与概念层面比较,语言层面的研究取得了更加稳步的进展。
把语言层面的辨别工具MIP①或MIPVU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的进行隐喻语言层面的辨别,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关键词]英语隐喻教学;隐喻辨别;语言层面;MIP;MIPVU;规约隐喻十多年来,探讨二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一直是我国外语学习研究者的热门话题(如蔡龙权,2003/2005;王寅,2004;石磊,刘振前,2010;袁凤识,许保芳,王立非,2012)。
Littlemore(2011)的研究表明,由于隐喻在英语语言中的普遍存在,国际学生在英国大学学习中出现理解本族授课教师上课内容中隐喻语言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会影响听课的效率。
目前针对“隐喻能力”的定义及其中包含要素存在着分歧,但是应该得到共识的是: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隐喻能力体现在隐喻加工过程中在隐喻理解、阐释和产出至少三个方面表现的能力。
上述三个方面的前提都涉及隐喻辨别。
如果学习者连隐喻在语篇中都不能识别,何谈理解、阐释,更无需谈及隐喻的产出。
隐喻辨别可看作上下层面:语言层面和概念层面。
关于隐喻辨别的问题,国外研究者曾过度倾向于概念层面的辨别,只是在最近的几年中,将研究的部分重心移到了对隐喻语言层面的辨别。
我国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对隐喻辨别问题(如孙亚,2012;裴霜霜,周榕,2012)也多倾向于寻找概念层面的隐喻。
本文对隐喻的语言层面辨别进行探讨,并将结合应用语言学下的英语教学,尝试性提出隐喻的语言层面的辨别方式。
文中所选示例来自2009年CCTV杯半决赛中“When Green isn’t Good”演讲内容。
一、隐喻辨别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隐喻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具有符号性质的语言层面以及具有认知、心理学性质的概念层面。
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商务语篇隐喻分析

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商务语篇隐喻分析
李晓冉
【期刊名称】《语言与文化研究》
【年(卷),期】2024(32)1
【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广泛地存在于商务语篇中,用以解释复杂且抽象的商业现象。
本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具有语义域赋码功能的Wmatrix5.0为检索工具,并结合MIPVU隐喻识别方法,对2021年《经济学人》中357篇商务专栏报道进行隐喻研究,分析商务经济话题中常见的概念隐喻现象。
研究发现:商务语篇中最常用的五种隐喻分别为身体隐喻、战争隐喻、旅行隐喻、植物隐喻和建筑隐喻,它们又分别归属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这表明,商务语篇使用的多是常规隐喻,是在人们普遍认知范围内进行的隐喻映射,意在用习以为常的概念来解释高度抽象且复杂的商业现象。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李晓冉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语篇中的战争隐喻研究
2.基于语义域的隐喻甄别技术初探——以Wmatrix语料库工具为例
3.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能源安全话语的
隐喻研究4.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语篇战争隐喻现象研究5.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能源隐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7, 5(4), 350-356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17.54047A Metaphorical Study onEnergy Security: Casesof WmatrixJiaqi Wa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Received: Nov. 4th, 2017; accepted: Nov. 17th, 2017; published: Nov. 28th, 2017AbstractConceptual 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rpus can provide ac-cessibility for metaphor study. Energy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aim of energy policy, whose con-cept can 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n energy policy-making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As a vital international energy organization, IE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ergy security. The present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rpus tool, Wmatrix, and the data of IEA energy security reports, to conduct a me-taphorical study on energy security aiming to figure out the cognition of IEA in terms of energy security concept.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9 sorts of metaphor in energy security concept, which reflect the transition of IEA on energy security concept from traditional concept to compre-hensive concept. The present study impl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energy security concept, and of energy security strategic construction.KeywordsConceptual Concept, Wmatrix, Energy Security, IEA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能源安全话语的隐喻研究王佳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收稿日期:2017年11月4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7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8日王佳琪摘要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基于语料库工具为研究隐喻提供路径与方法。
能源安全是能源政策的重要目标,能源安全概念对能源政策制定和危机处理具有直接影响。
IEA 作为重要能源组织,对能源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 ,对能源安全话语进行隐喻研究,以IEA 能源安全报告为语料,探究能源安全话语中概念隐喻具备的特点,并分析这些概念隐喻反映出IEA 关于能源安全概念的认知。
研究发现,关于能源安全概念隐喻共9种,反映出IEA 对能源安全概念的认知从传统安全观向综合能源观的转变。
本研究对探究能源安全话语及其概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能源安全战略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概念隐喻,Wmatrix ,能源安全话语,IEA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不断发展,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认知语言学沿着两大转向不断发展,一是实证转向,二是社会转向。
而语料库语言学以真实语言数据为语料,以研究语言意义为目的,为其实证转向提供途径,因此二者渐趋融合。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
近十年基于语料库工具研究隐喻的方法逐渐发展起来,如Charteris-Black (2004)、Deignan (2005)、Koller (2004)、Stefanowitsch & Gries (2006)等,这些研究借助语料库工具,以词汇学为基础,在大规模语料中获取隐喻使用的形符,但仅限于已知检索词目的形符,结果很难获得已知词目外的隐喻词目,因此具有明显不足。
语料库工具Wmatrix 为文本中词语自动标注的语义域可大致对应概念隐喻的源域或目标域(Koller et al. 2008: 141-160),在确定哪些语义域为源域或目标域的基础上,便可提取该语义域的所有词目和形符,进行隐喻识别。
这种以语义域为基础的索引分析,能最大限度地提取大规模语料中可能隐喻使用的词目和形符,可弥补这种不足。
本研究以来自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网站上2012年以来关于能源安全报告,油气应急反应与政策,能源供应与存储结构话语为语料,据此建立起总容量为246708形符和18712类符的能源安全话语语料库。
本文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 ,对能源安全话语进行隐喻甄别与分析,探究能源安全话语中概念隐喻具备的特点,并分析这些概念隐喻背后的认知原因。
2. 理论基础2.1. 概念隐喻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概念的隐喻(metaphor)化一直是概念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概念隐喻是指,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系统地投射到另一认知域当中,这种表达大多数情况下是人类思维自发产生,且不易被人注意,甚至隐喻化表达因其使用频率与规约化程度,已经成为词的本义。
如山“脚”(身体域王佳琪投射到地理域)、“重”要(人类知觉域投射到物体价值域)、贬“低”(空间域投射到情感域)。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交流者可以通过这种语言手段表达思想内容;更是一种人类思考方式,反映人类认知的重要特征:人类在感知觉经验与具体概念的基础上,将其抽象出来,并对其进行表征与加工。
同时反映出交际者的情感态度与概念化过程。
作为隐喻理论的重要分支,概念隐喻理论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源流。
2.2. 语料库研究语料库语言学基于计算机技术,以数据驱动的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将真实语言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对大数量的语言事实、语言交际和语言学习的行为规律进行多层面的研究。
其中提供的有关语言使用的概率信息,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方法。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语料库语言学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早期的建设大规模语料库、开展语言调查和研发检索工具阶段,而是逐渐发展进入到语言学理论构建及更加广泛深入阶段。
语料库语言学以研究语言意义为目的。
在语料库语言学的一元观中,语言的形式、结构与意义及功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都在使用中得以体现。
语料库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及可靠的方法和工具,在语言学研究中必将获得越来越丰富的重要发现,这些发现必将对语言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甚至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语言的态度和认识[1],进而加深人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2]。
语料库“汇聚自然发生的语言文本,可用以描绘某种语言的特定状态及类型”。
(Sinclair, 1991:171)与其他文本形式相比,具有实证主义优势,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路径。
2.3. 语料库与隐喻研究结合使用语料库方法进行隐喻研究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语料库驱动的(corpus-driven),另一种是基于语料库的(corpus-based) [3]。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范式利用语料库对已有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探索,目的在于验证或修正已有理论,而“语料库驱动”的研究范式则以语料库作为出发点和唯一观察对象,对语言中的各类现象进行全新的界定和描述。
(Tognini-bonelli, 2001:99)在进行隐喻识别中,前者指无预设概念隐喻,以语料库作为出发点,识别语料库中的所有语言隐喻并予以分析,其缺点在于语料规模小导致结果的概括性与说服力不强;后者利用语料库对已有隐喻或预设的隐喻为基础,在语料库中检索相关词语并甄别语言隐喻,目的在于验证或修正已有理论或假设,其不足是只局限于预设隐喻而容易忽略未被检索的语言隐喻。
基于语料库的隐喻研究大致有四类[4]。
第一类是使用通用语料库,研究一种概念隐喻可以投射到不同的目标域,目的在于调查某种语言中隐喻使用的系统模式,如“抽象事物是物体”隐喻可以投射到不同领域,如社会经济,政治或人际关系等;第二类是调查某种文体的小型语料库中的隐喻模式,即分析一类话语使用的隐喻模式,分析其特征,以揭示隐喻使用的话语功能;第三类研究是历时研究,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所使用的主导性概念隐喻;第四类是分析不同语言的语料库,目的在于发现跨语言、跨文化中的隐喻使用差异。
这些研究是借助语料库工具在大规模语料中获取隐喻使用的形符,但仅限于已知检索词目的形符,因此具有明显不足:此种研究是以词汇法为基础,使用的检索词多为人工分析后识别的或人工设定的源域或目标域里的词语。
其结果只能为已知词目提供更多例证,却很难获得除已知词目之外的其他隐喻词目或形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和规约性,却欠缺说服力。
语料库工具Wmatrix (Rayson 2008: 519-549)以语义域为基础的索引分析,能最大限度地提取大规模语料中可能隐喻使用的词目和形符,可弥补这种不足。
王佳琪3. 研究工具由英国Lancaster大学语料库研究中心Paul Rayson等人研制的Wmatrix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语料分析工具,是一种多平台的语料库分析具,操作简易,便于学习和教学。
Wmatrix不仅具备索引生成、搭配、词表生成、主题词表生成功能,而且其内嵌的工具CLAWS和USAS (UCREL Semantic Annotation System),可自动对文本进行词性和语义域赋码(Rayson, 2008)。